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式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918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柜式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置于室内的地板上的柜式空调机。
背景技术
所谓柜式空调机是一种把经过调节的空气排向室内,用来调节室内的空气的空调机中的一种。这种柜式空调机是设置于室内地板上类型的空调机,例如,如图15的顶视图、正视图和侧视图所示。这种柜式空调机100主要由外壳,换热器2和风扇3构成。换热器2斜放在外壳内的上部。在外壳前面的上部,设置有排气口110。这种排气口110是把经过调节的空气从外壳的内部排向室内的部分,从外壳的前面一侧端部附近,跨到相对一侧的侧端部附近,沿横向设置了一个排气口110。另外,在外壳前面的下部设有吸气口。这种吸气口是吸入室内的空气的部分,与排气口相同,也只设置一个吸气口。风扇3布置在换热器2的下方,通过电动机等驱动机构驱动,将室内的空气从吸气口吸入外壳内部,再通过换热器2从排气口110排出,送向室内。
在上述这样的柜式空调机中,由于只从外壳前面的一侧端部附近,跨到相对一侧的侧端部附近,沿横向设置了一个排气口,所以难以使空气充分地遍布整个室内。即,由于沿横向仅仅设置一个排气口,即使在设置挡板的情况下,从整个排气口来说,空气的排气方向也只限于一个方向。因此,空气的排气方向容易只偏向右方,或只偏向左方,排气的方向容易偏向一边。这样,就难于使空气充分地遍布整个室内。此时,室内的温度分布也容易产生偏向,难于在室内实现均匀的温度分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柜式空调机,这种柜式空调机能使排出的空气充分地遍布整个室内。
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设置于室内的地板上的柜式空调机,这种柜式空调机具有换热器;排气部分和风扇。排气部分把通过上述换热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排出去。风扇将上述空气送向上述排气部分。另外,上述排气部分具有多个沿横向布置的排气口。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排气部分沿横向布置了多个排气口。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能很容易地分别从多个排气口沿不同的方向排出空气,并能沿横向以较大的宽度排出空气。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能使所排出的空气充分地遍布整个室内。
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排气部分至少具有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沿横向布置成隔开距离。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沿横向布置成隔开距离。因此,由于这种空调机能通过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沿不同的方向排出空气,所以,可沿横向,将空气排向宽度较大的范围。因而,这种柜式空调机能更加充分地使空气遍布整个室内。
权利要求3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上述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分别设置于前面的两侧端部附近。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分别设置于前面的两侧端部附近。即,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沿横向布置成相互隔开得很远。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可能使空气排到横向更宽的范围。这样,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能使空气更加充分地遍布整个室内。另外,如果使空气从两侧端部附近排出,而不使空气向正面排出,就减小了空气与位于空调机正面方向的居住者的直接接触,可减少居住者的不适感。
权利要求4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上述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沿上述前面的两侧端部设置,具有沿高度方向较长形状的开口。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沿上述前面的两侧端部设置,具有沿高度方向较长形状的开口。因此,这种空调机能将空气排到横向较宽的范围内,并且沿高度方向也能将空气排到较大的范围。这样,这种柜式空调机就能使空气更加充分地遍布整个室内。
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还具有吸气部分。该吸气部分设置于排气部分的上方,或下方,用于吸入室内的空气。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吸入空气的吸入口设置于排气部分的上方,或下方。因此,减少了因吸入空气而产生的气流与排出的空气的冲突,阻碍空气排出的危险减小了。因此,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能更加充分地使空气遍布整个室内。
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还包括吸气部分。这种吸气部分设置于与排气部分基本相同的高度上,用于吸入室内的空气。另外,风扇布置在上述吸气部分的附近。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吸气部分设置在与排气部分基本相同的高度上,风扇设置在吸气部分的附近。因此,空气从吸气部分吸入到从排气部分排出所移动的距离,要比吸气部分与排气部分离得远的情况短。这样,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就能减小风扇用于将空气从吸气部分送向排气部分所必需的功率。
权利要求7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风扇设置在上述吸气部分附近。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风扇设置在吸气部分附近。因此,与风扇和吸气部分离得很远的情况相比,能减小风扇用于从吸气部分吸入空气所必需的功率。
