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自身结构增强自然排烟的烟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7518发布日期:2019-12-24 20:58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自身结构增强自然排烟的烟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管结构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利用自身结构增强自然排烟的烟管结构。



背景技术:

自然通风是利用烟囱中的烟气与外界冷空气的密度差所产生的自生风压头,来克服烟风道的流动阻力。机械通风是依靠机械方法所产生的压头,来克服烟风道的阻力。显然机械通风利用动力设备产生的压头增加排烟强度,可以用于大型锅炉;而自然通风较机械通风而言,不需要消耗能源即可实现排烟,由于自然通风压头较小,所能克服的阻力有限,故这种通风方式只适用于容量很小的锅炉和燃气热水器。

若锅炉排烟不顺,排烟口设计不合理,在室外风的影响下将会导致烟气不能及时通过烟囱排出,使燃料没法充分燃烧而生成大量的co;如果同时又出现严重的倒灌风现象,燃料的燃烧产物便会被倒灌入室内,影响室内空气品质和生活环境;若烟气中co含量过高还可能导致人体健康危害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由于自然排烟压头小,出现倒灌风的概率大,如何利用装置的自身结构增强自然排烟效果,以防止自然排烟时易烟气倒灌、排烟不畅,保证排烟系统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的工作是本项专利的目的。

传统的排烟口装置在室外环境越恶劣时排烟越不顺,形成恶性循环。本项目研究了一种通过利用装置自身结构来有效防止倒灌风及排烟不畅,增强自然排烟效果的烟管结构,当室外环境越恶劣(风速很大)时,排烟效果越好,变恶性为良性循环。且通过采用套管式设计,使烟气产生的废热可以用来预热吸入的氧气,在解决倒灌风安全隐患的同时实现烟气热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自身结构增强自然排烟的烟管结构,不但可以实现部分热回收,而且该装置能够利用室外风造成排烟口负压的增大,故适合作为自然排烟装置的排烟口。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自身结构增强自然排烟的烟管结构,包括有套装配合的内管和外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为进空气管,所述外管的进气端端部上下方分别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外管侧挡板,所述外管侧挡板的前端部均安装在外管前挡板上,所述内管为排烟气管,其内管的出气端伸出外管前挡板外,且伸出端的内管上下端设有两对称的开口,所述开口两侧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左、右扇形集风罩,其一侧开口两侧与左、右扇形集风罩的边缘处之间分别安装有相互对应的罩内挡板,其另一侧开口两侧与左、右扇形集风罩的边缘处之间分别安装有相互对应且倾斜向内连接的罩内导风板,所述罩内导风板的底端分别设有向管内翻折的下导风板,所述内管的出烟气端端部安装有前封口板,所述前封口板的两侧设有排气管前挡板,所述排气管前挡板的两侧延伸至开口对应位置的左、右扇形集风罩处,且与其对应侧的罩内挡板和罩内导风板的上端部连接。

所述的外管侧挡板为弧形板,其底端部与外管的圆周位置连接配合。

所述的外管前挡板为环形板,其环形板的内孔与内管管径配合,所述环形板的下端面与外管侧挡板上端端面连接。

所述的罩内挡板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其外侧斜边与开口所在的左、右扇形集风罩的边缘处对应且连接,所述罩内挡板的上边之间通过其对应侧的排气管前挡板连接,所述罩内挡板的内侧边与开口一侧的内管体连接。

所述的罩内导风板为直角梯形结构,其外侧的梯形斜边与开口所在的左、右扇形集风罩的边缘处对应且连接,所述罩内导风板的上边与其对应侧上方的排气管前挡板连接,且其两罩内导风板的内侧边相互连接,其底端部的下导风板与罩内导风板为一体,为倾斜设置的斜板结构。

