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71263发布日期:2024-02-20 21:24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生物质发电,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1、生物质发电技术是我国近年重点开发建设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生物质资源品种多,包括农作物秸杆、稻壳、林业废弃物、农作物籽实外壳等,发展生物质电厂为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电源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现有进料控制设备在进行使用时,由于生物质发电大多采用农作物秸杆、稻壳、林业废弃物、农作物籽实外壳作为燃烧的原料,这些原料容易聚集在一起,难以对其进行分散,容易造成燃烧不充分而造成原料的浪费。

3、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包括输送机构、设置于输送机构顶部用于支撑的架板和安装在架板内用于对进料控制的进料箱,所述进料箱顶部设置有用于进料的进料口,进料箱底部设置有用于下料的下料口,所述进料箱内壁设置有用于对物料分散的分散机构,分散机构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的转动轴和用于分散的主分散叶片和副分散叶片,所述转动轴内设置有用于带动副分散叶片自转的驱动部。

3、进一步,所述转动轴通过电机转动连接于进料箱内壁,主分散叶片呈圆周排列在转动轴外壁上,且主分散叶片上两端均开设有多个呈线性排列的第一转动孔,副分散叶片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孔内壁。

4、进一步,所述副分散叶片为横截面两端均为弧形柱状体,且副分散叶片远端横截面面积小于近端横截面面积。

5、进一步,所述驱动部内设置有固定杆,固定杆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轴内壁,且转动轴另一端开设有贯穿孔,固定杆穿过贯穿孔并固定连接于进料箱内壁,固定杆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线性排列的第一锥齿轮。

6、进一步,所述主分散叶片底部内壁开设有第二转动孔并延伸至转动轴内壁,第二转动孔内壁设置有转动杆,转动杆一端转动连接于主分散叶片内壁,转动杆靠近固定杆一端轴向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啮合于第一锥齿轮外壁。

7、进一步,所述转动杆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线性排列的第三锥齿轮,副分散叶片靠近转动杆一端轴向位置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啮合于第三锥齿轮外壁。

8、进一步,所述下料口为横截面内端为弧形的圆台型槽体,且下料口底部横截面小于靠近进料箱一端横截面面积。

9、进一步,所述副分散叶片外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线性排列的分散椎体,分散椎体呈圆锥状,且分散椎体与副分散叶片之间设置有呈三十度到五十度之间的夹角。

10、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一种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通过设置的分散机构,当需要进料时,通过进料口将原料加入进料箱内,再通过下料口落入输送机构上送至燃烧炉中进行发电,当原料通过进料箱内时,此时开启转动轴上的电机带动转动轴和其上的主分散叶片进行转动,主分散叶片即可通过转动对原料进行打散,避免其聚集在一块难以充分燃烧,并且当转动轴和主分散叶片转动时,其内的固定杆为固定结构,从而主分散叶片上的转动杆和固定杆之间存在相对转动,即可在相互啮合的第二锥齿轮和第一锥齿轮作用下,带动转动杆进行自转,转动杆自转通过其上的第三锥齿轮带动啮合第三锥齿轮上的第四锥齿轮进行自转,进而带动第四锥齿轮上的副分散叶片同步进行自转,副分散叶片即可随主分散叶片公转的同时通过自转进一步对原料进行分散,通过多个方向上的转动将原料进行打散,进一步避免原料聚集在一块难以充分燃烧,造成原料的浪费。

13、(2)、该一种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通过设置的副分散叶片,副分散叶片的弧形设计,能够在对原料分散时,降低与原料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避免原料缠绕在副分散叶片上,影响原料的通过。

14、(3)、该一种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通过设置的下料口,下料口的弧形设计,能够降低与原料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避免原料附着在下料口内,影响下料效率,并且其底部横截面面积小,能够对原料起到聚集的效果,有助于原料均匀的通过,提高燃烧效果。

15、(4)、该一种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通过设置的分散椎体,分散椎体的锥形设计,能够在副分散叶片转动时,将聚集在一块的原料沿着锥面进行分散,进一步提高原料的分散效果,避免燃烧不充分,造成原料的浪费。



技术特征:

1.一种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包括输送机构(1)、设置于输送机构(1)顶部用于支撑的架板(2)和安装在架板(2)内用于对进料控制的进料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箱(3)顶部设置有用于进料的进料口(4),进料箱(3)底部设置有用于下料的下料口(5),所述进料箱(3)内壁设置有用于对物料分散的分散机构,分散机构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的转动轴(6)和用于分散的主分散叶片(7)和副分散叶片(8),所述转动轴(6)内设置有用于带动副分散叶片(8)自转的驱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6)通过电机转动连接于进料箱(3)内壁,主分散叶片(7)呈圆周排列在转动轴(6)外壁上,且主分散叶片(7)上两端均开设有多个呈线性排列的第一转动孔,副分散叶片(8)转动连接于第一转动孔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分散叶片(8)为横截面两端均为弧形柱状体,且副分散叶片(8)远端横截面面积小于近端横截面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内设置有固定杆(9),固定杆(9)一端转动连接于转动轴(6)内壁,且转动轴(6)另一端开设有贯穿孔,固定杆(9)穿过贯穿孔并固定连接于进料箱(3)内壁,固定杆(9)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线性排列的第一锥齿轮(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分散叶片(7)底部内壁开设有第二转动孔并延伸至转动轴(6)内壁,第二转动孔内壁设置有转动杆(12),转动杆(12)一端转动连接于主分散叶片(7)内壁,转动杆(12)靠近固定杆(9)一端轴向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1)啮合于第一锥齿轮(10)外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12)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线性排列的第三锥齿轮(13),副分散叶片(8)靠近转动杆(12)一端轴向位置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14),第四锥齿轮(14)啮合于第三锥齿轮(13)外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口(5)为横截面内端为弧形的圆台型槽体,且下料口(5)底部横截面小于靠近进料箱(3)一端横截面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分散叶片(8)外壁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线性排列的分散椎体(15),分散椎体(15)呈圆锥状,且分散椎体(15)与副分散叶片(8)之间设置有呈三十度到五十度之间的夹角。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生物质发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生物质发电进料控制装置,包括输送机构、设置于输送机构顶部用于支撑的架板和安装在架板内用于对进料控制的进料箱,所述进料箱顶部设置有用于进料的进料口,进料箱底部设置有用于下料的下料口,所述进料箱内壁设置有用于对物料分散的分散机构,分散机构内设置有用于驱动的转动轴和用于分散的主分散叶片和副分散叶片,所述转动轴内设置有用于带动副分散叶片自转的驱动部。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分散机构,通过多个方向上的转动将原料进行打散,进一步避免原料聚集在一块难以充分燃烧,造成原料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马庆峰,康忠军,庞松,张猛,尹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乾安县聚太生物发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6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