权利要求8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风扇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的多叶片式风扇。
在风扇中,多数情况是如果增大送风功率,则旋转的直径就可以增大,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由于风扇是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的多叶片式风扇,因此,在旋转的直径增大的情况下,可不增加柜式空调机厚度方向的尺寸。因此,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与风扇朝向其它方向设置的情况相比较,可减小其厚度。
权利要求9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风扇是以与横向平行的轴线为中心而旋转的多叶片式风扇。
在风扇中,多数情况是如果增大送风功率,则旋转的直径就可以增大,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由于风扇是以与横向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多叶片式风扇,因此,在旋转的直径增大的情况下,就可以不增加柜式空调机横向的尺寸。因此,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就可以沿横向设置多台多叶片式风扇,通过设置多台多叶片式风扇,可减小每台风扇所必需的功率。
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风扇包括第1横流风扇和第2横流风扇。第1横流风扇设置成与上述第1排气口相对,以与高度方向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第2横流风扇设置成与第2排气口相对,以与高度方向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由于设置了两台横流风扇,故可减小每台横流风扇所必需的功率。
另外,如果用一台风扇从两个排气口排出空气,则从各排气口排出的空气量有偏向一个排气口的危险。但是,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对每一个排气口分别设置一台横流风扇,故可减小风量偏向一个排气口的危险。
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风扇是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的透平风扇。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由于具有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的透平风扇,所以,在不增加厚度方向尺寸的同时,还能获得足够的静压。
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具有多台多叶片式风扇,这些多叶片式风扇以与高度方向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由于设置了多台多叶片式风扇,故可减小每台多叶片式风扇所必需的功率。因此,可减小多叶片式风扇的尺寸。另外,由于沿高度方向设置了多台多叶片式风扇,故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可同时减小横向和厚度方向的尺寸。
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风扇是一台横流风扇,这台横流风扇设置成从上述第1排气口的附近延伸到第2排气口的附近,并以与高度方向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由于只设置一台横流风扇,因比,如与设置透平风扇或多叶片式风扇相比,可减小驱动风扇的电动机的功率。
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风扇设置于排气部分的附近。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风扇设置于排气口的附近。因此,可缩短从风扇向排气口输送空气所移动的距离。当由于风扇的旋转方向而使得从风扇输送出来的空气流产生偏向时,离风扇越远,空气流的偏向越严重。但是,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由于缩短了从风扇向排气口输送的空气所移动的距离,故可减轻从排气口排出的空气流的偏向。
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6~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吸气部分具有设置在不与上述风扇相对的位置上的吸气口。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吸气口位于风扇附近,设置在不与风扇相对的位置上。虽然为了有效地从吸气口吸入空气,吸气口最好设置成与风扇靠近。但,此时,风扇所产生的声音很容易通过吸气口泄漏到室内。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由于吸气口设置于风扇附近,所以仍可有效地吸入空气。另外,由于吸气口设置在不与风扇相对的位置上,故可减小从吸气口泄漏出去的声音。
权利要求16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还具有设置于排气部分下方,吸入室内的空气的吸气部分。而且,换热器设置于与上述排气部分相对的位置上,风扇设置于换热器的下方,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分别沿前面的两侧端部设置。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用风扇从吸气部分吸入的空气,通过换热器,再从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排到室内。由于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分别沿前面的两侧端部设置,且沿横向隔开距离,所以能沿横向在较大的宽度上排出空气。另外,由于吸气口设置于排气部分的下方,所以这种柜式空调机可减小因吸入空气所产生的气流阻碍排出空气的危险。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能使空气充分流动到室内各个部分。
