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67650发布日期:2021-07-30 13:15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锅的原义指在火上加热的盛水容器,炉指燃烧燃料的场所,锅炉包括锅和炉两大部分。锅炉中产生的热水或蒸汽可直接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热能,也可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再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提供热水的锅炉称为热水锅炉,主要用于生活,工业生产中也有少量应用。产生蒸汽的锅炉称为蒸汽锅炉,常简称为锅炉,多用于火电站、船舶、机车和工矿企业。

但是现有锅炉余热回收装置中,由于烟气中含有粉尘,甚至有污染环境的杂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产生环境污染,长时间以往会堵塞该装置。影响其余热回收率,同时烟气中具有大量热能,这些热能得不到重复利用而被白白浪费掉,不符合当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下的节能环保主题,因此我们亟需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的一侧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初级过滤箱和次级过滤箱,所述初级过滤箱远离次级过滤箱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与锅炉的排烟管道连接,所述初级过滤箱的底部设置有初级排尘管,所述排尘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初级过滤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机构,所述次级过滤箱设置在初级过滤箱的一侧,所述次级过滤箱与初级过滤箱通过第一气泵连接,所述次级过滤箱的底部设置有次级排尘管,所述次级排尘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控制阀,所述次级过滤箱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滤机构,所述次级过滤箱与存储箱通过第二气泵连接,所述回收箱的内部设置有余热交换组件,所述回收箱一侧的设置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内部安装有第三控制阀,所述回收箱的另一侧设置有热水管,所述热水管的内部安装有第四控制阀,所述回收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箱。

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由除尘布袋和第一弧形板构成,所述除尘布袋通过安装框与初级过滤箱的内壁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固定设置在初级过滤箱的底部边角处,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上端与进气管道的端口下表面齐平,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下端与初级排尘管的上端口抵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机构由过滤板和第二弧形板,所述过滤板设置在次级过滤箱的内部,所述过滤板的两端与次级过滤箱的两侧内壁通过焊接连接,所述过滤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所述过滤板的上端设置有活性碳层,所述第二弧形板对称固定设置在次级过滤箱的内部,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上端与第二气泵出气管的端口下表面齐平,所述第二弧形板的下端与次级排尘管的上端口抵接。

优选的,所述余热交换组件由换热器构成,所述换热器通过安装架设置在回收箱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回收箱的一侧设置有存储箱,所述存储箱回收箱通过真空气泵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控制开关,若干个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第四控制开关、第五控制开关、第六控制开关、第七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第一气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第二气泵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真空气泵连接,所述第四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第一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五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第二控制阀连接。所述第六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第三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七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第四控制阀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初级过滤箱、次级过滤箱、回收箱以及存储箱,通过除尘布袋对烟气进行过滤处理,同时通过第一弧形板避免了粉尘滞留在初级过滤箱的四周边角处,烟气还通过过滤板的过滤孔,活性碳层对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同时通过第二弧形板避免了杂质滞留在次级过滤箱的四周边角处,又通过换热器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交换,实现了锅炉中烟气余热的回收,回收箱中的水蒸气通过真空气泵收集至存储箱内存储,进一步提高了余热的回收效果,从而提高了该回收装置的实用性,进而提高了锅炉余热回收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初级过滤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次级过滤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收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收箱;2、初级过滤箱;3、次级过滤箱;4、第一气泵;5、控制箱;6、除尘布袋;7、第一弧形板;8、过滤板;9、第二弧形板;10、第二气泵;11、换热器;12、存储箱;13、真空气泵;14、活性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锅炉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1,所述回收箱1的一侧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初级过滤箱2和次级过滤箱3,所述初级过滤箱2远离次级过滤箱3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与锅炉排烟道连接,所述初级过滤箱2的底部设置有初级排尘管,所述排尘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初级过滤箱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过滤机构,所述次级过滤箱3设置在初级过滤箱2的一侧,所述次级过滤箱3与初级过滤箱2通过第一气泵4连接,所述次级过滤箱3的底部设置有次级排尘管,所述次级排尘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二控制阀,所述次级过滤箱3的内部设置有第二过滤机构,所述回收箱1的内部设置有余热交换组件,所述回收箱1一侧的设置有冷水管,所述冷水管的内部安装有第三控制阀,所述回收箱1的另一侧设置有热水管,所述热水管的内部安装有第四控制阀,所述回收箱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箱5。

所述第一过滤机构由除尘布袋6和第一弧形板7构成,所述除尘布袋6通过安装框与初级过滤箱2的内壁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7固定设置在初级过滤箱2的底部边角处,所述第一弧形板7的上端与进气管道的端口下表面齐平,所述第一弧形板7的下端与初级排尘管的上端口抵接,锅炉中烟气通过进气管道进入至初级过滤箱2内,通过除尘布袋6对烟气进行过滤处理,同时通过第一弧形板7避免了粉尘滞留在初级过滤箱2的四周边角处。

所述第二过滤机构由过滤板8和第二弧形板9,所述过滤板8设置在次级过滤箱3的内部,所述过滤板8的两端与次级过滤箱3的两侧内壁通过焊接连接,所述过滤板8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所述过滤板8的上端设置有活性碳层14,所述第二弧形板9对称固定设置在次级过滤箱3的内部,所述第二弧形板9的上端与第二气泵10出气管的端口下表面齐平,所述第二弧形板9的下端与次级排尘管的上端口抵接,锅炉中的烟气通过第一气泵4输送至次级过滤箱3内,烟气通过过滤板8的过滤孔,活性碳层14对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同时通过第二弧形板9避免了杂质滞留在次级过滤箱3的四周边角处。

所述交换组件由换热器11构成,所述换热器11通过安装架设置在回收箱1的内部,通过换热器11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交换,实现了锅炉中烟气余热的回收。

所述回收箱1的一侧设置有存储箱12,所述存储箱12回收箱1通过真空气泵13连接,回收箱1中的水蒸气通过真空气泵13收集至存储箱12内存储,进一步提高了余热的回收效果。

所述控制箱5的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控制开关,若干个所述控制开关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第四控制开关、第五控制开关、第六控制开关、第七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第一气泵4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第二气泵10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真空气泵13连接,所述第四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第一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五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第二控制阀连接,所述第六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第三控制阀连接,所述第七控制开关通过导线与第四控制阀连接,使用者通过控制箱5控制设备的启动与关闭,提高了工作效率。

工作原理:使用者通过控制箱5控制设备的启动与关闭,锅炉中烟气通过进气管道进入至初级过滤箱2内,通过除尘布袋6对烟气进行过滤处理,同时通过第一弧形板7避免了粉尘滞留在初级过滤箱2的四周边角处,粉尘通过初级排尘管排出,此时锅炉中的烟气通过第一气泵4输送至次级过滤箱3内,烟气通过过滤板8的过滤孔,活性碳层14对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同时通过第二弧形板9避免了杂质滞留在次级过滤箱3的四周边角处,杂质从次级排尘管排出,这时通过换热器11对烟气中的热量进行交换,加热的水通过热水管排出,同时回收箱1中的水蒸气通过真空气泵13收集至存储箱12内存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