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排渣节煤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225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排渣节煤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蜂窝型煤炉具的清灰渣装置,属于炉具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燃烧煤球的节煤炉一般可以叠加3~4块煤球,在煤球满膛状态下燃烧使用。当底层煤球燃尽形成残渣时,对燃尽煤球的清理,一直沿用火钳将炉膛内煤球全部夹出,清除底层燃尽煤球之后,再依次将燃着的其余煤球放入炉膛,并在炉膛内补充新的煤球。这种多步完成清渣和补充煤球的程序存在许多缺点其一、作工程序复杂;其二、热量损失大;其三、扬尘污染;其四、有害气体上升方向正对操作者的眼和呼吸道,影响身体健康;其五、许多煤球烧尽后容易粘连在一起以致于夹出时弄碎还需放入炉膛内的煤球。
现有技术中与本实用新型最接近的技术特征有炉体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下排渣的节煤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该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炉衬桶的下部设置有卸托盘,并且,在卸托盘上放置有转动盘,在转动盘的盘内放置有活动煤托。所述设置和放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直接接触,又比如滚动接触,再比如轴承接触。
所述炉衬桶内壁有上下通贯的槽,槽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比如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八个;所述卸托盘的内壁有上下通贯的槽,槽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比如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八个;所述炉衬桶上的槽与卸托盘上的槽相互错位;所述转动盘的内壁设置有拌齿,拌齿的位置和数量不限,转动盘的外壁设置有手柄或等效物;所述活动煤托的外壁设置有拌脚,拌脚的数量为两个或多个,比如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八个;所述炉衬桶上的槽的数量、大小和形状虽然不限,但是,就某一具体的实例而言,应该与卸托盘上的槽以及与活动煤托上的拌脚相匹配。相匹配的含义包括相等但非一定相等。
所述活动煤托的内侧结构除要具备通风透气作用之外不作其它限制。比如可以类似于现有节煤炉中炉箅子(炉条或炉桥)的结构。总之,活动煤托应该起到托稳煤球和通风透气的作用。当活动煤托内侧的结构为板状时,最好在板上打有孔以便用火钳夹和移动活动煤托。
所述卸托盘的内侧与炉衬桶的内侧之间应该有上下间隙以便转动盘与活动煤托能够被转动,比如,可以把炉衬桶的外壁与卸托盘的外壁直接接触,而内壁不相互接触。
所述转动盘的手柄或等效物应该伸出炉衬桶和炉体桶之外以便操作。
使用时,先利用火钳把活动煤托的拌脚对准炉衬桶的槽从而把活动煤托放入炉膛内的卸托盘之上。由于卸托盘的槽与炉衬桶的槽相互错位,所以,活动煤托不会从卸托盘上脱落下去。第二步是利用火钳把煤球放在活动煤托之上。第三步是利用火钳把第二个活动煤托放在煤球之上。第四步是利用火钳把第二个煤球放在第二个活动煤托之上。第五步是利用火钳把第三个活动煤托放在第二个煤球之上。然后依次放第三个煤球。具体需要几个活动煤托要由具体的节煤炉而定。
需要排掉最下面的煤球时,转动转动盘上的手柄或手柄的等效物让转动盘上的拌齿拨动活动煤托上的拌脚,当活动煤托上的拌脚与卸托盘的槽相对照时,最下面的活动煤托与最下面的煤球一起脱落下去,这时,第二个活动煤托落在卸托盘上。由于第二个活动煤托的拌脚此时与卸托盘上的槽相互错位,所以,第二个活动煤托不会脱落到卸托盘下面。需要排掉第二个煤球时重复上述操作。转动盘可以来回转动,转动盘上的手柄的转动角度由炉体桶上的开口所限定。
本实用新型其它部位的结构类似于现有节煤炉。需要强调的是排渣道和排渣口要适合煤球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工作程序简单、热量损失小、减少扬尘污染、防止煤球粘连。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煤托、卸托盘和转动盘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炉衬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中1、活动煤托;2、卸托盘;3、转动盘;4、炉衬桶;5、炉体桶。
具体实施方案在炉体桶5的内部设置有炉衬桶4,在炉衬桶4的下部设置有卸托盘2,并且,在卸托盘2上放置有转动盘3,在转动盘3内放置有活动煤托1。在炉衬桶4内壁有四个上下通贯的槽,在卸托盘2的内壁也有四个上下通贯的槽,炉衬桶4上的槽与卸托盘2上的槽相互错位。
权利要求1.一种下排渣节煤炉,包括炉体桶,其特征是在炉体桶的内部设置有炉衬桶;在炉衬桶的下部设置有卸托盘;在卸托盘上放置有转动盘;在转动盘的盘内放置有活动煤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排渣节煤炉,其特征是在炉衬桶的内壁有上下通贯的槽;在卸托盘的内壁有上下通贯的槽;炉衬桶上的槽与卸托盘上的槽相互错位;转动盘的内壁设置有拌齿;转动盘的外壁设置有手柄或手柄的等效物;活动煤托的外壁设置有拌脚。
专利摘要下排渣节煤炉,属于燃烧蜂窝煤的炉具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下排渣的节煤炉。主要技术方案是在炉体桶的内部设置有炉衬桶;在炉衬桶的下部设置有卸托盘;在卸托盘上放置有转动盘;在转动盘内放置有活动煤托。主要的用途是下排渣和防止煤球的粘连。
文档编号F24B13/02GK2575481SQ0223734
公开日2003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6月25日
发明者苏继峰 申请人:苏继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