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再循环的真空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2305发布日期:2020-04-21 18:0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气再循环的真空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烟气再循环的真空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载体,真空锅炉是锅炉的一种具体方式,真空锅炉是在封闭的炉体内部形成一个负压的真空环境,在机体内填充热媒水。通过燃烧或其它方式加热热媒水,热媒水被加热产生蒸汽,蒸汽通过冷凝、换热和加热换热器管子里的水,实现热水的供应。

在现有的真空锅炉中,包括燃烧器、炉膛、回烟室、烟气通道、排烟管等,如图3所示,烟气再循环管通常为u型结构9,烟气再循环管为部分弯曲的设置在排烟管中,烟气通过排烟管进入烟气再循环管进行燃烧器等的冷却,在一个真空锅炉中,烟气再循环管的大小以及烟气循环量均是经过与工艺参数(如燃料的比例、火势的大小以及锅炉所要达到的温度)计算出了合理的烟气再循环管尺寸,但是在同一个真空锅炉中,需要应用于不用状况(如不同工艺参数)时,在先的烟气再循环管就不能满足烟气循环的需求了,造成烟气再循环量增多或减少,烟气再循环增多使得炉膛内氧气含量降低,燃烧物不能充分燃烧;烟气再循环减少使得循环烟气不能有效降低燃烧器等的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真空锅炉中的烟气再循环管不能够满足不同的工艺参数,造成烟气再循环增多或减小,使得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或循环烟气不能有效降低燃烧器的温度的问题,提供一种烟气再循环的真空锅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烟气再循环的真空锅炉,包括锅壳筒体,所述锅壳筒体内设置有炉膛,所述锅壳筒体外部设置有与所述炉膛相连的燃烧器,所述锅壳筒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炉膛相连的回烟室,所述回烟室连接有烟气管道,所述烟气管道与排烟管相连,所述排烟管的侧面设置有直接与所述燃烧器相连的烟气再循环管,所述排烟管内设置有挡板,所述烟气再循环管的管口设置在所述挡板的前端,所述挡板与所述排烟管可拆卸的连接,此处所述的前端指的是烟气在由烟气管道进入排烟管内时,烟气率先经过的排烟管部分为前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烟气再循环管为l形结构,所述烟气再循环管设置在所述锅壳筒体的内部,l形结构的拐角处为圆弧过度,减少烟气在循环过程中的阻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烟气再循环管设置在所述排烟管上的一端的安装位置低于所述挡板的所处的位置,指的是烟气再循环管在排烟管的横截面的上的高度低于所述挡板在排烟管的横截面上的高度,使得挡板挡下的烟气能够进入烟气再循环管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挡板的在所述排烟管的横截面的投影面积占所述排烟管横截面积的1/4~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排烟管的下方,所述烟气再循环管的管口设置在所述排烟管的下方,均设置在排烟管的下方指的是在排烟管内部下方的侧面,即挡板与管口的连线与排烟管的中心轴线平行的部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挡板为弧形结构,用于配合横截面为圆形的排烟管,使得能够遮挡部分烟气排出,进行烟气的再次循环,进行装置的冷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挡板所在平面与所述排烟管的中心轴角度为45°~90°,挡板可布置为靠近烟气再循环管的管口方向倾斜,使得在挡板较小时能够将足够的烟气挡下并排入烟气再循环管中;挡板还可布置为远离烟气再循环管的管口方向倾斜,在挡板较大时,可将挡下的部分烟气通过斜面排出排烟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挡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排烟管上或所述挡板与所述排烟管通过卡扣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真空锅炉的排烟管处设置了可拆卸的挡板,通过挡板将部分烟气挡下并下沉进入烟气再循环管中,部分烟气能够通过后续烟气的冲击而冲出排烟管,在同一锅炉更换不同的工艺参数时,可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挡板来适应不同的工艺参数,使得烟气再循环量能够满足相应的工艺参数,达到降低温度的同时不影响燃料的充分燃烧,本结构制作方便、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排烟管的剖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烟气再循环u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锅壳筒体,2-炉膛,3-燃烧器,4-回烟室,5-烟气管道,6-排烟管,7-烟气再循环管,8-挡板,9-u型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烟气再循环的真空锅炉,包括锅壳筒体1,所述锅壳筒体1内设置有炉膛2,所述锅壳筒体1外部设置有与所述炉膛2相连的燃烧器3,所述锅壳筒体1内设置有与所述炉膛2相连的回烟室4,所述回烟室4连接有烟气管道5,所述烟气管道5与排烟管6相连,所述排烟管6的侧面设置有直接与所述燃烧器3相连的烟气再循环管7,所述排烟管6内设置有挡板8,所述烟气再循环管7的管口设置在所述挡板8的前端,所述挡板8与所述排烟管6可拆卸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烟气再循环管7与所述排烟管6焊接,所述烟气再循环管7与所述排烟管6连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烟气再循环管7为l形结构,所述烟气再循环管7设置在所述锅壳筒体1的内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烟气再循环管7的设置在所述排烟管6上的一端的安装位置低于所述挡板8所处的位置。