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596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式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方面的发明,进一步说明则是关于将空调机的所有部件集成在一起的一体式空调机方面的发明。
背景技术
下面参照附图对已有技术的一体式空调机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图1给出已有技术一体式空调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如图所示,空调机的底面设置有底盘1。
底盘1的室内侧前面设置有前面板3。前面板3构成空调机的正面外观,安装在下面将要说明的机壳30的前面。在前面板3中,前面板3的一侧设置有吸入机构3i,吸入机构3i是室内空气流入的通路; 前面板3的另一侧侧设置有排出格栅3e,排出格栅3e用于使在空调机内部热交换之后的空气重新排出到室内。另外虽然图纸中没有提示出,吸入机构3i上设置有吸入格栅(图纸中没有提示出)。排出机构3e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机构3c,控制面板机构3c用于操作空调机的动作。
前面板3的内侧设置有室内热交换机7。室内热交换机7的作用是使通过吸入机构3i吸入的空气与空调循环的工作流体之间的热交换,更确切地说室内热交换机7设置在下面将要说明的空气导向机构9上。
下面对室内热交换机7设置在空气导向机构9上的结构进行说明。空气导向机构9上设置有隔板8,隔板8上形成有隔板孔8’,隔板孔8’用于引导经过室内热交换机的空气。空气导向机构9的上端一体型成有排出导向机构10,排出导向机构用于将热交换之后的空气引导流向到空气调和的空间。排出导向机构10与排出机构3e具有相同的宽度。空气导向机构9的底面形成有排水机构9’,排水机构9’用于排出室内热交换机7产生的冷凝水。
空气导向机构9结合有涡卷面11。涡卷面11的内部由EPS等绝热材料形成,涡卷面11的内部设置有下面将要说明的室内侧风扇19。
通过对应于前面板3的控制面板机构3c的空气导向机构9和涡卷面11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箱14,控制箱内包括执行空调机控制的各种部件。
屏障15紧密地附着在涡卷面11的后面,划分空调机的室内侧和室外侧。屏障15将空调机划分成室内侧和室外侧,使得室内侧环境和室外侧环境相互部影响。
屏障15的后端,也就是说室外侧的底盘1上设置有电机衬垫18,电机衬垫18上设置有电机17。电机17的电机轴分别向室内侧和室外侧凸出形成,一侧轴贯通屏障15凸出在室内侧的涡卷面11内部。向室内侧凸出的轴上设置有室内侧风扇19。室内侧风扇19的作用是吸入用于空气调和的空间的空气,使空气流经室内热交换机7,然后重新通过排出导向机构9e向室内排出。
电机17的室外侧轴上设置有室外侧风扇21。室外侧风扇21吸入室外的空气,使空气流经室外侧的室外热交换机27进行热交换。
一方面,室外侧设置有导风板23,导风板23用于引导室外侧风扇21所形成的气流。导风板23使得从外部吸入的空气均匀地传送到室外热交换机27上。导风板23上形成有通孔23’,通孔23’用于设置送风扇21。图纸中符号24是形成导风板23上面的盖。图纸中符号25是支架,支架25用于连结空气导向机构9和导风板23的上端,使空气导向机构9和导风板23的设置状态更加坚固。
室外热交换机27设置在底盘1上,设置在室外侧的最外侧。室外热交换机27用于从室外吸入的空气和工作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
为了遮蔽设置在底盘1上的各种部件,设置有机壳30。机壳30与底盘1固定结合,遮蔽空调机的两侧面和上端。
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已有技术的一体式空调机具有如下缺点。
也就是说,已有技术的一体式空调机内的部件之间的间距相对紧密,很难在追加设置其他部件,不能提供更多的功能。
另外,为了安装用于形成空调机内部气流的电机,需要使用额外的部件(电机衬垫18),相对减少了内部部件的设置空间。
还有,空气导向机构9的上端一体型成有排出导向机构10,使得将室内热交换机7设置在空气导向机构9上的作业变得繁琐。尤其是设置室内热交换机7时,需要高率与室内热交换机7相连接的压缩机(图纸中没有提示出)的位置,使得安装作业非常麻烦。
另外,为了固定结合屏障15和导风板23的上端,需要使用额外的部件支架25,使得整体部件的个数增加。
