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喷嘴、干燥机器、所用引导装置及干燥织物的方法

文档序号:4698306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喷嘴、干燥机器、所用引导装置及干燥织物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处理织物,特别,不只涉及处理纺织织物。
而且,在普通干燥过程中,自每一喷嘴喷射的空气是不会线性分布于喷嘴的整个宽度上。故此,织物布自一边移动至另一边(大体垂直于移行方向),导致布纠缠及干燥不均匀。
而且,由于下喷嘴及织物布间输送网的存在降低下喷嘴所喷出空气之冲击力(与上喷嘴所喷出的空气相较),故普通干燥技术常呈现不均匀之干燥效果。
依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织物干燥机器用的空气喷嘴,具有一翅片在其一出口中,翅片安排用以在使用中改变空气流过出口的方向。
翅片适于安排成对喷嘴之一相邻壁成一角度。翅片适于安排对喷嘴之后壁成一角度。翅片适于安排成对空气自喷嘴流出之正常方向(如翅片不存在时)成一角度。
翅片适于安排于引导空气于所需方向中之一角度。当干燥机器在使用中时,翅片宜安排用以引导空气大致于织物布移行通过该机器的方向上。翅片对喷嘴的该相邻后壁倾斜的角度适于至少为10°,宜至少为12°,且最宜至少为16°。翅片对喷嘴的该相邻后壁倾斜角度适于小于30°,宜小于25°,且最宜小于20°。翅片之较宜倾斜角度约为18°。
喷嘴可包含多个翅片。翅片可延伸横过空气出口之仅一部分。翅片宜延伸横过空气出口之大致整个宽度。
翅片可由适于在使用时使离开喷嘴的空气流偏向的任何装置提供。例如,翅片可由自空气出口之一边缘伸出的一凸缘提供。凸缘可由喷嘴之一壁的延伸部提供。或且,凸缘可包含装于喷嘴上的一分开元件。凸缘可为平面形。凸缘可具有一或更多凸出部大致垂直于其表面延伸进入空气出口中,以进一步引导空气流离开出口。
翅片可包含具有凹槽结构的一长条片。长条片适于延伸横过出口的整个宽度。凹槽长条片可受支持于一凸缘上。凹槽长条片可具有任何适当横断面形状。凹槽宜具有矩形或正方形横断面形状。
当用于干燥机器中时,翅片之存在于喷嘴的空气出口中引导空气在织物布的移行通过机器的方向中流出喷嘴,并从而促使织物布保持与支持织物布的输送网接触,且从而鼓励织物布以大致与输送网相同的速度移行通过该机器。故此降低干燥机器中堵塞的发生。
依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机器,包含一列第一空气喷嘴及一列第二空气喷嘴,其中,第一列喷嘴与第二列喷嘴相对安排,在使用中,在一布材料通过第一列空气喷嘴及第二列空气喷嘴之间时,使该布材料成波浪形移动。
第一空气喷嘴适于相互分开。第二空气喷嘴适于相互分开。该列第一空气喷嘴适于与该列第二空气喷嘴分开并相对安排。第一及第二空气喷嘴适于以第一喷嘴的空气出口面对第二喷嘴的空气出口安排。
该列第一喷嘴宜安排不直接对齐该列第二喷嘴。换言之,第一喷嘴偏离第二喷嘴。
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列第一喷嘴偏离该列第二喷嘴大致等于喷嘴宽度的一半的距离。
当在使用中时,干燥机器中的第一及第二列喷嘴的这种安排导致织物布通过该机器及在该列第一喷嘴及该列第二喷嘴之间,在波浪形径路中移行通过该机器。在干燥过程之期间中,织物布的波浪形移动有利于减小织物中的拉力。
而且,相邻第一及第二喷嘴间之空间提供通气,在干燥过程之期间中,蒸发的液体可经过此排放。
依据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机器,包含相对及相互分开安排的一列第一喷嘴及一列第二喷嘴,第一喷嘴的空气出口面对第二喷嘴的空气出口,一第一输送网延伸横过该列第二喷嘴,并邻近第二喷嘴的空气出口,用以在织物布通过干燥机器之期间中,支持该织物布,及一网延伸横过该列第一喷嘴,并邻近第一喷嘴的空气出口。
该网可由任何适当的材料提供。该网适于安排成大致防止织物布进入相邻第一空气喷嘴间的空间中。该网可由一第二输送网提供。
第三方面的干燥机器可另包含一拉力控制装置,用以调整该网中的拉力。可使用任何适当的拉力控制装置。拉力控制装置适于用以移动该网的一节段趋近或离远第一输送网,且从而调整该网中的拉力。拉力控制装置适于包含一杆,其延伸横过该网的整个宽度,该杆可移动趋近或离远第一输送网。拉力控制装置可包含致动装置,以执行该杆的移动。致动装置包含一臂自一控制装置延伸至该杆,其中,臂的移动导致该杆的移动。
依据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机器的空气喷嘴,包含一机箱,一空气入口,及一空气出口,其中,机箱自空气入口至与空气入口相对的箱壁逐渐减小。
