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式静电油烟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6855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蜂巢式静电油烟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油烟净化器有关,尤其与静电油烟净化器有关。
背景技术
已有的机械静电复合式油烟净化器与用户原有的抽排系统风机的风量、风压、风速不配套,很难达到行业的《技术认定条件》的要求。
举例说明《技术条件》规定烹饪的一个火头,即一口烹饪的锅产生的油烟,应采用20003/h风量的风机,油烟净化器应能与之配套,达到《技术条件》认定的净化率达到70%~80%之要求。最低要求D类<80%。净化率C类80%~90%,B类90%~95%,A类95%。一般净化器均在D类产品要求的《技术条件》下运作,要达到《技术条件》要求的C、B、A类之要求,从设计、配套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其原因有二,其一,原用户假如是四火烹饪的火头,与之配套的净化器应能处理80003/h风量的净化器,机型可与四个火头配套。但用户原抽排风装置采用的风机则是大风量的,一般均在200003/h以上,这样风量、风压、风速就与能处理80003/h的净化器就不配套了,静电箱内电极板正负极均为直板式或S形,片板与风管成一直线排列。油烟在进入净化器内滞留时间超短,静电场与机械还未起到净化作用时,油烟气体,即挥发的油脂、有机质及其他分解或裂解产物,大部或一部分早已排出管道从而达不到《技术条件》规定的额定处理标准。此其一。其二,是用户在烹饪过程中,操作间除了烹饪油锅外,还有蒸气产生,如蒸饭、蒸各种食品,或汤锅等,均产生大量水蒸气,与油烟、水蒸气采用同一个吸烟罩,用一根管道、用大风量的风机抽排出室外,而油烟净化只对油烟起作用,对水蒸气不起作用,虽然水蒸气排放不产生污染,但对静化器的静电系统产生负面影响,直接造成达不到《技术条件》规定的无故障运行时间不得少于30003/h的规定。现油烟净化器本身的设计与用户现有抽排系统不能有效组合,从而很难达到《技术条件》规定的行业标准。
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安装和维护方便,可适应用户原有的抽排系统风机的风量,风压和风速,净化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蜂巢式静电油烟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蜂巢式静电油烟净化器,有排气管(6)与吸烟罩(7)连接,排气管内有风机(5)和静电油烟净化箱(2),静电油烟净化箱(2)内有若干成对的正、负极,净化箱(2)为箱体(8)内有若干负极套筒(9)排列成的蜂巢式结构,每个套筒(9)内有正极导体棒(10),每个套筒(9)的壁上有若干气流孔(11),所有的负极套筒(9)与静电器(12)的负极连接,所有的正极导体棒(10)与静电器(12)的正极连接。
负极套筒(9)和正极导体棒(10)通过绝缘块(13)固定于箱体(8)的壁上,箱体(8)的上部有腔(23)安置静电器(12),下部与储污箱(14)连通,进出口端有法兰(15)与排气管(6)的法兰连接。
负极套筒在箱体内交错排列,其截面成若干品字形或等边三角形。
净化箱(2)的进口端排气管(6)内装有风量调节板(3),调节板(3)上均布有若干通孔(17)。
调节板(3)为层状态结构,该结构的中衬块(18)与上、下衬块(19)之间为吸水纤维块(20),中衬块(18)中有联接杆(21)与排气管(6)的内壁支承铰连,该处排气管(6)下有前置式油水储存箱(4)。
涡轮风机(5)位于排气管(6)上,调节板(3)的前端,净化箱(2)出口端连接的排气管上可有轴流电机(1)。
净化箱(2)为立方体形,负极套筒(9)及其轴线上的正极导体棒(10)竖向排列与箱体(8)上的绝缘块(13)连接,绝缘块(13)与箱体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竖管蜂巢式结构,气体进入箱内,管内后,一部进入蜂巢式筒内,由于静电场效应,油烟被吸附一部分,剩余的进入下一排管内,又一次被吸附,如此经多次吸附,产生较高的吸附效果,因蜂巢式筒体在箱体成品字形,通过的气体必须绕行,而不是直通,使各种气体在净化器内滞留时间延长。能让机械部分与静电系统充分起到对油烟的吸附静化作用,满足《技术条件》规定的额定处理量,达到A类产品净化标准。
本实用新型有前置式吸水纤维风量调节装置,这一装置的作用是假如用户使用的风机是200003/h风量风机,只有5个烹饪火头,实际只需是100003/h风量的风机即可配套,但风量超过100%,净化效果就差了。要更换风机,改造管道抽排系统,费用高,用户是不能接受的,本装置制造简单,费用低,安装易,作用大,本装置安装于管道内,角度能任意调节风量,吸附一部分水蒸气,少部分油污,能起到双重净化的目的。储污箱4可随时排放处理。本装置还在于吸水纤维能吸附大部分水蒸气,减少对静电场的干扰,使静电系统能在无故障的确良条件下正常工作,超过30003/h的《技术条件》规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净化箱2的结构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负极套筒9和正极导体棒10结构图。
