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力发电余热利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59520发布日期:2023-07-05 02:20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力发电余热利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火力发电,具体涉及一种火力发电余热利用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各种新型,采用先进的燃烧装置强化了燃烧,空燃比也趋于合理,然而,降低排烟热损失和回收烟尘余热的技术仍进展不快,为了进一步提高窑炉的热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回收烟尘余热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途径,火力发电是利用可燃物在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火力发电按燃烧的燃料分为燃煤发电、燃油发电和燃气发发电三种形式,火力发电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方式,火力发电因为燃烧不充分产生的焦油的危害性极大,为此,需要一种火力发电余热利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火力发电余热利用方法。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火力发电余热利用方法,其包括:

4、燃烧室、受热室、连通管一、排烟管、循环利用机构、传动机构,燃烧室、受热室之间通过连通管一连通,排烟管连通于受热室的顶部,循环利用机构安装于受热室的底部,循环利用机构包括循环利用组件一、循环利用组件二,循环利用组件一、循环利用组件二的结构相同,循环利用组件一处于循环利用组件二的一侧,循环利用组件一、循环利用组件二能够交替移动,所述的循环利用组件二包括循环壳体、排料管、支板一、导柱一、隔板,所述的导柱一竖直设置于受热室的底部,导柱一设置有两个且呈平行布置,导柱一的底部设置有外置台阶,所述的循环壳体平行设置于导柱一的一侧,循环壳体穿过受热室的底部且能够伸入至受热室内,循环壳体的底部水平延伸设置有支板一,支板一套设于导柱一上,导柱一上套设有弹簧一,弹簧一的一端与受热室的底部接触、另一端与支板一的顶部接触,循环壳体与受热室的匹配,所述的循环壳体为空心板体结构,循环壳体的板面上开设有孔一,孔一开设有多个且均匀布置于循环壳体的板面上,燃烧室的顶部与受热室的顶部之间通过连通管二连通,循环壳体的孔一靠近连通管二的进气端口,排料管的一端穿过循环壳体的底部伸入至循环壳体内且与隔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并且与设置于受热室下方的收集箱固定连接,循环壳体内设置有冷凝板,排料管的排料端处于收集箱的上方,隔板与循环壳体内腔匹配,隔板为长方形空心板体结构,排料管的顶部与隔板的底部连通,隔板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匹配设置有单向阀。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受热室的顶部设置有封挡壳体,封挡壳体为空心长方形板体结构,封挡壳体的一侧竖直设置有阻尼套筒,阻尼套筒的一端与受热室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封挡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封挡壳体的壁部开设有回料孔,回料孔靠近封挡壳体的底部,受热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传动机构能够驱使封挡壳体匹配伸入至受热室内,封挡壳体的壁部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靠近封挡壳体的顶部,封挡壳体的进料口处匹配安装有挡板,挡板能够逆时针转动,连通管二的端部紧贴封挡壳体的板面。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安装板一、安装板二、安装板三、安装板四、安装板五、安装板六、转轴一、转轴二,安装板一、安装板二竖直设置于受热室的底部,安装板三、安装板四竖直设置于受热室的顶部,安装板六通过支板二固定设置于安装板三的一侧,支板二呈水平布置,安装板五固定设置于安装板一的一侧,电机安装于安装板五上,电机的输出轴呈水平布置,转轴一转动安装于安装板一、安装板二之间,转轴二转动安装于安装板三、安装板四之间,转轴一上固定套设有凸轮一、凸轮二,凸轮一、凸轮二的圆弧面方向相反,转轴二上固定套设有凸轮三,凸轮三的圆弧面与封挡壳体的顶部接触,凸轮一、凸轮二转动能够驱动循环利用组件一、循环利用组件二交替上下移动。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电机的输出轴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一,连接轴一的端部靠近转轴一的端部,连接轴一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连接盘一,连接轴一上固定套设有电磁铁环,电磁铁环靠近连接盘一,转轴一的端部固定套设有固定盘一,固定盘一的盘面上开设有容置槽,固定盘一与连接盘一之间设置有导柱三,导柱三的一端设置有外置台阶、另一端穿过连接盘一的盘面且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一,连接块一处于固定盘一的容置槽内,导柱三上套设有弹簧二,导柱三端部的外置台阶为衔铁制得。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安装板六上转动安装有连接轴二,连接轴二的端部靠近转轴二的端部,连接轴二的端部同轴固定套设有固定盘二,固定盘二上设置有导柱四,导柱四的一端设置有外置台阶、另一端穿过固定盘二的板面且与连接块二固定连接,转轴二靠近连接轴二的端部设置有键槽且为键槽段,转轴二的键槽段上匹配套设有连接环,连接环的环面上开设有容置槽,连接块二靠近连接环的容置槽,导柱四上套设有弹簧三,连接轴二与连接轴一之间通过皮带传动。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支板二上设置有切换组件,切换组件包括导柱五、连接板一、引导块一、连接板二、引导块二,导柱五竖直固定设置于支板二的顶部,导柱五设置有两个且呈平行布置,导柱五的顶部设置有外置台阶,连接板一呈水平布置且套设于导柱五上,引导块一设置于连接板一的端部,引导块一的一端面呈倾斜布置且与连接环的边沿接触,连接板二竖直连接于连接板一的底部,引导块二固定设置于连接板二的底部,引导块二处于电磁铁环、连接盘一之间,引导块二的一端面呈倾斜布置且与连接盘一的边沿接触。

