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产生吹不灭明火的双火苗打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7093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产生吹不灭明火的双火苗打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以液态储存的可燃气,例如丁烷气,为燃料的香烟打火机,更具体地说,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既具有防风型火焰,又具有明显火苗,并且其明显火苗又可具有较强防风能力的双火苗打火机。
目前,使用的以液态储存的可燃气体为燃料的香烟点火机可以分为普通打火机和防风打火机两大类,前者是使从储气箱上的燃料喷嘴中喷出的气体燃料直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显的火苗,故又称之为明火打火机;后者则具有一个使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再在其中燃烧的燃烧炉,在燃烧炉上部的出口处还安装有用耐热材料例如铂制成的引复零件,由于气体燃料与空气预先经过雾化混合,所以能够充分地燃烧,产生不明显但温度很高(白热的程度)的火焰,当火焰被风吹灭后,复燃零件仍然保持足够高的温度,故能利用其催化作用将继续喷出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重新点燃,对于不断喷出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来说,复燃零件是一个持续的点燃装置,从而达到了防风的目的。
本人先前申请的双火苗打火机,大大拓展了打火机的使用功能,其具体结构和功能可参考CN2064459U,CN2067459U,CN2059706U,CN2082359U,CN2089573U,CN2090486U,CN3010097U,以及US-5055034,EP-0410313A1及正在审查中的CN91226222.2、91109068.1、91109038.X、91225158.1、91225308.8等专利。
以上专利可从结构上的巨大差别分为二大类,其中一类为前九件专利,它的结构简单地说是在市售防风打火机的防风组件的燃烧炉中伸入一明火供气管,有一转换机构作用于明火供气管,控制其通、断来实现明火与防风火的转换,这种双火苗打火机简称为“双管式”双火机;另一类为后五件申请,其结构是具有变形的防风组件,还具有一个罩件,罩件与防风组件中的混合室可相对移动或转动,它主要依靠罩件开、闭混合室的进气通道来实现防风火与明火的转换,相对于上述的“双管式”结构,它被形象地称为“单管式”双火机。
现有技术中种种结构的双火苗打火机产生的明火是没有任何防风能力的。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产生吹不灭明火的打火机。
本发明创造的打火机,包括壳体,储气箱组件,产生防风火的防风组件,伸入燃烧炉中的明火供气管,供气转换机构,发火装置,其改正点在于在上述的明火供气管中具有一限流均衡机构。
上述的储气箱组件与前述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具体包括气箱,进气阀,出气阀,出气量大小的调节阀。
上述的产生防风火的防风组件也与前述的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具体包括雾化器,混合室,分气头,燃烧炉,复燃件。
由于产生明火的明火供气管中具有一限流均衡机构,防风火供气管和明火供气管的气体供应是相均衡的,所以燃烧炉中可以既产生明火也同时产生防风火,防风火对明火起保持作用,所以本发明创造的打火机产生的明火具有很强的防风能力,这种改正充分发挥了双火苗打火机所具有的潜能,结合双火苗打火机上其它方面的改正,可以使其的功能更强,使用更方便。
为详细介绍本发明创造,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创造的打火机的总装图;
图2、3是包括防风组件和明火供气管的局部结构图;
图4是限流均衡机构的结构图;
图5a、5b是一种“长放气”结构的二种状态的示意图;