然后,在已有技术中使用的部件中,空气导向机构9和隔板8是注塑成形物,涡卷面11是EPS。在结构中,将涡卷面11安装在注塑成形物空气导向机构9上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屏障15是金属材质,使得整体构成部件的材质不同,在重新利用方面有不利的一面。
最后,在已有技术中,各个部件和部件之间的间距等的设计上,空间利用相对部分导致空调机大型化,降低了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整体结构简单化的空调机;通过合理设计部件相互之间位置,确保内部空间,使空调机能够具有多种功能;提供组装简单的空调机;提供在重新利用方面方便的空调机;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空调机,包括底盘、前面板、隔板、空气导向机构、室内侧风扇和导风板;底盘上设置有热交换循环,包括有室内侧和室外侧部件;前面板形成底盘的室内侧前面,设置有吸入机构和排出机构,吸入机构吸入用于空气调和空间的空气,排出机构排出热交换之后的空气;隔板设置在底盘的室内侧,用于引导热交换之后的空气,热交换之后的空气是从用于空气调空间吸入在前面板后方的室内热交换机上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空气导向机构设置在底盘上,将空调机内部划分室内侧和室外侧,空气导向机构上偏向于一侧设置有引导室内侧空气流动的流动引导机构,空气导向机构下端的左右宽度和底盘的左右宽度相同;室内侧风扇设置在空气导向机构的流动引导机构上,吸入通过隔板传送过来的空气之后排出,给空气流动提供原动力;导风板设置在室外侧,用于引导通过室外侧风扇吸入的空气向构成热交换循环的室外热交换机传送。隔板和室内热交换机的宽度比空气导向机构的流动引导机构的宽度宽,在超出流动引导部的隔板的后方形成绝热空间。
对应于空气导向机构(110)部分的绝热空间(112)是向室内侧凹陷形成,给室外侧设置部件提供空间。
同时驱动室内侧风扇和室外侧风扇的电机直接安装在空气导向机构的背面上。
作为室内侧部件的排出导向机构和作为室外侧部件的导风板的上端通过支架连结,之间分别一体形成在排出导向机构和导风板上。
空气导向机构的上端还设置有排出导向机构,排出导向机构将从室内侧风扇排出的空气传送给排出机构;对应于绝热空间上部的排出导向机构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箱。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一体式空调机可以带来如下效果在本发明的一体式空调机中,整体上空调机的构成部件减少,减少了组装时的工具使用次数,使得组装作业更容易。
在本发明的一体式空调机中,缩减了风扇的前后宽度,在空气导向机构上形成流动引导机构和绝热空间,并将绝热空间形成向室内侧相对凹陷的凹陷机构,于是提供了空气导向机构的前方和后方的室内侧以及室外侧的富余空间。通过利用富余空间可以设置执行其他功能的部件,更有效地利用了内部空间。
在本发明的一体式空调机中,绝热空间对空调机内外部的温度差起到缓冲作用,所以防止了空调机外部发生结露水的现象。
在本发明的一体式空调机中,排出导向机构可拆卸地设置在空气导向机构上,使得室内热交换机的设置作业更容易。另外,排出导向机构和导风板的上端连结是通过分别形成在排出导向机构和导风板的一侧上的支架来完成,所以组装更加容易并且牢固。
在本发明的一体式空调机中,空气导向机构、隔板、排出导向机构、导风板以及前面板等部件采用相同材质的成形物,当废弃空调机时提高了再回收利用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一体式空调机可以带来如下效果。
第一,在本发明的一体式空调机中,整体上空调机的构成部件减少,减少了组装时的工具使用次数,使得组装作业更容易。
第二,在本发明的一体式空调机中,缩减了风扇的前后宽度,在空气导向机构上形成流动引导机构和绝热空间,并将绝热空间形成向室内侧相对凹陷的凹陷机构,于是提供了空气导向机构的前方和后方的室内侧以及室外侧的富余空间。通过利用富余空间可以设置执行其他功能的部件,更有效地利用了内部空间。
第三,在本发明的一体式空调机中,绝热空间对空调机内外部的温度差起到缓冲作用,所以防止了空调机外部发生结露水的现象。
第四,在本发明的一体式空调机中,排出导向机构可拆卸地设置在空气导向机构上,使得室内热交换机的设置作业更容易。另外,排出导向机构和导风板的上端连结是通过分别形成在排出导向机构和导风板的一侧上的支架来完成,所以组装更加容易并且牢固。
第五,在本发明的一体式空调机中,空气导向机构、隔板、排出导向机构、导风板以及前面板等部件采用相同材质的成形物,当废弃空调机时提高了再回收利用的效果。