1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取得的进步以及优点在于本发明使用过程中,传动机构驱动循环利用组件二的循环壳体上移并且匹配伸入至受热室内,燃烧室内物料燃烧后,尾气进入至受热室内,接着经循环壳体的一板面上的孔一进入至循环壳体内,接着尾气遇冷,水滴凝结并下落,接着循环壳体下移复位,水滴经单向阀进入至隔板内,接着经排料管流至收集箱内进行收集利用,燃烧室内的物料燃烧产生焦油,尾气中的焦油经封挡壳体壁部的回料孔进入至连通管二内,接着回流至燃烧室内进行充分燃烧。



技术特征:

1.一种火力发电余热利用方法,其方法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余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燃烧室、受热室、连通管一、排烟管、循环利用机构、传动机构,燃烧室、受热室之间通过连通管一连通,排烟管连通于受热室的顶部,循环利用机构安装于受热室的底部,循环利用机构包括循环利用组件一、循环利用组件二,循环利用组件一、循环利用组件二的结构相同,循环利用组件一处于循环利用组件二的一侧,循环利用组件一、循环利用组件二能够交替移动,所述的循环利用组件二包括循环壳体、排料管、支板一、导柱一、隔板,所述的导柱一竖直设置于受热室的底部,导柱一设置有两个且呈平行布置,导柱一的底部设置有外置台阶,所述的循环壳体平行设置于导柱一的一侧,循环壳体穿过受热室的底部且能够伸入至受热室内,循环壳体的底部水平延伸设置有支板一,支板一套设于导柱一上,导柱一上套设有弹簧一,弹簧一的一端与受热室的底部接触、另一端与支板一的顶部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余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壳体与受热室的匹配,所述的循环壳体为空心板体结构,循环壳体的板面上开设有孔一,孔一开设有多个且均匀布置于循环壳体的板面上,燃烧室的顶部与受热室的顶部之间通过连通管二连通,循环壳体的孔一靠近连通管二的进气端口,排料管的一端穿过循环壳体的底部伸入至循环壳体内且与隔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竖直向下延伸并且与设置于受热室下方的收集箱固定连接,循环壳体内设置有冷凝板,排料管的排料端处于收集箱的上方,隔板与循环壳体内腔匹配,隔板为长方形空心板体结构,排料管的顶部与隔板的底部连通,隔板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匹配设置有单向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余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热室的顶部设置有封挡壳体,封挡壳体为空心长方形板体结构,封挡壳体的一侧竖直设置有阻尼套筒,阻尼套筒的一端与受热室的顶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封挡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封挡壳体的壁部开设有回料孔,回料孔靠近封挡壳体的底部,受热室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传动机构能够驱使封挡壳体匹配伸入至受热室内,封挡壳体的壁部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靠近封挡壳体的顶部,封挡壳体的进料口处匹配安装有挡板,挡板能够逆时针转动,连通管二的端部紧贴封挡壳体的板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余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