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RTO蓄热燃烧炉出口废气冷却装置

文档序号:31937353发布日期:2022-10-26 02:09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RTO蓄热燃烧炉出口废气冷却装置
一种rto蓄热燃烧炉出口废气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废气冷却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rto蓄热燃烧炉出口废气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rto蓄热燃烧炉是一种再生热氧化分解器,又称蓄热式焚烧器,其基本原理是在高温下将有机废气氧化生成co2和h2o,从而净化废气,并回收分解时所释出的热量,以达到环保节能的双重目的,是一种用于处理中高浓度挥发性有机废气的节能型环保装置,rto蓄热燃烧炉出口废气温度一般高达80~100℃,如果直接将废气通入碱洗塔容易损坏填料,因此需要使用rto蓄热燃烧炉出口废气冷却装置对废气进行降温,使废气温度快速降到40~50℃,同时rto蓄热燃烧炉出口废气冷却装置能够吸收盐酸等无机类化合物,减少环境污染。
[0003]
现有rto蓄热燃烧炉出口废气冷却装置主要由降温外壳、除雾器、喷淋系统、进出气管、排液管等构成,使用时,废气从进气管进入降温外壳并向上流动,然后喷淋系统向降温外壳中喷洒冷却吸收液,接着喷洒吸收液与废气接触,之后冷却吸收液对废气进行降温,同时吸收废气中的盐酸等无机类化合物,然后经降温处理之后的废气经除雾器除雾之后通过出气管排放到碱洗塔中进行处理,但是,降温吸收液的行程较短,导致废气与降温吸收液接触的时间短,降温效果差,吸收盐酸等无机类化合物的效果也很差,因此亟需设计一种rto蓄热燃烧炉出口废气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rto蓄热燃烧炉出口废气冷却装置主要由降温外壳、除雾器、喷淋系统、进出气管、排液管等构成,使用时,废气从进气管进入降温外壳并向上流动,然后喷淋系统向降温外壳中喷洒冷却吸收液,接着喷洒吸收液与废气接触,之后冷却吸收液对废气进行降温,同时吸收废气中的盐酸等无机类化合物,然后经降温处理之后的废气经除雾器除雾之后通过出气管排放到碱洗塔中进行处理,但是,降温吸收液的行程较短,导致废气与降温吸收液接触的时间短,降温效果差,吸收盐酸等无机类化合物的效果也很差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rto蓄热燃烧炉出口废气冷却装置,它可以很好的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一种rto蓄热燃烧炉出口废气冷却装置,包括喷淋降温结构,所述喷淋降温结构包括喷淋降温外壳,喷淋降温外壳的正面上设有两个检修孔,喷淋降温外壳的正面上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检修孔之间的无线控制器,喷淋降温外壳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废气排放管,喷淋降温外壳的右侧面上固定连通有位于其底端的废气注入管,喷淋降温外壳的左侧面上固定连通有位于其底端的排液管,排液管的管线上设有位于喷淋降温外壳内部的液位控制
阀,液位控制阀固定连接在喷淋降温外壳内腔的左侧面上,喷淋降温外壳的内部填充有存储溶液,液位控制阀浸入存储溶液内,喷淋降温外壳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顶部的除雾器,喷淋降温外壳的右侧面上固定插接有位于除雾器下方的喷淋管,喷淋管的右端与水泵连通,水泵与无线控制器电连接,喷淋管的左端延伸至喷淋降温外壳的内部并固定连接在喷淋降温外壳内腔的左侧面上,喷淋管的表面上固定连通有位于其底部的喷淋头。
[0007]
优选的,还包括分流机构,所述分流机构包括倒立锥形壳体,倒立锥形壳体固定连接在喷淋降温外壳的内壁上且位于喷淋头的下方,倒立锥形壳体的底端开设有固定通孔,倒立锥形壳体的内部开设有缓冲锥形腔,倒立锥形壳体的顶面上固定插接有与缓冲锥形腔连通的喷气单向阀,固定通孔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输气支管,输气支管与缓冲锥形腔连通,输气支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集气筒。
[0008]
优选的,还包括集束机构,所述集束机构包括集束渐缩管,集束渐缩管固定连接在喷淋降温外壳的内壁上且位于倒立锥形壳体的下方,集束渐缩管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杆,固定支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集束管,集束管贯穿集束渐缩管,集束管的顶端延伸至集束渐缩管的外部。
