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切圆布置的高效低氮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19741发布日期:2023-11-30 10:23阅读:53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燃烧装置,具体为一种双切圆布置的高效低氮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1、在锅炉使用中,煤粉燃烧器首先需要具备较高的燃烧效率,与此同时能否有效的防止炉膛结焦及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也是判断燃烧器设计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现有燃烧器结构无法兼顾燃烧效率和控制炉膛结焦、氮氧化物排放,难以满足现有锅炉系统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锅炉运行过程中炉膛易结焦,无法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燃烧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切圆布置的高效低氮燃烧系统,其能够有效防止运行过程中的出现炉膛结焦现象,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降低锅炉原始氮氧化物排放。

2、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双切圆布置的高效低氮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燃烧区和高位燃烧区,所述主燃烧区设置有上下交错布置的一次风区和二次风区,所述一次风区设置有四个输送煤粉的一次风喷口,所述二次风区设置有四个输送助燃风的二次风喷口,所述一次风区的一次风切圆尺寸小于所述二次风区的二次风切圆尺寸,所述主燃烧区的周围区域供给小于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以形成负氧燃料燃烧,燃烧所需的其余空气经过高位燃烧区送入炉膛。

3、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切圆和所述二次风切圆的直径尺寸为炉膛断面当量直径的5%-6%;

4、所述主燃烧区包括三层所述一次风喷口和四层所述二次风喷口;

5、所述主燃烧区的最上部设置有低位燃尽风喷口;

6、所述低位燃尽风喷口的气流朝向与所述二次风喷口对应;

7、所述高位燃烧区包括四层高位燃尽风喷口;

8、所述高位燃尽风喷口内设置有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通过水平转轴连接上下翻转驱动机构,所述后挡板通过竖直转轴连接左右翻转驱动机构;

9、处于同一个角部的不同高度的所述二次风喷口连接同一个角部风箱,四个所述角部风箱通过环形风道连通,所述角部风箱和水冷壁的中间固定连接、两端滑动连接;

10、所述一次风喷口的进口端连接弯头,所述一次风喷口的直管段设置有扭曲板。

11、采用本实用新型后,由于一次风区的一次风切圆尺寸小于二次风区的二次风切圆尺寸,形成“双切圆”布置方式,将一次风气流置于二次风内侧,有利于在运行过程中实现“风包粉”,减少煤粉气流与水冷壁接触的机率从而降低炉膛结焦的可能性;而锅炉煤粉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70%来自于燃料型氧化氮,而燃料型氧化氮的生成取决于燃烧时的氧量,利用空气分级燃烧,在主燃烧器周围区域供给小于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形成负氧燃料燃烧,将完全燃烧所需的其余空气通过设置于炉膛高度适当位置上的燃尽风喷口再送入炉膛,在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锅炉原始氮氧化物的排放。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切圆布置的高效低氮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主燃烧区和高位燃烧区,所述主燃烧区设置有上下交错布置的一次风区和二次风区,所述一次风区设置有四个输送煤粉的一次风喷口,所述二次风区设置有四个输送助燃风的二次风喷口,所述一次风区的一次风切圆尺寸小于所述二次风区的二次风切圆尺寸,所述主燃烧区的周围区域供给小于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以形成负氧燃料燃烧,燃烧所需的其余空气经过高位燃烧区送入炉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切圆布置的高效低氮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切圆和所述二次风切圆的直径尺寸为炉膛断面当量直径的5%-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切圆布置的高效低氮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烧区包括三层所述一次风喷口和四层所述二次风喷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切圆布置的高效低氮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燃烧区的最上部设置有低位燃尽风喷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切圆布置的高效低氮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位燃尽风喷口的气流朝向与所述二次风喷口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切圆布置的高效低氮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燃烧区包括四层高位燃尽风喷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切圆布置的高效低氮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位燃尽风喷口内设置有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通过水平转轴连接上下翻转驱动机构,所述后挡板通过竖直转轴连接左右翻转驱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切圆布置的高效低氮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处于同一个角部的不同高度的所述二次风喷口连接同一个角部风箱,四个所述角部风箱通过环形风道连通,所述角部风箱和水冷壁的中间固定连接、两端滑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切圆布置的高效低氮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风喷口的进口端连接弯头,所述一次风喷口的直管段设置有扭曲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燃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切圆布置的高效低氮燃烧系统,其能够有效防止运行过程中的出现炉膛结焦现象,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降低锅炉原始氮氧化物排放,其包括主燃烧区和高位燃烧区,所述主燃烧区设置有上下交错布置的一次风区和二次风区,所述一次风区设置有四个输送煤粉的一次风喷口,所述二次风区设置有四个输送助燃风的二次风喷口,所述一次风区的一次风切圆尺寸小于所述二次风区的二次风切圆尺寸,所述主燃烧区的周围区域供给小于燃烧所需的理论空气量以形成负氧燃料燃烧,燃烧所需的其余空气经过高位燃烧区送入炉膛。

技术研发人员:陈益增,薛鹏飞,孟慧,徐乐斌,王浩然,杨金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华光环保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