安装板一、安装板二、安装板三、安装板四、安装板五、安装板六、转轴一、转轴二,安装板一、安装板二竖直设置于受热室的底部,安装板三、安装板四竖直设置于受热室的顶部,安装板六通过支板二固定设置于安装板三的一侧,支板二呈水平布置,安装板五固定设置于安装板一的一侧,电机安装于安装板五上,电机的输出轴呈水平布置,转轴一转动安装于安装板一、安装板二之间,转轴二转动安装于安装板三、安装板四之间,转轴一上固定套设有凸轮一、凸轮二,凸轮一、凸轮二的圆弧面方向相反,转轴二上固定套设有凸轮三,凸轮三的圆弧面与封挡壳体的顶部接触,凸轮一、凸轮二转动能够驱动循环利用组件一、循环利用组件二交替上下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余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电机的输出轴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轴一,连接轴一的端部靠近转轴一的端部,连接轴一的端部固定设置有连接盘一,连接轴一上固定套设有电磁铁环,电磁铁环靠近连接盘一,转轴一的端部固定套设有固定盘一,固定盘一的盘面上开设有容置槽,固定盘一与连接盘一之间设置有导柱三,导柱三的一端设置有外置台阶、另一端穿过连接盘一的盘面且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一,连接块一处于固定盘一的容置槽内,导柱三上套设有弹簧二,导柱三端部的外置台阶为衔铁制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余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板六上转动安装有连接轴二,连接轴二的端部靠近转轴二的端部,连接轴二的端部同轴固定套设有固定盘二,固定盘二上设置有导柱四,导柱四的一端设置有外置台阶、另一端穿过固定盘二的板面且与连接块二固定连接,转轴二靠近连接轴二的端部设置有键槽且为键槽段,转轴二的键槽段上匹配套设有连接环,连接环的环面上开设有容置槽,连接块二靠近连接环的容置槽,导柱四上套设有弹簧三,连接轴二与连接轴一之间通过皮带传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火力发电余热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板二上设置有切换组件,切换组件包括导柱五、连接板一、引导块一、连接板二、引导块二,导柱五竖直固定设置于支板二的顶部,导柱五设置有两个且呈平行布置,导柱五的顶部设置有外置台阶,连接板一呈水平布置且套设于导柱五上,引导块一设置于连接板一的端部,引导块一的一端面呈倾斜布置且与连接环的边沿接触,连接板二竖直连接于连接板一的底部,引导块二固定设置于连接板二的底部,引导块二处于电磁铁环、连接盘一之间,引导块二的一端面呈倾斜布置且与连接盘一的边沿接触。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火力发电余热利用方法,其包括,燃烧室、受热室、连通管一、排烟管、循环利用机构、传动机构,燃烧室、受热室之间通过连通管一连通,排烟管连通于受热室的顶部,循环利用机构包括循环利用组件一、循环利用组件二,循环利用组件一、循环利用组件二的结构相同,传动机构驱动循环利用组件二的循环壳体上移并且匹配伸入至受热室内,燃烧室内物料燃烧后,尾气进入至受热室内,接着经循环壳体的一板面上的孔一进入至循环壳体内,接着尾气遇冷,水滴凝结并下落,接着循环壳体下移复位,水滴经单向阀进入至隔板内,接着经排料管流至收集箱内进行收集利用,接着尾气经循环壳体板面上的孔一排出,从而经排烟管排出。

技术研发人员:谭超,袁宏宇,施龙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施龙平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