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8664发布日期:2024-04-08 11:35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燃气设备的,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燃烧器。


背景技术:

1、为了使燃烧器的火力调节更加灵活,市场上出现了三环火燃烧器,三环火燃烧器一般具有内环分火腔和外环分火腔,内环分火腔和外环分火腔对应连接有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由于出气的位置不同,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一般是部队称设置的。

2、如公告号为cn218379397u的对比文件公开了“一种独立通道的三环火燃烧器”,从对比文件的附图2可以知道,中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相互并不对称,导致燃烧器整机两侧的受力不平均,燃烧器整机容易因两侧受力不均而出现晃动的情况,而且不够美观。

3、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燃烧器,燃烧器整机受力更加平均,不容易发生晃动,而且更加美观。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3、一种新型燃烧器,包括分火座和引射管组,分火座具有由内向外分布的内环气腔和外环气腔,内环气腔和外环气腔均呈环形形状,引射管组包括分别与内环气腔和外环气腔连通的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对称地设置在分火座的中心轴左右两侧,分火座对应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的出气端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气空间和第二进气空间,第一进气空间与内环气腔连通并与外环气腔之间设有第一隔离部,第二进气空间与外环气腔连通并与内环气腔之间设有第二隔离部。

4、作为一具体方案,所述第一进气空间呈扇形形状,第一进气空间的内径与内环气腔的内径相当,第一隔离部呈圆弧形状,第一隔离部设置于第一进气空间与外环气腔的径向位置之间。

5、作为一具体方案,所述第二进气空间呈扇形形状,第二进气空间的外径与外环气腔的外径相当,第二隔离部呈圆弧形状,第二隔离部设置于第二进气空间与内环气腔的径向位置之间。

6、作为一具体方案,所述分火座与引射管组一体成型。

7、作为一具体方案,所述分火座的中心位置具有与内环气腔和外环气腔同心设置的中心气腔,引射管组还包括中心引射管,中心气腔与中心引射管连通。

8、作为一具体方案,所述中心气腔与内环气腔之间设有内补气腔,内环气腔与外环气腔之间设有外补气腔,分火座的外侧设有补气通道,补气通道由外向内依次与外补气腔和内补气腔连通。

9、作为一具体方案,所述分火座的下方位置设有进气座,进气座上设有分别用于与中心引射管、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逐一对应的喷气部,喷气部的上端与分火座的底部抵靠配合。

10、作为一具体方案,所述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对应远离进气端一侧的底部位置设有上凸台,进气座上设有与上凸台对应的下凸台,上凸台与下凸台抵靠配合。

11、作为一具体方案,所述进气座的底部设有呈网格形状的设置的若干个加强筋,加强筋之前形成镂空凹槽。

12、作为一具体方案,所述分火座连接有火盖,分火座上设有下螺钉安装部,火盖上设有与下螺钉安装部对应的上螺钉安装部,下螺钉安装部贯穿分火座的上下两侧,上螺钉安装部呈下侧开口且上侧密闭状,下螺钉安装部与上螺钉安装部通过螺钉装置连接固定,螺钉装置由下向上依次与下螺钉安装部和上螺钉安装部连接配合。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通过对称地设置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使分火座的左右两侧受力更加均匀,分火座在摆放或者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倾侧或者晃动,同时令燃烧器整体更加美观。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燃烧器,包括分火座(1)和引射管组,所述分火座(1)具有由内向外分布的内环气腔(11)和外环气腔(12),所述内环气腔(11)和外环气腔(12)均呈环形形状,所述引射管组包括分别与内环气腔(11)和外环气腔(12)连通的内环引射管(21)和外环引射管(2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引射管(21)和外环引射管(22)对称地设置在分火座(1)的中心轴左右两侧,所述分火座(1)对应内环引射管(21)和外环引射管(22)的出气端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气空间(13)和第二进气空间(14),所述第一进气空间(13)与内环气腔(11)连通并与外环气腔(12)之间设有第一隔离部(15),所述第二进气空间(14)与外环气腔(12)连通并与内环气腔(11)之间设有第二隔离部(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空间(13)呈扇形形状,第一进气空间(13)的内径与内环气腔(11)的内径相当,所述第一隔离部(15)呈圆弧形状,第一隔离部(15)设置于第一进气空间(13)与外环气腔(12)的径向位置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空间(14)呈扇形形状,第二进气空间(14)的外径与外环气腔(12)的外径相当,所述第二隔离部(16)呈圆弧形状,第二隔离部(16)设置于第二进气空间(14)与内环气腔(11)的径向位置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座(1)与引射管组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座(1)的中心位置具有与内环气腔(11)和外环气腔(12)同心设置的中心气腔(17),所述引射管组还包括中心引射管(23),所述中心气腔(17)与中心引射管(23)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新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气腔(17)与内环气腔(11)之间设有内补气腔(181),所述内环气腔(11)与外环气腔(12)之间设有外补气腔(182),所述分火座(1)的外侧设有补气通道(19),所述补气通道(19)由外向内依次与外补气腔(182)和内补气腔(18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新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座(1)的下方位置设有进气座(3),所述进气座(3)上设有分别用于与中心引射管(23)、内环引射管(21)和外环引射管(22)逐一对应的喷气部(31),所述喷气部(31)的上端与分火座(1)的底部抵靠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新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引射管(21)和外环引射管(22)对应远离进气端一侧的底部位置设有上凸台(24),所述进气座(3)上设有与上凸台(24)对应的下凸台(32),所述上凸台(24)与下凸台(32)抵靠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新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座(3)的底部设有呈网格形状的设置的若干个加强筋(33),所述加强筋(33)之前形成镂空凹槽(34)。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新型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火座(1)连接有火盖(4),分火座(1)上设有下螺钉安装部(10),所述火盖(4)上设有与下螺钉安装部(10)对应的上螺钉安装部(41),所述下螺钉安装部(10)贯穿分火座(1)的上下两侧,所述上螺钉安装部(41)呈下侧开口且上侧密闭状,下螺钉安装部(10)与上螺钉安装部(41)通过螺钉装置连接固定,所述螺钉装置由下向上依次与下螺钉安装部(10)和上螺钉安装部(41)连接配合。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燃烧器,包括分火座和引射管组,分火座具有由内向外分布的内环气腔和外环气腔,内环气腔和外环气腔均呈环形形状,引射管组包括分别与内环气腔和外环气腔连通的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对称地设置在分火座的中心轴左右两侧,分火座对应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的出气端位置上分别设有第一进气空间和第二进气空间,第一进气空间与内环气腔连通并与外环气腔之间设有第一隔离部,第二进气空间与外环气腔连通并与内环气腔之间设有第二隔离部,通过对称地设置内环引射管和外环引射管,使分火座的左右两侧受力更加均匀,分火座在摆放或者使用的过程中不容易发生倾侧或者晃动,同时令燃烧器整体更加美观。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顺德区益合威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5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