权利要求17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还具有前面板和吸气部分。前面板设置于柜式空调机的前面。吸气部分吸入室内的空气。而且,排气部分具有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由前面板隔开,分别沿上述前面板的两侧端部设置。上述吸气部分具有第1吸气口和第2吸气口,第1吸气口和第2吸气口设置于上述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的下方,由前面板隔开,分别沿上述前面板的两侧端部设置。上述风扇是多叶片式风扇,设置于第1吸气口与第2吸气口的附近,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另外,换热器位于风扇的上方,倾斜地设置于与上述第1排气口与第2排气口大致相同的高度。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用风扇从第1吸气口和第2吸气口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将其送向上方的换热器。通过换热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送向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分别从两个排气口向室内排气。此时,由于排出空气的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由前面板隔开,分别沿前面板的两侧端部设置,故可沿柜式空调机的横向,以较大宽度排出空气。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能使排出的空气充分地遍布室内。
权利要求18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1~14、16、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还具有挡板和改变机构。挡板布置在上述排气口附近,能沿横向自由旋转,为从排气口排出的空气进行导向。改变机构则改变挡板的布置角度。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由于改变机构能改变挡板的布置角度,所以就能改变空气的排出方向。因此,根据设置柜式空调机场所的情况,可让空气朝向最适当的方向排出,以使空气遍布室内。这样,这种柜式空调机就能在各种设置状态下,使空气充分地遍布整个室内。
权利要求19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1~14、16、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把背面的角做成倒角。
在把柜式空调机布置成朝向房间的中央方向附近,设置于室内角部的情况下,在柜式空调机的背面与房间的墙面之间,会产生空隙。如果这种空隙很大,则会使柜式空调机向室内中央突出,室内的居住空间就会变窄。但是,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由于把与室内的墙面接触的背面做成倒角,所以能将柜式空调机设置在更加靠近室内角部的位置上,可减小上述空隙。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就能很好地布置在室内的角部,减少使室内的居住空间变窄小的程度。
权利要求20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5~14、16、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吸气部分具有设置在侧面,吸入空气的侧面吸气口。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能从侧面吸气口充分地吸入排气所必需的空气。特别是,不仅是在侧面,而且还在正面等的其它面上也设置吸气口的情况下,可从其它的面的吸气口和侧面吸气口吸入更多的空气。
权利要求2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还具有分配导向件。这种分配导向件将通过风扇送向上述排气部分的空气,沿从正面看的横向大致均匀地分配。
在具有沿横向设置多个排气口的排气部分的柜式空调机中,由于能容易地从多个排气口,分别沿横向的不同方向,排出空气,故可充分地使排出去的空气遍布整个室内。但是,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由于风扇的种类和风扇布置的方向等因素,从排气部分排出的空气量会产生偏向。即,从风扇排出的空气的流动会受到风扇旋转的影响而沿横向产生偏向,其结果是,产生了排出的风量较多的排气口,和排出的风量较少的排气口。在这种情况下,就有上述这样的不能使排出的空气充分地遍布整个室内的危险。而在已有的柜式空调机中,就发生过这样的现象。即,由部分排气口所排出的空气量多,而使排气量产生偏向。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使空气充分地遍布整个室内。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从正面看的横向看,分配导向件使得通过风扇送向排气部分的空气大致均匀地分配。因此,可使从排气部分排出的空气量沿横向大致均匀。这样,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就能减小排出的空气量的偏向。
权利要求2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21所述的空调机中,其排气部分至少包括从正面看沿横向隔开设置的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而且,分配导向件将空气大致均匀地分配给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分配导向件大致均匀地将空气分配给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可使从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排出的空气量大致均匀。这样,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就能减小从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所排出的空气量的偏向。
