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热气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80665发布日期:2020-06-05 20:00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锅炉热气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热气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热气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预热器是利用锅炉尾部烟气的热量来预热空气从而提高锅炉效率的一个重要设备,其效能对机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为产生最大化的效能,目前,国内80%以上大型机组都是使用烟气-空气纯逆流换热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现有的锅炉热气大部分均由锅炉、省煤器、热换器及脱硫塔构成,而现有的热换器为直接内部通过隔离板将热气导入后直接循环加热,由于内部的热气流单一,导致热气回收不彻底,浪费较大,且脱硫塔与净化箱连接处容易造成水汽回流(酸性),容易腐蚀烟道,增加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热气回收系统,解决锅炉热气回收时回收不彻底造成浪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锅炉热气回收系统,包括锅炉、省煤器、热换器、除尘器及脱硫塔,所述锅炉出气口通过管道依次设置有省煤器、热换器、除尘器及脱硫塔,所述热换器由壳体、进气口、出气口、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构成;所述壳体为矩形空腔体,且壳体内部通过第一隔离板及第二隔离板分割为三个腔室,且第一腔室上部设置有进气口,第二腔室上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第三腔室内部设置有过渡板,且第三腔室上下部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脱硫塔通过连接管道与净化箱连接。

进一步,所述热换器的第三腔室位于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中部,且第三腔室内部的过渡板为两端开口的矩形空腔体,过渡板贯穿第一隔离板及第二隔离板联通至第一腔室及第二腔室内部;所述进气口底部设置有通气管相连接,且通气管贴近第一隔离板端口设置。

进一步,所述进气口内部设置有第一导风扇,出气口内部设置有第二导风扇,且第二导风扇反向设置。

进一步,所述热换器外部设置有若干加强条,且加强条至少设置有两条。

进一步,所述热换器底部设置有支脚,且支脚至少设置有两个。

进一步,所述脱硫塔与净化箱中部倾斜式设置有连接管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1.整个系统能够将锅炉上的烟气通过省煤器、热换器及除尘器等一系列的部件,将烟气内部热气回收并将烟气净化处理,不仅节能减排,而且保护环境。

2.设置有独立的热换器,通过隔离板分割为三个腔室,且第三腔室内部设置有多层过渡板,便于内部烟气循环通过第三腔室内来回收利用,便于热气的回收,提高回收效率。

3.在热换器外部设置有进气口及出气口,便于烟气导入并通过通气管,将内部的烟气循环起来,加快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热换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锅炉、2-省煤器、3-热换器、4-除尘器、5-脱硫塔、6-连接管道、7-净化箱、31-加强条、32-出气口、33-第一导风扇、34-第一隔离板、35-通气管、36-第一腔室、37-过渡板、38-第二隔离板、39-第二腔室、40-出气口、41-第二导风扇、42-第三腔室、43-进水口、44-出水口、45-支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1图2示出了:锅炉热气回收系统,包括锅炉1、省煤器2、热换器3、除尘器4及脱硫塔5,所述锅炉1出气口通过管道依次设置有省煤器2、热换器3、除尘器4及脱硫塔5,所述热换器3由壳体、进气口32、出气口40、第一腔室36、第二腔室39及第三腔室42构成;所述壳体为矩形空腔体,且壳体内部通过第一隔离板34及第二隔离板38分割为三个腔室,且第一腔室36上部设置有进气口32,第二腔室39上部设置有出气口40;所述第三腔室42内部设置有过渡板37,且第三腔室42上下部分别设置有进水口43及出水口44;所述脱硫塔5通过连接管道6与净化箱7连接;上述方案中,整个系统能够将锅炉上的烟气通过省煤器2、热换器3及除尘器4等一系列的部件,将烟气内部热气回收并将烟气净化处理,不仅节能减排,而且保护环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热换器3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热换器3的第三腔室42位于第一腔室36及第二腔室39中部,且第三腔室42内部的过渡板37为两端开口的矩形空腔体,过渡板37贯穿第一隔离板34及第二隔离板38联通至第一腔室36及第二腔室39内部;所述进气口32底部设置有通气管35相连接,且通气管35贴近第一隔离板34端口设置;设置有独立的热换器3,通过隔离板分割为三个腔室,且第三腔室42内部设置有多层过渡板37,便于内部烟气循环通过第三腔室42内来回收利用,便于热气的回收,提高回收效率。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进气口32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进气口32内部设置有第一导风扇33,出气口40内部设置有第二导风扇41,且第二导风扇41反向设置;在热换器3外部设置有进气口32及出气口40,便于烟气导入并通过通气管,将内部的烟气循环起来,加快回收效率。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热换器3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热换器3外部设置有若干加强条31,且加强条31至少设置有两条;加强条31能够加强热换器3的稳定性。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热换器3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热换器3底部设置有支脚45,且支脚45至少设置有两个;热换器3底部设置了支脚45,便于热换器3稳固。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在具体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连接管道6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所述脱硫塔5与净化箱7中部倾斜式设置有连接管道6;连接管道6倾斜式安装能够有效避免了水汽回流现象,防止水汽回流腐蚀烟道,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

本技术:
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技术特征:

1.锅炉热气回收系统,包括锅炉(1)、省煤器(2)、热换器(3)、除尘器(4)及脱硫塔(5),所述锅炉(1)出气口通过管道依次设置有省煤器(2)、热换器(3)、除尘器(4)及脱硫塔(5),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换器(3)由壳体、进气口(32)、出气口(40)、第一腔室(36)、第二腔室(39)及第三腔室(42)构成;所述壳体为矩形空腔体,且壳体内部通过第一隔离板(34)及第二隔离板(38)分割为三个腔室,且第一腔室(36)上部设置有进气口(32),第二腔室(39)上部设置有出气口(40);所述第三腔室(42)内部设置有过渡板(37),且第三腔室(42)上下部分别设置有进水口(43)及出水口(44);所述脱硫塔(5)通过连接管道(6)与净化箱(7)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热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换器(3)的第三腔室(42)位于第一腔室(36)及第二腔室(39)中部,且第三腔室(42)内部的过渡板(37)为两端开口的矩形空腔体,过渡板(37)贯穿第一隔离板(34)及第二隔离板(38)联通至第一腔室(36)及第二腔室(39)内部;所述进气口(32)底部设置有通气管(35)相连接,且通气管(35)贴近第一隔离板(34)端口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热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32)内部设置有第一导风扇(33),出气口(40)内部设置有第二导风扇(41),且第二导风扇(41)反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热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换器(3)外部设置有若干加强条(31),且加强条(31)至少设置有两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热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换器(3)底部设置有支脚(45),且支脚(45)至少设置有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热气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5)与净化箱(7)中部倾斜式设置有连接管道(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炉热气回收系统,包括锅炉、省煤器、热换器、除尘器及脱硫塔,所述锅炉出气口通过管道依次设置有省煤器、热换器、除尘器及脱硫塔,所述热换器由壳体、进气口、出气口、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及第三腔室构成;所述壳体为矩形空腔体,且壳体内部通过第一隔离板及第二隔离板分割为三个腔室,且第一腔室上部设置有进气口,第二腔室上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第三腔室内部设置有过渡板,且第三腔室上下部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及出水口;所述脱硫塔通过连接管道与净化箱。本实用新型用于锅炉热气回收时回收不彻底造成浪费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乍甸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23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