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热力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0029发布日期:2020-09-08 15:0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热式热力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焚烧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热式热力焚烧炉。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和表面处理工艺越来越复杂,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半导体制造业、石油化工行业以及表面涂装行业等,都是大量使用有机挥发性溶剂的工业领域,有机挥发性化合物大多数具有特殊的气味,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污染大气。

蓄热式热力焚烧炉是一种高效治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设备,简称rto,它是通过燃烧有机物废气,将有机化合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大气,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现有的蓄热式热力焚烧炉在进行吹扫时,吹扫不均,并且吹扫力度不够,使得蓄热床上依旧会残留有机废气,因此使得留在蓄热室中的部分未经处理的含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导致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去除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热式热力焚烧炉,其结构合理,吹扫更加均匀,且力度更大,有机化合物去除率更好。

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蓄热式热力焚烧炉,包括燃烧室,连通与燃烧室的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所述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下方分别设有蓄热床,所述蓄热床下方分别设有中空的匀气板,所述匀气板下方分别连接设有进风机,所述进风机分别位于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外部下方,所述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在蓄热床与匀气板之间的侧壁上分别连接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相互连通并通过主排气管连接设有烟囱,所述出气管上分别设有出气阀,所述进风机的进气口分别与出气管相连,所述主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

作为改进:所述主进气管上设有主进风机,所述主排气管上设有引风机。

作为改进:所述匀气板上方分别均匀设有若干个出气嘴。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蓄热室下方连接设有主进气管,所述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下方分别连接设有第二进气管和第三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和第三进气管分别与主进气管相连,所述主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和第三进气管上分别设有进气阀,所述主进气管、第二进气管和第三进气管分别连接在蓄热床和匀气板之间的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通过另外设置进风机,并在蓄热室内增加匀气板,使得吹扫时气体更加的均匀,使得吹扫的效率更高,另外,进风机可提供较为充足的吹里,使得有机化合物脱落更加完全,从而使得整体的有机化合物燃烧更加充分,处理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蓄热式热力焚烧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照表:

1-燃烧室、2-第一蓄热室、3-第二蓄热室、4-第三蓄热室、5-蓄热床、6-匀气板、7-进风机、8-主进气管、9-第二进气管、10-第三进气管、11-出气管、12-烟囱、13-出气阀、14-主排气管、15-排气阀、16-主进风机、17-引风机、18-出气嘴、19-进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蓄热式热力焚烧炉,包括燃烧室1,连通与燃烧室1的第一蓄热室2、第二蓄热室3和第三蓄热室4,所述第一蓄热室2、第二蓄热室3和第三蓄热室4下方分别设有蓄热床5,所述蓄热床5下方分别设有中空的匀气板6,所述匀气板6下方分别连接设有进风机7,所述进风机7分别位于第一蓄热室2、第二蓄热室3和第三蓄热室4外部下方,所述第一蓄热室2、第二蓄热室3和第三蓄热室4在蓄热床5与匀气板6之间的侧壁上分别连接设有出气管11,所述出气管11相互连通并通过主排气管14连接设有烟囱12,所述出气管11上分别设有出气阀13,所述进风机7的进气口分别与出气管11相连,所述主排气管14上设有排气阀15。

