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796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热交换器用冷却液流通管,特别地涉及到被用于汽车冷却器中使用的冷凝器用冷却液流通管。
通过本说明及权利要求书,可知道所谓的铝是包含纯铝及铝合金两种。
目前,作为汽车冷却器用的冷凝器,如在日本特许公开No.45300/91中公开的那样,设置有相互间隔左右平行地配置的一对集水管,两端分别与集水管连接的并排的扁平状冷却液流通管,配置在相邻的冷却液流通之间的通风间隙内的并被焊接在冷却液流通管上的波纹形肋,连接在左集水管上端部的入口管,连接在右集水管下端部的出口管,设在左集水管中部偏上位置内部的左隔板和设在右集水管中部偏下位置内部的右隔板。入口管和左隔板间的冷却液流通管的根数,左右隔板间的流通管的根数以及右隔板和出口管之间的流管的根数自上而下依次减少。从入口管流入的气态冷却液到变成液态从出口管中流出,成蛇形状地流过冷凝器地构成被称作为所谓并行流动型或多路流动型的冷凝器代替以前的螺旋型冷凝器作为实现了高性能化、低压力损失和超小型化的装置而能被广泛地应用。
在上述冷凝器上使用的扁平状冷却剂流通管,为了向其内部引入高压气态冷却剂,因此要求其具有耐压性。在保持该要求的同时,为提高热交换效率,在冷却剂流通管中,就得使用具备平的上下壁和横跨在上下壁上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增强壁的铝中空挤压型材构成的东西。由此,考虑到提高热交换效率和使冷凝器小型化,希望扁平状冷却剂流通管壁薄而且尽可能地降低其高度。但是,由挤压型材制造的场合下,由于挤压技术的制约,降低高度且薄壁化具有一定的限制。
另外,若在冷却剂流通管中设增强壁,就可形成在内壁独立的并排冷却剂通路。由于空气与并排冷却剂通路正交地流动,自然入口侧那部分的热交换要比出口侧的好。因此,在风上侧的冷却剂通路中,因气态冷却剂迅速地冷凝,冷凝液会相对滞溜,而风下侧的冷却剂通路中,因为还残留气态制冷剂,综合考虑整个制冷流通管的场合下,因制冷剂的流动不均匀,因此,换热效率差。
由此,为解决该问题,如日本特许出愿公开No.98896/89中所公开的那样,建议在电焊钢管制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内,把内部区分出多条制冷剂通路,同时在相邻通路间插入使制冷剂相互流动的附带连通孔的波状内肋且被焊接在制冷剂流通管上。而日本特许出愿公开No.136093/82中所公开的建议在电焊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的上下壁上,前端对接的2个弯折状的向内突出的增强肋沿长度方向断续地且并排地形成。
但是,在前者的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中,因为必须在扁平管内一一地插入波状内肋,生产烦锁。而对于后者的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虽然,向内突出的增强肋通过挤压或滚压形成,但因其横截面呈V形开放状态,因此强度不足。然而,虽然通过轧制成形,也可望形成完全地闭合的2个弯折而向内的突出增强肋,在这样做的情况下,因为在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的上下壁上必然需要遗留筋条槽,所以,在把制冷剂流通管成连通状联接到集水管上进行焊接时,焊剂就会顺着筋条槽从应该焊接的部分处流出,就会出现焊接不良的现象。还有,因为向内突出的增强肋是在平板上断续地形成的2个弯折部分,所以尺寸会出现偏差,从而要确定制冷剂通路的尺寸是不太可能。而且,通过轧制成型的场合下,因为板厚基本上依旧,所以2弯折地形成增强肋,材料利用不好以外,要形成多条幅狭的制冷剂通路是困难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效率高且有充分的耐压性能,而且生产性好的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
本发明是提供了完成上述目的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装备有平的上下壁和横跨在上下壁之间同时沿长度方向延伸且相互以所定间隔地设置的多条增肋,由内部有并排的制冷剂通路的扁平状铝管构成,而扁平状铝管是由铝板形成,增强肋是由从铝板上隆起地成一体状形成的突条构成。