图1是已有技术一体式空调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图2是本发明一体式空调机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排出格栅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图4是实施例的吸入格栅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图5是安装在图4的吸入格栅上的装饰面板的断面图;图6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隔板结构的斜视图;图7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图8是图7的B-B’线断面图;图9是图7的C-C’线断面图;图10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箱安装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其中50底盘60前面板61吸入机构64排出机构69控制面板机构70吸入格栅80室内热交换机82通道90空气净化机构100隔板102空气孔110空气导向机构111流动引导机构112绝热空间115热交换机安放部117阻挡凸起130排出导向机构131排出流路132控制箱安放部135室内侧支架140电机150室内侧风扇160室外侧风扇170导风板174室外侧支架180室外热交换机190控制箱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体式空调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2是本发明一体式空调机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如图2所示,构成空调机底面的底盘50上划分室内侧和室外侧,底盘50上设置有各种部件。
首先在底盘50室内侧的最前端上设置有前面板60。前面板60上形成有吸入机构61。前面板60安装在构成空调机外观的机壳(图纸中没有提示出)和底盘50的前端上。前面板60上形成的吸入机构61,占整体的中间下部,吸入机构61的作用是将用于空调调和空间的空气吸入到空调机内部。
前面板60的上端形成有排出机构64,排出机构64将热交换之后的空气排出到用于空气调和的空间。排出部64上设置有排出格栅65,排出格栅65用于调节排出空气的方向。
下面参照附图对排出格栅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发明实施例的排出格栅结构的分解斜视图。
如图3所示,排出格栅65的周围形成有格栅框架65f。格栅框架65f的两端形成有旋转中心孔65h,旋转中心孔65h是排出格栅65上下摆动的中心。旋转中心孔65h通过铰链轴可旋转地支撑着,铰链轴形成在排出部64的内面。格栅框架65f的内部形成有多个横方向延长形成的横向肋材65p。
格栅框架65f的内部沿着纵向设置有多个纵向肋材65v,纵向肋材65v用于连结横向肋材65p。纵向肋材65v可以与横向肋材65p形成一体,也可以单独形成进行安装。
纵向肋材65v的后方一体型成有排出叶片66,排出叶片66用于调节排出空气的左右方向。排出叶片66与纵向肋材65v形成一体,通过注塑铰链部66h可以调节方向。注塑铰链部66h是连接纵向肋材65v和排出叶片66的部分,厚度相对薄,可以使排出叶片66对纵向肋材65v进行一定角度的旋转。
排出叶片66上分别形成有联动轴66s,各个排出叶片的联动轴66s通过联动杆67上。排出叶片66通过联动杆67可以同时调节方向。为此,联动杆67上形成有连结孔67h,连结孔67h用于插入联动轴66s。
一方面,驱动杠杆68连结在联动杆67上,驱动联动杆67。驱动杠杆68的一端部连结在联动杆67上,另一端沿着格栅框架65f的前方凸出特定长度。
另外根据设计条件,注塑铰链机构66h具有弹性回复力时,排出叶片66克服注塑铰链部66h的恢复力,使排出叶片66位于设定的位置。还可以设置使联动杆67或者驱动杠杆68位于设定位置的结构。
相对于排出机构64的一侧旁边的吸入机构61的上部形成有用于空调机动作的控制面板机构69。
前面板60的吸入机构61上安装有吸入格栅70。图4给出实施例的吸入格栅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如图所示,吸入格栅70是向吸入机构61吸入空气的通路,通过吸入口61看不到内部吸入格栅70。为此吸入格栅70上形成有用于通过空气的部分——格栅机构71,格栅机构71左右延长,并上下配置多个。