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8的在所述排烟管6的横截面的投影面积占所述排烟管6横截面积的1/4~1/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8设置在所述排烟管6的下方,所述烟气再循环管7的管口设置在所述排烟管6的下方,所述挡板8为弧形结构,所述挡板8所在平面与所述排烟管6的中心轴角度为45°~90°。

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8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排烟管6上,在本实施例之外,所述挡板8还可与所述排烟管6通过卡扣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烟气再循环的真空锅炉,其特征在于,包括锅壳筒体(1),所述锅壳筒体(1)内设置有炉膛(2),所述锅壳筒体(1)外部设置有与所述炉膛(2)相连的燃烧器(3),所述锅壳筒体(1)内设置有与所述炉膛(2)相连的回烟室(4),所述回烟室(4)连接有烟气管道(5),所述烟气管道(5)与排烟管(6)相连,所述排烟管(6)的侧面设置有直接与所述燃烧器(3)相连的烟气再循环管(7),所述排烟管(6)内设置有挡板(8),所述烟气再循环管(7)的管口设置在所述挡板(8)的前端,所述挡板(8)与所述排烟管(6)可拆卸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再循环的真空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再循环管(7)为l形结构,所述烟气再循环管(7)设置在所述锅壳筒体(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再循环的真空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再循环管(7)的设置在所述排烟管(6)上的一端的安装位置低于所述挡板(8)所处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再循环的真空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8)的在所述排烟管(6)的横截面的投影面积占所述排烟管(6)横截面积的1/4~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再循环的真空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8)设置在所述排烟管(6)的下方,所述烟气再循环管(7)的管口设置在所述排烟管(6)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再循环的真空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8)为弧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再循环的真空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8)所在平面与所述排烟管(6)的中心轴角度为45°~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再循环的真空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8)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排烟管(6)上或所述挡板(8)与所述排烟管(6)通过卡扣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烟气再循环的真空锅炉,包括锅壳筒体,所述锅壳筒体内设置有炉膛,所述锅壳筒体外部设置有与所述炉膛相连的燃烧器,所述锅壳筒体内设置有与所述炉膛相连的回烟室,所述回烟室连接有烟气管道,所述烟气管道与排烟管相连,所述排烟管的侧面设置有直接与所述燃烧器相连的烟气再循环管,所述排烟管内设置有挡板,所述烟气再循环管的管口设置在所述挡板的前端,所述挡板与所述排烟管可拆卸的连接,在同一锅炉更换不同的工艺参数时,可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挡板来适应不同的工艺参数,使得烟气再循环量能够满足相应的工艺参数,达到降低温度的同时不影响燃料的充分燃烧,本结构制作方便、简单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汪亚平;李正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太湖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6
技术公布日:2020.0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