在增强肋上,开设有多个联通各并排制冷剂通路的连通孔,各自流过并排的制冷剂通路的制冷剂通过连通孔在流通管的幅宽方向流动,以此手段在制冷剂通路内连续得到均匀混合。而且,因为在制冷剂通路间制冷剂不会出现温度差,所以在风上侧和风下侧的制冷剂会同样地冷凝而使制冷剂均匀地流动,从而热交换效率上升。
另外,扁平状的铝管由铝板加工而成,因为增强肋是由从铝板上隆起的成一体的突条形成,所以能在突条上设应成为连通孔的凹口。而且,与电焊钢管和百叶窗式内肋相结合的制冷剂流通管相比较,其生产极为方便。与铝挤压型材料制冷剂流通管相比较实现了管壁薄壁化,同时,因为能降低管高,能实现热交换器的高性能化及轻量化。
而且因为在是扁平状铝管的材料的铝板上能够使用硬钎焊薄板,所以在构成热交换器时,在介于相邻扁平状制冷剂流通管之间安装的百叶窗式波纹肋并非必须使用硬钎焊薄板。即,因为硬钎焊薄板,较之芯层,焊剂层一侧硬度大,若使用硬钎焊薄板作为百叶窗式螺旋肋,其制作时,虽然以前有切割磨耗问题,不过现在能够克服上述问题了。
管高在0.8~3.5mm范围,特别地,在1.4-2.3mm的范围内更好。管高不到0.8mm,因制冷剂通路低,导致制冷剂压力损失,若超过3.5mm,不仅难以使热交换器紧凑,而且因空气流动阻力增大,使热交换效率降低。
增强肋的管幅方向的间距在0.5-5.0mm范围,特别地在1.0-2.5mm范围内更好。增强肋的上述间距不到0.5mm,因制冷剂通路狭窄,会使制冷剂的压力损失,若超过5.0mm,使热交换效率降低。
增强肋的高,因与管高相同的理由,范围在0.5-2.5mm,特别地0.8-1.5mm范围更好。
连通孔的截面积范围为0.07-5.0mm2,特别地,0.2-1.25mm更好。连通孔的截面积不到0.07mm2时,不仅会使制冷剂的相互流动十分困难,而且在焊接时流动的焊剂会有堵住孔的危险,而若超过5.0mm,制冷剂流通管的耐压性变坏。
连通孔的间距在4.0-100mm范围内,特别地10-50mm的范围内更好。连通孔的间距不到4.0mm制冷剂流通管的耐压性变坏,若超过10mm,制冷剂的相互流动会十分困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图1是表示通过辊轧制造成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扁平状冷却液流通管用铝板形状的横截面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铝板的横截面梳状的突条上缘设置的切口形状的横截面图。
图3是图2的3-3线的截面图。
图4是图2的铝板的平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1的扁平状冷却液流通管的横截面图。
图6是图5的6-6线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了由一个步骤形成的突条和切口状态的纵切面图。
图8是表示通过辊轧制造的本发明实施例2的扁平状冷却液流通通管用铝板形状的横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扁平状冷却液流通管横截面图。
图10是图9的10-10线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通过辊轧制造的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扁平状冷却液流通管用铝板形状的横截面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扁平状冷却液流通管的横截面13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扁平状流通管的横截面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扁平状冷却液流通管的横截面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扁平状冷却液流通管横截面图。以及图16是使用了扁平状冷却液流通管的冷凝器的平面图。
图16表示了使用了本发明的扁平状冷却液流通管的冷凝器。冷凝器设置有在于左右平行地相互间隔地配置的一对集水管(41)(42),分别与两集水管(41)(42)相连通的并排状扁平冷却液流通管(43),配置在相邻冷却液流通管(43)间的通风间隙、焊接在各冷却液流通管(43)上焊接的波纹形肋片(44),与左侧集水管(41)的上端相联接的入口管(45),与右侧集水管(42)的下端相联接的出口管(46),设在左侧集水管(41)的中部以上位置其内部的左隔板47和设在右集水管(42)中部以下位置其内部的右隔板(48);入口管(45)和左隔板(47)之间的冷却液流通管(43)的根数,左隔板(47)和右隔板(48)之间的冷却液流通管(43)的根数以及右隔板(48)和出口管(46)之间的冷却液流通管(43)的根数自上而下依次减少,从入口管(45)流入的气态冷却液,到从出口管(45)处的液态流出,成蛇形状地流过冷凝器。
