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塔电RTO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55794发布日期:2023-08-27 12:0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蓄热燃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单塔电rto装置。


背景技术:

1、rto是一种高效净化的有机废气治理设备,全称“rto蓄热式热氧化炉设备”。rto是一款将中西技术结合起来的设备。与传统的催化燃烧、直燃式to炉相比,具有热效率高(≥95%)、运行成本低、能处理大风量中高浓度废气等特点,当浓度稍高时,还可进行二次余热回收,大大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2、在现有专利技术中,专利文件cn101435338 a公开了一种煤矿低浓度瓦斯甲烷销毁方法及装置,采用蓄热无火焰燃烧的方式销毁甲烷,通过切换阀完成方向切换,主要在煤矿低浓度瓦斯甲烷销毁工艺工程或类似工程中应用,工艺过程如下:

3、a.氧化床通电,通过电加热启动加热至800ºc以上;

4、b.将煤矿低浓度瓦斯甲烷输入氧化床中,甲烷与氧气迅速发生反应并释放热量;

5、c.储存该热量,维持继续反应;

6、d.反应后的清洁废气排出氧化床;

7、e.切换方向,再将煤矿低浓度瓦斯甲烷输入氧化床中,进行氧化反应并释放热量;

8、f.埋在蓄热体内的换热器用于输出多余的反应热量;

9、g.反复步骤b,c,d,e,f。

10、现有公开专利技术的rto切换阀通过平衡梁连接,运行时,只能一侧的切换阀朝上,另外一侧的切换阀朝下,无法实现两个切换阀同时朝上或者同时朝下。带平衡梁的切换阀设计,不适用待机模式,在现有的公开专利技术也没有提出rto的待机模式。现有公开专利技术的气流为水平流动,由于重力的作用,蓄热体下部会越压越紧实,蓄热体上部会形成空隙,导致气流分布不均匀,而且有潜在的废气旁路蓄热体的风险。现场有专利技术采用陶瓷纤维模块做为内保温,陶瓷纤维模块比较软,不适合颗粒状的散堆蓄热体,因为颗粒状的散堆蓄热体会挤压陶瓷纤维模块,并产生垂直方向的位移,导致加热器容易损坏。现有公开专利技术通过埋在蓄热体中的换热器输出多余的热量,随着洁净气流动方向的切换,水或蒸汽的温度也会相应产生较大的波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塔电rto装置,用于解决现有rto装置切换阀不能同时上下的问题,实现rto的待机模式,并解决内保温容易被蓄热体压缩,导致加热器容易损坏的问题,避免气流分布不均。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塔电rto装置,包括:

3、水平箱体,其一侧设有废气进气通道和洁净气出气通道;

4、第一切换阀,连接至所述废气进气通道上,能够控制废气的流向;

5、第一气缸,连接至所述第一切换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切换阀;

6、第二切换阀,连接至所述洁净气出气通道上,能够控制洁净气的流向;

7、第二气缸,连接至所述第二切换阀,能够控制所述第二切换阀;

8、陶瓷蓄热体,设置在所述水平箱体内,用于热量存储和热交换;所述陶瓷蓄热体与所述水平箱体的底面间隔设置形成下进气风箱,所述陶瓷蓄热体与所述水平箱体的顶面间隔设置形成上进气风箱;所述下进气风箱和所述上进气风箱用于气体的静压、稳流和分配;

9、三明治结构内保温,设置在所述水平箱体内并位于所述陶瓷蓄热体和所述水平箱体内侧壁之间;

10、电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陶瓷蓄热体内,能够加热所述陶瓷蓄热体;

11、换热元件,设置在所述陶瓷蓄热体内并延伸至所述水平箱体之外,能够向所述水平箱体外传输热量。

12、进一步的,所述废气进气通道和所述洁净气出气通道并排设置在所述水平箱体的同一侧;所述三明治结构内保温设置在所述陶瓷蓄热体外围与所述水平箱体内侧壁之间。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切换阀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二切换阀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切换阀和所述第二切换阀能够同步上下运动,且能够同时关闭或打开所述废气进气通道和所述洁净气出气通道。