喷嘴适于具有大致四边形横断面,具有三对相对的壁。第一对相对壁适于大致相互平行。第二对相对壁适于为收敛形。第一对壁各适于大致垂直于第二对壁中的每一个,但不垂直于第二对壁的另一个。第三对壁适于大致相互平行,但第三对壁的第一个壁的高度大于第三对壁的第二个的高度。
第三对壁之第一壁适于大于200mm,宜大于300mm,且宜约为360mm。第三对壁之第二壁之高度适于小于350mm,宜小于250mm,最宜小于200mm,且宜约为190mm。
第三对壁之第一及第二壁间之高度差适于大于2%,宜大于10%,较宜大于25%,且最宜大于40%。
第三对壁之第一及第二壁间之高度差适于小于75%,宜小于60%,且最宜小于50%。
在干燥机器喷嘴的使用中,第一对壁适于提供喷嘴之前及后面,第二对相对壁适于提供喷嘴之顶及底面,及第三对壁提供喷嘴之端壁。
由于端壁为不同高度,故喷嘴具有收敛的锥形,第三对壁之第一个所提供之边至第三对壁之第二个所提供之边逐渐减小。
顶及底壁适于自喷嘴的后壁至前壁收敛。
喷嘴的锥形轮廓减慢在空气入口处进来的空气流,且从而便于更均匀分布空气于空气出口的整个宽度上。
空气入口宜置于喷嘴的侧壁中,及相对的箱壁置于喷嘴的另一侧壁处。空气入口适于延伸横过喷嘴的大致整个高度。空气入口适于延伸横过喷嘴的大致整个深度。第三对壁的第二个可大致由空气入口提供。
空气出口适于大致垂直于空气入口延伸。空气出口适于延伸横过喷嘴的整个宽度。空气出口适于沿第一对壁之一个及第二对壁之一个之间一连接处设置。当安排使用时,空气出口适于沿喷嘴的后壁及底壁间的连接处设置。
依据第五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机器,包含一第一喷嘴及一第二喷嘴,喷嘴各具有一空气入口及一空气出口,一公共空气源安排供应空气至第一喷嘴及第二喷嘴二者的空气入口,及一引导装置用以分开空气流于第一喷嘴的空气入口及第二喷嘴的空气入口之间,其中,引导装置包含一主体在第一喷嘴的空气入口及第二喷嘴的空气入口之间延伸进入进来的空气流中。
主体适于具有大致矩形横断面,具有一曲线形凸缘自其一面伸出。
主体之曲线形凸缘适于自主体之该面伸出,此为第一及第二空气喷嘴之空气入口端。曲线形凸缘适于渐减小至一点。凸缘的该点适于延伸进入进来的空气流中。
引导叶之曲线形凸缘的曲率半径适于至少为200mm,宜至少为250mm,及最宜约为300mm。
引导装置适于延伸横过空气入口的大致整个宽度。
引导装置适于在大致垂直于第一及第二喷嘴的空气入口的方向上自每一喷嘴的空气入口伸出至少200mm,宜至少300mm,且最宜约为360mm。引导装置自第一及第二喷嘴伸进空气流中的该距离影响第一及第二喷嘴间之空气分配比率。
主体的曲线形轮廓增加进入第一及第二喷嘴中的层状空气流(空气层流)之比例。而且,该凸缘在第一及第二喷嘴之间更均匀地分开进来的空气流。
第一喷嘴适于安排在第二喷嘴的下游处。引导装置可另包含一引导叶置于第二喷嘴的空气入口的上游方。引导叶适于具有大体方形轮廓,具有曲线形端面,且平行于该空气入口。
依据第六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机器的引导装置,包含一主体可用以分开空气流于一第一空气入口及一第二空气入口之间,主体具有大体方形横断面,具有曲线形的凸缘自其一面伸出。
曲线形凸缘宜渐减小至一点。
依据第七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机器的引导叶,具有大体方形轮廓,具有一曲线形面在使用中安排于端部,且大致平行于一空气喷嘴的空气入口。
依据第八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干燥织物布的方法,包括支持织物布于一第一输送网上,通过第一输送网于一列第一喷嘴及一列第二喷嘴之间,第一喷嘴及第二喷嘴相对安排,自喷嘴出口发出的空气使织物布于通过喷嘴之间时成波浪形移动。
该方法另包括由一网限制织物布之移动离开第一输送网。该网适于安排大致平行于第一输送网。
该方法可另包括在干燥过程之期间中,排放自织物蒸发之气体。气体适于排放通过相邻第一喷嘴及/或相邻第二喷嘴间所提供的空间。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方法可包括由一公共空气源供应空气至第一喷嘴及第二喷嘴。空气供应适于包括分开空气于第一喷嘴及第二喷嘴之间。分开空气的程序适于包括由延伸进入进来的空气流中的一引导装置分开空气流。
该方法适于包括均匀分布空气于每一喷嘴的空气出口上。
本发明的任一方面之任一特色可与本发明的任何其他方面之任何特色合并。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图1及2之干燥装置1包含一第一列喷嘴2及一第二列喷嘴4。在使用中,第一喷嘴2适合作为上喷嘴,及第二喷嘴4适合作用下喷嘴。