对于上述的冷凝器,是使用了与本发明有关的冷却液流通管(43)。参照下面的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实施例 1本实施例是由如图5和图6所示,热交换器用冷却液流通管(T1)设有平行的上下壁(1)(2)和横跨在上下壁(1)(2)之间沿长度方向延伸且以相互间隔地设置的多根增强肋(3),由在内部由在内部具有并排状冷却液通路(4)的扁平状铝管(5)构成,在增强肋(3)上,加工有构通并排的冷却液通路的多个连通孔(6)。
扁平状铝管(5),由在两面上具有焊料层的硬钎焊薄板构成的一板铝板,为形成中空部,在幅度的中央处成发针形弯曲状地被弯折,由于两侧缘因弧状地弯折而对碰接合地形成的。
接触的接合部(7)为使接合面积较大,就做成斜面。
增强肋(3),是由从上壁(1)上辊轧成向内隆起的向下的突条(3a)和从下壁(2)上辊轧成向内隆起的向上的突条(3b)接合而成。连通孔(6)是由向下突条(3a)的下缘及向上突条(3b)的上缘上以各自所定的间隔设置的一对凹口(6a)(6b)配合而成。
在多条增强肋(3)上开设的连通孔(6),从平面上看成交错状配置。
而且,管高是1.70mm,增强肋(3)的间距是1.45mm,增强肋(3)的高1.0mm,增强肋(3)的厚0.40mm,连通孔(6)的截面积0.6mm2,连通孔(6)的间距是40mm,扁平状铝管(5)的宽是18mm,上壁(1)和下壁(2)的厚各为0.35mm。
上述的冷却液流通管(T1)是通过如下的步骤来制造的。
如图1所示,首先,由具有从其长度的正中C左右对称地并排的环状沟(16)的上滚(8)和下滚(9)一对辊轧滚(8)(9),对比制成的冷却液流通管壁要厚的,壁厚为0.8mm的硬钎焊薄板构成的一块铝板材进行轧制,在形成由辊轧滚(8)(9)的外周面把板材所定管壁厚的薄壁化的平坦面的同时,由环状沟(16)形成了从平坦面上隆起的成一体的突条(3a)(3b),且向突条的隆起方向弯折两侧缘,形成了具有位于中央的平坦宽面(10),在其左右的横断面为梳状部分(11)(12)和左右缘处弧状立起部分(13)(14)的辊轧铝板(15)。
下一步,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对上下滚(18)(17)之间,使辊轧过的铝板(15)通过,在各突条(3a)(3b)的上缘以所定间隔形成了呈半圆形的凹口(6a)(6b)。其中上滚(17)具有在与上一步骤的上辊轧滚(8)的并排环状沟(6)相对应位置上以所定间隔设置的横截面略为半圆形突起(19)。
多个突起(19),如图4所示,为在并排的突条(3a)(3b)上得到从平面上看成交错状配置的凹口(6a)(6b),而成交错状配置。另外,在突起(19)的周缘上,为使凹口(6a)(6b)的周缘成向内地突出的横截面为倒V形,设置有横截面为V形的凹部。该凹部即使不是V形的,横截面成弧状的也行。
最后通过把使在各突条(3a)(3b)上具有凹口(6a)(6b)的铝板(15)从其宽度的中央处成弯曲状弯折,且使两侧缘接触地接合,形成如图5所示的扁平状铝管(15)的同时,因向下突条(3a)和向上突条(3b)接合而形成增强肋(3),而且因各突条(3a)(3b)的凹口(6a)(6b)配合而形成了沟通并排的冷却液通路(4)的椭圆形的连通孔(6)。通过焊接而接合。连通孔(6)的内周缘成横截面为倒V形状向内突出着,因为连通孔(6)从内侧向两外侧地扩大,相对于两侧的冷却液通路(4)的冷却液的出入可平滑地进行。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为得到带有凹口(6a)(6b)的突条(3a)(3b),虽然需要2个步骤,然而,如图7所示,如果将在并排的环状沟(16)内以所定间隔设置有比沟深要浅的突起(19)的上滚(20)和第一步骤的下滚(9)组合起来使用,那么,就可通过一步即可获得带凹口(6a)(6b)的突条(3a)(3b)。
另外,虽然用图作了简略的表示,不过,如果由在上辊轧滚的外周表面设置着横截面成三角波形的凹凸进行滚花加工的话,那么因在铝管(5)的整个内表面可得到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凸或格子状的凹凸,从而能增大冷却液通路周壁的表面积。
