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瓶罐生物质燃料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13514发布日期:2022-05-18 19:1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瓶罐生物质燃料气化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化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瓶罐生物质燃料气化炉。


背景技术:

2.生物质燃料是替代传统能源如石化柴油、煤炭等高污染燃料的首选天然可再生高清洁能源,生物质固体燃料的原料通常包括木材及森林废弃物如林业作伐业中的零散木材、残留的树皮和木屑等;或者木材采运和加工过程中的枝丫、锯末、木屑、梢头、板皮和截头等;传统的生物质燃料气化炉有一些缺点,在使用时,由于传统的生物质燃料气化炉是工人直接将生物质燃料倒在燃烧仓内,故而导致生物质燃料全部进行燃烧,从而导致工人不便于控制进料速度、燃烧量、火候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瓶罐生物质燃料气化炉,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移动式瓶罐生物质燃料气化炉,包括主支架,所述主支架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燃烧机构,所述燃烧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主支架内侧底部的移动轮,所述移动轮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通风管,所述移动轮的内侧内壁固定设置有连接管,所述移动轮的内侧底部固定设置有进料仓,所述移动轮的内侧底部靠近进料仓的前侧固定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移动轮的内侧底部靠近进料仓的后侧固定设置有燃烧仓,所述进料仓的内侧底部活动设置有螺旋杆,所述燃烧仓的内侧内壁固定设置有点火器,所述燃烧仓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阻燃板,所述阻燃板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传输座。
6.优选的,所述主框架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号盖板,所述主框架的上端靠近一号盖板的后侧固定设置有二号盖板,所述一号盖板的内侧滑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主框架的前端开设有维修孔,所述主框架的前端靠近维修孔的上侧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活动板,所述通风管贯穿主框架的内部,所述通风管与主框架之间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通风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贯穿燃烧仓的内部,所述连接管与燃烧仓之间活动连接,所述进料仓与燃烧仓之间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螺旋杆贯穿进料仓的内部,所述螺旋杆与进料仓之间活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螺旋杆的前端安装在伺服电机的后端处,所述螺旋杆的外侧与进料仓、燃烧仓之间的连通管道的内侧活动连接,所述螺旋杆延伸至燃烧仓的内部,所述螺旋杆与燃烧仓之间活动连接,所述传输座的外侧靠近阻燃板的上侧与二号盖板的内侧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主支架的内侧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移动门,所述主支架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顶盖板,所述顶盖板的内侧安装有主锅具,所述顶盖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后端安装有出烟管。
10.优选的,所述出烟管的形状为l字形,所述出烟管贯穿主支架的内部,所述出烟管与主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出烟管的前端靠近挡板的下侧与主锅具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传输座的上端与主锅具的下端活动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通过挡板的作用,可以达到便于在使用时阻挡主锅具上端空气流通的目的,其次通过出烟管的作用,可以达到便于排烟的目的。
13.2、通过启动伺服电机从而使得旋转状态下的螺旋杆将生物质燃料输送到燃烧仓的内侧中并且在伺服电机的特点下从而控制螺旋杆的转速,可以达到便于工人控制进料速度、燃烧量、火候的目的。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瓶罐生物质燃料气化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瓶罐生物质燃料气化炉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瓶罐生物质燃料气化炉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瓶罐生物质燃料气化炉的燃烧机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瓶罐生物质燃料气化炉的燃烧机构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主支架;2、移动门;3、顶盖板;4、主锅具;5、挡板;6、出烟管;7、燃烧机构;71、移动轮;72、主框架;73、一号盖板;74、二号盖板;75、移动板;76、维修孔;77、活动板;78、通风管;79、连接管;710、进料仓;711、伺服电机;712、燃烧仓;713、螺旋杆;714、点火器;715、阻燃板;716、传输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1.