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式垃圾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5606发布日期:2022-03-30 10:57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逆流式垃圾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流式垃圾焚烧炉。


背景技术:

2.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一般可分为垃圾焚烧发电及垃圾综合处理两部分。目前用于日处理300吨以下原生垃圾的定为小型处理厂,适用于边远乡镇地区,以综合处理为主。由于生活垃圾成分复杂,其中混杂了大量含水分较高的生活垃圾,如果不对该生活垃圾做预前干燥的话,当大量垃圾进入燃烧室后,燃烧室内温度会降低,导致燃烧室内温度不稳定,垃圾不能得到充分预热和干燥,导致焚烧不彻底,燃烧后排出的废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如果对垃圾做预前干燥的话,不仅延长了垃圾的处理周期,而且投入资金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由于垃圾中混杂了含水成分较多的生活垃圾,容易导致燃烧不彻底,对垃圾做预前干燥的话,垃圾处理周期较长,资金成本较高的不足,提供一种逆流式垃圾焚烧炉。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逆流式垃圾焚烧炉,包括炉体,炉体包括前炉体、后炉体、燃烧室和烟道,燃烧室的进料端与前炉体内腔连通,垃圾通过前炉体进入到燃烧室中,燃烧室的出口与后炉体内腔连通,烟道设置在燃烧室外部,烟道的进烟口与燃烧室的进料口通过前炉体连通,其出烟口与大气或吸风装置连通,后炉体上固定设置有助燃器和送风装置,助燃器的喷射口和送风装置的出风口均与燃烧室内腔相对应;
6.还包括隔断墙,隔断墙对应设置在燃烧室进料口前端,隔断墙上端高于燃烧室进料口顶部与前炉体固定连接,隔断墙下端高度低于燃烧室进料口的顶部,隔断墙与燃烧室进料口之间的间隙为烟气进入烟道的通道;
7.燃烧室采用回转窑,回转窑的进料端与前炉体转动连接,回转窑的出料端与后炉体转动连接,回转窑在回转机构作用下围绕自身轴线旋转,回转窑沿进料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8.还包括竖直设置的入料斗,入料斗的出料口与前炉体内腔连通;
9.还包括给料机构给料机构包括推料板和往复驱动装置,推料板对应设置在入料斗出料口的下方位于前炉体中,推料板的推料端与燃烧室的进料口相对应,往复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前炉体外侧,推料板在驱动装置作用下沿燃烧室的进料方向往复运动;
10.推料板靠近燃烧室的一端端部位于燃烧室的进料口内部,推料板的推料端呈台阶状,台阶沿推料方向自上而下设置;
11.后炉体内腔的下方设置有出渣口,出渣口的高度低于燃烧室出口底部的高度;
12.在前炉体下方设置送风装置,送风装置的出风口与前炉体内腔连通;
13.烟道包括相互连通的圆筒形集热炉顶和方形集热炉顶,圆筒形集热炉顶一端通过
前炉体与燃烧室进料口连通,另一端与方形集热炉顶连通;
14.方形集热炉顶固定设置在后炉体上方,圆筒形集热炉顶与方形集热炉顶及前炉体可拆卸活动连接,所述圆筒形集热炉顶的两端均为方形集热炉顶,方形集热炉顶分别与圆筒形集热炉顶可拆卸活动连接。
15.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逆流式垃圾焚烧炉,垃圾由前炉体进入燃烧室,烟道的进烟口与燃烧室的进料口通过前炉体连通,助燃器和送风装置设置在后炉体上,助燃器产生的火焰和送风装置送出的助燃风由燃烧室的出口进入到燃烧室内部,有利于推动烟气向燃烧室的进料口运行,实现燃烧室中的烟气与垃圾反向运行,由于烟气温度较高,当烟气与垃圾反向运行时,二者接触较为充分,既可以利用烟气对垃圾进一步干燥,又可以提高燃烧室的温度,具有很好的助燃作用,有利于垃圾充分燃烧;当烟气由燃烧室进料口冒出后首先进入前炉体内腔然后再进入到烟道,由于垃圾由前炉体进入到燃烧室,即垃圾在进入到燃烧室之前,位于前炉体内腔中,而前炉体内腔本身即处于高温环境中,再加上烟气进入到前炉体内腔后,烟气所携带的高温能够提高前炉体中的温度,对位于前炉体中的垃圾进行干燥、预热甚至能够使垃圾燃烧,经过预热、干燥甚至已经燃烧的垃圾进入燃烧室后,更有利于垃圾充分燃烧,提高了垃圾燃烧的彻底程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逆流式垃圾焚烧炉,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制作成本低,垃圾燃烧较为彻底,减少或避免了焚烧后排出的废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逆流式垃圾焚烧炉主视图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逆流式垃圾焚烧炉内部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说明
19.1、入料斗;2、往复给料装置;21、推料板; 22、往复驱动装置;23、台阶面;3、前炉体;31、隔断墙;4、燃烧室;6、回转机构;61、液压传动机构;62、托辊; 63、传动螺杆;7、烟道;71、圆筒形集热炉顶;72、方形集热炉顶; 73、烟气出口; 8、送风装置;9、后炉体;92、出渣口;10、助燃喷枪。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描述:
2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逆流式垃圾焚烧炉,包括炉体,炉体包括有前炉体3、后炉体9、燃烧室4和烟道7,前炉体3位于燃烧室的进料端,在前炉体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前炉体通过出料口与燃烧室4的进料口连通从而使前炉体内腔与燃烧室内腔连通,垃圾通过前炉体进入到燃烧室中。后炉体9设置在燃烧室的后方,后炉体上与燃烧室相对的部位设置有连接孔,通过该连接孔使后炉体内腔与燃烧室的出口连通。在后炉体的炉墙上,固定设置有助燃器和送风装置8,助燃器优选为助燃喷枪10,助燃喷枪10的喷射口和送风装置8的送风口与燃烧室4的出口对应,以使助燃喷枪喷出的火焰和送风装置送出的助燃风能够进入到燃烧室内部。在后炉体9下方设置出渣口92,出渣口的位置低于燃烧室4出口下端所在位置,垃圾燃烧后产生的废物通过出渣口排出炉体。烟道7设置燃烧室的外部,优选烟道7设置在燃烧室上方以利于烟气排出,烟道7的进烟口与燃烧室的进料口通过
前炉体内腔连通,烟道的后端位于后炉体上方,由后炉体支撑,在烟道的后端设置有烟气出口73,烟气出口73连接吸风机或大气。为引导烟气进入烟道,在燃烧室进料口前端还设置有隔断墙,隔断墙位于前炉体内,隔断墙上端与前炉体炉顶或前炉体进料口顶部密封连接,下端高度位于燃烧室进料口顶部下方、低于燃烧室顶壁设置,隔断墙下端与前炉体3底壁之间的间隙为垃圾进入燃烧室的通道,隔断墙与燃烧室进料口之间的间隙为烟气进入烟道的通道。采用上述结构由于隔断墙的阻挡作用,垃圾只能由燃烧室进料口的下部分进入燃烧室内腔中,垃圾不会占据燃烧室的整个高度,也就是燃烧室中仍具有通道。当燃烧垃圾时,由于烟道的出烟口与吸风机连接或连接大气,因此压力低,烟气会沿着燃烧室的内腔与进料方向相反的方向从燃烧室的后端向燃烧室的前端移动,到达燃烧室的前端后在隔离墙的阻挡作用下改变方向进入到烟道内,从烟道流出。
22.优选地,在前炉体3进料方向竖直设置有入料斗1,入料斗1的出料口与前炉体3的进料口内腔连通。
23.为便于垃圾进入燃烧室,最好设置推料装置,推料装置包括推料板21和驱动装置,推料板21对应设置在入料斗1出料口的下方位于前炉体3中,在推料板21下方设置具有支撑作用的支撑平台24。推料板的推料端与燃烧室的进料口对应,推料端呈台阶状,台阶沿推料方向自上而下设置,包括多个台阶面23。垃圾由入料斗1掉落至推料板21上后,沿台阶面23向燃烧室方向滑落,这样能够使垃圾在推料板21及前炉体3中分散,有利于垃圾的干燥、预热和燃烧。由驱动装置驱动推料板前后移动,接收入料斗的入料,并将接收到的料供给给燃烧室。最好,在前炉体3下方设置送风装置 8,送风装置 8的出风口与前炉体3内腔连通,一旦前炉体3中的垃圾在高温作用下燃烧,可以通过送风装置 8向前炉体3提供氧气。驱动装置优选采用液压缸,液压缸水平固定在炉体外侧,其输出端穿过炉墙与推料板21固定连接,驱动装置沿垃圾的运行方向驱动推料板21水平往复移动,实现对燃烧室的给料。
24.燃烧室优选采用现有技术的回转窑4,回转窑4呈滚筒状,回转窑4进料端与前炉体3转动连接,回转窑4出料口与后炉体9转动连接,回转窑4沿进料方向向下倾斜,回转窑夹角的大小及转速的快慢直接影响垃圾焚烧的速度, 单位时间的焚烧量大,焚烧速度快,回转窑的焚烧能力好, 焚烧量用转速来控制,因为每个地区垃圾的成分、干湿程度都不同,通过调整转速来控制焚烧速度。回转窑4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
°‑6°
,优选为4
°
。推料板21将垃圾推入至回转窑4后,垃圾在重力作用下沿回转窑4的倾斜方向向下滑落。回转窑4在回转机构6的作用下围绕自身轴线旋转,回转机构6采用现有技术,包括托辊62、液压传动结构、传动螺杆 63、以及固定设置在回转窑4外圆周的环形齿条(图中未示出),在回转窑4的两端分别设置托辊62用于支撑回转窑4,液压传动结构设置在两个托辊62之间,传动螺杆 63一端与液压传动结构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另一端竖直向上为自由端,环形齿条与传动螺杆 63相互啮合。液压传动结构驱动传动螺杆 63转动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传动螺杆 63与圆筒齿条相配合带动回转窑4旋转,从而使回转窑4中的垃圾翻滚,避免垃圾结团,垃圾与烟气和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充分燃烧。
25.优选地,烟道7包括相互连通的圆筒形集热炉顶71和方形集热炉顶72,圆筒形集热炉顶71一端通过前炉体3与燃烧室进料口连通,另一端与方形集热炉顶72连通,方形集热炉顶72为固定设置,起到定位作用,圆筒形集热炉顶71为可拆卸的活动连接,一方面适应热胀冷缩,另一方面便于检修和维修,制造起来比方形也简单。位于烟道内的高温烟气的温度不
低于850
°
,烟气在烟道内的运行时间不小于2秒,这样,有利于集热和去除烟气中的杂质,使烟气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在方形集热炉顶72上设置有烟气出口 73,烟气由烟气出口 73排出。最好,圆筒形集热炉顶的两端均为方形集热炉顶,这样可以更好地形成集热烟道,对圆筒形集热炉顶进行定位和支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