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帽定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22853发布日期:2023-07-07 18:40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帽定位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燃气燃烧,具体是一种火帽定位组件。


背景技术:

1、目前,中餐灶市场上无风机助燃低压燃气炉灶主要有三种炉头,一种是火盖+混气室+候管+风门组成,此种结构功率较小,4kw左右,主要用在小功率煲汤炉上;第二种是火帽加引射管,燃烧效率较高,每支火帽功率1kw左右,一般多管组合使用,此种结构若需要较大功率,那么就需要占用较大面积;第三种是没有火帽就一支引射管,螺在喷嘴上,一般组合使用,此种结构简单,每支管约一般在2kw左右,同等功率,比第二种占用面积少二分之一,但效率很低。

2、申请号:202021734721.2;公开了一种高效喷射式火帽,所述火帽本体包括引射管、二次混气室和防离焰齿,所述二次混气室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二次混气室底面中心开设有螺接孔,所述引射管位于二次混气室下侧,所述引射管上侧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螺接孔与外螺纹螺接,所述引射管下侧开设有一次进风孔,所述二次混气室开设有二次进风孔,所述二次混气室内腔上端设置有防离焰齿,所述防离焰齿包括固定板、连接板和横板,所述固定板呈中空环形,所述固定板与二次混气室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内壁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板,通过防离焰齿的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可提高空气和燃气的混合比,从而燃烧充分,效率高,节省燃气。

3、以上对比文件的火帽通过两个进风孔来提升混气室内的氧气含量,从而使燃气燃烧更为充分,但该进风孔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大小调节,导致进风孔过小而导致燃气燃烧不足,或因进风孔过大而导致火帽的防风效果不佳的问题,从而影响燃气燃烧效果,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推出了一种火帽定位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帽定位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进气孔无法调节大小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包括引射管,所述引射管下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引射管上端连通有混气室,所述混气室下表面边缘设置有第二进气孔,所述引射管下端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圈,所述第一调节圈内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滑条,所述引射管下端外表面开设有与第一滑条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调节圈外表面开设有第一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孔与第一进气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混气室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调节圈,所述第二调节圈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滑条,所述混气室外壁开设有与第二滑条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调节圈下表面开设有第二调节孔,所述第一调节圈和第二调节圈的上方均设置有定位组件。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圈的内口尺寸与引射管的外口尺寸相吻合。

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气孔和第二调节孔均呈弧型开口状。

6、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固定设置于引射管以及混气室的外壁,所述固定条外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末端固定设置有夹板。

7、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杆远离夹板的一端开设有十字槽。

8、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火帽定位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9、其一:本实用新型,引射管外壁设置的第一调节圈可通过第一滑条与第一滑槽进行滑动旋转,通过第一调节圈外壁的第一调节孔能够调节与第一进气孔之间的重合度,从而改变第一调节孔的通气量,且混气室外壁的第二调节圈可同理进行第二进气孔的通气量调节操作,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火帽内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浓度,在保证火帽防风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燃气的燃烧效果。

10、其二:本实用新型,定位组件的螺纹杆可通过旋转与固定条之间进行伸缩,从而使螺纹杆一端的夹板与第一调节圈以及第二调节圈相接触,通过施压的方式来防止调节圈发生转动,进而达到定位的作用,保证调节后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火帽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射管(1),所述引射管(1)下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一进气孔(2),所述引射管(1)上端连通有混气室(3),所述混气室(3)下表面边缘设置有第二进气孔(4),所述引射管(1)下端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圈(5),所述第一调节圈(5)内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滑条(6),所述引射管(1)下端外表面开设有与第一滑条(6)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7),所述第一调节圈(5)外表面开设有第一调节孔(8),所述第一调节孔(8)与第一进气孔(2)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混气室(3)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调节圈(9),所述第二调节圈(9)内壁固定设置有第二滑条(10),所述混气室(3)外壁开设有与第二滑条(10)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11),所述第二调节圈(9)下表面开设有第二调节孔(12),所述第一调节圈(5)和第二调节圈(9)的上方均设置有定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帽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圈(5)的内口尺寸与引射管(1)的外口尺寸相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帽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孔(4)和第二调节孔(12)均呈弧型开口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火帽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条(13),所述固定条(13)固定设置于引射管(1)以及混气室(3)的外壁,所述固定条(13)外壁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4),所述螺纹杆(14)末端固定设置有夹板(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火帽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14)远离夹板(15)的一端开设有十字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一种火帽定位组件,属于燃气燃烧技术领域,包括引射管,所述引射管下端外表面开设有第一进气孔,所述引射管上端连通有混气室,所述混气室下表面边缘设置有第二进气孔,所述引射管下端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圈,所述第一调节圈内表面固定设置有第一滑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引射管外壁设置的第一调节圈可通过第一滑条与第一滑槽进行滑动旋转,通过第一调节圈外壁的第一调节孔能够调节与第一进气孔之间的重合度,从而改变第一调节孔的通气量,且混气室外壁的第二调节圈可同理进行第二进气孔的通气量调节操作,以便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火帽内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浓度,在保证火帽防风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燃气的燃烧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胡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清流汽枪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6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