权利要求23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2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第1排气口布置在没有分配导向件的场合下所输送的空气较多的一侧,其第2排气口布置在没有分配导向件的场合下所输送的空气较少的一侧。分配导向件具有第1导向面和第2导向面,第1导向面形成向上述第1排气口输送的空气所通过的第1通风通路;第2导向面形成向上述第2排气口输送的空气所通过的第2通风通路。上述第2通风通路的入口比第1通风通路的入口宽。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借助于分配导向件形成了第1通风通路和第2通风通路,而且第2通风通路的入口比第1通风通路的入口宽。因此,相对于第1通风通路,空气更加容易进入第2通风通路中。另外,送向设置于所输送的空气较少的一侧的第2排气口的空气,通过第2通风通路。但是,如上所述,由于相对于第1通风通路,空气更加容易进入第2通风通路,所以能获得平衡,使得从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排出的空气量大致上相等。
权利要求24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21~2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分配导向件具有人字形断面形状,这种断面形状的顶点,随着从上述风扇输送过来的空气向上流动,沿横向向着在没有上述分配导向件的情况下所输送的空气较多的一侧倾斜。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分配导向件的顶点,随着从风扇输送过来的空气向上流动,沿横向向着在没有上述分配导向件的情况下所输送的空气较多的一侧倾斜。因此,在向上流动时,难于将空气向在没有分配导向件的场合下所输送的空气较多的一侧引导,相反,却易于将空气向在没有分配导向件的场合下所输送的空气较少的一侧引导。这样,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就能通过分配导向件使风扇所输送的空气量均衡,并使得沿横向从排气口排出的空气的风量大致均等。
权利要求25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21~2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分配导向件具有人字形断面形状,在这种形状的顶点,随着从上述风扇输送过来的空气向下流动,沿横向向着在没有上述分配导向件的场合下,所输送的空气较少的一侧倾斜。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分配导向件具有人字形断面形状,并且随着从上述风扇输送过来的空气向下流动,其顶点沿横向向在没有上述分配导向件的场合下,所输送的空气较少的一侧倾斜。因此,从风扇输送过来的空气易于沿分配导向件的顶点,向着顶点的倾斜方向引导。即,从风扇输送过来的空气易于沿横向向在没有分配导向件的场合下所输送的空气较少的一侧引导。因此,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能使得从风扇输送出来的空气量均衡,可使所排出的空气量大致均等。
权利要求26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2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其风扇布置成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第1排气口布置在风扇的旋转方向一侧,第2排气口布置在与上述风扇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而且,分配导向件具有人字形断面的形状,并且随着从上述风扇输送出来的空气向上流动,其顶点从上述第2排气口一侧,向第1排气口一侧倾斜。
另外,在这里所说的“风扇的旋转方向一侧”是指从风扇输送出来的空气的行进方向受到风扇旋转的影响而向其倾斜的一侧。比如,对于从正面看向左旋转的风扇,向风扇的上方排出的空气的流动容易向左侧倾斜。因此,此时的旋转方向一侧是指左侧。
当第1排气口布置在风扇的旋转方向一侧,第2排气口布置在与风扇的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时,由于风扇的旋转使空气的流动发生倾斜,所以,从风扇输送出来的空气容易向第1排气口输送。但是,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分配导向件的顶点随着从风扇输送出来的空气向上游流动,从第2排气口一侧向第1排气口一侧倾斜。因此,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难于将空气导向第1排气口一侧,相反,却易于将空气导向第2排气口一侧。因此,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由于采用了分配导向件,能使风扇输送的空气的风量均衡,并使从第1排气口与第2排气口排出的空气量大致相等。
权利要求27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2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把风扇布置成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并且还具有风扇外壳。风扇外壳包围着风扇的侧面,并且具有向上述排气部分输送的空气通过的风扇外壳出口。风扇外壳出口设置成与风扇侧面的一部分相对,并且,沿横向与风扇的中心偏心。第1排气口布置在与上述风扇外壳出口相反的一侧。第2排气口布置在风扇外壳出口的一侧。此外,分配导向件具有人字形的断面形状,这种形状的顶点,随着从上述风扇输送过来的空气向上流动,从上述第2排气口一侧向上述第1排气口一侧倾斜。
通过风扇外壳出口从风扇输送出来的空气,在从风扇外壳出口排出时,受到风扇旋转的影响,很容易从偏心地设置的风扇外壳出口一侧,流向与其相反的一侧。因此,在设置于风扇外壳出口侧的相反侧的第1排气口与设置于风扇外壳出口侧的第2排气口中,往往是流向第1排气口的空气的风量较多。但是,在本柜式空调机中,由于分配导向件的顶点随着风扇输送出来的空气向上流动,从第2排气口一侧向第1排气口一侧倾斜。因此,在向上流动的过程中,难以将空气导向第1排气口一侧,相反,易于将空气导向第2排气口一侧。因此,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能使风扇输送出来的空气量均衡,使得从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排出的空气量大致相等。