图6a、6b、6c、6d是采用整体阀结构的供气转换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7a、7b、7c是采用楔块结构的供气转换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参见图1、2、3,本发明创造的打火机,包括壳体1.储气箱组件2,产生防风火的防风组件4,伸入防风组件4的燃烧炉中的明火供气管23,供气转换机构6,发火装置3,在明火供管23中具有一限流均衡机构29。
上述的储气箱组件2可参考上文公开的现有技术,具体包括气箱,进气阀,出气阀,出气量大小的调节阀。
上述的产生防风火的防风组件4也与前述的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具体包括雾化器,混合室,分气头,燃烧炉,复燃件。
参见图2、3、4,特别是图4,所述的限流均衡机构29为具有至少一个微孔的挡片或通管,类似于防风组件4中的雾化器结构,它的挡片或限流片31可以有一个或多于一个微孔,以一个微孔为佳,但其全部微孔的当量过流直径应在5~15mm范围内,与雾化器中雾化孔径(一般为5.5~15mm)相对应、相配合。对于5.5mm的雾化孔径,当量过流直径可以为5mm,也可以大至15mm,对于15mm的雾化孔径,当量过流直径可以为15mm,也可以小至5mm,最好的方案是雾化孔径与当量过流直径基本相等,更好的是二个直径都在7~11mm范围内。
在上述的限流均衡机构中最好具有一层滤网30,(参见图4)并且滤网30应处于微孔的上流位置以过滤可燃气中可能存在的杂质。
由于产生明火的明火供气管23中具有一限流均流均衡机构29,防风火供气管和明火供气管的气体供应是相均衡的,所以燃烧炉中可以既产生明火也同时产生防风火,并且防风火对明火起保持作用,即使明火被暂时吹灭,防风火也能把它立即复燃,所以本发明创造的打火机产生的明火具有很强的防风能力,这种改正充分发挥了双火苗打火机所具有的潜能,结合双火苗打火机上其它方面的改正,可以使其的功能更强,使用更方便。
本发明创造的本质是在明火供气管中加装一限流均衡机构,达到的目的是能发出具有较强防风能力的防风明火,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双火苗打火机其部分结构的变化,以求方便使用和提高明火点火率。
其中的一个变化是图2所示的结构,即在“双管式”打火机的防风组件的混合室上安一个可移动或转动的罩件,该罩件17的动作可在发出防风火、防风明火的基础上,再发出明火,此时,在需要发出明火时,要用“罩件”关闭混合室的进气通道,即此时整个双火苗打火机处于类似普通明火打火机的供气状态;在需要发防风火时,打开混合室的进气流道,即“罩件”不起作用,并同时关闭明火供应管,在需要发防风明火时,打开混合室的进气流道,即“罩件”不起作用,同时打开明火供应管的供气通道,该罩件17的动作还可以使从防风火至防风明火的转换比较自然、缓和。
其中的第二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转换机构上,可以把发火装置与转换机构相连接,压下发火装置时,打火机发出一种火苗例如防风火,松开发火装置,打火机则是发出另一种火苗,例如防风明火,采用这种转换机构,可以大大提高该打火机的防风明火的点燃率,因为,可以在压下发火装置时,打火机发出点火率很高的防风火,松开发火装置,则火苗转化为防风明火,即防风明火无需发火装置的点燃。此时,首先要求供气控制机构在发出第一次火苗后,即使松开发火装置也能继续供气,图1及图5a、5b介绍了其中一种实现上述“长供气”功能的结构,它是通过连接于打火机的头盔14的转动机构13上的出气阀锁定机构,该机构包括一个安在壳体1上的送钩弹簧12和止回钩11,图5a示出了未使用时的状态,此时气箱组件中的出气阀10未放气,压下发火装置3,压跳9一端也被压下,压跳9另一端挑起出气阀10,送钩弹簧12压迫止回钩11进入出气阀10的止回空间,出气阀10处于“长放气”状态,即进入图5b所示的状态。
另外的“长供气”结构在市售的明火打火机中也存在,例如开启头盔就开始处于供气状态的感应打火机,在本发明创造中,可以采用从头盔上连接下一根拉杆或类似的结构至出气阀上,头盔的开、关实现出气阀的开、关;也可以在打火机外壳上安装一个按纽或滑块或类似的结构连接至出气阀来实现出气阀的开、闭,在这里,出气阀不应限于图1~4中所示的结构,应广义理解为适合打火机特点的各种结构形式的出气控制阀;由于这些结构均属于现有技术的普通结构,故未配图进行叙述。