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及第二喷嘴2、4各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及尺寸。每一喷嘴包含一空气入口6及一空气出口8。如自图1可见,空气出口8大致延伸横过喷嘴2、4之整个宽度。沿空气出口8的长度上相分开的翅片10用以引导自喷嘴2、4发射的空气流,由箭头C指示。如自图2最易可见,翅片10安排用以引导空气流在织物布12的移动方向上通过机器,此移动方向由箭头D指示。
图3更详细显示空气出口8中的翅片10的安排。在本实施例中,图3显示翅片10由一长条片34提供,具有大体矩形(在此例中大致为正方形)波浪状轮廓,形成通道36,空气通过其中。长条片34以适于引导空气于所需之方向上之角度安排。在本例中,长条片34安排使通道36之纵轴线对喷嘴之相邻后表面成18°。
如显示于图1,每一喷嘴2、4自空气入口6至喷嘴2、4的末端14渐减小。
该渐减小由喷嘴2、4的端壁之高度不同所造成。空气入口6所在处之端壁具有高度360mm,而相对之端壁则具有高度190mm。
空气出口8距喷嘴2、4之相对侧边16的距离自空气入口6至末端14逐渐减小。
而且,空气出口8所在处之喷嘴之面18安排成对喷嘴2、4之相邻面成大于45°及小于180°之一角度。
如自图2最清楚可见,该列第一喷嘴2安排成偏离该列第二喷嘴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喷嘴2偏离第二喷嘴4等于约喷嘴2、4的宽度一半之距离。此自图2B更清楚可见,其中,距离X1及X2大致相等,且在本实施例中,宜等于约140mm。
在每列喷嘴2、4中,相邻喷嘴2、4相互分开,以提供一空隙于相邻喷嘴2、4之间。
干燥装置1另包含一第一输送网20,第一输送网20延伸横过该列第二喷嘴4,且置于第二喷嘴4的空气出口10邻近。装置1另包含一第二输送网22,第二输送网22延伸横过该列第一喷嘴2,且置于第一喷嘴2的空气出口10邻近。
图2亦显示干燥装置1包含一拉力控制装置24,在本实施例中,其包含一杆26延伸横过第二输送网22之整个宽度,及一臂28可用以横向移动该杆26,以改变第二输送网22之拉力。
图1显示喷嘴2、4之空气馈进于喷嘴2、4的空气入口6中的布置。在所示实施例中,使用一公共空气源(未显示),以供应空气至第一喷嘴2及第二喷嘴4二者。空气自空气源流至空气入口6由箭头A表示。如自图1可见,进来之空气分开于第一及第二喷嘴2、4之间。干燥装置1包含一空气分开件30,该空气分开件置于第一及第二喷嘴2、4之间,以分开空气于第一及第二喷嘴2、4之间。
空气分开件30具有大致方形轮廓,具有一曲线形凸缘38自空气入口6末端处的分开件30之表面伸出。空气分开件30延伸横过空气入口6之整个宽度。曲线形凸缘的曲率半径R为300mm。凸缘38渐减小至空气分开件30的主体的末端处之一点。空气分开件30安排于装置1中,该曲线形凸缘38的尖端面对进来之空气流。空气分开件30之曲线形轮廓增加层状空气流进入喷嘴2、4中之比例。
空气分开件30大致垂直于空气入口6延伸一距离X。在本实施例中,距离X为360mm。
装置1还包含一引导叶32,该引导叶32被置于第二喷嘴4的空气入口6之下方。引导叶具有大体方形轮廓,在端面处具有曲线形轮廓,且平行于空气入口6。
在图1-3所示装置的使用中,织物布12被支持于第一输送网20上。输送网20之转动导致织物布12被馈送通过装置1。空气自空气源(未显示)馈送至第一及第二喷嘴2、4,此空气大体在升高的温度上。空气由空气分开件30分开,且从而大致均匀分布于第一及第二喷嘴2、4之间。
空气分开件30之渐减小之曲线形凸缘38使空气可顺利流进空气入口6中。而且,引导叶32亦用以使空气顺利流进第二喷嘴4之空气入口6中,减少在入口6处形成旋涡至最低程度。
喷嘴2、4之渐减小轮廓方便更均匀分布空气横过喷嘴2、4之整个宽度,且从而减少织物布12在通过干燥装置1之期间中横向移动(如图1中之箭头E所示)。
弯折的翅片10引导来自喷嘴2、4的空气流于织物布12移动通过机器1的方向上,从而朝向第一输送网20引导织物,并鼓励织物布以与第一输送网20大致相同的速度移动通过机器1。
该列第一喷嘴2及该列第二喷嘴4的偏离安排导致织物布在波浪形径路中移动通过机器1(如显示于图2)。织物布在干燥过程之期间中之此波浪形移动有利于减小织物中的拉力。
空气,尤其是在升高的温度上的空气被吹送于织物上导致液体自其中蒸发。相邻第一喷嘴间及相邻第二喷嘴4间之间隔提供通气,蒸发之液体可经此逸出至排气口(未显示)。
第二输送网22提供一装置,用以控制织物通过机器1时之波浪形移动的波峰。第二输送网22拘束织物布12,并防止其进入相邻第一喷嘴2间的空隙中。拉力控制装置24的臂28用以移动杆26趋近或离远第一输送网20,并从而改变第二输送网22的拉力。
第二输送网22具有额外优点,使第一喷嘴2及第二喷嘴4提供同量的空气(热流)于织物布12上,因为离开第一及第二喷嘴2、4二者之出口8之空气需通过输送网20、22。故此,导致织物布12之干燥更为均匀。
虽上述系有关使用空气来干燥织物布,但精于本艺之人士显然知道可使用任何其他适当之气体或气体混合物,以取代或作为空气。
