一种点火针及应用有该点火针的燃气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6519发布日期:2019-04-09 21:43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火针及应用有该点火针的燃气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燃气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点火针及应用有该点火针的燃气燃烧器。



背景技术:

燃气燃烧器中一般均设置有点火针,通过点火针向燃烧器高压放电而形成火花来点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火针一般包括电极和保护壳,电极包括放电端和传导端,保护壳包裹电极的传导端,而电极的放电端裸露在外。现有的用于燃气燃烧器的点火针一般设置一根电极,以该电极作为放电端而以燃气燃烧器的火盖作为接收端,存在着点火针通用性差,点火成功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通用性好的点火针。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点火成功率高的点火针。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点火成功率高的燃气燃烧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和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点火针,包括保护壳和插设在该保护壳中的电极针,该电极针的一端暴露于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针包括第一电极针和第二电极针,该第一电极针和第二电极针均可作为放电端或接收端。

作为优选,所述该第一电极针和第二电极针的暴露段分别处在不同高度位置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从而可根据内环火盖上点火针的高度不同而选择第一电极针或第二电极针中的其中一个的暴露段作为放电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极针的暴露段高于第二电极针的暴露段,所述第一电极针的暴露段朝远离第一电极针所在保护壳的方向弯折。这样当第一电极针作为放电端时,由于燃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而第一电极针的暴露段所在的区域燃气密度较高,并且通过弯折处理能使火花偏向内环火盖方向,提高点火成功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极针的暴露段向第二电极针方向水平延伸后,其端部远离第一电极针所在保护壳的方向弯折。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电极针的暴露段竖直向上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壳包括分别用于插设上述第一电极针和第二电极针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该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竖向间隔设置,两者之间通过连接块连接,该连接块的横截面中,位于第一电极针弯折方向侧的边呈圆弧状。从而使得点火针能更加紧密地设置在内环火盖的一侧,能更近靠近内环火盖上的火孔,从而使得点火针所在的燃气区域的浓度更高,进一步保证点火成功率,同时能使第一电极针和第二电极针到内环火盖的距离相等,并使点火距离等于第一电极针和第二电极针到内环火盖的距离。

本发明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上述点火针的燃气燃烧器,包括筒状的内环火盖,该内环火盖的侧壁上设置有点火区,该点火区上具有点火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点火针,所述第一电极针和第二电极针的暴露段的端部均与上述点火区相对。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极针的暴露段的端部到上述点火区的距离等于第一电极针的暴露段的端部与第二电极针的暴露段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这样当第一电极针为放电端时,放电端放电,由于点火距离和第一电极针到内环火盖的距离相等,火花随机的打到内环火盖和接收端(第二电极针),该区域为燃气区可顺利点火;当其中一端接地失效时,火花可通过另一条通道接地,保证了极端情况下点火的成功。即当第一电极针作为放电端,第二电极针和火盖可同时作为接收端,当其中一端接地失效时,可通过另一端接地。当第二电极针为放电端时,电流从下端打到上端,通过燃气区点燃燃气,如果第一电极针接地失效,火花通过第一电极针桥接到内环火盖,同样可保证点火。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电极针的暴露段高于第二电极针的暴露段,所述第一电极针的暴露段朝上述内环火盖方向弯折,能使火花偏向内环火盖方向,提高点火成功率。

进一步,所述第二电极针的暴露段竖直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电极针的暴露段向第二电极针方向水平延伸后,朝上述内环火盖方向弯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点火针中具有第一电极针和第二电极针,该第一电极针和第二电极针均可作为放电端或接收端,从而能增加该点火针的通用性,并且当其中一根电极针作为放电端时,另一个电极针和内环火盖可同时作为接收端,当其中一端接地失效后,可利用另一端而通过另一条通道接地,从而显著提高点火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点火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燃气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ⅰ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3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3~5所示,一种燃气燃烧器,其包括筒状的内环火盖4,该内环火盖4的侧壁上具有点火区5,该点火区5上设置有点火孔51。该内环火盖4的一侧设置有点火针,如图1和图2所示,该点火针包括保护壳1和插设在该保护壳1中的电极针,电极针的一端暴露于保护壳1。本实施例中,上述电极针包括第一电极针2和第二电极针3,上述保护壳1包括分别用于插设上述第一电极针2和第二电极针3的第一柱体11和第二柱体12,该第一柱体11和第二柱体12竖向间隔设置,两者之间通过连接块13连接,该连接块13的横截面中,位于第一电极针2弯折方向侧的边呈圆弧状,从而使得点火针能更加紧密地设置在内环火盖4的一侧,能更近靠近内环火盖4上的火孔,从而使得点火针所在的燃气区域的浓度更高,进一步保证点火成功率,同时能使第一电极针2和第二电极针3到内环火盖4的距离相等,并使点火距离等于第一电极针2和第二电极针3到内环火盖4的距离。

此外,本实施例中设置两根电极针,使得各电极针的暴露段既能作为放电端,又能作为接收端,从而增加该点火针的通用性。进一步,第一电极针2和第二电极针3的暴露段21,31分别处在不同高度位置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第一、第二电极针2,3的高度不同,从而可根据内环火盖4上点火孔的高度不同而选择第一电极针2和第二电极针3中的其中一个作为放电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针2的暴露段21高于第二电极针3的暴露段31,并且第一电极针2的暴露段21朝远离第一电极针2所在保护壳1的方向弯折,这样当第一电极针2作为放电端时,能使火花偏向内环火盖4方向,从而提高点火成功率。进一步,第二电极针3的暴露段31竖直向上延伸,所述第一电极针2的暴露段21向第二电极针3方向水平延伸后,其端部朝远离第一电极针2所在保护壳1的方向弯折。本实施例中,上述弯折方向朝向内环火盖4。

此外,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针2的暴露段21的端部211a到上述点火区5的距离a等于第一电极针2的暴露段21的端部211a与第二电极针3的暴露段31的端部311a之间的距离b。

这样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极针2为放电端时,放电端放电,由于点火距离和第一电极针2到内环火盖4的距离相等,火花随机的打到内环火盖4和接收端(第二电极针3),该区域为燃气区可顺利点火;当其中一端接地失效时,火花可通过另一条通道接地,保证了极端情况下点火的成功。即当第一电极针2作为放电端,第二电极针3和火盖4可同时作为接收端,当其中一端接地失效时,可通过另一端接地。

当第二电极针3为放电端时,电流从下端打到上端,通过燃气区点燃燃气,如果第一电极针2接地失效,火花通过第一电极针2桥接到内环火盖4,同样可保证点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