在“长放气”的前提下,可以有多种转换的结构供选择,图6a、6b、6c、6d描述了了种整体阀结构的转换机构,图7a、7b、7c和图2则描述了考虑打火机特点而采用的压迫供气软管的楔块结构的火苗转换机构。参见图6a,压套8下压时,借助固定柱销20的作用,通过支腿21挤压针阀控制杆22实现明火供气管23的关闭,发出防风火,紧接着松开压套8,阀芯24在弹簧25的作用下打开明火供气管23,转换成明火,而图6b的形状恰好与之相反,即压下压套8时,发出明火,松开后转换成防风火,二者之间的差别通过二个附图的比较即可清楚看出,即针阀控制杆22的位置发生了颠倒。
附图2、7a、7b、7c所示的结构都属于楔块结构来控制供气软管的通、断,在图7a中,明火供气管23夹在一槽中,一般这夹槽都制作在储气箱组件2上,楔块26与压套8接触,压下压套8、切断明火供气管23中可燃气的供应,打火机发出防风火,松开压套8,楔块复位,弹簧28顶起楔块26,恢复明火供气管23中可燃气体的供应,转换成明火。该明火供气管23中具有限流均衡机构29(未在图上示出)其中的三通27的进口与出气阀(未在图上示出)相连,一端出口与明火供气管23相连,另一端出口则连到防风组件。附图2的结构十分相似,其中的明火供气管23由压跳9来控制通、断。附图7b、7c仅是一张原理图,将在下文详细叙述。
在上述加装限流均衡机构结构的基础上,还可以实现防风火,明火和防风明火三种火苗状态,其转换的方法可以是发火装置上下移动具有三挡位置,也可以在壳体或发火装置上再安装一个明火与防风明火的转换或控制机构;其转换的结构也有三种,一是采用特殊设计的阀,例如图6c、6d所示的复杂结构,二是采用简单的楔块结构控制明火供气管,例如图7b、7c中的结构,三是在“双管式”打火机的基础上,采用“单管式”打火机的“罩件”转换结构,该结构类似于图2所述的结构。
前一段所述的实现三种火苗状态的前二种结构方案在下面将结合附图6c、6d和7b、7c进行更详细的描述,结合该二种方案的描述,也同时描述上面提到的火苗的转换方法。
参见附图6c、6d.该结构公开了一种较复杂的针阀结构,图6d的左边部分是图6c的A-A剖视,但未画出阀针,右边部分是发火装置的压套结构的顶视投影,来自储气箱组件的出气阀(图上未示)的气体经胶管32进入制成一体的阀体33,在图示位置,阀针24在弹簧25的作用下向内压,使右端密封圈34封死阀腔中的喉管35,此时,气体经弹簧25所在的腔室36进入相通的防风火供气流道40,经过喉管35才能通气的明火供气管23被隔断,此时打火机发出的是防风火阀针控制杆19的上端向左运动,则在固定柱20的作用下拨出阀针24一般距离,此时,右端密封圈34离开喉管35处的密封位置,而左端密封圈37又未进入喉管35的密封位置,此时,喉管35及左端腔室39均进气,防风火供气流道40也从连通的弹簧腔室36进气,喉管35与明火供气管23连通,其通路上具有一限流均衡机构,即挡片31处于二者之间的通路上,左端腔室39则直接与明火供气管23连通,在此状态下,主要的供气来自左端腔室39直通过来的可燃气,故打火机此时转为明火状态;阀针控制杆19的上端继续向左运动,拨出阀针24至左端密封圈37封死喉管35与左端腔室39的连通,则可燃气体一是从弹簧腔室36供应防风火供气流道40,二是从喉管35经挡片31供应明火供气管23,此时打火机转为防风明火状态。
为减少移动阀针24所需的力量,可以在左端腔室39中加装一个小弹簧38加以平衡,小弹簧38的弹力应小于弹簧25的弹力。
图7b、7c是二张类似图6c、6d结构形式的原理图,该图适用于用供气软管连接的结构,事实上,通过下面的叙述,可以清楚地了解,上述的四个图在原理上及动作方式上都是相通的。
参见图7b、7c,四通41的进口接自出气阀,四通的一端出口42接至防风组件,四通的另二个出口43、44通过三通45并联地接至明火供气管,在出口43至三通45的供气路线48上,有第一阀装置46,在出口44至三通45的供气路线49上,有第二阀装置47和限流均衡机构29,在同时作用第一、二阀装置46、47切断供气路线48、49时,打火机发出防风火,切断供气路线48时,打火机发出防风明火,切断供气路线47或全部让其畅通时,主要的气流通过供气路线48通过,打火机发出明火。
第一、二阀装置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种种方案,较适合的是把供气软管夹在储气箱组件2的夹槽中,用楔块式结构来实现通、断。
实现三种火苗的转换可以有三种比较实用的方式,一是在打火机外壳上加装按钮或滑块或类似的结构来关闭如图7b这个原理图所示的第一阀装置或第二阀装置,此时仅能实现防风火与明火或防风火与防风明火的转换,例如关闭第一阀装置46,则打火机能实现防风火,也能实现防风明火;二是通过发火装置的压套上下动作三挡位置,可分别发出防风火、明火、防风明火,该结构从对图6c、6d的详细叙述中可以清楚地了解,对于图7c所示的原理性结构,可以安排第一、二阀装置46、47在打火机中三挡合适的结构、位置来实现。三是在打火机的发火装置的压套上加装一转动套或推动套,通过转动套的转动可分别实现防风火与明火或防风火与防风明火,使用者也可以用手动作打火机压套上的推动套来分别实现防风火与明火或防风火与防风明火,其具体结构结合附图6d加以说明。
