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紧凑的氮氧化合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64956发布日期:2022-10-12 04:05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紧凑的氮氧化合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氮氧化合物燃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氮氧化合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加热炉烟气中,氮氧化合物在800

/m
³
,超过国家规定的150mg/m
³
以下,为了解决这环保问题,开发了一种结构紧凑有效的氮氧化合物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的氮氧化合物处理装置,结构紧凑,造价低,烟气经烟水分离器降低水分后进入烟气加热腔燃烧,经烟气分流板均流布气后进入蓄热组件充分还原,烟气中的氮氧化合物被处理至50mg/m
³
以下,烟气处理合格后排出,安全环保。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结构紧凑的氮氧化合物处理装置,包括烟气加热烧嘴、烟气输送管道、反应壳体和蓄热组件,所述烟气加热烧嘴通过烟气输送管道连接反应壳体底部,所述反应壳体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烟气分流板组和蓄热组件,所述烟气分流板组包括多个烟气分流板,多个烟气分流板分布在同一水平高度,所述蓄热组件搁置在槽钢上,所述烟气输送管道靠近反应壳体的一端连接氨水电磁泵。
6.优选的,所述烟气加热烧嘴包括烟气加热腔,所述烟气加热腔分别与天然气加热枪、烟气进口管和烟气出口管连通,所述烟气出口管和天然气加热枪分别设在烟气加热腔的左右两侧,所述烟气进口管设置在靠近天然气加热枪的一侧,且烟气进口管的底部朝向烟气出口管倾斜。
7.优选的,所述烟气进口管连接烟水分离器,所述烟水分离器包括内管和外筒体,所述内管的顶部插入外筒体内,内管的顶部与外筒体连通,所述外筒体的底面设有烟气入口,伸入外筒体的内管外壁与外筒体内壁之间形成烟气分离通道。
8.优选的,所述烟气加热腔是在钢体的内壁浇注保温层形成。
9.优选的,所述烟气进口管由直钢管和斜钢管组成,所述直钢管通过法兰连接烟水分离器的内管,斜钢管与烟气加热腔连通,且斜钢管朝向烟气出口管倾斜。
10.优选的,所述蓄热组件包括不锈钢钢架、蓄热块、第一纤维密封板和第二纤维密封板,所述不锈钢钢架内矩形阵列设有蓄热块,相邻蓄热块之间通过第一纤维密封板分隔,阵列外围的蓄热块与不锈钢钢架通过第二纤维密封板分隔。
11.优选的,所述不锈钢钢架包括底框、顶框和侧围板,所述侧围板上下两端通过紧固件分别连接底框和顶框。
12.优选的,所述底框和顶框内均设有纵横交错的支撑筋,将蓄热块限位在底框和顶框之间。
13.优选的,多个烟气分流板均匀分布在反应壳体的周向,且烟气分流板与垂直方向呈20-30
°
夹角。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烟气经烟水分离器进入烟气加热腔,减少烟气中的水分;提高了烟气加热效率;
16.2.烟气分流板能降低烟气流速,对加热的烟气进行布气,使加热的烟气均匀进入蓄热组件充分还原;
17.3.通过第一纤维密封板和第二纤维密封板进行密封隔离,这样既保证了还原蜂窝体结构的蓄热块的密封要求,达到烟气充分在蜂窝体还原,又可防止耐腐蚀气体的腐蚀;钢架采用不锈钢结构,达到耐腐蚀要求,结构简单,造价低。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烟气加热烧嘴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蓄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蓄热组件的主视图。
22.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23.图6为图4的b-b剖视图。
24.其中:烟气加热烧嘴1;烟气加热腔1.1;天然气加热枪1.2;烟气进口管1.3;直钢管1.3.1;斜钢管1.3.2;烟气出口管1.4;烟水分离器1.5;内管1.5.1;外筒体1.5.2;烟气入口1.5.3;钢体1.6;保温层1.7;烟气输送管道2;反应壳体3;蓄热组件4;不锈钢钢架4.1;底框4.1.1;顶框4.1.2;吊耳4.1.2.1;侧围板4.1.3;蓄热块4.2;第一纤维密封板4.3;第二纤维密封板4.4;烟气分流板5;氨水电磁泵6;槽钢7。