所述主进气管8上设有主进风机16,所述主排气管14上设有引风机17。

所述匀气板6上方分别均匀设有若干个出气嘴18。

所述第一蓄热室2下方连接设有主进气管8,所述第二蓄热室3和第三蓄热室4下方分别连接设有第二进气管9和第三进气管10,第二进气管9和第三进气管10分别与主进气管8相连,所述主进气管8、第二进气管9和第三进气管10上分别设有进气阀19,所述主进气管8、第二进气管9和第三进气管10分别连接在蓄热床5和匀气板6之间的第一蓄热室2、第二蓄热室3和第三蓄热室4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打开连接第一蓄热室2的进气阀19,通过主进风机16将气体送入第一蓄热室2内,气体被蓄热床5预热后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关闭第一蓄热室2的进气阀19,打开第三蓄热室4的出气阀13,并同时打开排气阀15和第一蓄热室2下方的进风机7,被净化的气体进入第三蓄热室4内,将第三蓄热室4的蓄热床5加热,并且一部分通过主排气管14排出,一部分通过第一蓄热室2下方的进风机7、匀气板6和出气嘴18较大力度的均匀吹向第一蓄热室2的蓄热床5,将蓄热床5残留的有机化合物吹向燃烧室1进行再次燃烧,然后关闭第一蓄热室2下方的进风机7,使得再次净化的气体通过主排气管14排出,关上排气阀15和第三蓄热室4的出气阀13,打开第三蓄热室4的进气阀19,有机化合物气体进入第三蓄热室4,气体被第三蓄热室4蓄热床5预热后进入燃烧室1燃烧,关闭第三蓄热室4的进气阀19,打开第二蓄热室3的出气阀13,并同时打开排气阀15和第三蓄热室4下方的进风机7,被净化的气体进入第二蓄热室3内,将第二蓄热室4的蓄热床5加热,并且一部分通过主排气管14排出,一部分通过第三蓄热室4下方的进风机7、匀气板6和出气嘴18较大力度的均匀吹向第三蓄热室4的蓄热床5,将蓄热床5残留的有机化合物吹向燃烧室1进行再次燃烧,然后关闭第三蓄热室4下方的进风机7,使得再次净化的气体通过主排气管14排出,关上排气阀15和第二蓄热室3的出气阀13,再打开第二蓄热室3的进气阀19,有机化合物进入第二蓄热室3,然后气体被第二蓄热室4的蓄热床5预热后进入燃烧室1燃烧,关闭第二蓄热室3的进气阀19,打开第一蓄热室2的出气阀13,并同时打开排气阀15和第二蓄热室3下方的进风机7,被净化的气体进入第一蓄热室2内,将第一蓄热室2的蓄热床5加热,并且一部分通过主排气管14排出,一部分通过第二蓄热室3下方的进风机7、匀气板6和出气嘴18加大力度的均匀吹向第二蓄热室3的蓄热床5,将蓄热床5残留的有机化合物吹向燃烧室1再次燃烧,然后关闭第二蓄热室3下方的进风机,使得再次净化的气体通过主排气管14排出,关闭排气阀15和第一蓄热室2的出气阀13,打开第一蓄热室2的进气阀19,然后再交替重复上述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专利,凡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蓄热式热力焚烧炉,包括燃烧室(1),连通与燃烧室(1)的第一蓄热室(2)、第二蓄热室(3)和第三蓄热室(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热室(2)、第二蓄热室(3)和第三蓄热室(4)下方分别设有蓄热床(5),所述蓄热床(5)下方分别设有中空的匀气板(6),所述匀气板(6)下方分别连接设有进风机(7),所述进风机(7)分别位于第一蓄热室(2)、第二蓄热室(3)和第三蓄热室(4)外部下方,所述第一蓄热室(2)、第二蓄热室(3)和第三蓄热室(4)在蓄热床(5)与匀气板(6)之间的侧壁上分别连接设有出气管(11),所述出气管(11)相互连通并通过主排气管(14)连接设有烟囱(12),所述出气管(11)上分别设有出气阀(13),所述进风机(7)的进气口分别与出气管(11)相连,所述主排气管(14)上设有排气阀(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热力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热室(2)下方连接设有主进气管(8),所述第二蓄热室(3)和第三蓄热室(4)下方分别连接设有第二进气管(9)和第三进气管(10),第二进气管(9)和第三进气管(10)分别与主进气管(8)相连,所述主进气管(8)、第二进气管(9)和第三进气管(10)上分别设有进气阀(19),所述主进气管(8)、第二进气管(9)和第三进气管(10)分别连接在蓄热床(5)和匀气板(6)之间的第一蓄热室(2)、第二蓄热室(3)和第三蓄热室(4)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热力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气管(8)上设有主进风机(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热力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气管(14)上设有引风机(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热力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匀气板(6)上方分别均匀设有若干个出气嘴(1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热式热力焚烧炉,包括燃烧室,连通与燃烧室的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下方分别设有蓄热床,蓄热床下方分别设有中空的匀气板,匀气板下方分别连接设有进风机,进风机分别位于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外部下方,第一蓄热室、第二蓄热室和第三蓄热室在蓄热床与匀气板之间的侧壁上分别连接设有出气管,出气管相互连通并通过主排气管连接设有烟囱,出气管上分别设有出气阀,进风机的进气口分别与出气管相连,主排气管上设有排气阀。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结构合理,吹扫更加均匀,且力度更大,有机化合物去除率更好。

技术研发人员:汤华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绿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3
技术公布日:2020.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