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5169发布日期:2021-07-23 21:0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火电厂燃煤锅炉提供发电机组的发电能量,同时大量的热能随锅炉烟囱向外排出。在当今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对于火电厂的这种燃煤锅炉,如何降低排烟、炉渣以及炉体的热能损失,从而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但现有技术中对于排烟、炉渣以及炉体的热能再利用效率并不高,导致其热能损失依旧较大。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对排烟、炉渣以及炉体的热能再利用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锅炉本体,所述锅炉本体的顶端连通设有进料管和进气管以及底端连通设有排渣管,且排渣管上安装有控制阀,所述锅炉本体的外周面底端连通设有排烟管,所述锅炉本体的外周面设置有一级余热利用机构,所述排渣管的底端设置有二级余热利用机构,所述排烟管远离锅炉本体的一端设置有三级余热利用机构;

所述一级余热利用机构包括两个关于锅炉本体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壳体,两个所述壳体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与锅炉本体外周面相贴合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外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导热棒,所述壳体内壁对应导热棒的位置处均固定贴合有循环水管,两个所述壳体内侧的循环水管沿水流的方向呈螺旋状首尾连通,且位于其中一个外壳外周面底端连接有进水管以及另一个外壳外周面顶端连接有第一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以及第一出水管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循环水管相连通,所述导热棒靠近循环水管的一端延伸至对应位置的循环水管内部,且导热棒与循环水管的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所述二级余热利用机构包括炉渣处理箱,所述炉渣处理箱的顶部中心位置竖直贯穿设有通槽,所述排渣管的底端与通槽的顶端相连通,所述炉渣处理箱内腔位于通槽的两侧均固定设有过滤板,所述炉渣处理箱的一端连通设有第一输水管以及另一端连通设有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远离炉渣处理箱的一端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上安装有第一泵;

所述三级余热利用机构包括烟尘处理箱,所述烟尘处理箱的底端固定嵌装有底部为开口设置的下套筒,所述下套筒的顶端设置有顶部为开口设置的上套筒,所述上套筒与下套筒之间设置有多个呈环形设置的连接筒,且二者通过连接筒相连通,所述下套筒顶部中心位置贯穿开设有穿孔,所述下套筒的内腔固定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竖直贯穿开设有排烟管孔和输水管孔,所述排烟管远离锅炉本体的一端以及第二输水管远离炉渣处理箱的一端分别与排烟管孔以及输水管孔的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上套筒的外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呈圆环状设置有的引流弧板,所述烟尘处理箱一侧底端连通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上安装有第二泵,且第二出水管远离烟尘处理箱的一端与第一出水管相连通,所述烟尘处理箱的顶部连通设有通管。

实施方式为:使用时,通过进料管向锅炉本体内部加入燃煤,并通过进气管向锅炉本体内部通入空气来确保燃煤的充分燃烧,在燃煤燃烧过程中,利用一级余热利用机构对锅炉本体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而燃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炉渣中的热量则是利用二级余热利用机构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利用三级余热利用机构对燃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并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降尘处理,最后吸收了锅炉本体、炉渣以及烟气中热量的水汇流进入产生蒸汽用于发电的水池内利用,实用性强。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导热板以及循环水管的轴截面均为半圆环形,所述循环水管的一端开设有插槽以及另一端设有与插槽相适配的插块,且对应位置的两个循环水管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一方面可形成一个密闭分柱形空腔,使得锅炉本体散发出来的热量不易散出去,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利用循环水来充分吸收柱形空腔内的热量。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外壳的外周面两端均固定设有侧板,且对应端的其中一个侧板的一侧开设有嵌槽,另一个侧板面向嵌槽的一侧设置有与嵌槽相适配的凸板,设置有凸板的侧板一侧贯穿开设有螺孔,且螺孔延伸至对应端的另一侧板的中部,所述螺孔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便于对两个外壳进行拆装固定。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通槽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堵板,且堵板的底端固定设有把手,便于拧开堵板放出热量吸收后的炉渣。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烟尘处理箱内腔底部设置有与下套筒呈同心设置的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高度大于引流弧板底端面到下套筒内腔底端面之间的距离,且过滤筒的直径大于引流弧板的底端面直径,可使得经引流弧板导流而下且吸收烟气中灰尘的水隔绝在过滤筒的内部,并将混在水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后在排出至下一工序。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引流弧板顶部贯穿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直径与上套筒的直径相等,所述引流弧板顶端面树脂贯穿设有多组呈同心设置的环槽,每个环槽内部均固定设有多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连杆,且相邻两个环槽内部的连杆交错设置,可用于形成多重水幕,提高对灰尘的吸收效果。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壳体的底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设置为万向自锁滚轮,便于壳体的移动固定。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利用一级余热利用机构对燃煤燃烧过程中锅炉本体产生的热量进行回收再利用,而燃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炉渣中的热量则是利用二级余热利用机构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同时,利用三级余热利用机构对燃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并对烟气中的灰尘进行降尘处理,最后吸收了锅炉本体、炉渣以及烟气中热量的水汇流进入产生蒸汽用于发电的水池内利用,实用性强;

