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水器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435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热水器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加热装置;特别是一种应用薄膜发热片或体的协和设置,使通过的流体被迅速加热的电加热装置。
通常,这类电热管加热装置存在有加温较费时或效率较低的问题;另一个有关所述电热管组的问题是,数根盘管和该容器或筒室的组合,实质上会形成较大的体积。如果企图增加那些电热管组或盘管与水或其类似物的接触面积;来提高其加温效率或速度,将相对大幅地增加这热水器等的体积;而这情形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在台湾专利第89207214号“陶瓷加热式热水器”专利案中,提供了另一种型态的加热管组热水器装置;其利用周边被包覆在反射围板内的风扇,将陶瓷加热件产生的热气导向加热管组,而加温该盘管组内的水或流体。由於这工艺必需使用多组风扇件,反射围板与加热管组的组合,因此,构形上也具有较大的体积;并且,该陶磁加热件并非直接加温流体,而是通过风扇导送热气,使加热管组表面温度升高,再经传导加热管内的水,实际上,效率并没有较旧法高。
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每一加温层至少包括由可耐高温的绝缘材料薄膜组织所包覆的金属发热环,并透过一支撑此薄膜发热体的不锈钢片等支撑片材,以承受水压及规范出水流呈扁平状通过的极薄化腔室,以产生高温,对通过该加温层间隙的流体或水加热。
图号对照说明10 热水器11 外部管路12 入口水13 水量调节钮14 开关阀15 水流感应开关20 加热装置21 上壳体
211 排水口22 下壳体221 垂缘部分222、252槽室223、251、281 输入孔23、26 导热单元或支撑片材231、261导流孔24、27 金属发热片体241(271)上薄膜组织242(272)下薄膜组织243(273)金属发热环244(274)极片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新颖性、特点、及其他功效,将在下文中配合所附图式的详加说明,而趋于了解。
请参考图2、图3,在所采用的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20包括有一上、下壳体21、22和所述壳体21、22界定的一个内部腔室;在下壳体22一边的垂缘部分221(图号标示在


图1)上有一输入口220连接上述的外部管路11,使水源可被导入加热装置20。一导热单元或支撑片材23,一金属发热片体24和一衬垫或隔板部25从下至上依次布置在下壳体22的一个槽室222中以形成一第一加温层;其中,该被导入的水源会从下壳体22一端的输入孔223进入这第一加温层(此部分在下文中将配合图4说明)。该导热单元或支撑片材23在相对於下壳体输入孔223的另一端具有一导流孔231,使水源可经这导流孔231通过导热单元或支撑片材23与金属发热片体24构成的薄板状与隔板部25之间,再从衬垫或隔板部25相同於下壳体22位置的输入孔251进到被定义为第二加温层的状态。
第二加温层相同於第一加温层,其包括一导热单元或支撑片材26和一金属发热片体27,共同配置在上述衬垫或隔板部25的一槽室252上,再被一衬垫或隔板部28包覆;图2 也显示出,该导热单元或支撑片材23、26的导流孔231、261和衬垫或隔板部25、28的输入孔251、281的位置是分别设於相对另端位置。在本实用新型所採用的具体实施例中,依据上述配置,在上,下壳体21、22的内部腔室中设置了4层加温。需加以说明的是,该金属发热片体24、27在图3之中特别被描述出来,包括一具有耐高温的绝缘材料所构成的上、下薄膜组织241(或271),242(或272)包覆一金属发热环243(或273)所构成;金属发热环243(或273)可採用回绕或盘旋状构形,其包含两极片244(或274)和与所述极片244(或274)连接的电源,使金属发热片体24(或27)获得热温作用,并且传导至该导热单元或支撑片材23、26等部分。
该参阅图4,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一槽室222、252建立了一个水源加温(或热)区,在导热单元或支撑片材23、26和金属发热片体24、27之间,实际上形成有一间隙,使水源在经输入孔223进入第一加温层时,通过所述间隙,被该导热单元23、26和金属发热片体24、27加热;然后使水源再从隔板部25的输入孔251进到第二加温层,例如图4箭头部分所显示的情形。最后,自加热装置上壳体21的排水口211输出所述被反复加热的水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加热装置20,具有下列优点1、输入加热装置20的水源,在每一加温层之间,被趋近於平面或薄片状态的配送於每一导热单元或支撑片材23、26和金属发热片体24、27之间的间隙通过,将可提高水源被加热的效率;相对的,将可使现有技术中加热作用较费时的情形,获得明显的改善。
2、这加热装置20虽可设计成不同构形,但在所採用的实施例中,是倾向於选取一扁平状构形。
3、依据使用者设定或现场环境条件,该加温层的数量是可变动修正的。
4、其使加热装置20构成体积,在相对於现有的加热管组结构型态而言,具有较小或较理想的空间型态。
5、每一金属发热片体24、27或导热单元或支撑片材23、26是直接对通过的水源实施加温作用,将可较现有技术中应用风扇配送热气到加热管组的工艺,具有较高的加热效率或作用。
6、每一平面型态的加温层与水源接触面积,在相较於现有的加热管组而言,已被尽量增加,而具有较高或理想的加热作用或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电热水器加热装置,包括一个连接水源的外部管路(11)和加热装置(20);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有输入口(220)连接外部管路(11)的壳体和壳体界定的内部腔室;至少一布置在内部腔室的导热单元或支撑片材(23)、(26);至少一包含上薄膜组织(241)、(271),下薄膜组织(242)、(272)包覆金属发热环(243)、(273)的金属发热片体(24)、(27),导热单元或支撑片材(23)、(26)和金属发热片体(24)、(27)结合形成加温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壳体包括有上壳体(21),下壳体(22),在下壳体(22)一边具有垂缘部分(221)上的输入口(220)连接该外部管路(1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外部管路(11)连接水量调节钮(13)、开关阀(14)及水流感应开关(15)。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热水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下壳体(22)一端具有输入孔(223)。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热水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导热单元或支撑片材(23)在相对于下壳体输入孔(223)的另一端设有一导流孔(23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导热单元或支撑片材(26)和金属发热片体(27)配置在衬垫或隔板部(25)的一槽室(252)上,再被一衬垫或隔板部(28)包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热水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导热单元或支撑片材(23)、(26)的导流孔(231)、(261)和衬垫或隔板部(25)、(28)的输入孔(251)、(281)是分别设于相对另端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加温层是至少一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水器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金属发热环(243)、(273)采用回绕或盘旋状构形,其包含两极片(244)、(274)和与所述极片(244)、(274)连接的电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电热水器加热装置,涉及一种用薄膜发热片,使通过的流体被迅速加热的电加热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加热费时,热效率低,体积大等问题;其至少包括一加温层被设置在一壳体的内部腔室之间;每一加温层包含界定有间隙的导热单元或支撑片材和一具有发热体和发热环组织的金属发热片体被包覆在一衬垫或隔板部槽室位置上所构成;使水源或流体在被配送进所述加热装置时,成趋近於薄片的型态通过该导热单元或发热材之间,以致能被迅速加热,用以改进现有管组式加热装置效率较低或费时等缺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水或流体的加热。
文档编号F24H1/12GK2551920SQ02217449
公开日2003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16日
发明者陈振圳, 薛合源 申请人:陈振圳, 薛合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