图5给出安装在图4的吸入格栅上的装饰面板的断面图。如图5所示,吸入格栅70的上端形成有装饰面板73。装饰面板73是用于装饰吸入格栅70的,比如说,将装饰面板73的颜色设计成与吸入格栅70不同的颜色,或者采用不同的材质,使其外观更加美丽。下面参照图4和图5,对装饰面板73的安装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装饰面板73的断面形状为倒立的“L”字形,装饰面板73的上下端分别形成向后方凸出形成的安装腿74、75。安装腿74、75根据装饰面板73的长度等条件至少形成2个以上。安装腿74、75的前端向安装面板73的后方下侧延长形成。安装腿74、75插入时,通过材质本身的特性和形状特性产生的弹性,紧密地结合在装饰面板安放部76。
装饰面板73安装在装饰面板安放部76上,装饰面板安放部76延长形成在吸入格栅70的上端。根据装饰面板73的背面形状,装饰面板安放部76段差形成。控制面板安放部76上形成有安装槽77、78,安装槽77、78用于安装腿74、75插入到内部,所以安装槽77、78的位置对应于安装腿74、75的位置。安装槽77、78向装饰面板73的前方卡口形成,使得安装腿74、75更容易地插入到安装槽77、78内。安装槽77、78的内部形成与安装腿74、75对应的倾斜角。
在相当于前面板60的后方的底盘50上,更确切地说是在下面将要说明的空气导向机构110上,设置有室内热交换机。室内热交换机80构成热交换循环,使从用于空气调和的空间吸入的空气与热交换循环中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机8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通道82,通道82的上端形成有固定结合孔83;固定结合孔83的下部沿着通道82单方向弯曲形成有安装片(图纸中没有提示出)。通道82的下端部上设有挡片85,挡片85卡在下面将要说明的阻挡凸起117上,挡片85的弯曲方向与安装片弯曲方向相反。
室内热交换机的前面设置有空气净化机构90。空气净化机构90利用等离子体的集尘作用在用于空气调和的空间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净化处理。一般空气净化机构90的一侧设置在室内热交换机80一侧端部上的通道82上。
室内热交换机80的背面设置有隔板100。下面参照图6对隔板100进行详细说明。图6给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隔板100结构的斜视图。隔板100的一侧上形成有隔板孔102,隔板孔102成为流经室内热交换机80的空气的通路。相当于隔板100的背面的隔板孔102的周围形成有安装通道103,安装通道103用于安装下面将要说明的透平风扇的前端。
隔板100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侧板104。侧板104与室内热交换机80形成流路。侧板104的上端分别形成有安装凸起105。安装凸起105固定结合在室内热交换机80的通道82上形成的固定结合孔83上。
侧板104 上对应于安装板的位置上形成有安装槽107。侧板104的内侧设置有隔片106。隔片106支撑在室内热交换机80的背面,使隔板100的表面和窗户室内热交换机80背面之间保持一定间距。
隔板100的背面形成有安装肋材108,在隔板100的背面两端上下延长一定长度。安装肋材用于防止隔板100背面和下面将要说明的空气导向机构110之间的泄漏。安装肋材108可以根据空气导向机构110的前面形状设计成其他形状。
空气导向机构110设置在底盘50上,将空调机的内部划分成室内侧和室外侧。空气导向机构110的宽度与底盘50的宽度相同。
空气导向机构110的内部形成有室内风扇150和流动引导机构111,流动引导机构111引导流经隔板100之后从室内风扇排出的空气。流动引导机构111不在空气导向机构110的中央部,而向一侧偏离。流动引导机构111的一侧形成有绝热空间112。绝热空间112的作用是,例如空调在执行制冷模式时,防止通过流经流动引导机构111的相对低温的空气和空调机外部的相对高温的空气产生露水等现象。
空气导向机构110的前端下侧设置有用于安放室内热交换机80的热交换机安放部115。热交换机安放部115上形成有多个倾斜肋材116。倾斜肋材116从一侧向另一侧倾斜支撑室内热交换机80的下端,使得室内热交换机80产生的冷凝水很顺利地排出。另外,热交换机安放部115的两端上设置有阻挡凸起117,阻挡凸起117插入到室内热交换机80的一侧进行支撑。
室内热交换机80安放之后,室内热交换机80的后方设置隔板100。隔板100的宽度比流动引导机构111的宽度宽,隔板孔102与流动引导机构111同心设置。空气导向机构110上设置有引导凸起117’,引导凸起117’用于支撑隔板100的下端。
相当于流动引导机构111的中心部的空气导向机构110的背面设置有电机安放部119。对应于绝热空间112的空气导向机构110的背面上形成有凹陷机构118。凹陷机构118从空气导向机构110的背面向绝热空间112凹陷形成,用于确保室外侧设置压缩机的空间。
