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业锅炉燃生物质燃料的防回火给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7249发布日期:2021-01-26 12:3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业锅炉燃生物质燃料的防回火给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业锅炉燃生物质燃料的防回火给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发展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热点问题。目前,广大农村存在着大量的生物质燃料,如:秸秆,豆杆,甘蔗渣等,这些生物质燃料因缺少相配套的、新型高效的燃烧装置,从而导致其使用利用率极低。目前大多数锅炉在燃烧生物质燃料时,都存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回火,即炉内火焰因内部燃烧压力增大而导致火苗向加料斗一侧喷射,导致加料斗内的燃料在加料斗中燃烧,严重时烧坏料斗及整个供料系统,使锅炉不能正常给料。
[0003]
专利公开号为 cn201520375494.1的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生物质燃料锅炉防回火自动给料装置,包括炉体,炉体的上部安装固定壳,固定壳的上部安装连接管,连接管的上部安装搅笼传送装置,搅笼传送装置的一侧上部安装进料斗,固定壳的内侧上部开设通孔,通孔与连接管的内部相通。本实用新型在固定壳的上部安装挡板,挡板受气缸控制,当光敏传感器感应到火焰到达固定壳中部时,气缸能控制挡板关闭,避免火焰进入连接管。本实用新型的红外发射装置和红外接收装置配合可以感应到固定壳内燃料的高度,当固定壳内燃料的高度过高时,气缸能控制挡板关闭,避免燃料被继续加入到固定壳内。
[0004]
上述方案虽然解决了传统给料装置回火损伤给料系统的问题,但是仍存在不足之处:一是由于生物质燃料一般比较长、较轻、流动性差,尤其是秸秆,豆杆这类杆状燃料,在向锅炉输送的过程中,极易发生堵塞,影响下料进程;二是由于锅炉内的回火存在一定的冲击力,上述方案采用挡板阻挡回火,虽然避免了回火进入给料系统,但是回火对挡板产生硬性冲击,长期冲击下,容易对给料系统造成损伤。
[0005]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防止堵塞的,且缓解回火冲击的一种工业锅炉燃生物质燃料的防回火给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业锅炉燃生物质燃料的防回火给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亟需设计一种防止堵塞的,且减缓回火冲击的一种工业锅炉燃生物质燃料的防回火给料装置的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锅炉燃生物质燃料的防回火给料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上端安装有锅炉,所述锅炉的上方水平设置有方管,所述方管的上端插接固定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的内部设置有切割机构,所述方管的内部固定有电液推杆,所述电液推杆的活动端固定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方管的内壁滑动贴合,所述挡块的外侧上端固定有条形板,所述条形板的上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方管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动限制于限位槽,所述挡块的下端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
的内部安装有若干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共同固定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的两侧对称固定有滑块,所述挡块的内侧位于缓冲槽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限制于滑槽,所述方管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方管的内腔位于出料口的右侧固定有限位块,所述方管的外侧位于出料口的下端固定有下料斗,所述下料斗与锅炉连通。
[0008]
进一步的,上述工业锅炉燃生物质燃料的防回火给料装置中,所述切割机构包括第一切割辊、第二切割辊、切割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切割辊的外端连接有第一切割辊,所述第一切割辊的外侧套设有主动齿轮,所述第二切割辊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切割辊,所述第二切割辊的外侧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
[0009]
进一步的,上述工业锅炉燃生物质燃料的防回火给料装置中,所述进料斗的上方铰接有盖板。
[0010]
进一步的,上述工业锅炉燃生物质燃料的防回火给料装置中,所述限位块的外侧固定有橡胶层。
[0011]