权利要求
1.一种织物干燥机器用的空气喷嘴,具有一翅片在其出口中,翅片安排用以在使用中改变流过出口的空气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翅片安排成对喷嘴之一壁成一角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当喷嘴在使用中时,翅片安排成对喷嘴之后壁成一角度。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在使用于织物干燥机器中,翅片安排用以引导空气大致于织物布移行通过该机器之方向上。
5.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翅片对喷嘴之该壁倾斜的角度至少10°。
6.如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翅片对喷嘴之该壁倾斜的角度小于30°。
7.如权利要求2、3、4、5或6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翅片对喷嘴之该壁倾斜的角度约18°。
8.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气喷嘴,包含多个翅片。
9.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翅片延伸横过空气出口之仅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翅片延伸横过空气出口的大致整个宽度。
11.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翅片包含一自空气出口之一边沿伸出的凸缘。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凸缘为喷嘴之一壁的延伸部。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凸缘为装于喷嘴上之一分开元件。
14.如权利要求11、12或13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凸缘包含具有凹槽结构的一长条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凹槽具有方形或正方形横断面。
16.一种干燥机器,包含一列第一空气喷嘴及一列第二空气喷嘴,其中,第一列喷嘴与第二列喷嘴相对安排,在使用中,在一布材料通过第一列空气喷嘴及第二列空气喷嘴之间时,使该布材料成波浪形移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空气喷嘴相互分开。
18.如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二空气喷嘴相互分开。
19.如权利要求16、17或18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该列第一空气喷嘴与该列第二空气喷嘴分开并相对安排。
20.如权利要求16至19任一项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空气喷嘴及第二空气喷嘴安排以使第一喷嘴之空气出口面对第二喷嘴之空气出口。
21.如权利要求16至20任一项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该列第一喷嘴偏离该列第二喷嘴。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该列第一喷嘴偏离该列第二喷嘴大致等于喷嘴的宽度之一半之距离。
23.如权利要求16至22任一项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在使用中,蒸发的液体可排泄于相邻第一或相邻第二空气喷嘴之间。
24.一种干燥机器,包含一列第一喷嘴及一列第二喷嘴,第一列及第二列喷嘴相对及相互分开安排,第一喷嘴的空气出口面对第二喷嘴的空气出口,一第一输送网延伸横过该列第二喷嘴,邻近第二喷嘴的空气出口,用以在一织物布通过干燥机器时,支持该织物布,及一网延伸横过该列第一喷嘴,并邻近第一喷嘴之空气出口。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喷嘴相互分开。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喷嘴相互分开。
27.如权利要求24、25或26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该网安排用以当在使用中时,防止织物布进入相邻第一空气喷嘴间的空间中。
