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式外融冰蓄冰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2260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闭式外融冰蓄冰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冰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蓄冰空调中的冰蓄冰槽。
现有技术中,在外融冰空调系统,所采用的蓄冰槽一般采用上部与大气相通的开放式长方体和/或圆柱体结构,称之为开式蓄冰槽。日本“JETI(Japan Energy & Technology Intelligence)”Vol.49№7(2001)p36-48对包括三洋电机空调(株)、新日本空调(株)、新菱冷热工业(株)、大金工业(株)、东芝开利、东洋热工业(株)、日本BAC(株)、三菱重工(株)等各冰蓄冷设备企业生产的冰蓄冷设备进行了归纳,从各厂家生产的外融冰蓄冰槽的结构形式来看,均为开式蓄冰槽。槽体内的冰盘管内部为载冷剂通道,冰盘管以顺序连接的弯管和直管构成,或以具有相同和/或不同盘绕直径螺旋管构成;冰盘管的进出口设置载冷剂分液管和集液管,分液管与制冷机的载冷剂出口管相连,集液管经过载冷剂泵连接到制冷机的载冷剂出口;冰盘管按一定的几何尺寸合理分布在槽体空间内,其表面为结冰部位;冰盘管外表面与槽体内表面为空调水存贮空间,槽体上设置有空调进水管与出水管,分别连接空调水系统的进、出水管。
上述外融冰蓄冰槽结构决定了冰槽水系统为开式系统,需要独立的取冷泵从冰水混合物中取冷。开式外融冰系统普遍存在取冷泵扬程大,泵停机后不可避免室内末端的水流倒灌、水流换向电磁阀和水量调节电动阀承受水静压大,开启与调节困难等缺陷,故在实际冰蓄冷空调系统中以采取增加冰槽空调水和系统空调水二次换热方式来克服上述缺陷,这样势必增加二次换热环节,造成取水温度升高,难以实现低温送风、减小空调水系统水泵、管径和末端设备规格,降低系统总造价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一种闭式外融冰蓄冰槽,它包括壳体、冰盘管、载冷剂分液管和载冷剂集液管,其结构特点是,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封头封闭连接,冰盘管由弯管和直管形成多管程载冷剂通道,由壳体内两端所设具有通孔的管板固定在壳体内,冰盘管外表面与壳体内表面空间形成空调水通道,空调水通道中径向设有多个交错放置的水折流板,冰盘管集合入口与载冷剂分液管连接,载冷剂分液管与设在封头上的载冷剂进口相接,冰盘管集合出口与载冷剂集液管连接,载冷剂集液管与设在封头上的载冷剂出口相接,空调水通道的入口、空调水通道的出口分别与设在封头上的空调水入水管和空调水出水管连接。
按照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封头封闭连接的形式采用壳体与左封头和右封头连接,左封头端置有载冷剂进口、载冷剂出口及空调水出水管,右封头端置有空调水入水管。
按照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与封头封闭连接的形式采用壳体与上封头和底封头连接,上封头端置有载冷剂进口、载冷剂出口及空调水出水管,底封头端置有空调水进水管。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将现有技术的开式蓄冰槽改进为闭式蓄冰槽,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成的闭式外融冰空调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与内融冰蓄冰空调系统相比,闭式外融冰空调系统不需经过载冷剂与空调水的二次换热,板式换热器数量减少1/3~1/2,节约总冷源投资的10%以上;直接从冰水混合物中取冷,取冷水温低,能向不同功能用户提供从低到高较大温度范围内的冷水;通过调节进入壳管式蓄冰槽内的水流速度,可很大范围内调节取冷速率;系统中载冷剂泵的扬程大幅度减小,不同工况运行时,载冷剂泵流量波动小、效率高,节能效果良好。(2)一般(开式)外融冰空调系统相比,闭式外融冰空调系统克服了外融冰空调系统必然是开式系统的缺点,有效地解决了空调水倒灌、泵体阀体承受静水压大或管内出现真空现象,使水系统更加简捷、安全、可靠;壳管式蓄冰槽结构为圆柱形,强度高,不易变形,且安装条件更为简单、节省空间;系统为闭环,不必设置取冷泵,节省了总冷源投资的10%以上;不必单设小循环泵即可实现边蓄冷、边供冷功能;完全保留了一般(开式)外融冰蓄冰槽冰盘管外结冰的特征,使盘管不承受相变时应力的影响,使用寿命延长;直接从冰水混合物中取冷,取冷水温低,可根据房间不同功能要求,在一个系统中能方便实现不同参数供水需求。(3)与动态冰蓄冷系统相比,闭式外融冰空调系统结构简单、制冰与存冰在同一容器内完成,不必单设存冰池,故系统造价低廉;采用闭式系统形式,输送1~2℃的冷水不会出现管路阻塞隐患,连续运行稳定、安全。