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还原炉的风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6619发布日期:2019-09-12 10:08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还原炉的风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生产领域,特别涉及到还原炉的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还原炉的风盒。



背景技术:

蓄热式高温燃烧技术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燃烧技术,就是在炉子两侧炉墙上都布置有均匀分配的喷口,当一侧的喷口在作为烧嘴燃烧的时候,另一侧的喷口则作为烟道用来排烟。经过一个换向周期后,通过换向阀的切换,作为烧嘴燃烧的一侧喷口变为烟道用来排烟,而原来用来排烟的另一侧喷口则作为烧嘴燃烧。就这样交替进行,同时完成加热、烟气热量的高效回收及空气的高温预热。排烟侧喷口经高温气体通道进入蓄热室,在蓄热室内通过与蓄热体进行热量交换,其温度已降至150℃以下,然后出蓄热室,经过换向阀、排烟机,最后由烟囱排入大气。与此同时,空气进入另一侧已经在上一个换向周期内被高温烟气预热的高温蓄热室,同时被预热到900~1050℃,出蓄热室后经高温气体通道通过炉子侧墙喷口喷出,从喷口喷出的高温空气和燃料在炉膛内边混合边燃烧。

现有的还原炉的空气入口设计成多个入口,分散进入,加强余热回收效果,该入口被称为风盒,但现在的风盒仅仅是设计成通道,在通道中堆上蜂窝砖作为蓄热,这种风盒具有一定的缺陷,如蜂窝砖被进风和出风长期推动相互摩擦,经常出现磨损破裂,从而导致缝隙较多,更换蜂窝砖过于频繁,影响到工作计划,而且成本相应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还原炉的风盒,用以解决现有还原炉的风盒中蜂窝砖经常出现磨损,需要更换,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率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于还原炉的风盒,该风盒设置于还原炉的侧壁上,用作还原炉内部与外部进行空气交换的通道,包括安装槽、安装盒和蓄热体;

所述的安装槽为一横截面呈方形的通道,所述的安装盒的形状与安装槽匹配,其设置在安装槽的内部,安装槽朝向还原炉内侧的一端为内槽口,另一端为外槽口,所述的安装盒与内槽口之间留有存渣空间,存渣空间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存渣槽;

安装盒上设置有若干个蓄热槽,蓄热体即设置在蓄热槽内,蓄热槽呈方形,蓄热槽朝外端口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挡板,蓄热槽朝内端口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挡板,蓄热体即放置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蓄热体的形状与蓄热槽匹配,蓄热体上设置有若干通孔,第一挡板其中的一个侧端与安装盒铰接,另一个侧端与安装盒螺钉固定;

所述安装槽的外槽口连接到管道上,所述的管道中设置有气体流量计,气体流量计的输出端连接到管道外端的显示器上。

进一步,所述的存渣槽的底面为倾斜面,该底面的最低处通过一滑道连接还原炉侧壁上的出渣口,滑道的水平高度从底面到出渣口呈逐渐降低,出渣口上设置有出渣门。虽然可以通过拆卸下安装盒后,对存渣槽进行打扫,但是这个过程过于复杂,所以我们设计了滑道,直接开设出渣口,可以很方便地放空存渣槽内的蓄热体残渣。

进一步,所述的存渣槽与滑道的连接处设置有一隔热门,所述的隔热门通过气缸带动开启或闭合。还原炉中的温度非常高,仅仅靠出渣门,隔热效果较差,所以必须再设计一个隔热门。

进一步,所述的滑道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气孔,所述的气孔连通到真空泵上。将隔热门和出渣门之间的滑道抽真空后,加强了隔热效果。

进一步,所述的蓄热体采用蜂窝砖。蜂窝砖具有很好的蓄热效果,而且成本非常的低廉。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挡板的高度不大于第一挡板的高度。第二挡板过高则挡住蓄热体的通孔,影响到通风效果和蓄热效果

进一步,所述的安装盒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槽内。方便取下安装盒,方便对安装盒进行清理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装置的蓄热体通过安装盒设置在风盒内,安装盒上的蓄热槽内外侧都设置有挡板,外挡板可以打开,然后放入蓄热体,蓄热体位于内外挡板之间,这样鼓风和引风时,蓄热体会由内外挡板夹持,不会出现位移,避免蓄热体掉入炉体的事件发生,而且本装置蓄热体的安装和拆卸的过程非常简单;

(2)安装盒的内侧设置有一存渣槽,蓄热体破碎时,如有碎片被挤压到内侧,则会掉入存渣槽,避免碎片落入炉体;

(3)设置碎片滑道,方便打扫碎渣,而且滑道和存渣槽之间设置有隔热门,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