实施例 2本实施例是如图9和10所示,除了在热交换器因冷却液流通管(T2)上的增强肋(21)存在通过从上壁向内隆起状地形成的向下突条(21a)与平行的下壁(2)的内表面接合形成的和通过从下壁(2)向内隆起地形成的向上的突条(21b)与平行的上壁(1)内表面接合地形成的2种类型,两者相互交替地配置着;连通孔(22),是由在向下的突条(21a)的下缘及向上的突条(21b)的上缘上分别以所定间隔设置的凹口由上下壁(1)(2)中其中的一个壁堵住其开口处而形成的以外,其它的是与实施例1的相同。
上述冷却液流通管(12)由以下的方式制成如图8所示,首先,由一对上下辊轧滚(23)(9),其中,上辊轧滚(23)具有从其长度的正中(C)处位于左右两侧的并排状环状槽(28),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一块铝板材进行轧制,由辊轧滚(23)(9)的外周面使板材形成了达到所定管壁厚的薄壁状的平坦面,同时由环状槽(28),形成了从平坦面上隆起的成一体的突条(21a)(21b)且把两侧缘朝突条隆起方向弯折。从而构成了具有位于幅度的中央处的平坦表面(24),位于其左右横截面成梳齿状部分(25)(26)及在左右缘处成弧状立起的部分(13)(14)的辊轧铝板(27)。使左梳齿部件(25)的突条(21b)的条数为偶数条,而使右梳齿部分(26)的突条(21a)的条数比其要少1条的奇数条。
其次在突条(21a)(21b)的上缘制作凹口的步骤是与实施例1的相同。
最后,把在各突条上具有凹口的铝板(27)从宽度的中央处成发针形弯曲状弯折且通过使两侧缘接触地接合,形成如图9所示的扁平状铝管(5),同时,因上壁(1)的各突条(21a)与下座(2)的平坦面,下壁(2)的各突条(21b)与上壁(1)的平坦面分别相互地接合而形成了增强肋(21),而且,由于平坦面堵住了各突条(21a)(21b)的凹口的开口处,从而形成了沟通并排的冷却液通路(4)的连通孔(22)。
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如图12所示,在热交换器用冷却液流通管(T3)上除了增强壁(29)是从上壁(1)上向内隆起地形成的突条(29a)因与平行的下壁的内表面接合而形成的。连通孔(30)是由突条(29a)的边缘处以所定间隔设置的凹口通过由下壁(2)堵住其开口处而形成的以外,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
上述冷却液流通管(T3)由下面的方式制成。
如图11所示,首先,由一对上下辊轧滚(31)(9),其中上辊轧滚(31)从其长度的正中(C)处其长度成左右对称的一侧具有环状槽(28),辊轧与实施例1相同的铝板材,由辊轧滚(31)(9)的外周面把板材辊轧到所定管壁厚成薄壁状的平坦面,同时由环状槽(28)形成从平坦面上隆起的成一体的突条(29a)且使两侧缘朝突条的隆起方向弯折。从而构成了具有位于宽度中央处左侧的平坦表面(32)、在右侧的横截面成梳齿状的部分(33)和在左右缘处成弧状立起的部分(13)(14)的辊轧铝板。
其次的在突条(29a)的上缘上形成凹口的步骤与实施例1的相同。
最后,通过把各突条(29a)上具有凹口的铝板(34)从宽度的中央处成弯曲状弯折且使两侧缘接触地接合,形成了扁平状铝管(5),同时,通过使上下壁(1)(2)之中的一侧的壁上的各突条(29a)与另一侧的壁上的平坦而接合而形成了增强壁(29),且由平坦面堵住各突条(29a)的凹口的开口处而形成联通各并排的冷却液通路(4)的连通孔(30)。
实施例 4本实施例,是如图13所示,热交换器用冷却液通管(T4),除了扁平状铝管(5)通过上下两块铝板(35)(36)为形成中空部分而把上下相对的侧缘的两侧成弧状地弯折地接触地接合而形成以外,其它的与实施例1的相同。
上述冷却液流通管(T4)由如下方式制成。
具有图13中的点划线所示的两缘处的弧状部分且是两弧状部分之间构成的横截面成梳齿状部分的而在梳齿状部分的突条(3a)(3b)上设有的凹口的2块铝板(35)(36)通过与实施例1相同的要领而制作成,通过使突条(3a)(3b)侧向内并将两者焊接而得到冷却液流通管(T4)。
实施例 5本实施例是如图14所示,热交换器用冷却液流通管(T5)具有平行的上下壁(1)(2)和横跨在上下壁(1)(2)之间同时沿长度方向延伸且相互以所定间隔地设置的多条增强肋(39),构成在内部具有并排的冷却液通路(4)的扁平状铝管(5),在增强肋(39)上,设有联通各并排的冷却液通路(4)的多个连通孔(40)。
扁平状铝管(5)是通过由两面具有焊接材料层的硬钎焊薄板构成的上下2块铝板(37)(38),为形成中空部分,将上下相对的侧缘的下侧成弧状地弯折地被对接地接合而形成的。