(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闭式外融冰蓄冰槽可应用与大型蓄冰中央空调和直接蒸发式空调系统中,对降低蓄冷空调系统成本,大力推进电力系统移峰填谷政策实施、推进蓄能空调设备小型化、家庭化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以下结合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使用中,载冷剂由载冷剂进口5进入载冷剂分液管9,将载冷剂平均分配到各冰盘管11的内部通道内,载冷剂与冰盘管11外侧的空调水进行热交换,将空调水冻结成冰并附着在冰盘管11外部,释放冷量后的载冷剂返回载冷剂集液管10,再由载冷剂出口4流入制冷机的载冷剂通道,吸收制冷剂的冷量。空调水是由空调水入水管6进入右封头3内,经带通孔的管板14进入壳体1内的空调水通道,空调水经水折流板13增大其流速进入左封头2并由空调水出水管7流向空调末端设备。
另外说明的是,如果在上述卧与立闭式外融冰蓄冰槽的载冷剂通道内直接引入制冷剂介质,则转化为直接膨胀闭式外融冰蓄冰槽。此时,空调水通道仍然为空调水通道,载冷剂通道变为制冷剂通道,载冷剂进口4变为制冷剂进口,载冷剂出口5变为制冷剂出口,载冷剂分液管9变为制冷剂分液管,载冷剂集液管10变为制冷剂集气管,冰盘管11变为直接蒸发式冰盘管。该直接膨胀闭式外融冰蓄冰槽可方便地应用于直接蒸发式热泵空调系统中,对大力推进电力系统移峰填谷政策实施、推进蓄能空调设备小型化、家庭化进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权利要求1.闭式外融冰蓄冰槽,它包括壳体(1)、冰盘管(11)、载冷剂分液管(9)和载冷剂集液管(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与封头封闭连接,冰盘管(11)由弯管和直管形成多管程载冷剂通道,由壳体(1)内两端所设具有通孔的管板(14)固定在壳体(1)内,冰盘管(11)外表面与壳体(1)内表面空间形成空调水通道,空调水通道中径向设有多个交错放置的水折流板(13),冰盘管(11)集合入口与载冷剂分液管(9)连接,载冷剂分液管(9)与设在封头上的载冷剂进口(5)相接,冰盘管(11)集合出口与载冷剂集液管(10)连接,载冷剂集液管(10)与设在封头上的载冷剂出口(4)相接,空调水通道的入口、空调水通道的出口分别与设在封头上的空调水入水管(6)和空调水出水管(7)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外融冰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与封头封闭连接的形式采用壳体(1)与左封头(2)和右封头(3)连接,左封头(2)端置有载冷剂进口(5)、载冷剂出口(4)及空调水出水管(7),右封头(3)端置有空调水入水管(6)。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式外融冰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水出水管(7)设在左封头(2)的上端,空调水进水管(6)设在右封头(3)的下端。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式外融冰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与封头封闭连接的形式采用壳体(1)与上封头(19)和底封头(20)连接,上封头(19)端置有载冷剂进口(5)、载冷剂出口(4)及空调水出水管(7),底封头(20)端置有空调水进水管(6)。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闭式外融冰蓄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水出水管(7)设在上封头(19)的上顶端,空调水进水管(6)设在底封头(20)的下顶端。
专利摘要闭式外融冰蓄冰槽,包括壳体、冰盘管、载冷剂分液管和载冷剂集液管。其结构特点是,壳体的两端分别与封头封闭连接,冰盘管由弯管和直管形成多管程载冷剂通道,由壳体内两端所设具有通孔的管板固定在壳体内。冰盘管外表面与壳体内表面空间形成空调水通道。空调水通道中径向设有多个交错放置的水折流板。冰盘管集合入口与载冷剂分液管连接,冰盘管集合出口与载冷剂集液管连接。各管路通道分别接出封头。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成的闭式外融冰空调系统,避免了水流倒灌和电磁阀与电动调节阀承受水静压大的缺陷,减少了取冷泵和二次换热环节,提高了系统运行可靠性,为降低成本、调节取冷速度、实现低温送风提供了技术保证。
文档编号F24F12/00GK2562118SQ0223757
公开日2003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10日
发明者石文星, 赵彬, 王宝龙, 李先庭, 彭晓峰, 吕晓燕, 赵庆珠, 骆维军, 田长青, 李立一 申请人: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