权利要求28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是在权利要求2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扎,还具有与上述换热器相对,覆盖其正面的前面板。而且,上述分配导向件由隔热材料制成,设置于换热器与前面板之间。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分配导向件由隔热材料制成,设置于换热器与前面板之间。因此,分配导向件可减小柜式空调机的外部与内部之间的热量的交流。这样,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分配导向件可同时兼作隔热材料使用,可削减部件的数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例柜式空调机的外观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柜式空调机的结构的正视图;图3是表示柜式空调机的结构的顶视图;图4是表示柜式空调机的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水平挡板部结构的正视图;图6是表示水平挡板部结构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向下排出空气时的副挡板状态图;图8是表示向上排出空气时的副挡板状态图;图9(a)是柜式空调机的布置方式图;图9(b)是柜式空调机的布置方式图;图9(c)是柜式空调机的布置方式图;图10(a)是已有的柜式空调机在供暖时,室内的温度分布图;图10(b)是第1实施例柜式空调机在供暖时,室内的温度分布图;图11(a)是已有的柜式空调机在制冷时,室内的温度分布图;图11(b)是第1实施例柜式空调机在制冷时,室内的温度分布图;图12是第3实施例柜式空调机的图;图13(a)是第4实施例柜式空调机的图;图13(b)是第5实施例柜式空调机的图;图13(c)是第6实施例柜式空调机的图;图13(d)是第7实施例柜式空调机的图;图14是第8实施例柜式空调机的图;图15是已有的柜式空调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构成)
(整体构成)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的外观的正视图。
这种柜式空调机1是设置于家庭室内的地板F上的空调机,用于对室内的空气进行调节。柜式空调机1与设置于室外的室外机(图中未示出)连接,并在容纳在室外机内(图中未示出)的压缩机和室外换热器之间,构成制冷剂回路。
图2是表示柜式空调机1结构的正视图,图3表示其顶视图,图4表示其侧视图。下文中,在提到“上、下方向”时,是指图1和图2的正视图上的上、下方向,即室内的高度方向(参见实线箭头D2),在提到“左、右方向”,或“横向”时,是指图1和图2的正视图上的左、右方向(参见实线箭头D1)。另外,所谓“厚度方向”是指图3,图4中所示的实线箭头D3所指的方向。
这种柜式空调机1主要由换热器2,风扇3,外壳4,以及分配导向件9构成。
(换热器2)换热器2容纳在外壳4内部,与吸入外壳4内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如图2所示,换热器2占据柜式空调机1的上半部的位置,布置在与排气部分5相同的高度上。另外,如图4所示,换热器2设置成其上方向柜式空调机1的背面40的一侧倾斜。
(风扇3)风扇3容纳在外壳4内部。风扇3在将室内的空气从吸气部分6(参见图1),吸入外壳4的内部之后,通过换热器2,送向排气部分5。风扇3为多叶片式风扇,如图2所示,它设置于换热器2的下方,布置成在与柜式空调机1的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此外,如图4所示,风扇3布置在后面将要描述的吸气部分6的附近。如图2所示,风扇3容纳在风扇外壳30内。这种风扇外壳30具有沿风扇3的侧面包围着风扇3的圆周大约4分之3的圆弧状侧面32,布置成与风扇3的侧面相对。风扇外壳30包围了风扇3侧面的左半部与右侧的下半部。另外,在风扇外壳30上还设有风扇外壳出口31。风扇外壳出口31是让空气从风扇3向上方的换热器2排出的部分,布置在面对未被风扇外壳30包围的风扇3右侧的上半部的位置上。外壳出口31布置成从风扇3的旋转中心向右方偏心。另外,风扇3向图2中的左旋方向转动,将空气送向换热器2(参见图2中的空心箭头A1和实线箭头A2)。
(外壳4)这种外壳4是上下方向D2较长的箱型部件,其中容纳了换热器2,风扇3等。如图3所示,外壳4的背面40的角42做成倒角。外壳4的前面41做成具有前面板43,凹部44和倾斜面45的形状。另外,如图1所示,外壳4具有排气部分5,吸气部分6,水平挡板部7和垂直挡板部8。
首先,在对前面41的形状进行描述后,再对排气部分5,吸气部分6,水平挡板部7和垂直挡板部8进行描述。
前面板43在外壳4的前面,是设置成大致覆盖了外壳4的上、下方向D2的整个范围的平坦部分。另外,在前面板43的上部,设有显示部46。显示部46显示室内温度,室外温度,运转的设定温度等信息。
凹部44是沿前面板43的侧端而设置的,沿上下方向D2较长的凹部,分别设置于前面板43的两侧。凹部44由侧面440与曲面441组成。侧面440与前面板43保持连续,垂直地设置于前面板43上。曲面441与侧面440保持连续,并与倾斜面45保持连续。
倾斜面45是与凹部44的侧方邻接,覆盖前面的上、下方向D2的整个范围的倾斜面。倾斜面45分别设置于前面41的两侧端。
(排气部分5)排气部分5设置于外壳4的前面41的上半部,排出通过换热器2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排气部分5由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构成。
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都是沿前面41的两侧端而设置的长方形开口,具有沿高度方向D2较长的形状。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设置于倾斜面45的上半部,与前面板43和凹部44隔开,左侧设置第1排气口51,右侧设置第2排气口52。如图5所示,各排气口51,52用分隔板50划分为上部S1,中部S2和下部S3三个部分。
另外,构成排气部分5的排气口,不限于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也可以是沿横向D1隔开距离设置的两个以上的排气口。比如,也可在上下方向D2沿两个倾斜面45设置两个以上的排气口,或者,沿横向D1隔开距离,设置两个以上沿横向D1相邻的排气口组。
(吸气部分6)吸气部分6是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外壳4内部的部分,如图1所示,它设置于外壳4前面41的下半部。吸气部分6由第1吸气口61,第2吸气口62和侧面吸气口66,67构成。