空气导向机构110的上端设置有排出导向机构130。排出导向机构130的作用是将从流动引导机构111排出的空气引导向排出机构64,所以排出导向机构130内部形成有排出流路131。排出流路131的高度和宽度对应于排出机构64的高度和宽度。
排出导向机构130的一侧形成有控制箱安放部132。控制箱安放部132相当于绝热空间112的上部。控制箱安放部132的一侧延长形成有插入导轨132’。向排出导向机构130的一侧延长的延长片133上形成有插入导轨134,插入导轨134与插入导轨132’平行。延长片133的上面一侧设置有固定结合孔134’。
向插入导轨的后方凸出形成有室内侧支架135。室内侧支架135与下面将要说明的导风板170的室外侧支架174相连接,室内侧支架135与排出导向机构130和导风板170的上端相连接进行固定结合。
在空气导向机构110上形成的电机安放部119上直接安装电机140。电机140的两端设置有旋转轴141、141’。在电机140外周面的周围上设置有多个固定结合片143,固定结合片143用于将电机140固定结合在电机安放部119上。
电机140的一侧旋转轴141上设置有室内风扇150,室内风扇150用于室内侧的空气流动,室内侧风扇150最好采用透平风扇。室内风扇150位于流动引导机构111上。设置在流动引导机构111上的室内风扇150的前端最好位于隔板100的安装通道103上。其中采用前后宽度相对小的室内风扇,以便减小空气导向机构110的前后宽度。
电机140的另一侧旋转轴141’上设置有室外侧风扇160。室外侧风扇160用于形成空调机室外侧的空气流动。
室外侧风扇160位于导风板170的通孔172内。导风板170的作用是,引导通过空调机室外侧的室外侧风扇160从外部吸入的空气。导风板170的前端设置有室外侧支架174,室外侧支架174固定结合在排出导向机构130上的室内侧支架135上。
下面结合图7至图9,对连结导风板170和排出导向机构130的支架135、174进行详细说明。图7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架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图8是图7的B-B’线断面图。图9是图7的A-A’线断面图。
如图所示,室内侧支架135的前端中央设置有阻挡棒136。阻挡棒136与延长机构137相连接,延长机构137向阻挡棒136两端前方延长形成。阻挡棒136和室内侧支架135之间形成有挂槽136’。
阻挡棒136两端形成的延长机构137上分别延长形成有安装槽138。安装槽138形成在从延长机构137前端后退特定距离的位置上。安装槽138和延长机构137之间形成有固定结合孔139。
室外侧支架174的前端中央部相对凸出形成有挂钩175。如图9所示,挂钩175用于通过挂槽136’挂在阻挡棒136上。
如图7所示,对应于挂钩175两端的室外侧支架174的部分相对凸出的少一些,其对应于阻挡棒136和延长机构137的凸出程度。室外侧支架174的两端下面向下部凸出形成有前端安装肋材176,前端安装肋材176用于安放在安放槽138内。与前端安装肋材176相对应,室外侧支架174的下面形成有支撑肋材177。如图8所示,支撑肋材177支撑在室内侧支架135的延长机构137的前端。
室外侧支架174上形成螺丝槽178,螺丝槽178对应于室内侧支架135的固定结合孔139。螺丝(s)通过螺丝槽178固定结合在固定结合孔139上。
底盘50的室外侧最外部设置有室外热交换机180(图1所示)。通过导风板170,室外热交换机180与空气导向机构110保持一定距离。也就是说,导风板170覆盖室外热交换机180,通过通孔172吸入的空气流经室外热交换机180进行热交换。
在排出导向机构130的一侧形成的控制箱安放机构132上,设置有控制箱190。控制箱190设置在排出导向机构130的一侧,控制箱190的前端位于前面板60的控制面板机构69上。
下结合附图10,对控制箱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0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箱安装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如图10所示,控制箱190的下端设置有固定结合凸起192,固定结合凸起192用于固定结合在固定结合孔134’上。固定结合凸起192与控制箱190的一面形成为一体,并且具有一定弹性。沿着控制箱190的前后方向延长形成有导轨机构194、194’,导轨机构194、194’可以沿着插入导轨132’、134移动。
构成部件通过机壳(图之中没有示出)进行遮蔽。机壳形成空调机的上面和两侧面,遮蔽内部的部件。