[0009]
优选的,还包括伸缩适配器,所述伸缩适配器包括上短管,上短管的数量为两个,一个上短管固定连接在倒立锥形壳体的底面上,另一个上短管固定连接在集束渐缩管的底面上,上短管的内壁上安装有液位计,喷淋降温外壳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位于喷淋头与倒立锥形壳体之间的液位计,液位计均与无线控制器电连接,上短管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外套波纹管,外套波纹管的底端固定连通有下短管,下短管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渐缩套管。
[0010]
优选的,还包括液道延长机构,所述液道延长机构包括上锥盖,上锥盖的顶端与渐缩套管的底端固定连通,上锥盖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边沿处的侧封圈,侧封圈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锥盖,下锥盖活动插接在上锥盖的内部,下锥盖的外表面上固定套接有第一螺旋凸起板,第一螺旋凸起板的顶面与上锥盖的内壁固定连接,上锥盖内壁、下锥盖外表面、第一螺旋凸起板表面之间形成有延长螺旋流道,下锥盖上固定插接有位于其中部的通气管,通气管的顶端贯穿渐缩套管并延伸至外套波纹管的内部,通气管的顶端固定连通有通气波纹管,通气波纹管活动插接在外套波纹管的内部,通气波纹管的数量为两个,一个通气波纹管的顶端固定连通在集气筒的底端上,另一个通气波纹管的顶端固定连通在集束管的底端上。
[0011]
优选的,还包括气道延长机构,所述气道延长机构包括透液孔和第二螺旋凸起板,透液孔开设在下锥盖上且位于延长螺旋流道的内部,透液孔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渗液棉柱,渗液棉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渗液棉盘,渗液棉盘与下锥盖的外表面接触连接,第二螺旋凸起板固定连接在下锥盖的内壁上,第二螺旋凸起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封闭锥壳,封闭锥壳外表面、第二螺旋凸起板表面、下锥盖内表面之间形成有延长螺旋气道,延长螺旋气道与延长螺旋流道相适配,渗液棉柱位于延长螺旋气道的内部。
[0012]
优选的,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箱,调节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调节箱分别固定连接在喷淋降温外壳的左右两侧面上,调节箱的内部设有伺服双轴马达,伺服双轴马达与无线控制器电连接,伺服双轴马达螺栓安装在喷淋降温外壳的表面上,伺服双轴马达上输出轴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其端部的调节线轮,调节线轮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线,调节线缠绕在调节线轮的外部,调节线的另
一端延伸至喷淋降温外壳的内部且活动套接有承力轮,承力轮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承力轮固定安装在倒立锥形壳体的底面上,另外两个承力轮固定连接在集束渐缩管的底面上,调节线的端部固定连接在上锥盖的表面上,调节杆的端部上活动套接有端部固定板,端部固定板的右端与调节箱的内壁固定连接,端部固定板的另一端与喷淋降温外壳的表面固定连接。
[0013]
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喷淋降温结构能够对废气进行淋洗,不仅能够降低废气的温度,而且能够吸收废气中的无机类化合物,通过分流机构能够将废气分成很多束向上的气流柱,能够促使废气与降温吸收液充分接触,有助于增加淋洗效果,加快降温速度,加快对废气中无机类化合物的吸收速度,同时分流机构、集束机构能够对降温吸收液进行收集并对其进行导向,使降温吸收液进入伸缩适配器中,通过伸缩适配器将降温吸收液注入液道延长机构中,通过液道延长机构能够延长降温吸收液流动的行程,有助于增加废气与降温吸收液接触的时间,通过气道延长机构不仅能够进一步延长降温吸收液流动的行程,还能够延长废气流动的行程,使废气与降温吸收液在充分接触的情况下行进更长的距离,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废气与降温吸收液接触的时间,降温吸