增强壁是通过从下壁(2)上向内隆起地形成的突条(39a)与平行的上壁(1)的内表面接合而形成的,连通孔(40)是由上壁(1)堵住在突条(39a)的外缘上以所定间隔设置的凹口的开口而形成。
而且,管高是1.70mm,增强肋的间距是2.45mm,增强壁(3)的高是1.0mm,增强壁厚0.40mm,连通孔(6)的横截面积是0.6mm2,连通孔(6)的间距是40mm,扁平状铝管(5)的宽度是18mm,上壁(1)及下壁(2)的厚均为0.35mm。
其他方面与实施例1相同。
上述冷却液流通管(T5)以如下的方式制成。
首先,由具有并排的环状槽的上辊轧滚和下辊轧滚这样的一对辊轧滚,辊轧比制成的冷却液流通管壁要厚的,厚度为1.2mm的一块硬钎焊薄板构成的一块铝板材,由辊轧滚的外周表面把板材压薄到所定管壁厚而形成了平坦的下壁(2),同时,由环状槽来形成从平坦面上隆起成一体的突条且如图14中由点划线所示,在两侧形成了比突条要高的立起部分(49)。
其次在突条上形成凹口的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最后,把另一块与下壁(2)相同壁厚的平坦铝板37横跨地放在全部突条(39a)上面形成了上壁(1),且由于把两立起部分(49)向内侧弯折而使各缘与上壁(1)的两侧缘接合,从而形成了扁平状铝管(5),同时,因下壁(2)上的各突条(39a)与上壁(1)接合而形成了增强肋(39),而且因由上壁(1)堵住了各突条(39a)上的凹口的开口处,形成了联通各并排的冷却液通路(4)的连通孔(40)。
实施例 6本实施例是如图15所示,热交换器用冷却剂流通管(T6),除了侧壁(50)与上下壁(1)(2)垂直且其厚度较厚以外,其它与实施例5相同。
上述冷却液流通管(T6)的制造方法,除了下面的一点不同以外,其它与实施例5相同。即,在本实施例中,使下铝板(38)的两侧端的立起部分(50a)比其他部位的壁要厚,在其上方沿长度方向设置了具有在其上部的与突条(39a)上缘位于同一水平面的部分(51)和从该处继续地向上外方延伸的倾斜面的突出部分(53)。把平的上壁(1)的两侧缘放在左右部分(51)上,使突出部(53)向内侧弯折,使其倾斜面和上壁(1)的两侧缘倾斜面相重叠而接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热交换器用制冷却流通管,该流通管由设置了平的上下壁和横跨在上下壁之间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且相互以所定间隔布置的多条增强肋,而且其内部有并排的制冷剂通路的扁平状铝管构成,扁平状铝管是由铝板加工而成,增强肋由从铝板上隆起成一体地形成的突条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其特征在于在增强肋上设有联通并排的制冷剂通路的多个连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其特征在于扁平状铝管是由一块铝板,为形成中空部分,从幅的中央处弯折,进一步地通过把两侧缘的至少其中的一侧弯折对接地接合而形成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其特征在于扁平状铝管是由上下2块铝板,为形成中空部分,两铝板的两侧缘的各上下缘中的至少其中一缘被弯折后接合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2的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其特征在于增强肋是由从上壁上向内隆起与其成一体地形成的向下突条和从下壁上向内隆起与其成一体地形成的向上突条相接合而形成,连通孔通过向下突条的下端和向上突条的上缘上各自以所定间隔设置的一对凹口相配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2的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其特征在于增强肋存在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从上壁上向内隆起并与其成一体地形成的向下突条与平的下壁的内表面接合而成,另一种是由从下壁上向内隆起并与其成一体地形成的向上突条与平的上壁内表面接合而成,两者是相互交替地配置,连通孔通过向下突条的下缘和向上突条的上缘上分别以所定间隔设置的凹口由上下壁中的任一侧的壁堵住开口处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2的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其特征在于增强壁是通过从上下壁中的一个壁上向内隆与其成一体地形成的突条与平的另一壁的内表面接合而形成,连通孔通过由上下壁中的一个壁堵住突条缘上以所定间隔设置的凹口的开口处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3及4的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其特征在于铝板采用两面上焊剂层的硬钎焊薄板。