28.如权利要求24至27任一项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该网包含一第二输送网。
29.如权利要求24至28任一项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另包含一拉力控制装置,用以调整该网的拉力。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拉力控制装置可用以移动该网之一节段趋近或离远第一输送网。
31.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拉力控制装置包含一杆,该杆延伸横过该网。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该杆延伸大致横过该网的整个宽度。
33.如权利要求31至32任一项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拉力控制装置包含一致动装置。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致动装置包含一臂自一控制装置延伸至该杆,其中,臂的移动影响杆的移动。
35.一种干燥机器的空气喷嘴,包含一机箱,一空气入口及一空气出口,其中,机箱自空气入口至与空气入口相对的一机箱壁逐渐减小。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喷嘴具有大致四边形横断面,具有三对相对的壁。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第一对相对壁大致相互平行。
38.如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第二对壁为收敛形。
39.如权利要求36、37或38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第一对壁各大致垂转于第一之第二对壁,第一对壁各不垂直于第二之第二对壁。
40.如权利要求36至39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第三对壁大致相互平行,第一之第三对壁的高度大于第二之第三对壁之高度。
41.如权利要求36至40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在喷嘴的使用中,第一对壁提供喷嘴的前及后面。
42.如权利要求36至41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在喷嘴的使用中,第二对壁提供喷嘴的顶及底面。
43.如权利要求36至42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在喷嘴的使用中,第三对壁提供喷嘴的末端壁。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喷嘴自第一之第三对壁至第二之第三对壁呈收敛的锥形。
45.如权利要求42、43或44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顶及底壁自喷嘴的后端至喷嘴的前端收敛。
46.如权利要求35至45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空气入口置于喷嘴的一侧壁中。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空气入口延伸横过喷嘴的大致整个高度。
48.如权利要求46或47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空气入口延伸横过喷嘴的大致整个深度。
49.如权利要求46、47或48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第二之第三对壁大致由空气入口提供。
50.如权利要求35至49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空气出口延伸大致垂直于空气入口。
51.如权利要求36至50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空气出口延伸横过喷嘴的大致整个宽度。
52.如权利要求36至51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空气出口设置于沿第一对壁的其中一个及第二对壁的其中一个间之一连接处。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当安排使用时,空气出口设置于沿喷嘴的后壁及底壁间之连接处。