空气导向机构110、隔板100、排出导向机构130以及导风板170都是由相同材质构成的成形物。前面板60、吸入格栅70、室内风扇和送风扇190最好也是相同材质的成形物。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一体式空调机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本实施例中空调机按照制冷模式工作的过程进行说明。空调机启动,则室内风扇旋转,通过吸入格栅70和吸入机构61吸入用于空气调和的空间的空气。
通过吸入机构61吸入的空气被空气净化机构90净化之后流经室内热交换机80。空气流经室内热交换机80进行热交换,转换成温度相对较低的空气。然后被降温的空气通过隔板100的隔板孔102被吸向室内风扇。吸入到室内风扇的空气通过室内风扇的旋转沿着室内风扇的翅膀移动,然后沿着室内风扇的圆心方向排出。
室内风扇排出的空气被流动引导机构111传送到排出流路131。传送到排出流路131的空气通过排出机构64排出到用于空气调和的空间。
这时通过排出机构64排出的空气方向取决于排出格栅65。也就是说,将排出格栅65的旋转中心孔65h以中心旋转特定角度可以调节排出空气的上下方向。另外通过调节联动杆67,使得排出叶片66的纵向肋材65v以注塑铰链机构66h为中心左右旋转,调节排出空气的左右方向。
在室外侧,在室内热交换机80进行热交换的工作流体通过压缩机传送,在压缩机压缩之后转换成高温高压的工作流体传送到室外热交换机180,传送到室外热交换机180的工作流体与室外吸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将热量释放到外部。
也就是说,送风扇160通过电机140的旋转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空调机的室外侧。被吸入的空气沿着导风板170的引导通过通孔172吸入到送风扇160。吸入到送风扇160的空气传送给室外热交换机180,流经室外热交换机180进行热交换。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中,空气导向机构110起到划分成室内侧和室外侧的功能的同时,还起到引导室内侧空气流动的作用。尤其是流动引导机构111引导通过室内风扇所形成的室内侧的空气流动。流动引导机构111偏向空气导向机构110的一侧,流动引导机构111的一侧形成有绝热空间112。绝热空间112的作用是使得流有温度相对低的空气的流动引导机构111和外部之间进行绝热。于是防止了由于与空调机外部之间的温度差形成结露水的现象。
向绝热空间112侧凹陷形成在空气导向机构110上的凹陷机构118使得室外空间更加宽阔。也就是说,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空气导向机构110和导风板170之间的空间。利用凹陷机构118设置压缩机等部件,则可以使除了对应于凹陷机构118之外的空气导向机构110和导风板170之间的间距最小化。
将用于连结导风板170和空气导向机构110上部的支架135、174分别形成在导风板170和排出导向机构130上之后进行连结。支架135、174的长度可以变得很短,通过连结进行固定结合,所以相对更容易牢固地结合。
下面对室内侧支架135和室外侧支架174的连结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在导风板170安装在底盘50上的状态下,使得阻挡棒136挂在挂钩175上。在此状态下,以阻挡棒136为中心旋转设置有室内侧支架135的排出导向机构130。
旋转排出导向机构130,则形成在室内侧支架135的延长机构上的安装槽138向室外侧支架174的下面接近,前端安装肋材176安装在安装槽138上。支撑肋材177在延长机构137对应的位置上支撑延长机构。
分离阻挡棒136和挂钩175的方向和分离安装槽138和前端安装肋材176以及支撑肋材177的方向相反,使得室内侧支架135和室外侧支架174的固定结合更加牢固。
根据排出导向机构130和导风板170的大小等设计条件,利用螺丝s固定结合螺丝槽178和固定结合孔139,使得室内侧支架135和室外侧支架174的固定结合更加牢固。
空气导向机构110、隔板100、排出导向机构130以及导风板170都是采用可以重新利用的相同的材质的成形物。于是废弃空调时的再回收利用方面更加方便。
另外,缩减了室内风扇的前后宽度,使得设置室内风扇的空气导向机构110的前端和前面板60之间的间距最大化,使室内热交换机80和前面板60之间的间距变宽,在室内热交换机80和前面板60之间设置了空气净化机构90,使得用于空气调和空间的空气更清新。空气导向机构110的左右宽度设置成与底盘50的左右宽度相同,使得空调机的整体小型化。
电机140可以直接安装在空气导向机构110上。虽然考虑电机140的重量采用容量相对小的电机,但是只要能够提高室内风扇的效率,不影响整个空调机的性能。
由于单独形成了空气导向机构110和排出导向机构130,使得安装在空气导向机构110上的室内热交换机80和隔板100的设置作业更加容易。