所述的两罩内导风板的外侧边之间安装有与左、右扇形集风罩过渡配合的弧形挡板,所述两罩内导风板的底边外侧之间设有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其外管进空气,内管排高温烟气,热量可以通过内管管壁加热外管内的新鲜空气,从而实现部分热回收,同时该装置能够利用室外风造成排烟口负压的增大,故适合作为自然排烟装置的排烟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6为空气流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

一种利用自身结构增强自然排烟的烟管结构,包括有套装配合的内管1和外管2,外管2为进空气管,所述外管2的进气端端部上下方分别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外管侧挡板3,所述外管侧挡板3的前端部均安装在外管前挡板4上,所述内管1为排烟气管,其内管1的出气端伸出外管前挡板4外,且伸出端的内管1上下端设有两对称的开口5,所述开口5两侧安装有对称设置的左、右扇形集风罩6、7,其一侧开口两侧与左、右扇形集风罩6、7的边缘处之间分别安装有相互对应的罩内挡板8,其另一侧开口两侧与左、右扇形集风罩6、7的边缘处之间分别安装有相互对应且倾斜向内连接的罩内导风板9,所述罩内导风板9的底端分别设有向管内翻折的下导风板10,所述内管1的出烟气端端部安装有前封口板11,所述前封口板11的两侧设有排气管前挡板12,所述排气管前挡板12的两侧延伸至开口对应位置的左、右扇形集风罩6、7处,且与其对应侧的罩内挡板8和罩内导风板9的上端部连接。

所述的外管侧挡板3为弧形板,其底端部与外管的圆周位置连接配合。

所述的外管前挡板4为环形板,其环形板的内孔与内管管径配合,所述环形板的下端面与外管侧挡板3上端端面连接。

所述的罩内挡板8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其外侧斜边与开口所在的左、右扇形集风罩6、7的边缘处对应且连接,所述罩内挡板8的上边之间通过其对应侧的排气管前挡板连接,所述罩内挡板8的内侧边与开口一侧的内管体连接。

所述的罩内导风板9为直角梯形结构,其外侧的梯形斜边与开口所在的左、右扇形集风罩的边缘处对应且连接,所述罩内导风板9的上边与其对应侧上方的排气管前挡板12连接,且其两罩内导风板9的内侧边相互连接,其底端部的下导风板10与罩内导风板9为一体,为倾斜设置的斜板结构。

所述的两罩内导风板9的外侧边之间安装有与左、右扇形集风罩6、7过渡配合的弧形挡板13,所述两罩内导风板6、7的底边外侧之间设有缺口14。

上述结构中:由于外管进空气,内管排高温烟气,热量可以通过内管管壁加热外管内的新鲜空气,从而实现部分热回收。

外管上挡板和左右扇形集风罩能够将排风与进风隔离,防止出现气流短路的问题。

左、右扇形集风罩能够防止左右方向的风倒灌入排气管内,当侧面风吹过来时,由于集风罩的遮挡作用,风将从集风罩下端绕流,烟气的主要排烟口向上设置在集风罩上端,所以绕流的风水平方向通过排烟口,从而使排烟口压力降低而有利于排烟;当风从正面吹过来时,由于左右扇形集风罩的阻挡与凹型结构,罩内风压相对增大,且罩内风能够通过风罩下部的开口、罩内导风板以及下导风板装置,改变进入集风罩内风的方向,从而将室外风从排气管前端沿竖直方向流过。随着室外风速增大,集风罩内风压增大,排气管端口流过的室外风风速增大,由于排气管前端竖直方向流过的风速增大,导致排气管前端的负压增大,从而有利于排烟。即:正面吹来的风越大(环境越恶劣)越有利于排烟,各气流流向如图所示,曲线a为新鲜空气进入进气管流向,曲线b为室外风进入集风罩后流向,曲线c为排气管内烟气流动流向(虚线为该角度看不到的内部部分)。

在罩内导风板之间留有缺口,当高温烟气遇到冷空气出现凝结水时,该缺口能够及时泄水。

由于该装置能够利用室外风造成排烟口负压的增大,故适合作为自然排烟装置的排烟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