进一步的,上述工业锅炉燃生物质燃料的防回火给料装置中,所述弹簧的数量为2~4个。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
1、本实用新型利用切割机构对秸秆类生物质燃料进行粉碎,提高了燃料燃烧的充分性,且能够防止大块生物质燃料堵塞方管和下料斗;通过电液推杆伸长带动挡块推料,能够将方管内部的燃料推落入锅炉,避免了燃料下料不畅的情况,且挡块能用于遮挡出料口,减少了进入方管中的回火,条形板能够防止残留的火星进入进料斗;
[0014]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挡块的下方设置有弹簧和缓冲板,能够减缓来自回火的冲击,防止回火的冲击力对装置造成损伤,增强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液推杆工作时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切割机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挡块结构示意图。
[0021]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2]
1-安装架,2-锅炉,3-方管,4-进料斗,5-切割机构,51-第一切割辊,52-第二切割辊,53-切割电机,54-主动齿轮,55-从动齿轮,6-电液推杆,7-挡块,8-条形板,9-限位块,10-限位槽,11-缓冲槽,12-弹簧,13-缓冲板,14-滑块,15-滑槽,16-限位块,18-出料口,19-下料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工业锅炉燃生物质燃料的防回火给料装置,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的上端安装有锅炉2。锅炉2的上方水平设置有方管3,方管3的上端插接固定有进料斗4,进料斗4的上方铰接有盖板,盖板能够防止粉碎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到处喷溅,进料斗4的内部设置有切割机构5。方管3的内部固定有电液推杆6,电液推杆6的活动端固定有挡块7,挡块7与方管3的内壁滑动贴合,挡块7的外侧上端固定有条形板8,条形板8的上端固定有限位块9,电液推杆6伸长能够推动挡块7移动,使方管3中的燃料向前移动,同时挡块7移动至出料口18的正上方时停止,遮挡出料口18,防止回火进入方管3,另外,条形板8能够防止残留的火星进入进料斗4,条形板8和挡块7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双重防护效果。方管3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10,限位块9滑动限制于限位槽10,挡块7的下端开设有缓冲槽11,缓冲槽11的内部安装有若干弹簧12,弹簧12的数量为2~4个,弹簧12的另一端共同固定有缓冲板13,缓冲板13和弹簧12能够减缓来自回火的冲击。缓冲板13的两侧对称固定有滑块14,挡块7的内侧位于缓冲槽1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槽15,滑槽15的内部涂覆有阻尼材料,滑块14滑动限制于滑槽15。方管3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18,方管3的内腔位于出料口18的右侧固定有限位块16,限位块16的外侧固定有橡胶层。方管3的外侧位于出料口18的下端固定有下料斗19,下料斗19与锅炉2连通。
[0025]
其中,切割机构5包括第一切割辊51、第二切割辊52、切割电机53、主动齿轮54和从动齿轮55。第一切割辊51的外端连接有第一切割辊51,第一切割辊51的外侧套设有主动齿轮54,第二切割辊52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切割辊52,第二切割辊52的外侧套设有从动齿轮55,主动齿轮54与从动齿轮55相互啮合。切割机构5用于粉碎秸秆类生物质燃料,使燃料更充分。
[0026]
本实施例工作原理为:使用时,在燃烧如秸秆和豆杆此类生物质燃料时,打开盖板,将燃料加入进料斗4中,启动切割电机53,切割电机53能够将燃料进行粉碎,粉碎后的燃料再加入锅炉中,能够使燃烧的更充分,也能防止大块燃料堵塞方管4。经粉碎的燃料落入方管4中,由于生物质燃料一般比较长、较轻、流动性差,若仅依靠自身重力下落,极易发生堵塞。当燃料加好后,启动电液推杆6,电液推杆6伸长推动前端的挡块7向前移动,将燃料向前推,由此,燃料经出料口18落入下料斗19并进入锅炉2。当挡块7位于出料口18的正上方时,挡块7将出料口18完全挡住,条形板8将进料斗4下方的开口完全堵住,控制锅炉2开始工作,挡块7遮挡了大部分的火苗,挡块7下方设置的缓冲板13和弹簧12能够减缓来自火苗的冲击,条形板8用于阻隔最后的火花。
[0027]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装置通过总控制按钮对切割电机和电液推杆实现控制,由于控制按钮匹配的切割电机和电液推杆为常用设备,属于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其电性连接关系以及具体的电路结构。
[0028]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
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29]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