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高火电机组顶尖峰能力的烟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2777发布日期:2020-11-03 23:23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提高火电机组顶尖峰能力的烟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力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提高火电机组顶尖峰能力的烟道结构。



背景技术:

根据东北监能市场〔2016〕252号《东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试行)》的规定,增设了旋转备用交易品种,以实现辅助服务市场“压低谷、顶尖峰”全覆盖,同时为了激励和引导火电厂主动提升顶尖峰能力,《东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试行)》还设计了尖峰旋转备用市场日前竞价机制。

目前,在火电机组大负荷运行过程中,锅炉引风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流量不匹配问题,进而导致在大流量工况及变工况条件下极易产生抢风失速问题,最终影响到火电机组的顶尖峰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提高火电机组顶尖峰能力的烟道结构,对于锅炉引风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流量不匹配的问题,能够有效避免锅炉引风机在小流量情况及变工况条件下出现失速,有效提高了火电机组的顶尖峰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提高火电机组顶尖峰能力的烟道结构,包括第一引风机出口烟道、第二引风机出口烟道、脱硫入口烟道、第一弧形导流板、第二弧形导流板及平面导流板;所述第一引风机出口烟道的流量大于第二引风机出口烟道的流量,第一引风机出口烟道的出流口与脱硫入口烟道的第一进流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引风机出口烟道的出流口与脱硫入口烟道的第二进流口相连通,脱硫入口烟道的第一进流口与第二进流口正对设置,且第一进流口与第二进流口的中心连线与脱硫入口烟道的中心线相垂直;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一端与第一引风机出口烟道出流口的来流方向相切,第一弧形导流板另一端与脱硫入口烟道的中心线方向相切,第一弧形导流板的凹面朝向脱硫入口烟道的出流方向;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与第一弧形导流板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且第二弧形导流板与第一弧形导流板相对于脱硫入口烟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一端与第二引风机出口烟道出流口的来流方向相切,第二弧形导流板另一端与脱硫入口烟道的中心线方向相切,第二弧形导流板的凹面朝向脱硫入口烟道的出流方向;所述平面导流板竖直设置在脱硫入口烟道的中心,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和第二弧形导流板均与平面导流板相接并相切。

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第二弧形导流板及平面导流板均采用碳钢钢板制作。

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第二弧形导流板及平面导流板均通过多层钢管进行支撑。

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第二弧形导流板及平面导流板与脱硫入口烟道之间均通过焊接方式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火电机组顶尖峰能力的烟道结构,对于锅炉引风机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流量不匹配的问题,能够有效避免锅炉引风机在小流量情况及变工况条件下出现失速,有效提高了火电机组的顶尖峰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提高火电机组顶尖峰能力的烟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引风机出口烟道,2—第二引风机出口烟道,3—脱硫入口烟道,4—第一弧形导流板,5—第二弧形导流板,6—平面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提高火电机组顶尖峰能力的烟道结构,包括第一引风机出口烟道1、第二引风机出口烟道2、脱硫入口烟道3、第一弧形导流板4、第二弧形导流板5及平面导流板6;所述第一引风机出口烟道1的流量大于第二引风机出口烟道2的流量,第一引风机出口烟道1的出流口与脱硫入口烟道3的第一进流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引风机出口烟道2的出流口与脱硫入口烟道3的第二进流口相连通,脱硫入口烟道3的第一进流口与第二进流口正对设置,且第一进流口与第二进流口的中心连线与脱硫入口烟道3的中心线相垂直;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4一端与第一引风机出口烟道1出流口的来流方向相切,第一弧形导流板4另一端与脱硫入口烟道3的中心线方向相切,第一弧形导流板4的凹面朝向脱硫入口烟道3的出流方向;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5与第一弧形导流板4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且第二弧形导流板5与第一弧形导流板4相对于脱硫入口烟道3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5一端与第二引风机出口烟道2出流口的来流方向相切,第二弧形导流板5另一端与脱硫入口烟道3的中心线方向相切,第二弧形导流板5的凹面朝向脱硫入口烟道3的出流方向;所述平面导流板6竖直设置在脱硫入口烟道3的中心,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4和第二弧形导流板5均与平面导流板6相接并相切。