14、进一步的,所述三明治结构内保温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rto外壳、第一陶瓷纤维毯、超低导热率纳米板、低导热率赛拉板、耐高温不锈钢和第二陶瓷纤维毯。

15、进一步的,所述超低导热率纳米板的导热率范围为0.021w/m.k至0.034w/m.k;所述低导热率赛拉板的导热率范围为0.07w/m.k在0.20w/m.k;所述耐高温不锈钢的最高耐温度为1100ºc。

16、进一步的,所述陶瓷蓄热体呈水平设置在所述水平箱体内,所述电加热元件呈水平设置在所述陶瓷蓄热体内。

17、进一步的,所述单塔电rto装置还包括:

18、热电偶,延伸至所述陶瓷蓄热体内,用于测量陶瓷蓄热体中心层温度。

19、进一步的,所述热电偶设置在所述水平箱体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水平箱体内与所述水平箱体内。

20、进一步的,所述单塔电rto装置还包括:

21、蓄热装置,连接至所述换热元件位于所述水平箱体之外的端部出口。

22、进一步的,所述蓄热装置包括:

23、蓄热装置外壳,其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24、特殊蓄热材料层,设置在所述蓄热装置外壳内部,且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

2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单塔电rto装置,基于单塔电rto装置的待机模式,也叫保温模式,第一切换阀和第二切换阀同时向下运动,阀板和阀座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单塔电rto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腔室,配合优秀的内保温设计,以及陶瓷蓄热体优秀的蓄热性能,保证rto以极小的热损失运行在待机模式,在待机模式下,电加热元件根据热电偶反馈的温度信号进行自动启动加热和停止加热的操作,保证陶瓷蓄热体中心层一直处在合适的温度,并随时在几分钟内可以完成从待机模式到废气模式的切换,相比传统燃料rto,切换时间大大缩短,待机模式的能耗也将大大降低。三明治结构内保温结构提供了足够的强度以抵抗颗粒状散堆蓄热体的压力,能很好的吸收温差引起的热膨胀,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蓄热体的热损失。



技术特征:

1.一种单塔电rto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塔电rto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进气通道和所述洁净气出气通道并排设置在所述水平箱体的同一侧;所述三明治结构内保温设置在所述陶瓷蓄热体外围与所述水平箱体内侧壁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塔电rto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切换阀的正上方;所述第二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二切换阀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切换阀和所述第二切换阀能够同步上下运动,且能够同时关闭或打开所述废气进气通道和所述洁净气出气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塔电rto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明治结构内保温包括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rto外壳、第一陶瓷纤维毯、超低导热率纳米板、低导热率赛拉板、耐高温不锈钢和第二陶瓷纤维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塔电rto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低导热率纳米板的导热率范围为0.021w/m.k至0.034w/m.k;所述低导热率赛拉板的导热率范围为0.07w/m.k至0.20w/m.k;所述耐高温不锈钢的最高耐温度为1100ºc。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塔电rto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蓄热体呈水平设置在所述水平箱体内,所述电加热元件呈水平设置在所述陶瓷蓄热体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塔电rto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塔电rto装置还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单塔电rto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偶设置在所述水平箱体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水平箱体内与所述水平箱体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塔电rto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塔电rto装置还包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单塔电rto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单塔电RTO装置。该装置包括:水平箱体,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切换阀,第二切换阀,三明治结构内保温,下进气风箱,陶瓷蓄热体,换热元件,电加热元件,电加热元件和上进气风箱。本申请基于单塔电RTO装置的待机模式,电加热元件根据热电偶反馈的温度信号进行自动启动加热和停止加热的操作,保证陶瓷蓄热体中心层一直处在合适的温度,并随时在几分钟内可以完成从待机模式到废气模式的切换,相比传统燃料RTO,切换时间大大缩短,待机模式的能耗也将大大降低。三明治结构内保温结构提供了足够的强度以抵抗颗粒状散堆蓄热体的压力,能很好的吸收温差引起的热膨胀,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蓄热体的热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王诗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杜尔涂装系统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0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