收液对废气进行降温和吸收其内部无机类化合物的效果更加显著,通过调节机构能够调节液道延长机构相对分流机构和集束机构之间的距离,用于增加液柱高度,使气道延长机构内部喷洒降温吸收液的速度更快,有助于增加适用性,提高了该rto蓄热燃烧炉出口废气冷却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图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图3中分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图2中集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图5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图6中液道延长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图7中第一螺旋凸起板的俯视图;图9为本发明图1中调节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
图中标号说明:1、喷淋降温结构;101、喷淋降温外壳;102、检修孔;103、无线控制器;104、废气排放管;105、废气注入管;106、排液管;107、液位控制阀;108、存储溶液;109、除雾器;110、喷淋管;111、喷淋头;2、分流机构;21、倒立锥形壳体;22、固定通孔;23、缓冲锥形腔;24、喷气单向阀;25、输气支管;26、集气筒;3、集束机构;31、集束渐缩管;32、固定支杆;33、集束管;4、伸缩适配器;41、上短管;42、外套波纹管;43、下短管;44、渐缩套管;5、液道延长机构;51、上锥盖;52、侧封圈;53、下锥盖;54、第一螺旋凸起板;55、延长螺旋流道;56、通气管;57、通气波纹管;6、气道延长机构;61、透液孔;62、渗液棉柱;63、渗液棉盘;64、第二螺旋凸起板;65、封闭锥壳;66、延长螺旋气道;7、调节机构;71、调节箱;72、伺服双轴马达;73、调节杆;
74、调节线轮;75、调节线;76、承力轮;77、端部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7]
请参阅图1-9,一种rto蓄热燃烧炉出口废气冷却装置,包括喷淋降温结构1,喷淋降温结构1包括喷淋降温外壳101,喷淋降温外壳101的正面上设有两个检修孔102,喷淋降温外壳101的正面上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检修孔102之间的无线控制器103,喷淋降温外壳101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废气排放管104,喷淋降温外壳101的右侧面上固定连通有位于其底端的废气注入管105,喷淋降温外壳101的左侧面上固定连通有位于其底端的排液管106,排液管106的管线上设有位于喷淋降温外壳101内部的液位控制阀107,液位控制阀107固定连接在喷淋降温外壳101内腔的左侧面上,喷淋降温外壳101的内部填充有存储溶液108,液位控制阀107浸入存储溶液108内,喷淋降温外壳10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顶部的除雾器109,喷淋降温外壳101的右侧面上固定插接有位于除雾器109下方的喷淋管110,喷淋管110的右端与水泵连通,水泵与无线控制器103电连接,喷淋管110的左端延伸至喷淋降温外壳101的内部并固定连接在喷淋降温外壳101内腔的左侧面上,喷淋管110的表面上固定连通有位于其底部的喷淋头111。
[0018]
还包括分流机构2,分流机构2包括倒立锥形壳体21,倒立锥形壳体21固定连接在喷淋降温外壳101的内壁上且位于喷淋头111的下方,倒立锥形壳体21的底端开设有固定通孔22,倒立锥形壳体21的内部开设有缓冲锥形腔23,倒立锥形壳体21的顶面上固定插接有与缓冲锥形腔23连通的喷气单向阀24,固定通孔2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输气支管25,输气支管25与缓冲锥形腔23连通,输气支管25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集气筒26。
[0019]
还包括集束机构3,集束机构3包括集束渐缩管31,集束渐缩管31固定连接在喷淋降温外壳101的内壁上且位于倒立锥形壳体21的下方,集束渐缩管3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杆32,固定支杆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集束管33,集束管33贯穿集束渐缩管31,集束管33的顶端延伸至集束渐缩管31的外部。
