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风箱防积灰隔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1553发布日期:2018-12-25 19:21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风箱防积灰隔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系统领域,涉及一种大风箱防积灰隔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燃煤发电机组大容量发展,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占据了很大比例。前后墙对冲燃烧的二次风均采用大风箱结构,大风箱环绕炉膛水冷壁外侧一圈,二次风由两侧墙进入大风箱,然后流向前后墙,并进入布置于大风箱中的燃烧器。长期运行表明,多数锅炉的大风箱内存在严重的积灰现象,积灰厚度可达到几十厘米以上,甚至从大风箱地板积到燃烧器底部,积灰量可达数十吨至数百吨,严重影响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包括风箱承载变形、风箱底部泄漏、燃烧器火检信号瞬间丢失等。多数情况下,电厂一般采用定期清理的方法来除灰,不仅工作量大,而且清灰过程也一定程度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甚至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锅炉大风箱底板低于进风口底部,理论上有利于炉膛散热的有效利用,并均衡风箱内压力分布,但实践中往往因为严重积灰问题,不仅不能达到相应的目的,反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锅炉大风箱存在的严重积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风箱防积灰隔板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包括两侧墙水平隔板、前后墙斜面隔板。

所述的两侧墙水平隔板,采用钢板焊接组成,平铺于大风箱进风口下边缘的两侧墙大风箱内,延伸至前后墙大风箱的边缘,标高与大风箱进风口下边缘平齐或略低(≤300mm)。当大风箱进风口下边缘与大风箱底板的间距≤300mm时,不必要安装两侧墙水平隔板。

所述的前后墙斜面隔板,采用钢板焊接组成,靠近两侧墙端与两侧墙水平隔板对齐(当大风箱进风口下边缘与大风箱底板的间距≤300mm而不安装两侧墙水平隔板时,则直接与大风箱底板焊接),由两侧倾斜向上至前(后)墙中心形成三角形斜面,倾斜角度2-5°,具体需要根据两侧墙水平隔板与燃烧器底部的间距确定。

所述的两侧墙水平隔板、前后墙斜面隔板,通过大风箱内部钢梁固定。

所述的两侧墙水平隔板、前后墙斜面隔板,钢板厚度1-6mm,具体厚度可根据现场安装的支撑条件确定,能承载检修人员站立不发生明显变形即可。

所述的两侧墙水平隔板、前后墙斜面隔板,安装需具有一定的密封性,以避免二次风中的灰尘在缝隙处沉积掉落。

本发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人已对大风箱内的气固多相流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由于大风箱两侧墙进风口底部高于大风箱底板较多,且燃烧器标高基本位于进风口中间位置,且大风箱内的总体空气流速较低,因此在大风箱下部区域的空气流速非常低,且形成了低速涡流区。来自于空预器的二次风中含有一定的灰尘,灰尘在大风箱下部低速涡流区就很容易发生沉积。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通过大风箱防积灰隔板装置消除大风箱底部低速涡流区来预防积灰,并根据前后墙风箱内的风的流动与分配规律来实现少量积灰的自吹扫。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1、两侧墙水平隔板;2、前后墙斜面隔板;3、大风箱底板;4、大风箱进风口;5、燃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大风箱防积灰隔板装置,包括两侧墙水平隔板1、前后墙斜面隔板2。

所述的两侧墙水平隔板1,采用钢板焊接组成,平铺于大风箱进风口4下边缘的两侧墙大风箱内,延伸至前后墙大风箱的边缘,标高与大风箱进风口4下边缘平齐或略低(≤300mm)。当大风箱进风口4下边缘与大风箱底板3的间距≤300mm时,不必要安装两侧墙水平隔板1。

所述的前后墙斜面隔板2,采用钢板焊接组成,靠近两侧墙端与两侧墙水平隔板1对齐(当大风箱进风口4下边缘与大风箱底板3的间距≤300mm而不安装两侧墙水平隔板1时,则直接与大风箱底板焊接),由两侧倾斜向上至前(后)墙中心形成三角形斜面,倾斜角度2-5°,具体需要根据两侧墙水平隔板1与燃烧器5底部的间距确定。

所述的两侧墙水平隔板1、前后墙斜面隔板2,通过大风箱内部钢梁固定。

所述的两侧墙水平隔板1、前后墙斜面隔板2,钢板厚度1-6mm,具体厚度可根据现场安装的支撑条件确定,能承载检修人员站立不发生明显变形即可。

所述的两侧墙水平隔板1、前后墙斜面隔板2,安装需具有一定的密封性,以避免二次风中的灰尘在缝隙处沉积掉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风箱防积灰隔板装置。本发明包括两侧墙水平隔板、前后墙斜面隔板。两侧墙水平隔板平铺于大风箱进风口下边缘的两侧墙大风箱内,延伸至前后墙大风箱的边缘,标高与大风箱进风口下边缘平齐或略低。前后墙斜面隔板靠近两侧墙端与两侧墙水平隔板对齐,由两侧倾斜向上至前(后)墙中心形成三角形斜面,倾斜角度2‑5°,具体需要根据两侧墙水平隔板与燃烧器底部的间距确定。本发明通过大风箱防积灰隔板装置消除大风箱底部低速涡流区来预防积灰,并根据前后墙风箱内的风的流动与分配规律来实现少量积灰的自吹扫。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华;虞上长;杨建国;王杰;赵虹;陈国权;黄永杰;叶丽宇;杨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浙能温州发电有限公司;浙江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8.17
技术公布日:2018.1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