(4)滑道连通到一个真空泵上,在工作前,真空泵对滑道进行抽真空处理,加强了此处的隔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 为实施例1中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实施例1的剖视图;

图3 为实施例1中安装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 为实施例2的剖视图;

图5 为实施例2中存渣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 为实施例3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应用于还原炉的风盒,该风盒5设置于还原炉4的侧壁上,用作还原炉内部与外部进行空气交换的通道,包括安装槽1、安装盒2和蓄热体3;

所述的安装槽1为一横截面呈方形的通道,所述的安装盒2的形状与安装槽1匹配,其设置在安装槽1的内部,安装槽1朝向还原炉4内侧的一端为内槽口101,另一端为外槽口102,所述的安装盒2与内槽口101之间留有存渣空间103,存渣空间103的下端面104上设置有存渣槽105;

安装盒2上设置有若干个蓄热槽201,蓄热体3即设置在蓄热槽201内,蓄热槽201呈方形,蓄热槽201朝外端口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挡板202,蓄热槽201朝内端口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挡板203,蓄热体3即放置于第一挡板202和第二挡板203之间,蓄热体3的形状与蓄热槽201匹配,蓄热体3上设置有若干通孔301,第一挡板202其中的一个侧端与安装盒2铰接,另一个侧端与安装盒2螺钉固定;

所述安装槽1的外槽口102连接到管道6上,所述的管道6中设置有气体流量计601,气体流量计601的输出端连接到管道6外端的显示器602上。

进一步,所述的蓄热体3采用蜂窝砖。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挡板203的高度不大于第一挡板202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的安装盒2通过螺钉固定在安装槽1内。

本装置设置在还原炉4上,一般在还原炉4的两侧各设置多个,当一侧进风时,另一侧则抽风,即达到边燃烧,边排气的效果。

本风盒中,将蓄热体3安装在安装盒2中,安装盒2螺钉固定在安装槽1内,安装槽1是一方形通道,横截面呈方形,安装盒2也呈方形,横截面与安装槽1的大小一致,这样安装盒2可以刚好嵌入安装槽1,两者之间没有缝隙,避免漏风,而安装盒2中设置蓄热槽201安放蓄热体3,蓄热体3与蓄热槽201大小一致,之间也不会留有缝隙,这样风需要从风盒进出时,只有通过蓄热体3上的通孔301,从而是的空气与蓄热体3进行充分的接触,具有非常好的热交换效果。

蓄热体3的内外侧具有第一挡板202和第二挡板203的夹持,可以很好的地固定蓄热体3,避免蓄热体3出现位移,避免蓄热体3出现磨损,也闭门蓄热体3出现掉入还原炉4的情况发生。

安装槽1在安装盒2的内侧设计了一个存渣槽105,蓄热体3在使用时间过长后,可能会出现碎裂的情况,这样会有碎片从蓄热槽201的内外侧滚落,如碎片掉入还原炉4内部,不仅很难打扫,还可能会影响到还原炉4的使用,所以存渣槽105可以存放碎片,极可能避免碎片落入还原炉4内部。

安装槽1通过管道连通到外部的鼓风机或引风机,当蓄热体3出现破碎后,我们很难察觉,但会影响到进入炉体内的空气温度,从而影响到炉体内的金属反应,所以在管道6中设置气体流量计601,当抽风时,因引风的力度不会变,而蓄热体3的出风面积不变时,气体流量应该是不变的,当蓄热体3破碎后,出风面积变大,气体流量变大,在显示器602上可以看到,我们即可判断出有蓄热体3出现破碎,可以切断该处风盒,尽快更换蓄热体3,保证金属反应效果。

本装置的安装盒2中设计125个蓄热槽201,一共5层,每层25个蓄热槽201。

实施例2

如图4、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本装置的存渣槽105的底面106为倾斜面,该底面的最低处通过一个滑道107连接还原炉4侧壁上的出渣口401,滑道107的水平高度从底面106到出渣口401呈逐渐降低,出渣口401上设置有出渣门402。

蓄热体的残渣掉入到存渣槽105后,即可以经滑道107,从出渣口401排出,如果不设置滑道107和出渣口401的结构,需要将安装盒2取下后,才可能打扫到存渣槽105内的残渣,非常的耗时耗力,随意设置本结构后,方便了残渣的打扫。

实施例3

如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存渣槽105与滑道107的连接处设置有一隔热门108,所述的隔热门108通过气缸109带动开启或闭合。滑道107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气孔111,所述的气孔111连通到真空泵110上。

隔热门108可以防止炉体内高温环境通过出渣门402影响到炉体外部,隔热门108具有很好的隔热效果,而且隔热门108和出渣门402之间设置了真空泵110进行抽真空,进一步加强了隔热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