9.根据权利要求2、5、6及7的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其特征在于设在多条增强肋上的连通孔从平面上看是成交错状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的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其特征在于接合处是倾斜的横截面。
11.制造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的方法,其中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由设置了平坦的上下壁,横跨在上下壁之间时沿长度方向延伸且相互以所定间隔设置的多条增强肋而其内部具有并排的制冷剂通路的铝管构成,其特征在于,由一侧的轧滚具有并排状环形槽的一对上下辊轧滚,对作为制造用的其厚度比制冷剂流通管的壁要厚的铝板材进行轧制,由辊轧滚的外周表面把板材轧薄到所定的管壁厚以在上壁及下壁中的任一方上形成平坦面,同时,由环状槽从平坦面上隆起与其成一体地形成成为增强肋的突条。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制造流通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地,通过使辊轧后的铝板经过一侧的轧滚具有在辊轧滚的并排状环形槽对应位置上以所定间隔设置的横截面略呈半圆形突起的一对上下滚之间,在各突条的上缘以所定间隔形成为得到联通并排的制冷剂通路的连通孔的略呈半圆形的凹口。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流通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在并排状环形槽内以所定间隔设置了比槽深低的突起的轧滚作为辊轧滚之一,由环形槽在平坦面上隆起与其成一体地形成要成为增强肋的突条的之际,在各突条的上缘以所定间隔形成为得到联通并排的制冷剂流通管的连通孔的略为半圆形的凹口。
14.一种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的制造方法,其中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由设置了平坦的上下壁,横跨在上下壁之间同时沿长度方向延伸且相互以所定间隔设置的多条增强肋,而其内部具有并排的制冷剂通路的铝管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一侧的滚具有从其长度的正中成左右对称的并排状环形槽的一对上下辊轧滚,对作为制造用的其厚度比制冷剂流通管的壁要厚的铝板材进行轧制,由辊轧滚的外周面通过把板材轧薄到所定的管壁厚而形成平坦面,同时,由环状槽形成从平坦面上隆起的与其成一体的突条且使两侧缘的至少其中一侧向突条隆起方向弯折的步骤,通过使辊轧后的铝板经过一侧的轧滚具有在前一步骤中的辊轧滚的并排状环形槽对应位置上以所定间隔设置的横截面略呈半圆形突起的一对上下滚之间,在各突条的上缘形成所定间隔的略呈半圆形的凹口的步骤以及通过把突条上有凹口的铝板从其幅的中央处成弯曲地弯折,且使两侧缘对接地接合,形成扁平状的铝管的同时,因向下的突条和向上的突条相接合而形成增强肋,而且,因两突条的凹口相互配合形成联通各并排状制冷剂通路的连通孔的步骤。