如图1-5所示,一种移动式瓶罐生物质燃料气化炉,包括主支架1,主支架1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燃烧机构7,燃烧机构7包括滑动设置在主支架1内侧底部的移动轮71,移动轮7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主框架72,主框架7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通风管78,移动轮71的内侧内壁固定设置有连接管79,移动轮71的内侧底部固定设置有进料仓710,移动轮71的内侧底部靠近进料仓710的前侧固定设置有伺服电机711,移动轮71的内侧底部靠近进料仓710的后侧固定设置有燃烧仓712,进料仓710的内侧底部活动设置有螺旋杆713,燃烧仓712的内侧内壁固定设置有点火器714,燃烧仓712的内侧固定设置有阻燃板715,阻燃板715的内侧固定设置有传输座716。
22.本实施例中,主框架7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一号盖板73,主框架72的上端靠近一号盖板73的后侧固定设置有二号盖板74,一号盖板73的内侧滑动设置有移动板75,主框架72的前端开设有维修孔76,主框架72的前端靠近维修孔76的上侧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活动板77,通风管78贯穿主框架72的内部,通风管78与主框架72之间固定连接,连接管79的一端与通风管78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接管79贯穿燃烧仓712的内部,连接管79与燃烧仓712之间活动连接,进料仓710与燃烧仓712之间通过管道相连通,螺旋杆713贯穿进料仓710的内部,螺
旋杆713与进料仓710之间活动连接,螺旋杆713的前端安装在伺服电机711的后端处,螺旋杆713的外侧与进料仓710、燃烧仓712之间的连通管道的内侧活动连接,螺旋杆713延伸至燃烧仓712的内部,螺旋杆713与燃烧仓712之间活动连接,传输座716的外侧靠近阻燃板715的上侧与二号盖板74的内侧固定连接。
23.具体的,首先拉动移动板75,使得部分移动板75移动出一号盖板73,这时再将生物质燃料从一号盖板73的内侧倒入在进料仓710的内侧中,当倒入一定量的生物质燃料之后,再将移动板75关闭,并且将燃烧机构7移动到原位,这时再启动伺服电机711,使得伺服电机711带动螺旋杆713旋转,从而使得螺旋杆713在旋转状态下将生物质燃料通过管道输送到燃烧仓712的内侧中,然后再打开点火器714,从而点燃生物质燃料,使得生物质燃料在燃烧仓712的内侧中进行燃烧,在燃烧的同时,使得通风管78通过连接管79向燃烧仓712的内侧中灌输空气,从而使得生物质燃料进行充分燃烧,由于伺服电机711的特点,从而使得伺服电机711能控制螺旋杆713的转速,故而使得螺旋杆713可以控制生物质燃料进入燃烧仓712内侧的量,从而控制生物质燃料燃烧的量,由于生物质燃料的燃烧量得到控制,从而控制火候,通过启动伺服电机711从而使得旋转状态下的螺旋杆713将生物质燃料输送到燃烧仓712的内侧中并且在伺服电机711的特点下从而控制螺旋杆713的转速,可以达到便于工人控制进料速度、燃烧量、火候的目的。
24.本实施例中,主支架1的内侧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移动门2,主支架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顶盖板3,顶盖板3的内侧安装有主锅具4,顶盖板3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挡板5,挡板5的后端安装有出烟管6,出烟管6的形状为l字形,出烟管6贯穿主支架1的内部,出烟管6与主支架1之间固定连接,出烟管6的前端靠近挡板5的下侧与主锅具4的后端固定连接,传输座716的上端与主锅具4的下端活动连接。
25.具体的,通过挡板5的作用,可以达到便于在使用时阻挡主锅具4上端空气流通的目的,其次通过出烟管6的作用,可以达到便于排烟的目的。
26.工作原理:
27.使用时,工人首先打开移动门2,然后拉动主框架72,使得移动轮71在主支架1的内侧底部滑动,从而使得燃烧机构7移动出主支架1,然后再拉动移动板75,使得部分移动板75移动出一号盖板73,这时再将生物质燃料从一号盖板73的内侧倒入在进料仓710的内侧中,当倒入一定量的生物质燃料之后,再将移动板75关闭,并且将燃烧机构7移动到原位,然后关闭移动门2,这时再启动伺服电机(型号为:sm3l-061a1ndv)711,使得伺服电机711带动螺旋杆713旋转,从而使得螺旋杆713在旋转状态下将生物质燃料通过管道输送到燃烧仓712的内侧中,然后再打开点火器714,从而点燃生物质燃料,使得生物质燃料在燃烧仓712的内侧中进行燃烧,且使得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传输座716传输到主锅具4,在燃烧的同时,使得通风管78通过连接管79向燃烧仓712的内侧中灌输空气,从而使得生物质燃料进行充分燃烧,由于伺服电机711的特点,从而使得伺服电机711能控制螺旋杆713的转速,故而使得螺旋杆713可以控制生物质燃料进入燃烧仓712内侧的量,从而控制生物质燃料燃烧的量,由于生物质燃料的燃烧量得到控制,从而控制火候,通过启动伺服电机711从而使得旋转状态下的螺旋杆713将生物质燃料输送到燃烧仓712的内侧中并且在伺服电机711的特点下从而控制螺旋杆713的转速,可以达到便于工人控制进料速度、燃烧量、火候的目的。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