图6d的右端部分示意性地表示出打火机压套8,压套8上连接一个作用片50,该作用片50将与图6c中的阀针控制杆19相作用,在压套8上转动作用片50将可以分别作用于台阶形的阀针控制杆19的二个位置,则选择相对应于阀针24的最大运动位置确定是实现防风火与明火的转换,或者防风火与防风明火的转换,同样,也可以使作用片50在压套8前后或左右移动一定距离,这个移动可通过使用者手指在压套8上的动作来实现,这样也可分别情况作用于阀针控制杆19,类似的结构也可移用至图7b、7c所示的结构。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图6c、6d所示结构的打火机,第一次发火时,即压套下压至下死点的发火位置时,打火机发出的是明火(或防风明火),进而转换为防风火,事实上,该结构稍作改动,即把阀针控制杆19颠倒一下,就可实现第一次点火是防风火,进而转换成明火或防风明火。这个颠倒可参见上文中对图6a、6b结构的差异作的说明。
由于现有技术的双火苗打火机普遍采用压电陶瓷的发火装置,实践证明该发火装置是非常适用的,通过上文的详细叙述,本发明创造的实质是通过发火装置的动作来联动火苗转换机构,发火装置的动作可以是压下,也可以进行机械传动的转换,变为推动等动作形式,即使作这种变动,也应属于本发明创造的范围,所以上文及权利要求中发火装置的压下这个特征应作广义的理解。
权利要求
1.一种能产生吹不灭明火的双火苗打火机,包括壳体,储气箱组件,产生防风火的防风组件,伸入防风组件的燃烧炉中的明火供气管,供气转换机构,发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明火供气管中具有一限流均衡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限流均衡机构为一具有至少一个微孔的挡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限流均衡机构为一具有至少一个微孔的的通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打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限流均衡机构进一步包括置于微孔的上流位置的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打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至少一个微孔的当量过流直径为5~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打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防风组件上具有一可关闭防风组件中的混合室进气通道的罩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打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供气转换机构为一个控制阀,该阀通过发火装置的压套加以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打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控制阀为挤压明火供气软管的楔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创造涉及双火苗打火机,它包括壳体,储气箱组件,产生防风火的防风组件,伸入防风组件的燃烧炉中的明火供气管,供气转换机构,发火装置,明火供气管中具有一限流均衡机构,限流均衡机构的存在使防风火供气管和明火供气管的气体供应相均衡,燃烧炉中可以产生明火,同时产生防风火,并且防风火对明火起保持作用,该打火机产生的明火具有很强的防风能力,它充分发挥了双火机的潜能和优势。
文档编号F23Q2/16GK1076264SQ92101868
公开日1993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10日
发明者王志林 申请人:王志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