第1吸气口61和第2吸气口62是设置于凹部44的侧面440上的开口,在左侧的凹部44上设有第1吸气口61,在右侧的凹部44上设有第2吸气口62。如图4所示,第1吸气口61由3个开口63,64,65构成,沿上下方向D2并列布置。布置在最上方的开口63的位置高于风扇3的位置,另2个开口64,65的位置低于风扇3的位置。即,第1吸气口61布置在不与风扇3相对的位置上。第2吸气口62也以同样的方式布置。另外,布置各吸气口61,62的位置不限于严格地不与风扇3相对的位置,也可以使各吸气口61,62的一部分布置在与风扇3相对的位置上。另外,各吸气口61,62也不限于分别布置在风扇3的上下方向,也可只布置在上方,或者只布置在下方。
侧面吸气口66,67分别是设置于柜式空调机1侧面47的下方,如图4所示的沿上下方向(D2)较长的开口。侧面吸气口66,67沿宽度方向(D3)的位置处于风扇3与前面41之间。另外,在图4中,只给出了设置于从正面看的左侧面47的侧面吸气口66,但,设置于右侧面47上的侧面吸气口67与此相同。
另外,还设有与第1吸气口,第2吸气口和侧面吸气口66,67相对,覆盖外壳4的下方(图中未示出)的过滤器(图中未示出)。
(水平挡板部7)图5是水平挡板部7的构成的正视图,图6是其侧视图。
如图6所示,水平挡板部7由主挡板70,副挡板71和挡板驱动机构72构成。
如图5所示,沿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的上下方向D2,设有多个主挡板70,对从各排气口51,52排出的空气沿上下方向D2进行导向。在本实施例中,在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中部S2,下部S3,沿上下方向D2各设置4块主挡板70,在1个排气口上,共计设置12块主挡板70。主挡板70由弹性材料制成,呈较薄的长方形。主挡板70大致沿水平设置,其背面40一侧固定。
另外,主挡板70不限于整体都用弹性材料制成,也可以只有主挡板70的一部分,即中央部分等由弹性材料制成。另外,主挡板70也可以不用弹性材料制成,而是把主挡板70做成较薄的形状,使其具有弹性。
挡板驱动机构72是通过使主挡板70弯曲,改变主挡板70引导空气的方向的机构,由连接多块主挡板70的联杆机构73与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构成。这种联杆机构73,如图6所示,是固定在多块主挡板70前端附近的杆状部件,驱动装置通过使连杆机构73沿上下方向D2移动,使得成为一体的多块主挡板70的前端上下移动。
另外,挡板驱动机构72不限于使主挡板70弯曲的机构,也可以是使主挡板70以与横向D1平行的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机构。此时,主挡板70也可以是不能弯曲的挡板,而是通过旋改变对空气的导向。
副挡板71安装在布置在各排气口51,52上部S1上的主挡板70上,在供暖时,限制空气从排气部分5的上部S1排出。另外,图6表示了设置在第2排气口52上的副挡板71。这种副挡板71是板状部件,具有与主挡板70基本相同的横向长度,弯曲成く字形,并按照下述方式设置在主挡板70的上方,一端710从主挡板70中间突出,另一端711沿主挡板70的前端延伸。另外,副挡板71的一端710按照下述方式相对于主挡板70设置其一端710沿上、下方向D2与主挡板70的前端形成钝角。如图7所示,在主挡板70通过挡板驱动机构72向下方弯曲的情况下,副挡板71的一端710接近相邻的主挡板70的前端700,从而将相邻的主挡板70之间的空档封闭。如图8所示,在主挡板70朝向上方的情况下,副挡板71的一端710处于沿主挡板70延伸的状态。此时,副挡板71的一端710通过打开相邻的主挡板70,将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打开。
另外,副挡板71不限于呈く字型的弯曲板状部件,也可以是把长方形的板状部件相对主挡板70安装成规定角度的挡板,或者是与主挡板70做成一体的挡板。
(垂直挡板部8)垂直挡板部8是沿横向D1引导从排气部分5排出的空气的部分,由垂直挡板80和挡板角度改变机构81构成。
如图1所示,垂直挡板80分别设置于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上,沿横向D1对从各排气口51,52排出的空气进行导向。垂直挡板80由其形状大致与各排气口51,52相同的板状部件构成。另外,图1表示垂直挡板80将各排气口51,52封闭的状态。如图3所示,垂直挡板80布置成能以与垂直方向平行的旋转轴800为中心在水平面内旋转。
挡板角度改变机构81是改变垂直挡板80的布置角度的机构,由挡板电动机82与开关(图中未示出)构成。挡板电动机82使挡板旋转。开关则通过上述挡板电动机82,变换垂直挡板80的布置角度,设定所排出的空气导向方向的宽窄。
(分配导向件9)如图2所示,分配导向件9设置于外壳4的上半部,将空气均匀地分配给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如图3所示,分配导向件9布置在换热器2和前面板43之间,断面形状呈人字形,具有第1导向面91和第2导向面92。第1导向面91形成送向第1排气口51的空气所通过的第1通风通路P1。第2导向面92形成送向第2排气口52的空气所通过的第2通风通路P2。第1导向面91和第2导向面92接合的顶点93设置在换热器2一侧,如图2所示,顶点93随着向柜式空调机1的上方行进,向第2排气口52一侧的横向D1倾斜。即,顶点93随着从柜式空调机1的上方向下方行进,向第1排气口51一侧的横向D1倾斜,第2通风通路P2的入口宽于第1通风通路P1的入口。分配导向件9的端部94与前面板43的里侧贴合,通过第1导向面91和第2导向面92与前面板43的里侧围绕的部分是中空的。另外,分配导向件9由聚乙烯泡沫等隔热材料制成。此外,隔热材料也可采用橡胶,酚醛树脂,聚氨酯,聚氯乙烯等泡沫材料,和绝热的纤维材料等。
(动作)下面说明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的有特点的动作。
(外壳4内部空气的流动)首先,根据图2说明外壳4内空气的流动。
当风扇3旋转时,室内的空气便从第1吸气口61,第2吸气口62和侧面吸气口66,67(参见图1)吸入外壳4的内部。吸入的空气由于风扇3的旋转,从外壳出口31流向风扇3的上方,通过换热器2,从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排向室内。从风扇3送向上方的空气不是笔直地上升,而是要受到风扇3的旋转方向的影响,向图2的左侧倾斜地上升(参见图中的空心箭头A1)。此时,第1排气口51从正面看位于风扇3的左上方。这个位置是从风扇3送向上方的空气流受到风扇3的旋转的影响而倾斜的一侧。因此,在没有上述分配导向件9的情况下,大量的空气将送向设置于左侧的第1排气口51,而送向第2排气口52的空气则少于送向第1排气口51的空气。分配导向件9要用第2导向面92把大量流向左侧的空气导向右侧,使其易于向右侧流动。即,分配导向件9将流向第1排气口51方向的空气,向第2排气口52的方向引导。这样,分配导向件9就使得空气流动的方向均衡了,送向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的空气量大致均等。