2、本发明通过在壳体两端设置侧板,可利用其中一个侧板上的凸板插入对应位置的另一侧板上的嵌槽内部,同时,壳体内部对应位置的两个循环水管端部开设的插槽与另一循环水管端部开设的插块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从而形成一个螺旋状的输水通道,然后利用螺栓对对应位置的两个侧板进行固定,便于对两个外壳进行拆装,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外壳俯剖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炉渣处理箱正剖图。

图5为本发明的烟尘处理箱正剖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上套筒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下套筒底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引流弧板俯视图。

附图标记为:1锅炉本体、2进料管、3进气管、4排渣管、5排烟管、6移动轮、7外壳、8导热板、9导热棒、10循环水管、101插块、102插槽、11进水管、12第一出水管、13侧板、14嵌槽、15凸板、16螺孔、17螺栓、18炉渣处理箱、181通槽、182过滤板、183堵板、19第一输水管、20第二输水管、21第一泵、22烟尘处理箱、221过滤筒、222下套筒、223上套筒、224连接筒、225引流弧板、226穿孔、227隔板、228排烟管孔、229输水管孔、23第二出水管、24第二泵、25通孔、26环槽、27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示例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实现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锅炉本体1,所述锅炉本体1的顶端连通设有进料管2和进气管3以及底端连通设有排渣管4,且排渣管4上安装有控制阀,所述锅炉本体1的外周面底端连通设有排烟管5,所述锅炉本体1的外周面设置有一级余热利用机构,所述排渣管5的底端设置有二级余热利用机构,所述排烟管5远离锅炉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三级余热利用机构。

所述一级余热利用机构包括两个关于锅炉本体1的竖直向中心轴线呈轴对称设置的壳体7,两个所述壳体7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与锅炉本体1外周面相贴合的导热板8,所述导热板8的外壁均匀分布有多个导热棒9,所述壳体7内壁对应导热棒9的位置处均固定贴合有循环水管10,两个所述壳体7内侧的循环水管10沿水流的方向呈螺旋状首尾连通,且位于其中一个外壳7外周面底端连接有进水管11以及另一个外壳7外周面顶端连接有第一出水管12,所述进水管11以及第一出水管12分别与对应位置的循环水管10相连通,所述导热棒9靠近循环水管10的一端延伸至对应位置的循环水管10内部,且导热棒9与循环水管10的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7、导热板8以及循环水管10的轴截面均为半圆环形,所述循环水管10的一端开设有插槽102以及另一端设有与插槽102相适配的插块101,且对应位置的两个循环水管10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外壳7的外周面两端均固定设有侧板13,且对应端的其中一个侧板13的一侧开设有嵌槽14,另一个侧板13面向嵌槽14的一侧设置有与嵌槽14相适配的凸板15,设置有凸板15的侧板13一侧贯穿开设有螺孔16,且螺孔15延伸至对应端的另一侧板13的中部,所述螺孔16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17。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壳体7的底部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移动轮6,所述移动轮6设置为万向自锁滚轮。

如图1-3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进料管2向锅炉本体1内部加入燃煤,并通过进气管3向锅炉本体1内部通入空气来确保燃煤的充分燃烧,在燃煤燃烧时,其燃烧产生的热能绝大部分直接用于使水变成高温、高压水蒸气,然后再由水蒸气推动发电机来发电,而其中一部分热能会使得锅炉本体产生发热,此时,可通过移动轮6将两个与锅炉本体1高度相等的壳体7相向移动,使其闭合围合成一个密闭分柱形空腔,使得锅炉本体1散发出来的热量不易散出去,在围成密闭柱形腔体时,壳体7内部对应位置的两个循环水管10端部开设的插槽102与另一循环水管10端部开设的插块101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从而形成一个螺旋状的输水通道,而后由进水管11通入冷水并沿螺旋状的输水通道输送,由于导热板8面向锅炉本体1的一侧与其外壁相贴合,而与导热板8连接的导热棒9一端延伸至对应位置的循环水管10内部,可以通过导热板8以及导热棒9的配合使用将锅炉本体1散发出的热量导入至循环水管10内部的流动水中,使其充分吸收热量,避免造成热量的浪费,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炉体所散发出来的热量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所述二级余热利用机构包括炉渣处理箱18,所述炉渣处理箱18的顶部中心位置竖直贯穿设有通槽181,所述排渣管5的底端与通槽181的顶端相连通,所述炉渣处理箱18内腔位于通槽181的两侧均固定设有过滤板182,所述炉渣处理箱18的一端连通设有第一输水管19以及另一端连通设有第二输水管20,所述第一输水管19远离炉渣处理箱18的一端与进水管11相连通,所述第二输水管20上安装有第一泵21。