图5为调节板3的结构图。
图6为图5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有与吸烟罩7连接的排气管6,排气管6的截面可为方形或园形。排气管6的中间通过法兰15装有立方体形净化箱2。净化箱2的排气通道内竖向装有若干成品字形或等边三角形排列的负极套筒9,套筒9两端的绝缘块13上装有位于套筒9轴线上的正极导体棒10,绝缘块13与箱体8内壁连接。套筒9壁上有若干气流孔11。箱体8的上部腔23内装有静电器,下部与储污箱14连通。负极套筒9与静电器12的负极连接,正极导体棒10与静电器12的正极连接。
净化箱2的进口端排气管6内装有风管调节板3,调节板3上均布有通孔17。调节板3为层状结构,该结构的中衬块18与上、下衬块19之间为吸水纤维块20。中衬块18上有联接杆21与排气管6内壁支承铰链,该处排气管6下有油水储存箱22。调节板3前端排气管上装有涡轮风机5,净化器出口端排气管上装有轴流风机1。
权利要求1.蜂巢式静电油烟净化器,有排气管(6)与吸烟罩(7)连接,排气管内有风机(5)和静电油烟净化箱(2),静电油烟净化箱(2)内有若干成对的正、负极,其特征在于净化箱(2)为箱体(8)内有若干负极套筒(9)排列成的蜂巢式结构,每个套筒(9)内有正极导体棒(10),每个套筒(9)的壁上有若干气流孔(11),所有的负极套筒(9)与静电器(12)的负极连接,所有的正极导体棒(10)与静电器(12)的正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静电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负极套筒(9)和正极导体棒(10)通过绝缘块(13)固定于箱体(8)的壁上,箱体(8)的上部有腔(23)安置静电器(12),下部与储污箱(14)连通,进出口端有法兰(15)与排气管(6)的法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静电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负极套筒在箱体内交错排列,其截面成若干品字形或等边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静电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净化箱(2)的进口端排气管(6)内装有风量调节板(3),调节板(3)上均布有若干通孔(1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静电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调节板(3)为层状态结构,该结构的中衬块(18)与上、下衬块(19)之间为吸水纤维块(20),中衬块(18)中有联接杆(21)与排气管(6)的内壁支承铰连,该处排气管(6)下有前置式油水储存箱(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静电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涡轮风机(5)位于排气管(6)上,调节板(3)的前端,净化箱(2)出口端连接的排气管上可有轴流电机(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巢式静电油烟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净化箱(2)为立方体形,负极套筒(9)及其轴线上的正极导体棒(10)竖向排列与箱体(8)上的绝缘块(13)连接,绝缘块(13)与箱体壁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蜂巢式静电油烟净化器,包括有排气管(6)与吸烟罩(7)连接,排气管内有风机(5)和静电油烟净化箱(2),静电油烟净化箱(2)内有若干成对的正、负极,净化箱(2)为箱体(8)内有若干负极套筒(9)排列成的蜂巢式结构,每个套筒(9)内有正极导体棒(10),每个套筒(9)的壁上有若干气流孔(11),所有的负极套筒(9)与静电器(12)的负极连接,所有的正极导体棒(10)与静电器(12)的正极连接。
文档编号F24C15/20GK2608870SQ0323378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2日
发明者郭端, 肖明海 申请人:郭端, 肖明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