(空气向上下方向的排出)下面,说明空气从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向上、下方向D2排出时的情况。
在供暖时,为了将温暖的空气向下方排出,由挡板驱动机构72自动地,或通过手动方式,改变主挡板70的方向,使主挡板朝向如图7所示的下方。此时,由于布置在各排气口51,52上部S1的主挡板70上设有副挡板71,而且副挡板71的一端710从主挡板70中间向上方突出,靠近一块在上方相邻的主挡板70的前端700。即,各主挡板70之间的空隙处于被突出的副挡板71堵塞的状态。这样,在主挡板70朝向下方时,便将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关闭,限制空气的排出。在没有设置副挡板71的中部S2和下部S3上,空气的排出不受到限制,空气能向下方排出。因此,如图中的实线箭头A3所示,温暖的空气从排气口的中部S2与下部S3向下方排出,而不从上部S1排出。或者,仅仅从上方排出极少量的空气。
在制冷时,为了将冷的空气向上方排出,用挡板驱动机构72自动地,或通过手动方式,改变主挡板70的方向,如图8所示,使主挡板朝向上方。此时,主挡板70向上方弯曲,在上部S1,副挡板71处于沿主挡板70延伸的状态。即,由主挡板70的前端700与副挡板71的突出部分所形成的呈く字形的形状,近似于向上方弯曲的主挡板70。于是,在主挡板70朝向上方时,便将各主挡板70之间的空隙打开。即,将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打开,空气能向上方排出。而且,在未设置副挡板71的中部S2和下部S3,空气当然也向上方排出。于是,如图8中的实线箭头A4所示,冷空气从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中部S2,下部S3,都向上方排出。
(空气向横向排出)下面,说明空气从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向横向D1的排出。
如前所述,通过换热器2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从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向室内排出。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隔开距离,沿外壳4的横向D1设置,所以能从各排气口51,52沿横向以较大的宽度排气。
另外,空气向左右方向D1排出的角度,可通过预定的挡板角度改变机构81设定。挡板角度改变机构81通过挡板电动机82,变换垂直挡板80的布置角度,变换所排出的空气的导向方向的宽窄。在这里,“所排出的空气的导向方向的宽窄”是指从第1排气口51排出的空气的方向与从第2排气口52排出的空气的方向之间的夹角的值。比如,如图9(a)所示,在柜式空调机1以相对于墙壁成45度角布置在室内的角部时,垂直挡板的角度可以这样设置,即,使得排出的空气的方向沿着墙壁,如空心箭头A5所示。另外,如图9(b)所示,当柜式空调机1沿墙设置于房间侧面的中央时,则所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宽于设置于房间的角部的场合(参见空心箭头A6)。另外,如图9(c)所示,在柜式空调机1沿墙设置于房间的拐角上时,则以使所排出的空气的方向应如空心箭头A7所示,其角度沿着墙壁的一侧为好。另外,以上的垂直挡板80的布置角度的变换可通过挡板角度改变机构81的开关来变换。这样,柜式空调机1就能根据所设置的室内空间的宽阔程度,使排出的空气沿横向D1的扩展最适当。
(特点)(与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有关的特点)(1)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通过换热器2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从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排出。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隔着前面板43和凹部44,分别设置在沿前面41的两侧端。因此,如图15所示,与在中间设置1个排气口110的已有的柜式空调机100相比,能沿横向D1以更大的宽度排出空气。因此,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中,能使排出的空气充分地遍布室内。于是,就能改善室内的温度分布,能对室内的各个角落都进行空气调节。
关于上述效果,图10和图11表示用温度记录仪所记录的,用已有的柜式空调机100与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后,室内温度分布的比较数据。图10是供暖时的数据,图11是制冷时的数据。此时,各种柜式空调机1,100都布置在室内的角部,与墙W1,W2成45度的角度,并面向室内的中央。另外,图中的曲线表示处于相同温度范围的区域,以约0.7℃的间隔分开。
首先,根据图10,说明供暖时的温度分布。
图10(a)是由已有的柜式空调机100形成的温度分布。在这种已有的柜式空调机100中,如图中的箭头A8所示,只向房间的一个方向排出空气。
就室内的地板F附近的温度分布来说,相同温度区域的带状的区域在空气的排出方向上交叉地分布。其中,最温暖的区域T1是沿着离开已有的柜式空调机100最远的墙W3分布的,占地板F的面积约20%。另外,这个区域T1的温度在30.4℃~30.7℃的范围内,图中,这一区域加上了阴影线。而且,从这一位置到设置已有的柜式空调机100一侧的墙W2,温度逐级降低。在设置已有的柜式空调机100的墙W1,W2中接近空气的排气方向的墙W1也相同。在远离空气排出一侧的墙W2上,其温度比上述的最温暖的区域T1低的区域T2占据墙W2面积的大部分。另外,在地板F上,温度比T1低的区域T3约占据其面积约一半。由上述数据可知,在已有的柜式空调机100中,从排气口排出的已变暖的空气偏向于向空气排气方向的墙W3附近供暖。
图10(b)是由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形成的温度分布。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中,如图中的箭头A9所示,沿横向D1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排出空气。
