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粉炉烧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7143发布日期:2019-04-29 11:52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粉炉烧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炼锌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精粉炉烧火装置。



背景技术:

锌粉具有极强的着色力和遮盖力,常用作油漆的颜料和橡胶的填充料。锌粉是以锌锭为原料通过锌粉炉加工制作的,锌粉在无机化工原料制备、金属提取、钢铁的防腐以及电源、火箭燃料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开发,锌粉的用量日益增大,尤其超细锌粉的需求量增长迅速。

现有的锌粉炉燃烧装置的烧火嘴大多是放置在炉膛内,然后通过耐高温材料将烧火嘴周边密封固定住,这样的方式,在对烧火嘴进行更换时,只能破坏原有的固定方式,费时费力,给烧火嘴的维修和更换带来很大不便;且燃烧装置加热过程中,炉内的气体容易由于混合其他杂质,被排出容易污染空气。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精粉炉烧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精粉炉烧火装置,包括燃烧室、燃烧室内的上炉膛和设置在所述上炉膛底端处的下炉膛,上炉膛的底板上开有与下炉膛连通的通孔,通孔内壁沿圆周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烧火嘴,烧火嘴通过管道连接天然气,上炉膛内还连接助燃气体,燃烧室的外圈包裹有保温层,保温层的外圈包裹有隔热层,燃烧室顶端设有排烟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排烟道依次连接换热器、活性炭过滤装置和排放装置,助燃气体经管道依次连接换热器和上炉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上炉膛的上膛口和下炉膛的下膛口分别采用上膛门和下膛门封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支撑座形状与通孔形状相匹配,且从下炉膛方向活动安装在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孔内的支撑座直接安装放置烧火嘴,安装方便,且从下炉膛方向活动安装在通孔内,便于从下炉膛的火道检修口对支撑座进行拆卸和安装,便于实现对烧火嘴的检修和更换;上炉膛的上膛口和下炉膛的下膛口分别采用上膛门和下膛门封闭,可有效避免其他杂质混入炉膛,同时避免氧气外泄氧化锌粉,提高燃烧室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座与烧火嘴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精粉炉烧火装置,一种精粉炉烧火装置,包括燃烧室1、燃烧室内的上炉膛2和设置在上炉膛2底端处的下炉膛3,上炉膛2的底板上开有与下炉膛连通的通孔4,通孔4内壁沿圆周设置有支撑座5,支撑座5上设有烧火嘴6,支撑座5对烧火嘴起到支撑作用,烧火嘴6通过管道连接天然气,上炉膛2内还连接助燃气体,燃烧室1的外圈包裹有保温层1a,保温层1a的外圈包裹有隔热层1b,减少热量的流失,燃烧室顶端设有排烟道7。

排烟道7依次连接换热器8、活性炭过滤装置9和排放装置10,烟气经换热器换热后由活性炭吸附后经排放装置排出,换热器吸收烟气内的热量,实现热量的回收,助燃气体为空气或氧气,空气经管道依次连接换热器和上炉膛2,空气经换热器预热后进入上炉膛内实现助燃,节省了炉膛对助燃气体预热的热量,实现热量的合理回收利用。

上炉膛的上膛口和下炉膛的下膛口分别采用上膛门2a和下膛门3a封闭,可有效避免其他杂质混入炉膛,同时避免氧气外泄氧化锌粉,提高燃烧室的安全性。

支撑座5外边沿形状与通孔4形状相匹配,便于支撑座的制造和使用,且烧火嘴与支撑座之间相互抵靠安装,无任何缝隙,减少天然气和空气进入下炉膛内,实现上炉膛内天然气的充分燃烧;从下炉膛方向活动将支撑座安装在通孔内,可通过螺丝安装,便于从下炉膛的火道检修口对支撑座进行拆卸和安装,便于实现对烧火嘴的检修和更换。

支撑座5还可以设置成中心为圆形中空部5a,圆形中空部5a直径大于烧火嘴高度,小于烧火嘴底端最大直径,烧火嘴正常工作时,圆形中空部直径小于烧火嘴底端最大直径,支撑对烧火嘴起到支撑作用,工作人员通过下炉膛和圆形中空部对烧火嘴进行检修和更换,需对烧火嘴进行更换时,只需将烧火嘴竖直放置,即烧火嘴按工作时的水平状态旋转90°成竖直方向,由于圆形中空部的直径大于烧火嘴高度,便于烧火嘴取出。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