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用燃气低氮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61061发布日期:2020-05-08 14:00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锅炉用燃气低氮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用燃气低氮燃烧器。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是大气环境的重要污染源,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和雾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随着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国家对锅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限值也日趋严格,北京市db11/139-2015《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在2017年4月1日后新建燃气锅炉氮氧化物排放降低到30mg/m3以下,上海市db31/387-2018《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新建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执行50mg/m3的标准限值。

为减少锅炉燃烧后脱硝的投资成本和设备运行维护费用,分析氮氧化物的生产机理,通过优良的结构设计可达到锅炉燃烧阶段减排的要求,在保证高的燃烧效率基础上实现低nox排放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燃气低氮燃烧器,燃烧器燃气分为二级,中心燃气1位于中心一次风通道6内,燃气喷口端部为契型斜面,喷孔轴向均匀布置,轴线与斜面垂直;外侧燃气2周向均匀布置在燃烧器二次风通道8内。中心一次风通道入口布置有拉杆7调节进风量,出口布置旋流叶片10;二次风从布置在燃烧器内部的多孔板11送入,并通过周向均布的二次风孔9送入炉膛,外侧气枪和二次风孔一一对应,每只气枪布置在对应的二次风孔的中心位置。本实用新型使燃气与空气快速混合,均匀燃烧,能有效降低局部高温和整体燃烧温度,具有低的氮氧化物排放性能。

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燃气低氮燃烧器,燃烧器燃气分为二级,中心燃气1位于中心一次风通道6内,燃气喷口端部为契型斜面,喷孔轴向均匀布置,轴线与斜面垂直;中心燃气的喷射角度能很好地与布置在外侧的中心旋流一次风均匀混合,保证燃烧器中心持续稳定的火焰,并通过一次风入口拉杆7可调节风量的大小,调整火焰的配风和结构。外侧燃气2周向均匀布置在二次风通道8内,并位于对应二次风孔的中心,通过多孔板11和二次风孔9的设计,保证了燃烧器二次风与燃气的匹配均匀性。并在每个单独的二次风孔周围形成分割小火焰的负压区,有效卷吸周围烟气,形成烟气内循环结构。本专利结构简单,其独特的设计能有效降低燃烧器出口局部高温和整体燃烧温度,从而实现极低的氮氧化物排放,满足30mg/nm3,并且无一氧化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锅炉用燃气低氮燃烧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中心燃气通道1、外层燃气通道2、集气环3、风道入口4、中心一次风通道6、一次风入口拉杆7、二次风通道8、二次风孔9、旋流叶片10、多孔板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以下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新型高效的燃气低氮燃烧器,燃烧器燃气分为二级,中心燃气1位于中心一次风通道6内,燃气喷口端部为契型斜面,喷孔轴向均匀布置,轴线与斜面垂直;中心燃气的喷射角度能很好地与布置在外侧的中心旋流一次风均匀混合,保证燃烧器中心持续稳定的火焰,并通过一次风入口拉杆7可调节风量的大小,调整火焰的配风和结构。外侧燃气2周向均匀布置在二次风通道8内,并位于各二次风孔的中心,通过多孔板11和二次风孔9的设计,保证了燃烧器二次风与燃气的匹配均匀性。并在整个燃烧器出口形成稳定而且均匀的温度场,从而实现快速混合,均匀燃烧的目的,达到有效降低局部高温和整体燃烧温度,满足燃烧器低氮氧化物排放性能。



技术特征:

1.锅炉用燃气低氮燃烧器,包括燃气通道和助燃风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通道分为中心燃气通道(1)和外层燃气通道(2),所有燃气均通过集气环(3)配供;所述助燃风通道分为中心一次风通道(6)和外侧的二次风通道(8),所有助燃风均通过风道入口(4)供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用燃气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燃气通道出口为楔形端,燃气孔垂直楔形斜面周向均匀布置,中心燃气占总燃气量的1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用燃气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中心一次风通道(6)在中心燃气出口端设置旋流叶片(10);中心一次风通道入口端设置入口调节挡板(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用燃气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外侧的二次风通过布置在燃烧器内部的多孔板(11)进入,并通过燃烧器喷口均布的二次风孔进入炉内,风孔的数量6-10个,与外侧燃气枪数量保持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锅炉用燃气低氮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外层燃气占总燃气量的80-90%,燃气枪数量6-10只,外层燃气通道(2)周向均匀布置在二次风通道(8)内,气枪喷口布置在对应二次风风孔的中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用燃气低氮燃烧器包括燃气通道和助燃风通道,所述燃气通道分为中心燃气通道(1)和外层燃气通道(2),所有燃气均通过集气环(3)配供;所述助燃风通道分为中心一次风通道(6)和外侧的二次风通道(8),所有助燃风均通过风道入口(4)供入。本专利结构简单,其独特的设计能有效降低燃烧器出口局部高温和整体燃烧温度,从而实现极低的氮氧化物排放,满足30mg/Nm3,并且无一氧化碳的产生。

技术研发人员:李月华;张建文;邹洋;乌晓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4
技术公布日:2020.05.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