到目前为止,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中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在本发明所述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知识的人员在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提出很多变形。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体现在专利请求范围内,与之同等范围内的所有差异点都应该解释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一体式空调机,包括底盘(50)、前面板(60)、隔板(100)、空气导向机构(110)、室内侧风扇(150)和排出导向机构(130)及导风板(170);底盘(50)上设置有热交换循环,包括有室内侧和室外侧部件;前面板(60)形成底盘(50)的室内侧前面,设置有吸入机构(61)和排出机构(64),吸入机构(61)吸入用于空气调和空间的空气,排出机构(64)排出热交换之后的空气;隔板(100)设置在底盘(50)的室内侧,用于引导热交换之后的空气,热交换之后的空气是从用于空气调空间吸入在前面板后方的室内热交换机(80)上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空气导向机构(110)设置在底盘(50)上,将空调机内部划分室内侧和室外侧,空气导向机构(110)上偏向于一侧设置有引导室内侧空气流动的流动引导机构(111),空气导向机构(110)下端的左右宽度和底盘的左右宽度相同;室内侧风扇(150)设置在空气导向机构(110)的流动引导机构(111)上,吸入通过隔板(100)传送过来的空气之后排出,给空气流动提供原动力;导风板(170)设置在室外侧,用于引导通过室外侧风扇(160)吸入的空气向构成热交换循环的室外热交换机(180)传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板(100)和室内热交换机(80)的宽度比空气导向机构(110)的流动引导机构(111)的宽度宽,在超出流动引导部的隔板的后方形成绝热空间(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对应于空气导向机构(110)部分的绝热空间(112)是向室内侧凹陷形成,给室外侧设置部件提供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内热交换机(80)的前面设置有空气净化机构(90),空气净化机构(90)通过等离子体集尘,净化从空调空间吸入的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同时驱动室内侧风扇(150)和室外侧风扇(160)的电机(140)直接安装在空气导向机构(110)的背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为室内侧部件的排出导向机构(130)和作为室外侧部件的导风板(170)是通过上端的支架(135、174)连结,一体形成在排出导向机构(130)和导风板(170)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体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导向机构(110)的上端还设置有排出导向机构(130),排出导向机构(130)将从室内侧风扇(150)排出的空气传送给排出机构(64);对应于绝热空间(112)上部的排出导向机构(130)的一侧安装有控制箱(190)。
全文摘要
一体式空调机,是底盘上设置有热交换循环,前面板形成底盘的室内侧前面,设置有吸入机构和排出机构,隔板设置在底盘的室内侧,在前面板后方设有室内热交换机,空气导向机构设置在底盘上,空气导向机构上设置有引导室内侧空气流动的流动引导机构,空气导向机构下端的左右宽度和底盘的左右宽度相同;室内侧风扇设置在空气导向机构的流动引导机构上,导风板设置在室外侧,隔板和室内热交换机的宽度比空气导向机构的流动引导机构的宽度宽,在超出流动引导部的隔板的后方形成绝热空间。本发明整体上构成部件减少,组装容易并且牢固,在空气导向机构上形成流动引导机构和绝热空间,防止了空调机外部发生结露水的现象。提高废弃空调机的回收利用。
文档编号F24F1/02GK1502885SQ02153219
公开日2004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26日
发明者朴种勋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