54.一种干燥机器,包含一第一喷嘴及一第二喷嘴,喷嘴各具有一空气入口及一空气出口,一公共空气源安排用以供应空气至第一喷嘴及第二喷嘴二者之空气入口,及一引导装置用以分开空气流于第一喷嘴的空气入口及第二喷嘴之空气入口之间,其中,引导装置包含一主体在第一喷嘴的空气入口及第二喷嘴的空气入口之间延伸进入进来的空气流中。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主体具有大致方形横断面,具有一曲线形凸缘自其一面伸出。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主体的曲线形凸缘自主体的该面伸出,此为第一及第二空气喷嘴的空气入口端。
57.如权利要求55或56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曲线形凸缘渐减小至一点。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当干燥机器在使用中时,凸缘的该点延伸进入进来的空气流中。
59.如权利要求54至58任一项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喷嘴的空气入口安排于第二喷嘴的空气入口的下游处。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引导叶置于第二喷嘴的空气入口之上游处。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干燥机器,其特征在于,引导叶具有大体方形轮廓,具有曲线形面在末端,且平行于第二空气喷嘴的空气入口。
62.一种干燥机器的引导装置,包含一主体可用以分开空气流于一第一空气入口及一第二空气入口之间,主体具有大体方形横断面,具有曲线形凸缘自其一面伸出。
63.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曲线形凸缘渐减小至一点。
64.一种干燥机器的引导叶,具有大体方形轮廓,具有一曲线形面在使用中安排于末端,并大致平行于一空气喷嘴的空气入口。
65.一种干燥织物布的方法,包括支持织物布于一第一输送网上,通过第一输送网于一列第一喷嘴及一列第二喷嘴之间,第一喷嘴及第二喷嘴相对安排,自喷嘴发出的空气使织物布于通过喷嘴之间时成波浪形移动。
66.如权利要求6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织物布的移动离开第一输送网由一网限制。
67.如权利要求6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网安排成大致平行于第一输送网。
68.如权利要求65至6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干燥过程的期间中,排放气体及自织物蒸发的液体。
69.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气体及蒸发的液体排放通过相邻第一喷嘴及/或相邻第二喷嘴间所提供的空间。
70.如权利要求65至6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包括由一公共空气源供应空气至第一喷嘴及第二喷嘴。
71.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空气供应分开于第一喷嘴及第二喷嘴之间。
72.如权利要求7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喷嘴及第二喷嘴之间空气供应大致均等分开。
73.如权利要求65至7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空气均匀分配于每一喷嘴的空气出口上。
74.一种空气喷嘴,基本上如上述,并参照附图。
75.一种干燥机器,基本上如上述,并参照附图。
76.一种干燥机器的空气喷嘴,基本上如上述,并参照附图。
77.一种引导装置,基本上如上述,并参照附图。
78.一种引导叶,基本上如上述,并参照附图。
79.一种干燥织物布的方法,基本上如上述,并参照附图。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织物干燥机器之空气喷嘴之改良设计,改良的织物干燥机器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编号F26B21/00GK1425820SQ0211988
公开日2003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2日
发明者徐达明 申请人:科万商标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