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和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61083发布日期:2024-03-12 20:40阅读:13来源:国知局
换热装置和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烟气余能回收,具体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和吸收塔。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烟气余能回收时,通常采用在吸收塔内将低温溶液与烟气逆向接触,烟气产生的潜热传递至低温溶液中,低温溶液被烟气加热变成高温溶液并从吸收塔的塔釜流出,流出的高温溶液再与换热装置进行热交换,完成烟气余能的回收再利用。但是溶液的吸热能力有限,溶液在吸收塔内不断吸热,导致邻近塔釜位置的溶液温度的升高,影响溶液的吸收过程,进而降低了溶液的吸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换热装置,可以提高溶液的吸收效率。

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吸收塔。

3、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适于安装在吸收塔内,所述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换热部件,至少一个所述换热部件包括至少两个换热管,至少两个所述换热管在所述吸收塔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换热管在所述吸收塔的径向方向上呈螺旋排布;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件,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进口管、出口管和至少一个连接管,所述进口管和所述出口管在所述吸收塔的径向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进口管的一端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吸收塔内并与其中一个所述换热管的一端相连,所述出口管的一端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吸收塔内并与另外一个所述换热管的一端相连,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其中一个换热管的另一端相连,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另外一个换热管的另一端相连。

4、本发明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可以提高溶液的吸收效率。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所述换热部件,多个所述换热部件在所述吸收塔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且所述连接部件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连接部件与每个所述换热部件对应配合。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为弧形连接管,或,所述连接管包括依次相连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为第一弧管段,所述第二连接管为第二弧管段,且第二弧管段与第一弧管段的弯曲方向不同。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邻近吸收塔内壁布置,并与所述换热管邻近所述吸收塔内壁的一端相连,或者,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吸收塔内壁布置,并与所述换热管远离所述吸收塔内壁的一端相连。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内的换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与吸收塔内的吸收溶液的流通方向相反,以便所述吸收溶液与所述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在所述吸收塔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吸收塔相连,所述换热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相连。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吸收塔内并沿所述吸收塔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支撑板的支撑孔,所述支撑孔与所述换热管配合以支撑所述换热管。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孔在所述支撑板上呈矩阵分布,和/或,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吸收塔的周向上间隔布置。

13、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收塔,包括:吸收塔本体,所述吸收塔本体包括多个在吸收塔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吸收段;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设在所述吸收段中。

14、本发明实施例的吸收塔,可以提高吸收塔的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多个所述换热部件,多个所述换热部件在所述吸收塔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且所述连接部件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连接部件与每个所述换热部件对应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弧形连接管,或,所述连接管包括依次相连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为第一弧管段,所述第二连接管为第二弧管段,且第二弧管段与第一弧管段的弯曲方向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邻近吸收塔内壁布置,并与所述换热管邻近所述吸收塔内壁的一端相连,或者,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吸收塔内壁布置,并与所述换热管远离所述吸收塔内壁的一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内的换热介质的流通方向与吸收塔内的吸收溶液的流通方向相反,以便所述吸收溶液与所述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在所述吸收塔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吸收塔相连,所述换热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换热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在所述吸收塔内并沿所述吸收塔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沿其厚度方向贯穿所述支撑板的支撑孔,所述支撑孔与所述换热管配合以支撑所述换热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孔在所述支撑板上呈矩阵分布,和/或,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板沿所述吸收塔的周向上间隔布置。

10.一种吸收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烟气余能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和吸收塔,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组件和连接组件,换热组件设在吸收塔内,换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换热部件,换热部件包括至少两个换热管,换热管在吸收塔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布置,换热管在吸收塔的径向方向上呈螺旋排布,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件,连接部件包括在吸收塔的径向方向上间隔布置的进口管和出口管及至少一个连接管,进口管的一端伸入吸收塔内与其中一个换热管的一端相连,出口管的一端伸入吸收塔内与另外一个换热管的一端相连,连接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换热管的另一端相连,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换热管的另一端相连,本发明的换热装置,可以提高溶液的吸收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胡亚文,李美军,纪任山,张鑫,于大千,陈赞歌,裘星,王欣,张旭芳,崔国辉,白一飞,李玥蒨,贾冉阳,马慧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天地融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