进一步的,所述通槽181的底端螺纹连接有堵板183,且堵板183的底端固定设有把手。

如图1和图4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燃煤燃烧完成后会产生较多的炉渣,此时,可通过打开排渣管4上的控制阀,使产生的炉渣自排渣管4进入炉渣处理箱18内部的通槽181内部,且位于两个过滤板182之间,同时利用堵板183对炉渣进行托住,随后,自进水管11内部流通的水会分出一部分沿第一输水管19进入炉渣处理箱18内部,而后穿过过滤板182上的网孔淹没炉渣,利用流动的水流吸收炉渣中残余的热量对水进行加热,并在第一泵21的作用下将吸热后的水泵送至第二输水管20内部,而在炉渣中残余的热量被水吸收完后,可通过握紧把手来拧松堵板183,从而排出降温后的炉渣,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炉渣中残余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的问题。

所述三级余热利用机构包括烟尘处理箱22,所述烟尘处理箱22的底端固定嵌装有底部为开口设置的下套筒222,所述下套筒222的顶端设置有顶部为开口设置的上套筒223,所述上套筒223与下套筒222之间设置有多个呈环形设置的连接筒224,且二者通过连接筒224相连通,所述下套筒222顶部中心位置贯穿开设有穿孔226,所述下套筒222的内腔固定设有隔板227,所述隔板227上竖直贯穿开设有排烟管孔228和输水管孔229,所述排烟管5远离锅炉本体1的一端以及第二输水管20远离炉渣处理箱18的一端分别与排烟管孔228以及输水管孔229的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密封连接,所述上套筒223的外周面顶端固定连接有呈圆环状设置有的引流弧板225,所述烟尘处理箱22一侧底端连通设有第二出水管23,所述第二出水管23上安装有第二泵24,且第二出水管23远离烟尘处理箱22的一端与第一出水管12相连通,所述烟尘处理箱22的顶部连通设有通管。

进一步的,所述烟尘处理箱22内腔底部设置有与下套筒222呈同心设置的过滤筒221,所述过滤筒221的高度大于引流弧板225底端面到下套筒222内腔底端面之间的距离,且过滤筒225的直径大于引流弧板225的底端面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弧板225顶部贯穿开设有通孔25,且通孔25的直径与上套筒223的直径相等,所述引流弧板225顶端面树脂贯穿设有多组呈同心设置的环槽26,每个环槽26内部均固定设有多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连杆27,且相邻两个环槽26内部的连杆27交错设置。

如图1和图5-8所示,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燃煤燃烧所产生的烟气会自排烟管5排出,由于上套筒223与下套筒222之间通过连接筒224相连通,而排烟管5远离锅炉本体1的一端依次穿过隔板227上的排烟管孔228和下套筒222顶端的穿孔226,与此同时,第二输水管20远离炉渣处理箱18的一端穿过隔板227上的输水管孔229,使得燃煤燃烧所产生的高温烟气会从下套筒222与上套筒223之间的相邻连接筒224之间形成的缝隙流出,而第二输水管20内部的水则会进入下套筒222内部,并经由连接筒224进入上套筒223内部,当上套筒223内部的水上涨至溢出并沿着引流弧板225流下而形成水幕,由于引流弧板225顶端面树脂贯穿设有多组呈同心设置的环槽26,每个环槽26内部均固定设有多个呈环形均匀分布的连杆27,且相邻两个环槽26内部的连杆27交错设置,使得引流弧板225在引导水流下形成水幕的过程中,部分水会有环槽26处流出,从而可形成多重水幕,使得烟气中的粉尘颗粒在穿过水幕的过程中被水幕吸收,并随水一起落入至过滤筒221的内部,水流则会透过过滤筒221上的网孔进入过滤筒221与烟尘处理箱22内部之间形成的空腔内部,灰尘则被过滤筒221截留下来,吸收烟气中热量后透过过滤筒221的水会在第二泵24的作用下泵送至第二出水管23内,而后汇流与第一出水管12内部吸热后的水一起进入产生蒸汽用于发电的水池内利用,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烟气中热量得不到有效利用,且烟气中混有的粉尘容易污染空气的问题。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