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94623发布日期:2023-08-10 04:1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燃气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背景技术:

1、燃气热水器利用燃料气体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对水流进行加热,从而为用户供应处于预定温度的水流。部分燃气热水器设置多孔介质燃烧器,对燃料气体进行多孔介质燃烧。多孔介质燃烧是一种超焓燃烧,具有燃烧效率高,燃烧温度高,污染物排放低,噪音小的特点。多孔介质燃烧器包含多孔介质材料。含有燃料气体成分的混合气体进入到多孔介质燃烧器后,在多孔介质材料进行燃烧。

2、由于多孔介质燃烧是一种浸没燃烧,多孔介质材料整体处于高温状态并周围散发热量。部分燃烧器在壳体设置隔层,利用在隔层中的气体,降低多孔介质材料热量对燃烧器外的散发效率。然而,由于隔层内的气体流动较慢,循环效率低,导致隔层内的温度上升较快。隔层内的气体上升至较高的温度后,仍然会对燃烧器外的其它器件产生较明显的高温影响,不利于燃气热水器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由于隔层内的气体流动较慢,导致隔层内的温度上升较快,仍然会对燃烧器外的其它器件产生较明显的高温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

2、一种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设有燃烧室,包括:

3、多孔介质组件,设置于所述燃烧室内;

4、壳体组件,设有风冷通道;所述风冷通道围绕所述燃烧室的外周面分布;所述风冷通道具有第一通口及第二通口;

5、气流发生器,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通口和/或第一通口相连通;及

6、引射器,设有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

7、上述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工作时,带有燃料气体成分的气流从引射器的出气口流通至燃烧室,燃料气体在燃烧室内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向壳体组件传递。气流发生器使自身内部气体自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动时,在进风口形成低压。由于壳体组件设有风冷通道,风冷通道通过第二通口或第一通口连通于进风口,在低压作用下,加快风冷通道内的气体流速,从而对壳体组件起冷却作用。又由于风冷通道围绕外周面的外侧分布,使得壳体组件的不同区域能接触到低温气流,从而能对壳体组件产生均匀有效的散热作用。气流发生器的出风口连通引射器的进气口,使经过风冷通道预热的气流后续作为混合气体的成分,提升了混合气体的温度,因而能同时改善燃料气体的燃烧条件,从而有利于提高燃烧效率及燃烧速率。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内壳体及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形成所述燃烧室,所述外壳体环绕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外周,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与所述内壳体的外壁之间存在间距并形成所述风冷通道。通过在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间距且该间距形成了风冷通道,可减少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直接接触的面积,降低从内壳体至外壳体的热量传递效率,而且由于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存在较大的气流速度,从而能内壳体与外壳体能够存在较大的温差,让外壳体能够相对内壳体维持较低的温度。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的顶端之间存在间隔并形成所述第一通口;所述第二通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通口连通。由于在外壳体的顶端与内壳体的顶端之间形成第一通口,从而第一通口围绕于内壳体的顶端设置,使第一通口呈回字型,让气流相对燃烧室以不同的角度进入至风冷通道,提高风冷通道的温度均匀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挡流片,所述第一挡流片沿背向于所述燃烧室的方向延伸。燃烧所产生的热气流从燃烧室的开口释放时,由于内壳体的顶部连接有第一挡流片,第一挡流片起到了分隔作用,阻止热气流向第一通口流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至少包括第一壳件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件的第二壳件;所述第一壳件及所述第二壳件围绕所述内壳体分布。通过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之间的连接,从而能方便将外壳体装配形成包围内壳体的结构。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壳体朝向于所述多孔介质组件的表面为镜面。从而内壳体朝向于多孔介质组件的表面具有更好的反射效果,将更多的红外线能量反射回多孔介质组件上,降低内壳体对热量的吸收。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环绕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内壁。隔热层填充了壳体组件的内侧与多孔介质组件之间的间隙,降低了多孔介质组件与壳体组件的内侧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从而在一定时间内减少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对壳体组件所辐射的热量。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包括多个隔热块,多个所述隔热块首尾依次拼合。从而在装配隔热层时,通过隔热块直接抵接多孔介质组件,能减小隔热层与多孔介质组件之间的相对摩擦,避免隔热材料表面发生磨损。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预混器,所述预混器具有第一接入口、第二接入口及汇合输出口;所述第一接入口与所述第二通口连通;所述第二接入口用于输入燃料气体;所述汇合输出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由于第一接入口连通于第二通口、第二接入口用于输入燃料气体,因而气流发生器在汇合输出口所产生的负压时,能同时引导风冷通道中的气体及燃料气体进入预混器,从而避免由于风冷通道中气体的注入而影响燃料气体的流动。

16、一种燃气热水器,包括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



技术特征:

1.一种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设有燃烧室(101),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30)包括内壳体(31)及外壳体(32);所述内壳体(31)形成所述燃烧室(101),所述外壳体(32)环绕设置在所述内壳体(31)外周,所述外壳体(32)的内壁与所述内壳体(31)的外壁之间存在间距并形成所述风冷通道(3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32)与所述内壳体(31)的顶端之间存在间隔并形成所述第一通口(301);所述第二通口(302)设置于所述外壳体(32),所述进风口(41)与所述第二通口(30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3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挡流片(311),所述第一挡流片(311)沿背向于所述燃烧室(101)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32)至少包括第一壳件(324)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件(324)的第二壳件(325);所述第一壳件(324)及所述第二壳件(325)围绕所述内壳体(31)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31)朝向于所述多孔介质组件(20)的表面为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层(70),所述隔热层环绕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30)的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包括多个隔热块(71),多个所述隔热块(71)首尾依次拼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混器(80),所述预混器(80)具有第一接入口(81)、第二接入口(82)及汇合输出口(83);所述第一接入口(81)与所述第二通口(302)连通;所述第二接入口(82)用于输入燃料气体;所述汇合输出口(83)与所述进风口(41)连通。

10.一种燃气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100)。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及燃气热水器,预混多孔介质燃烧器包括:多孔介质组件、壳体组件、气流发生器及引射器。多孔介质组件设置于燃烧室内。壳体组件设有风冷通道,风冷通道围绕多燃烧室的外周面分布。风冷通道具有还设有第一通口及第二通口。气流发生器具有进风口及出风口。气流发生器能够使自身内部的气流自进风口向出风口流动。进风口与第二通口相连通,或者,进风口与第一通口相连通。引射器设有进气口及出气口。进气口与出风口相连通。出气口与燃烧室连通。从而风冷通道内的气体流动较快。又由于风冷通道围绕外周面的外侧分布,从而壳体组件的不同区域能接触到流速较快的气流,对壳体组件产生均匀有效的散热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卢宇聪,顾玉强,陈露,孙颖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