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多种气源的大功率燃气炉头和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07115发布日期:2022-11-09 04:4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多种气源的大功率燃气炉头和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多种气源的大功率燃气炉头和燃烧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的商用燃气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连接可燃气体燃烧的,另一种是先将可燃气体和空气预混,形成预混气体,然后通入预混燃气灶内燃烧的,前者主要是家庭使用;后者主要应用于食堂、餐馆、酒店及食品加工厂等场所,其特点是功率大,加热快,大小火调节方便。
3.目前常用的预混燃气灶中,有一种结构是,如图1所示,在炉头1内放置一燃烧器2,燃烧器2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喷气口3,经预混气体从该喷气口3喷出后燃烧,形成火焰,燃烧器2内各喷气口3形成的火焰汇聚后,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可用于烹饪。目前对于这种燃气灶,若要增大灶具功率,只能通过加大燃烧器2的尺寸来实现,而燃烧器2变大势必会导致燃气灶的整体体积增大,由于燃气灶的体积提升空间有限,燃烧器2的火焰大小和功率提升也会受到限制,而且大功率灶具尺寸的增大会带来较多的弊端,如压缩厨房空间、增加灶具成本、降低灶具热效,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气源的大功率燃气炉头和燃烧器,不仅可以显著提升燃气灶具的热效和功率,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还可以适用多种气源。
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气源的大功率燃气炉头,包括炉体、设置于炉体内的燃烧器和设置于燃烧器一侧的引火装置,所述燃烧器呈空心圆柱状,其内部开设有若干第一燃烧口,其外部开设有若干第二燃烧口;所述燃烧器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自下而上的若干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一燃烧口和第二燃烧口连通,将从所述炉体下方通入的可燃气体导入所述第一燃烧口和第二燃烧口,并由所述引火装置引燃燃烧。
7.优选地,所述燃烧器为一体式结构,沿所述燃烧器的内壁和外壁分别周向切制有若干环形切口。
8.优选地,所述炉体的下部设有用于与可燃气源连接的进气口,在所述进气口与燃烧器之间设置有一分火器,所述分火器设置有一圈环形凹坑,在所述环形凹坑内设置有若干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进气孔相对应。
9.优选地,所述燃烧器支承于所述分火器的上方,并且所述燃烧器的底部恰能封闭所述环形凹坑,使所述环形凹坑内形成一气压缓冲区,可燃气体经所述出气孔进入所述气压缓冲区后,再经所述进气孔是进入所述燃烧器内。
10.优选地,所述进气孔为两圈,包括一圈分布在内侧的第一进气孔和一圈分布在外侧的第二进气孔,所述第一进气孔与所述沿燃烧器内壁的周向切制的若干环形切口贯通,
形成若干第一燃烧口,所述第二进气孔与所述沿燃烧器外壁的周向切制的若干环形切口贯通,形成若干第二燃烧口。
11.优选地,还包括护火圈,所述护火圈与燃烧器之间具有一环形间隙。
12.优选地,所述护火圈设置于所述炉体与燃烧器之间,或者与所述炉体一体成型。
13.优选地,所述引火装置具有一引燃口,所述引燃口与所述环形间隙相连通。
14.优选地,所述引火装置的上部具有一压火帽,所述引燃口位于所述压火帽的下方并适于将所述引火装置的火焰导向所述环形间隙,以引燃所述环形间隙内的可燃气体。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气源的大功率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呈空心圆柱状,其内部开设有若干第一燃烧口,其外部开设有若干第二燃烧口;所述燃烧器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自下而上的若干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第一燃烧口和第二燃烧口连通,将可燃气体导入所述第一燃烧口和第二燃烧口。
16.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燃烧口和第二燃烧口,使得燃气灶可以在燃烧器的内部和外部分别形成一个燃烧区,从而增大了燃烧面积,相比同等规格的燃烧器,功率更大,热效更高。由于含有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器的燃气灶零部件少,结构简单,因此产品的生产成本更低,有利于降低商家的购买成本,提高商家的利润。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有技术中预混燃气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施例一中大功率燃气炉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施例一中大功率燃气炉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5为本实施例一中大功率燃气炉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施例一中大功率燃烧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施例二中大功率燃气炉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实施例三中大功率燃气炉头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实施例三中大功率燃气炉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5.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及其功能、原理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27.实施例一:
28.如图2~5所示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种气源的大功率燃气炉头100,该大功率燃气炉头100包括炉体10、设置于炉体内的燃烧器20和设置于燃烧器20一侧的引火装置30。结合图5和图6所示,燃烧器20呈空心圆柱状,其内部开设有若干第一燃烧口21,其外部开设有若干第二燃烧口22。燃烧器20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自下而上的若干进气孔23,所述进气孔23与所述第一燃烧口21和第二燃烧口22连通,将从所述炉体10下方通入的可燃气体导入所述第一燃烧口21和第二燃烧口22,并由所述引火装置30引燃燃烧。所述可燃气体可以是天然气或者天然气与空气的预混气体。
29.由于燃烧器20具有第一燃烧口21和第二燃烧口22,因此,可燃气体可以在燃烧器
20的内部和外部分别产生一个燃烧区域,因而相比于现在技术同等大小的的燃烧器,可以大幅提供燃气灶的功率,因而单位面积的功率更大。
30.具体地,所述炉体10的下部设有用于与可燃气源(如天然气管道或天然气预混装置)连接的进气口11,在所述进气口11与燃烧器20之间设置有一分火器40,所述分火器40设置有一圈环形凹坑41,在所述环形凹坑41内设置有若干出气孔42,所述出气孔42与所述进气孔23相对应。从可燃气源出来的可燃气体经过分火器40分散后,形成压力较为均衡的气流,这些气流从上述若干进气孔23进入燃烧器20后,气压进一步稳定,使燃烧的火焰更稳定。
31.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20支承于所述分火器40上,并且所述燃烧器20的底部恰能封闭所述环形凹坑41,使所述环形凹坑41内形成一气压缓冲区(如图3所示),可燃气体经所述出气孔42进入所述气压缓冲区后,再经所述进气孔23是进入所述燃烧器20内。由于可燃气体从出气孔出42来后,经过气压缓冲区再进入进气孔23,因而不会产生较大的气压变化,使得燃烧器20燃烧的火焰更加稳定。
32.为了便于燃烧器20的放置,本实施例在分火器40上设置一圈凸缘43,该凸缘43的直径与燃烧器20的内径或外径相适配,使得燃烧器20能被凸缘43快速定位,不需要反复调整燃烧器20在分火器40上的位置。
33.进一步地,所述燃烧器20具有两圈进气孔23,一圈为分布在内侧的第一进气孔231,另一圈为分布在外侧的第二进气孔232,所述第一进气孔231与所述沿燃烧器20内壁的周向切制的若干环形切口24贯通,形成若干第一燃烧口21,所述第二进气孔232与所述沿燃烧器20外壁的周向切制的若干环形切口25贯通,形成若干第二燃烧口22。第一燃烧口21和第二燃烧口22为多孔独立式结构,可以进行独立燃烧,各燃烧口的气压恒定,燃烧均匀,因而各处的火焰基本相同,火型好。另外,对于第一进气孔231,其自下而上形成有若干个第一燃烧口21,可燃气体在第一进气孔231内流动时,在到达位于上方的第一燃烧口21前会被所经过的正在燃烧的下方的高温的燃烧口预热,从而形成催化式燃烧,可以使可燃气体燃烧更充分,达到更高的热效。同样地,对于第二进气孔232,其自下而上形成有若干个第二燃烧口22,可燃气体在第二进气孔232内流动时,在到达位于上方的第二燃烧口22前会被所经过的正在燃烧的下方的高温的燃烧口预热,从而形成催化式燃烧,达到更高的热效。因此,采用本实施例的燃烧器20和炉头100的燃气灶具更节能环保。
34.此外,本实施例的燃烧器20的第一燃烧口21和第二燃烧口22为多孔独立式结构,因此不会发生回火的危险,因而可以使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富氢天然气和液氢等多种气源作为燃料,为燃气灶具满足碳中和、碳达峰的环保要求提供了技术条件和产品支撑。
35.本实施例中,所述燃烧器20为一体式结构,整体由一块钢锭制成,上述若干环形切口24、25通过切削加工的方法切制出来。相比于一些由多层钢片叠加焊接或铆接起来的组合式结构,不仅加工工艺简单,而且其冷热变形量一致,可避免因冷热变形不均匀导致产品变形和开裂,因而本实施例的燃烧器20的使用寿命更长。
36.请再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炉头100还包括护火圈50,所述护火圈50与所述炉体10一体成型,所述护火圈50与燃烧器20之间具有一环形间隙60,该环形间隙60可以使第二燃烧口22处的燃气具备合适的空燃比,为燃料的充分燃烧提供有利条件。
37.此外,所述引火装置30具有一引燃口31,所述引燃口31与所述环形间隙60相连通。
从而使引火装置30距离第二燃烧口22更近,更容易引燃从燃烧器20喷出的可燃气体,不会产生爆燃,在炒菜时可以减轻或者消除“跳锅”现象。
38.实施例二:
39.参照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适用于多种气源的大功率燃气炉头200,其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所述引火装置30的上部具有一压火帽32,所述引燃口31位于所述压火帽32的下方,压火帽32用于将引火装置30的火焰下压,使其通过引燃口31导向上述环形间隙60,可以更容易地引燃所述环形间隙60内的可燃气体,进一步减轻或者消除“跳锅”现象。
40.实施例三:
41.参照图8和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适用于多种气源的大功率燃气炉头300,其结构与实施例一或二中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所述护火圈50设置于所述炉体10与燃烧器20之间,并且可拆卸和更换厚度不同的护火圈50,以调节所述环形间隙60的宽度。由于不同气源燃烧时对空气的要求不同,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气源更换不同厚度的护火圈50,达到调节第二燃烧口22处火焰的空燃比,使之更适合当前气源中的燃料,实现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功率和热效。
4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燃烧器的内部和外部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燃烧口和第二燃烧口,使得燃气灶可以在燃烧器的内部和外部分别形成一个燃烧区,从而增大了燃烧面积,相比同等规格的燃烧器,功率更大,热效更高。此外,燃烧器采用多孔独立式结构,不会发生回火的危险,因而可以使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富氢天然气和液氢等多种气源作为燃料,满足国家碳中和与碳达峰的环保要求。
4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