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余温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44130发布日期:2023-09-07 17:14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锅炉余温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锅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炉余温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1、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

2、锅炉具有一个炉膛,用于放置燃烧物质,进而对锅炉内布设的换热管进行加热,而位于各换热管内的水会不断通过这些燃烧物质加热,以此达到能量转换的目的。但是炉膛的保温效果好,因此在锅炉不使用时,燃烧物质残留下来的热量也是极高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降温,那么如果将这些热量能够应用起来,势必可以大大提升能量的利用率,节省大量资源。

3、而锅炉在燃烧使用时,会有大量的热从排气排烟管跑出,这些热量如果能够被应用,势必又能进一步提升能源的利用率;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有人提出在炉膛内以及排气排烟管内设置余热回收装置,利用这些余热来提升能源利用率,但是这些余热回收装置往往设置在锅炉或者排气排烟管的某个位置,吸收的热量为局部的,在较长时间后,大量的热能被自然冷却或者外出至外界,只有少部分的余热被再次利用,因此不能很好的将这些余热更多的吸收来提升能量的回收率,而且设置过多的余热回收装置导致锅炉整体结构复杂,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锅炉余温回收装置,可以在锅炉不同的工作状态下选择使用在不同的位置,只需设置一种结构,即可对排气排烟通道进行余热回收以及对炉膛进行余热回收,而且本发明的这种结构贴合内壁,接触更加充分、全面,热量回收率更高。

2、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锅炉余温回收装置,包括:

3、炉体,所述炉体具有一个炉膛,炉膛用于放置燃烧物料并产生热量来加热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均匀布设在炉体内部;

4、延伸管,所述延伸管设置在炉体的外部一侧,延伸管内部设置延伸通道,延伸管通过延伸通道与炉膛相通;

5、活动管,所述活动管一侧转动安装在延伸管内,活动管的另一侧伸出至延伸管的外部;

6、多根呈环状布设的弹性吸热管,多根呈环形布设的弹性吸热管布设在活动管的活动通道中,且各弹性吸热管一端伸出至活动管的外部,另一端穿过延伸管并伸入至炉膛内,且多根弹性吸热管分别贴合活动管、延伸管以及炉体的内壁面;

7、余热水箱,所述余热水箱用于吸收多根弹性吸热管传递过来的热量,并加热余热水箱内的水。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多根弹性吸热管均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制成,其设置的初始形状与活动管、延伸管以及炉体的内壁面形状相同并贴合活动管、延伸管以及炉体的内壁面。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各弹性吸热管内均设置有一个换热通道,余热水箱内的冷水进入至换热通道内并利用弹性吸热管吸热后加热换热通道内的水。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余热水箱一侧具有一个活动接口,所述活动接口内设置有多个o型密封圈,各弹性吸热管伸出于活动管外一端连接一对接导管,所述对接导管内具有一个导管通道,所述导管通道与余热水箱内的储水腔相通,对接导管穿过多个o型密封圈并伸出至余热水箱的外部,对接导管伸出端与多根弹性吸热管对接导通,对接导管伸入于余热水箱内一侧开口,余热水箱内的水通过对接导管进行换热,多个o型密封圈与对接导管外壁面密封接触。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余热水箱具有一个水箱冷水进口以及一个水箱热水出口,对接导管的开口一侧设置在距离o型密封圈的最远端。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热管之间通过输入连接环连接导通,所述输入连接环上设置有冷水输入管,各换热管之间远离输入连接环一侧设置输出连接环,所述输出连接环输出端设置热水输出管,通过热水输出管将热水输出。

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动管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延伸管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活动管通过螺纹伸缩装入至延伸管内。

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活动管上距离延伸管的最远端设置有转动环,通过转动环转动活动管。

1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炉膛内壁面形成加热区域与过渡区域,所述换热管布设在加热区域的炉体内;

16、当炉膛工作时,活动管伸出至延伸管的外部,此时各弹性吸热管贴合设置在过渡区域;当炉膛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活动管缩入至延伸管内,此时各弹性吸热管伸入至炉膛的加热区域内并贴合炉膛加热区域内壁面。

1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延伸管与活动管组合形成排烟排气通道,在活动管距离延伸管的远端设置有连接部,各弹性吸热管均穿过连接部伸出至活动管的外部,连接部将各弹性吸热管连接为一体并呈环形布设,连接部外壁面与固定管内壁面固定连接。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本发明在锅炉使用时,各弹性吸热管缩入至排烟排气通道内,并贴合排烟排气通道设置,利用环绕一圈的弹性吸热管布满整个排烟排气通道内壁,进而来吸收锅炉燃烧时排出的热量,热量利用率非常高;