15.一种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的制造方法,其中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的制造方法,其中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由设置了平坦的上下壁,横跨在上下壁之间同时沿长度方向延伸且相互以所定间隔设置的多条增强肋,而其内部具有并排的制冷剂通路的铝管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一侧的滚具有从其长度的正中向左右两侧并排的环形槽且一侧的各环形槽相对另一侧的各环形槽而言要向一侧缘移动1/2的间距并排状环形槽的一对上下辊轧滚,对作为制造用的其厚度比制冷剂流通管的壁要厚的铝板材进行轧制,由辊轧滚的外周面通过把板材轧薄到所定的管壁厚而形成平坦面,同时,由环状槽形成从平坦面上隆起的与其成一体的突条且使两侧缘的至少其中一侧向突条隆起方向弯折的步骤,通过使辊轧后的铝板经过一侧的轧滚具有在前一步骤中的辊轧滚的并排状环形槽对应位置上以所定间隔设置的横截面略呈半圆形突起的一对上下滚之间,在各突条的上缘形成所定间隔的略呈半圆形的凹口的步骤以及通过把突条上有凹口的铝板从其幅的中央处成弯曲地弯折,且使两侧缘对接地接合,形成扁平状的铝管的同时,因向下的突条与下壁平坦部和向上的突条与上壁平坦部相接合而形成增强肋,而且,因各突条的凹口与平坦部相互配合形成联通各并排状制冷剂通路的连通孔的步骤。
16.一种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的制造方法,其中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由设置了平坦的上下壁,横跨在上下壁之间同时沿长度方向延伸且相互以所定间隔设置的多条增强肋,而其内部具有并排的制冷剂通路的铝管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一侧的滚具有从其长度的正中的左右两侧的其中一侧上的并排状环形槽的一对上下辊轧滚,对作为制造用的其厚度比制冷剂流通管的壁要厚的铝板材进行轧制,由辊轧滚的外周面通过把板材轧薄到所定的管壁厚而形成平坦面,同时,由环形槽形成从平坦面上隆起的与其成一体的突条且使两侧缘的至少其中一侧向突条隆起方向弯折的步骤,通过使辊轧后的铝板经过一侧的轧滚具有在前一步骤中的辊轧滚的并排状环形槽对应位置上以所定间隔设置的横截面略呈半圆形突起的一对上下滚之间,在各突条的上缘形成所定间隔的略呈半圆形的凹口的步骤以及通过把突条上有凹口的铝板从其幅的中央处成弯曲地弯折,且使两侧缘对接地接合,形成扁平状的铝管的同时,因上下壁上任一壁上的突条和另一侧壁上的平坦部相接合而形成增强肋,而且,因各突条的凹口与平坦部相互配合形成联通各并排状制冷剂通路的连通孔的步骤。
17.一种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的制造方法,其中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由设置了平坦的上下壁。横跨在上下壁之间同时沿长度方向延伸且相互以所定间隔设置的多条增强肋,而其内部具有并排的制冷剂通路的铝管构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一侧的滚具有并排状环形槽的一对上下辊轧滚,对作为制造的其厚度比制冷剂流通管的壁要厚的铝板材进行轧制,由辊轧滚的外周面通过把板材轧薄到所定的管壁厚而形成平坦的下壁,同时,由环状槽形成从平坦面上隆起的与其成一体的突条且形成位于两侧端的比突条高的立起部分的步骤,通过使辊轧后的铝板经过一侧的滚具有在前一步骤中的辊轧滚的并排状环形槽对应位置上以所定间隔设置的横截面略呈半圆形突起的一对上下滚之间,在各突条的上缘形成所定间隔的略呈半圆形的凹口的步骤,把另一板与下壁同厚的铝板横跨地放在所有突条上而成为上壁,且由于其两侧缘与两立起部的边缘接合,形成了扁平状铝管,同时,因下壁上的各突条与上壁接合而形成增强肋,而且因由上壁堵住了各突条的凹口的开口处,形成联通各并排的制冷剂通路的联通孔的步骤。
全文摘要
热交换器用制冷剂流通管由设有平的上下壁,横跨在上下壁之间的同时沿长度方向延伸且相互间以所定间隔设置的多条增强肋,而其内部有并排的制冷剂通路的扁平状铝管构成,在增强肋上,开设有联通并排的制冷剂通路的多个联通孔,扁平状铝管,由两块铝板,为形成中空,把下铝板的侧端成立起状地弯折,其两缘接层在平坦的上铝板两缘上而形成。增强肋由从下壁同内隆起地辊轧出的突条与上壁接合而形成,而由上壁堵住突条上以所定间隔设置的凹凸的开口处而形成了连通孔。
文档编号F28F1/02GK1093161SQ93109048
公开日1994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1993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26日
发明者平野広三郎, 山本裕司, 伊东真二 申请人:昭和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