具体实施方式
25.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氮氧化合物处理装置,包括烟气加热烧嘴1、烟气输送管道2、反应壳体3和蓄热组件4,所述烟气加热烧嘴1通过烟气输送管道2连接反应壳体3底部,烟气经烟气加热烧嘴加热至280-350℃,经烟气输送管道2进入反应壳体3,所述反应壳体3内从下往上依次设有烟气分流板组和蓄热组件4,所述烟气分流板组包括多个烟气分流板5,多个烟气分流板5分布在同一水平高度,多个烟气分流板5均匀分布在反应壳体3的周向,且烟气分流板5与垂直方向呈20-30
°
夹角,所述烟气分流板5能降低烟气流速,对加热的烟气进行布气,使加热的烟气均匀进入蓄热组件4充分还原。
26.所述烟气加热烧嘴1包括烟气加热腔1.1、天然气加热枪1.2、烟气进口管1.3、烟气出口管1.4,所述烟气加热腔1.1分别与天然气加热枪1.2、烟气进口管1.3、烟气出口管1.4连通,所述烟气出口管1.4和天然气加热枪1.2分别设在烟气加热腔1.1的左右两侧,所述烟气进口管1.3设置在靠近天然气加热枪1.2的一侧,且烟气进口管1.3的底部朝向烟气出口管1.4倾斜。
27.所述烟气进口管1.3连接烟水分离器1.5,所述烟水分离器1.5包括内管1.5.1和外筒体1.5.2,所述内管1.5.1的顶部插入外筒体1.5.2内,内管1.5.1的顶部与外筒体1.5.2连通,所述外筒体1.5.2的底面设有烟气入口1.5.3,伸入外筒体1.5.2的内管1.5.1外壁与外
筒体1.5.2内壁之间形成烟气分离通道。
28.由于外筒体的外壁温度低,而烟气有温度,烟气进入烟水分离器1.5的烟气分离通道,烟气冷凝产生水,减少烟气中的水分,其余的烟气通过烟水分离器1.5的内管1.5.1进入烟气加热腔1.1.1。
29.所述烟气加热腔1.1是在钢体1.6的内壁浇注保温层1.7形成。
30.所述烟气输送管道2靠近反应壳体3的一端连接氨水电磁泵6,氨水电磁泵6把氨水均匀喷入加热的烟气中。
31.所述烟气进口管1.3由直钢管1.3.1和斜钢管1.3.2组成,所述直钢管1.3.1通过法兰连接烟水分离器1.5的内管1.5.1,斜钢管1.3.2与烟气加热腔1.1连通,且斜钢管1.3.2朝向烟气出口管1.4倾斜,所述斜钢管1.3.2的轴线与烟气加热腔1.1的轴线之间呈60
°
夹角,烟气采用斜进方式进入烟气加热腔1.1,便于烟气燃烧,对加热后的烟气助推。
32.所述蓄热组件4搁置在槽钢7上,多个槽钢7均匀分布在反应壳体3周向的同一高度。
33.所述蓄热组件4包括不锈钢钢架4.1、蓄热块4.2、第一纤维密封板4.3和第二纤维密封板4.4,所述不锈钢钢架4.1内矩形阵列设有蓄热块4.2,相邻蓄热块4.2之间通过第一纤维密封板4.3分隔,阵列外围的蓄热块4.2与不锈钢钢架4.1通过第二纤维密封板4.4分隔。通过第一纤维密封板和第二纤维密封板进行密封隔离,这样既保证了还原蜂窝体结构的蓄热块4.2的密封要求,达到烟气充分在蜂窝体还原,又可防止耐腐蚀气体的腐蚀;钢架采用不锈钢结构,达到耐腐蚀要求,结构简单,造价低。
34.所述不锈钢钢架4.1包括底框4.1.1、顶框4.1.2和侧围板4.1.3,所述底框4.1.1和顶框4.1.2为矩形框,所述侧围板4.1.3上下两端通过紧固件分别连接底框4.1.1和顶框4.1.2对应的侧面,所述底框4.1.1和顶框4.1.2内均设有纵横交错的支撑筋,将蓄热块4.2限位在底框4.1.1和顶框4.1.2之间。
35.所述顶框4.1.2内还设有吊耳4.1.2.1,两个吊耳4.1.2.1对称设置在顶框4.1.2中心的两侧,所述吊耳4.1.2.1焊接在支撑筋上。吊耳4.1.2.1方便蓄热组件4吊装。
36.工作原理:
37.1.烟气进入烟水分离器1.5的烟气分离通道,由于外筒体的外壁温度低,而烟气有温度,烟气冷凝产生水,减少烟气中的水分,其余的烟气通过烟水分离器1.5的内管1.5.1进入烟气加热腔1.1.1;
38.2.天然气加热枪点火燃烧,将烟气温度加热至280-350℃;
39.3.氨水电磁泵6把氨水均匀喷入加热的烟气中;
40.4.加氨的烟气通过烟气分流板,烟气分流板5能降低烟气流速,对加热的烟气进行布气,使加热的烟气均匀进入蓄热组件4,通过蜂窝结构的蓄热块4.2进行一定时间的还原,烟气里的氮氧化合物被处理在50mg/m
³
以下,烟气处理合格后从反应壳体3顶部排出。
41.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