19、二、本发明在锅炉不使用时,通过转动活动管,使得弹性吸热管穿过排烟排气通道伸入至炉膛内,并贴合着炉膛内壁面,这样利用贴合设置的弹性吸热管,可以更好的吸收炉膛内壁的温度,由于是呈环形状态布设在炉膛内壁,所以可以全面接触热量,更好的吸收炉膛内壁面的余热温度,解决局部贴合出现的热量吸收率少的问题;

20、三、本发明的余热回收结构,可实现不同状态下的位置切换,使其可以满足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热量回收,因此只需要设置一种结构即可,方便切换,简化结构;

21、四、本发明在将弹性吸热管伸入至炉膛加热区域内时,整个活动管是旋转进入的,那么贴合炉膛内壁面的弹性吸热管,可以相对炉膛内壁面做旋刮动作,进而利用弹性吸热管的旋刮动作来清除炉膛内壁的烟灰,以及清除排烟排气通道内壁的烟灰,可以省去后期人工的清灰动作。



技术特征:

1.一种锅炉余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余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多根弹性吸热管(5)均采用弹性金属材料制成,其设置的初始形状与活动管(21)、延伸管(9)以及炉体(14)的内壁面形状相同并贴合活动管(21)、延伸管(9)以及炉体(14)的内壁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余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弹性吸热管(5)内均设置有一个换热通道,余热水箱(1)内的冷水进入至换热通道内并利用弹性吸热管(5)吸热后加热换热通道内的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余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余热水箱(1)一侧具有一个活动接口,所述活动接口内设置有多个o型密封圈(7),各弹性吸热管(5)伸出于活动管(21)外一端连接一对接导管(18),所述对接导管(18)内具有一个导管通道(20),所述导管通道(20)与余热水箱(1)内的储水腔(19)相通,对接导管(18)穿过多个o型密封圈(7)并伸出至余热水箱(1)的外部,对接导管(18)伸出端与多根弹性吸热管(5)对接导通,对接导管(18)伸入于余热水箱(1)内一侧开口,余热水箱(1)内的水通过对接导管(18)进行换热,多个o型密封圈(7)与对接导管(18)外壁面密封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余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水箱(1)具有一个水箱冷水进口(2)以及一个水箱热水出口(3),对接导管(18)的开口一侧设置在距离o型密封圈(7)的最远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余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7)之间通过输入连接环(12)连接导通,所述输入连接环(12)上设置有冷水输入管(10),各换热管(17)之间远离输入连接环(12)一侧设置输出连接环,所述输出连接环输出端设置热水输出管(11),通过热水输出管(11)将热水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余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管(21)外壁设置有外螺纹(6),所述延伸管(9)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活动管(21)通过螺纹伸缩装入至延伸管(9)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锅炉余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动管(21)上距离延伸管(9)的最远端设置有转动环(8),通过转动环(8)转动活动管(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余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炉膛(16)内壁面形成加热区域(162)与过渡区域(161),所述换热管(17)布设在加热区域(162)的炉体(14)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余温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延伸管(9)与活动管(21)组合形成排烟排气通道,在活动管(21)距离延伸管(9)的远端设置有连接部(22),各弹性吸热管(5)均穿过连接部(22)伸出至活动管(21)的外部,连接部(22)将各弹性吸热管(5)连接为一体并呈环形布设,连接部(22)外壁面与固定管内壁面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余温回收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具有一个炉膛,炉膛用于放置燃烧物料并产生热量来加热换热管,换热管均匀布设在炉体内部;延伸管,所述延伸管设置在炉体的外部一侧,延伸管内部设置延伸通道,延伸管通过延伸通道与炉膛相通;活动管一侧转动安装在延伸管内,活动管的另一侧伸出至延伸管的外部;多根呈环状布设的弹性吸热管,多根呈环形布设的弹性吸热管布设在活动管的活动通道中。本发明可以在锅炉不同的工作状态下选择使用在不同的位置,只需设置一种结构,即可对排气排烟通道进行余热回收以及对炉膛进行余热回收,且这种回收结构可以用作锅炉的炉灰清除,接触更加充分、全面,热量回收率更高,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技术研发人员:祝剑峰,杨峰,祝钧鹏,祝剑列,蒋海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阳市特安锅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