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旋流扭曲带、水流喷射管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6748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旋流扭曲带、水流喷射管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般热交换设备,特别是一种热介质不直接接触的热交换设备。
目前,在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热水供应系统中,常采用换热器。换热器有壳管式、容积式,又有立式、卧式,结构构造是在壳体容器内,设有换热盘管、导流板,以蒸汽或高温水为热介质,通过换热盘管将热量传递给壳体内的冷水,加热冷水,实现换热。现有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取决于换热盘管的长度、管壁面积和换热介质的温度,一般传热系数K=400~600大卡/时·米2·度,热交换不够充分。为了提高换热效率,现有措施是增加换热盘管的数量或长度,以增大换热面积,增大换热量。由于换热盘管的回路长度受壳体容积的限制,因此换热量的增长是有限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换热盘管内设置旋流扭曲带,以提高管内热介质的流速和混合,加强热介质与换热盘管管壁间的强化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在换热盘管下部设置冷水进水的水流喷射管,加大对水流的扰动,增大冷水流与换热盘管的接触机会,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旋流扭曲带、水流喷射管的换热器,由壳体、换热盘管、导流板、管板、封头组成,其特征是,在换热盘管内设有旋流扭曲带,在壳体内换热盘管管束下方设有水流喷射管,在壳体内换热盘管管束两侧,水平设置有导流板。
旋流扭曲带为宽度稍小于换热盘管内径的钢板带扭曲成螺线型,沿换热盘管内通长设置,其螺线型节距与换热盘管内径长度之比为2~5。
水流喷射管为一个与壳体进水管连通的、水平设置的喷射干管,沿管身长度方向,间距200~400mm连接有长度200~400mm的喷射支管,在喷射干管和喷射支管的管身正上方及斜上方,均布开设有直径2~4mm的喷射孔。
旋流扭曲带可设置在立式容积式换热器或卧式容积式换热器的换热盘管内,也可设置在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盘管内。
水流喷射管可设置在立式容积式换热器的换热盘管下方,也可设置在卧式容积式换热器的换热盘管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旋流扭曲带、水流喷射管的换热器,与现有换热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当热介质在换热盘管管内流动时,提高了流速,并且是径向旋转流动,加强了流体的混合,形成复杂的旋涡,使边界层水膜厚度减薄,因而可使传热系数大大提高。在壳体内换热盘管管束下方设置有水流喷射管,向换热盘管外壁喷射水流,又有导流板的限制,可以减少水流短路,冷水流向热介质外管壁直接喷射冲击,增大扰动,提高换热效果。因此,在换热盘管内外双向强化传热措施作用下,使传热系数大幅度增加,可增大30~200%,最高可达1000%。因此,在不增加换热盘管长度的条件下,可增加总的换热量。即是说,不增加壳体容积,不扩大占地空间,提高了换热效率,起到了节约投资的经济效益。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带有旋流扭曲带、水流喷射管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图2是
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换热盘管的旋流扭曲带的构造图。
图4是图3的B-B剖面图。
图5是换热盘管下方的水流喷射管的构造图。
图6是图5的C-C剖面图。
由图可见,带有旋流扭曲带、水流喷射管的换热器由壳体1、换热盘管2、管板3、导流板4、封头10组成,在换热盘管内设有旋流扭曲带9,旋流扭曲带厚度1mm,宽度小于换热盘管的内径,取扭曲带螺线的节距为换热盘管内径长度的2~5倍;在换热盘管下方进水管5上连接的水流喷射干管6和喷射支管7上开设有喷射孔8,喷射支管对称设置在喷射干管两侧,支管长300mm,间距300mm,喷射孔的喷射方向分别有正上方、侧上方,孔径2~4mm,孔距200~400mm。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旋流扭曲带、水流喷射管的换热器,由壳体、换热盘管、导流板、管板、封头组成,其特征是,在换热盘管内设有旋流扭曲带,在壳体内换热盘管管束下方设有水流喷射管,在壳体内换热盘管管束两侧,水平设置有导流板;旋流扭曲带为宽度稍小于换热盘管内径的钢板带扭曲成螺线型,沿换热管管内通长设置,其螺线型节距与换热盘管内径长度之比为2~5;水流喷射管为一个与壳体进水管连通的、水平设置的喷射干管,沿管身长度方向,间距200~400mm连接有长度200~400mm的喷射支管,在喷射干管和喷射支管的管身正上方及斜上方,均布开设有直径2~4mm的喷射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是,旋流扭曲带设置在立式容积式换热器或卧式容积式换热器的换热盘管内,或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盘管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是,水流喷射管设置在立式容积式换热器的换热盘管下方,或卧式容积式换热器的换热盘管下方。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旋流扭曲带、水流喷射管的换热器,由壳体、换热盘管、导流板、管板、封头组成,其特征是,在换热盘管内设有旋流扭曲带,在壳体内换热盘管管束下方设有水流喷射管,在壳体内换热盘管管束两侧,水平设置有导流板。具有加强介质的混合,增加介质的流速,提高传热系数的作用,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作可靠,明显提高换热效果等优点。适用于建筑工程热水供应系统的立式、卧式容积式换热器或壳管式换热器。
文档编号F28D7/00GK2089153SQ9120855
公开日1991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28日
发明者刘林沛 申请人:刘林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