[0020]
还包括伸缩适配器4,伸缩适配器4包括上短管41,上短管41的数量为两个,一个上短管41固定连接在倒立锥形壳体21的底面上,另一个上短管41固定连接在集束渐缩管31的底面上,上短管41的内壁上安装有液位计,喷淋降温外壳10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位于喷淋头111与倒立锥形壳体21之间的液位计,液位计均与无线控制器103电连接,上短管41的底端固定连通有外套波纹管42,外套波纹管42的底端固定连通有下短管43,下短管43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渐缩套管44。
[0021]
还包括液道延长机构5,液道延长机构5包括上锥盖51,上锥盖51的顶端与渐缩套管44的底端固定连通,上锥盖5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其边沿处的侧封圈52,侧封圈5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下锥盖53,下锥盖53活动插接在上锥盖51的内部,下锥盖53的外表面上固定套接有第一螺旋凸起板54,第一螺旋凸起板54的顶面与上锥盖51的内壁固定连接,上锥盖51内壁、下锥盖53外表面、第一螺旋凸起板54表面之间形成有延长螺旋流道55,下锥盖
53上固定插接有位于其中部的通气管56,通气管56的顶端贯穿渐缩套管44并延伸至外套波纹管42的内部,通气管56的顶端固定连通有通气波纹管57,通气波纹管57活动插接在外套波纹管42的内部,通气波纹管57的数量为两个,一个通气波纹管57的顶端固定连通在集气筒26的底端上,另一个通气波纹管57的顶端固定连通在集束管33的底端上。
[0022]
还包括气道延长机构6,气道延长机构6包括透液孔61和第二螺旋凸起板64,透液孔61开设在下锥盖53上且位于延长螺旋流道55的内部,透液孔61的内部活动插接有渗液棉柱62,渗液棉柱6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渗液棉盘63,渗液棉盘63与下锥盖53的外表面接触连接,第二螺旋凸起板64固定连接在下锥盖53的内壁上,第二螺旋凸起板6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封闭锥壳65,封闭锥壳65外表面、第二螺旋凸起板64表面、下锥盖53内表面之间形成有延长螺旋气道66,延长螺旋气道66与延长螺旋流道55相适配,渗液棉柱62位于延长螺旋气道66的内部。
[0023]
还包括调节机构7,调节机构7包括调节箱71,调节箱7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调节箱71分别固定连接在喷淋降温外壳101的左右两侧面上,调节箱71的内部设有伺服双轴马达72,伺服双轴马达72与无线控制器103电连接,伺服双轴马达72螺栓安装在喷淋降温外壳101的表面上,伺服双轴马达72上输出轴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调节杆73,调节杆73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其端部的调节线轮74,调节线轮7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调节线75,调节线75缠绕在调节线轮74的外部,调节线75的另一端延伸至喷淋降温外壳101的内部且活动套接有承力轮76,承力轮76的数量为四个,两个承力轮76固定安装在倒立锥形壳体21的底面上,另外两个承力轮76固定连接在集束渐缩管31的底面上,调节线75的端部固定连接在上锥盖51的表面上,调节杆73的端部上活动套接有端部固定板77,端部固定板77的右端与调节箱71的内壁固定连接,端部固定板77的另一端与喷淋降温外壳101的表面固定连接。
[0024]
工作原理:首先根据废气的性质对无线控制器103发送指令,然后无线控制器103控制伺服双轴马达72运行,在无线控制器103控制伺服双轴马达72正向运行时,伺服双轴马达72带着调节杆73顺时针转动,接着调节杆73带着调节线轮74顺时针转动,之后调节线75向调节线轮74的外部缠绕,然后调节线75牵拉着液道延长机构5向上移动,接着液道延长机构5通过渐缩套管44带着下短管43向上移动,之后下短管43向上移动并挤压外套波纹管42,然后外套波纹管42弹性缩短,与此同时,通气波纹管57受到通气管56的挤压并同步缩短,接着伸缩适配器4的总长度变短,用于将液柱长度调短,液柱变短,液压变小,使降温吸收液穿过渗液棉盘63、渗液棉柱62的速度变慢,适用于无机类化合物含量较小、温度较低的废气,在无线控制器103控制伺服双轴马达72反向运行时,伺服双轴马达72带着调节杆73逆时针转动,接着调节杆73带着调节线轮74逆时针转动,之后调节线75从调节线轮74的