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4、第二弧形导流板5及平面导流板6均采用碳钢钢板制作,具体采用6mm的碳钢钢板进行制作。

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4、第二弧形导流板5及平面导流板6均通过多层钢管进行支撑,具体采用三层钢管进行支撑,且作为支撑的钢管均为壁厚为4.5mm、管径为108mm的钢管。

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4、第二弧形导流板5及平面导流板6与脱硫入口烟道3之间均通过焊接方式相连,具体采用100mm双面间断焊接,且焊口高度大于8mm。另外,对于脱硫入口烟道3内的原有支撑,可在导流板上开让位孔,当原有支撑穿过导流板的让位孔后,再在孔口处实施焊接。

对于传统烟道结构来说,两个引风机出口烟道与脱硫入口烟道在交汇处是没有任何导流结构的,此时两个引风机出口烟道的来流会直接产生压力对冲,由于两个引风机出口烟道的流量存在不匹配问题,在压力对冲下,流量较低的引风机出口烟道的来流会被压制,从而出现引风机失速,最终会影响火电机组的顶尖峰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首次在两个引风机出口烟道与脱硫入口烟道在交汇处增加了导流结构,由于导流结构的存在,直接阻断了两个引风机出口烟道的来流对冲,使两个引风机出口烟道的来流都能够平稳的汇入脱硫入口烟道内,同时也避免了引风机失速的发生,最终使火电机组的顶尖峰能力得到提升。

实施例中的方案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提高火电机组顶尖峰能力的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引风机出口烟道、第二引风机出口烟道、脱硫入口烟道、第一弧形导流板、第二弧形导流板及平面导流板;所述第一引风机出口烟道的流量大于第二引风机出口烟道的流量,第一引风机出口烟道的出流口与脱硫入口烟道的第一进流口相连通,所述第二引风机出口烟道的出流口与脱硫入口烟道的第二进流口相连通,脱硫入口烟道的第一进流口与第二进流口正对设置,且第一进流口与第二进流口的中心连线与脱硫入口烟道的中心线相垂直;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一端与第一引风机出口烟道出流口的来流方向相切,第一弧形导流板另一端与脱硫入口烟道的中心线方向相切,第一弧形导流板的凹面朝向脱硫入口烟道的出流方向;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与第一弧形导流板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尺寸,且第二弧形导流板与第一弧形导流板相对于脱硫入口烟道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弧形导流板一端与第二引风机出口烟道出流口的来流方向相切,第二弧形导流板另一端与脱硫入口烟道的中心线方向相切,第二弧形导流板的凹面朝向脱硫入口烟道的出流方向;所述平面导流板竖直设置在脱硫入口烟道的中心,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和第二弧形导流板均与平面导流板相接并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火电机组顶尖峰能力的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第二弧形导流板及平面导流板均采用碳钢钢板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火电机组顶尖峰能力的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第二弧形导流板及平面导流板均通过多层钢管进行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高火电机组顶尖峰能力的烟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导流板、第二弧形导流板及平面导流板与脱硫入口烟道之间均通过焊接方式相连。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提高火电机组顶尖峰能力的烟道结构,包括第一引风机出口烟道、第二引风机出口烟道、脱硫入口烟道、第一弧形导流板、第二弧形导流板及平面导流板;第一引风机出口烟道出流口与脱硫入口烟道第一进流口相连通,第二引风机出口烟道出流口与脱硫入口烟道第二进流口相连通,两个进流口正对设置且中心连线垂直于脱硫入口烟道中心线;第一弧形导流板一端与第一引风机出口烟道出流口来流方向相切,另一端与脱硫入口烟道中心线方向相切,其凹面朝向脱硫入口烟道出流方向;两个弧形导流板对称分布;平面导流板竖直设置在脱硫入口烟道中心,两个弧形导流板均与平面导流板相接并相切。本方案的烟道结构可避免锅炉引风机失速,提高火电机组顶尖峰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强;史建军;陈晓利;天罡;蒋志庆;刘立华;于子龙;高继录;郑飞;付怀仁;张树良;雷海东;杨铁峰;王振军;赵晓军;李洪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电投东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9
技术公布日:2020.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