外部释放,然后液道延长机构5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滑动,接着液道延长机构5牵拉伸缩适配器4,之后伸缩适配器4的总长度变长,与此同时,通气波纹管57受到通气管56的牵拉并同步伸长,用于将液柱长度调长,液柱变长,液压变大,使降温吸收液穿过渗液棉盘63、渗液棉柱62的速度变快,适用于无机类化合物含量较大、温度较高的废气,然后无线控制器103根据指令将伸缩适配器4的长度调节至与废气性质相适配的长度,接着无线控制器103将伺服双轴马达72关闭,之后喷淋管110与外部水泵连通,水泵受无线控制器103的控制,然后无线控制器103开启水泵,接着水泵以最大功率将降温吸收液快速打入喷淋管110中,之后喷淋管110通过喷
淋头111快速将降温吸收液喷洒出去,使喷淋头111与分流机构2之间形成一个雨幕层,然后洒落的降温吸收液在倒立锥形壳体21的内表面上汇聚在一起并穿过固定通孔22进入相应的伸缩适配器4中,接着降温吸收液从伸缩适配器4中进入相应的延长螺旋流道55中并沿着其轨迹旋转向下流动,之后延长螺旋流道55逐渐被降温吸收液充满,然后降温吸收液穿过渗液棉柱62、渗液棉盘63中的孔隙进入延长螺旋气道66中,水泵最大功率工作时,喷淋头111喷洒的速度远大于降温吸收液穿过渗液棉柱62和渗液棉盘63的速度,接着伸缩适配器4内部的液面逐渐升高,之后液面上升至倒立锥形壳体21的内部,然后液面上升至倒立锥形壳体21的上方并将喷淋降温外壳101内壁上的液位计淹没,接着无线控制器103控制水泵停止运行,之后液面就会逐渐下降,然后液面低于上短管41内壁上的液位计时,无线控制器103控制水泵重启,使液面重新到达喷淋降温外壳101内壁上液位计所在的位置,接着进入延长螺旋气道66的降温吸收液沿着其轨迹螺旋向下流动并从封闭锥壳65的边沿处滑落,之后滑落的降温吸收液在集束渐缩管31的内部汇聚并穿过其下方的伸缩适配器4进入相应的延长螺旋流道55,然后这个延长螺旋流道55内部的降温吸收液穿过渗液棉柱62、渗液棉盘63进入其下方的延长螺旋气道66中,接着延长螺旋气道66中的降温吸收液从封闭锥壳65的边沿处滑落并汇入存储溶液108,该过程中,由于分流机构2所对应的液柱长度大于集束机构3所对应的液柱长度,使降温吸收液从与分流机构2对应液道延长机构5、气道延长机构6中滴落的速度大于从与集束机构3对应液道延长机构5、气道延长机构6中滴落的速度,之后集束机构3下方延长螺旋流道55、伸缩适配器4中的液面逐渐升高,然后集束机构3下方的液位计被降温吸收液淹没,接着这个液位计向无线控制器103发送信号,使无线控制器103进入稳定期,之后无线控制器103控制水泵关停,然后分流机构2内部的液面逐渐下降,接着液面进入分流机构2下方的伸缩适配器4中,之后分流机构2下方的液位计从液面上露出,然后这个液位计向无线控制器103发送信号,接着无线控制器103控制水泵低功率工作,之后分流机构2下方伸缩适配器4中的液面高度缓慢增加,然后分流机构2下方伸缩适配器4中液位计被降温吸收液淹没,接着这个液位计向无线控制器103发送信号,之后无线控制器103控制水泵停止,在集束机构3下方伸缩适配器4中液位计从降温吸收液从露出时也会向无线控制器103发送信号,无线控制器103根据这个信号控制水泵低功率工作,增加与分流机构2对应液柱的高度,使降温吸收液加速向集束机构3下方伸缩适配器4的内部流动,直至集束机构3下方伸缩适配器4中的液位计被降温吸收液淹没,此时无线控制器103也会控制水泵停止,如此重复,使无线控制器103能够控制液柱总长度在指定范围内波动,进而控制降温吸收液通过渗液棉柱62、渗液棉盘63滴落的总速度,然后存储溶液108的液面增加,接着存储溶液108的液面高度上升的足够高并将液位控制阀107触发,之后液位控制阀107打开,然后部分存储溶液108从排液管106排出,接着存储溶液108的液面下降,之后存储溶液108液面高度恢复,此时液位控制阀107自动关闭,然后通过废气注入管105通入废气,接着废气进入存储溶液108,然后存储溶液108对废气进行初步降温并对废气中的无机类化合物进行初步的吸收,接着废气从存储溶液108顶部溢出,之后废气向上流动,然后废气进入集束机构3下方的延长螺旋气道66中并沿着其轨迹螺旋向上流动,接着废气与从渗液棉柱62上流下的降温吸收液、延长螺旋气道66内部流动的降温吸收液接触,降温吸收液对废气进行降温和吸收,之后废气从通气管56、通气波纹管57穿过并从集束管33喷出且继续向上流动,然后废气进入分流机构2下方的延长螺旋气道66中,接着这个延长螺旋气道66中的降温吸收液对废
气进行进一步的降温和吸收,之后废气穿过相应的通气管56、通气波纹管57、集气筒26、输气支管25、缓冲锥形腔23并从喷气单向阀24分散喷出,然后分散喷出的废气与喷淋头111喷洒的降温吸收液直接接触,对废气进行再一次的降温和吸收,接着废气经除雾器109除雾后从废气排放管104排入碱洗塔,即可。
[002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