首先,关于地板F附近的温度分布,图10(a)中的温度超过区域T1的温度的区域T4,沿着布置柜式空调机1的两道墙W1,W2分布,一直到与柜式空调机1相对一侧的墙W3、W4为止,占据地板F面积约50%。即使在区域T4中,也是设置柜式空调机1的两道墙W1,W2的附近最暖和。而且,从这两道墙W1、W2朝向房间的中间部分,温度逐级降低。另外,区域T4与温度比区域T4低一级的区域,占据地板F的面积约80%。布置了柜式空调机1的两道墙W1、W2的温度分布也相同,温度超过区域T1的温度的区域T5,从柜式空调机1的排气口,沿布置柜式空调机1的两道墙W1、W2的下方,一直扩展到与柜式空调机1相对一侧的墙面。另外,在图10(b)中,以在图10(a)中加上了阴影线的30.4~30.7℃的范围内的区域T1为基准,对于在该温度以上的区域,也同样加上了阴影线。根据这些数据可知,在柜式空调机1中,从排气口排出的暖和的空气,从其下部,从左、右两方以较大的宽度,对室内进行供暖。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从左右两个方向的房间的墙面,朝房间的中间实现包围式的空气流动,使得室内的温度分布得以改善。
下面,根据图11,说明制冷时的温度分布。
图11(a)是由已有的柜式空调机100形成的温度分布。在这种已有的柜式空调机100中,与供暖时相同,空气只向房间的一个方向排出。
就地板F附近的温度分布来说,温度最低的区域T6分布于离已有的柜式空调机100最远的墙W3附近处的中央部分。另外,这种区域的温度范围在22.1~22.8℃之间,占地板F的面积大约10%。而且,从该位置到已有的柜式空调机100一侧的墙W2,温度逐级上升。在设置有已有的柜式空调机100的墙W1、W2中靠近空气排出一侧的墙W1,在地板F附近,温度低于最低温度区域T6的区域T7沿着天花板7分布,并且随着与地板F靠近,温度上升。在设置柜式空调机100的墙W1,W2中远离排出空气的一侧的墙W2处,温度高于上述地板F附近的温度最低区域T6的区域T8,几乎占据整个面积。根据这些数据可知,已有的柜式空调机100,从排气口排出的冷却后的空气偏向于对空气排气方向的墙的中央附近而进行致冷。
图11(b)是由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形成的温度分布。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中,与供暖时相同,空气沿横向向不同的两个方向排出。
首先,就地板F附近的温度分布来说,温度低于图11(a)的区域T6的区域T9,从设置柜式空调机1的墙W2,向着与柜式空调机1相反侧的墙W3分布,占据地板F面积大约75%。右侧的墙W1,其温度比图11(a)的区域T6低的区域T10,分布于接近柜式空调机1的一侧的横半部与剩余半部的上部。就左侧的墙W2来说,温度在图11(a)的区域T6以下的区域T11,几乎占据墙W2的面积的全部。另外,在图11(b)中,以在图11(a)中加上阴了影线的,温度在22.1~22.8℃范围内的区域T6为基准,对于在这种温度以下的区域,同样也加上了阴影线。根据上述数据可知,柜式空调机1从排气口排出的,经过冷却的空气所冷却的宽度范围比已有的柜式空调机100的范围大。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相对于已有的柜式空调机100,在制冷时也能对整个房间进行充分致冷,使室内的温度分布得以改善。
(2)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吸入空气的吸气部分6设置于排气部分5的下方。因此,随着空气的吸入而产生的气流不会与空气的排出发生冲突,不妨碍空气的排出。因此,排出的空气可达到更远的地方。这样,这种柜式空调机1就能使空气更加充分地遍布整个室内。
(3)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从第1排气口51与第2排气口52向左右方向D1沿着墙面排出空气。即,空气不直接向居住者所在的房间的中央附近排出。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1可减小所排出的空气直接吹向居住者而造成的居住者的不适感。
另外,即使不直接向中央排出空气,也能从上述温度分布了解到,沿墙面排出的空气从左右两方包围房间,也能充分地对房间的中央附近进行供暖,或致冷。
(4)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风扇3和吸气部分6同样容纳在外壳4的下方,设置于吸气部分6的附近。因此,与风扇3与吸气部分6离开的情况相比,能减少风扇3从吸气部分6吸入空气所必需的的功率。因此,能降低风扇3的成本。
(5)在设置于柜式空调机1中的风扇3中,如果增大送风的功率,则风扇3的尺寸,特别是径向的尺寸就要增大。因此,柜式空调机1的外壳4的尺寸就要增大,会在室内造成障碍。特别是,如果柜式空调机1的厚度增加,则柜式空调机1将突出于房间的居住空间内,会造成障碍。但是,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由于把风扇3布置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所以,即使增大旋转直径,也不必增大柜式空调机1厚度方向D3的尺寸。因此,能把柜式空调机1做得很薄。
(关于第1吸气口61和第2吸气口62的特点)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如图4所示,分别构成第1吸气口61和第2吸气口62的开口63,64,65沿上下方向D2并列布置,开口63布置在高于侧面的风扇3的位置上,开口64,65布置在低于风扇3的位置上。即,第1吸气口61和第2吸气口62布置在不与风扇3相对的位置上。因此,与吸气口的开口布置成与风扇3相对的情况相比,可减小风扇3从开口向室内泄漏的声音。另外,当居住者误将手从开口伸入时,由于风扇3旋转,会发生把手卷进去的情况,这是很危险的。但是,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由于开口不设置在正对风扇3的正面,所以,即使居住者将手伸入开口中,也能防止手卷入风扇3中,是很安全的。
另外,由于除了第1吸气口61和第2吸气口62以外,还在侧面47设置了侧面吸气口66,67,所以能吸入更多的空气。而且,由于侧面吸气口66,67设置于侧面47上,所以从侧面吸入口66,67泄漏的风扇的声音,难以直接沿通常为居住空间的正面方向传播。另外,也不会损害柜式空调机1从正面看的美观。
(关于垂直挡板部8的特点)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由于能通过挡板角度改变机构81改变垂直挡板80的布置角度,所以能改变空气排出的方向。因此,根据布置柜式空调机1的场所,可以使空气向最适当的方向排出,使其遍布整个室内。即,根据布置柜式空调机1的场所,通过改变垂直挡板80的角度的大小,使空气沿着室内的墙排出,从左、右两侧包围整个房间,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实现上述温度分布数据。
(关于外壳4背面倒角的特点)在柜式空调机1按照朝向房间的中央方向附近设置于室内的角部(参照图9(a))时,在柜式空调机1的背面40与房间的墙面之间,会产生空隙。如果这种空隙很大,则柜式空调机1便向室内的居住空间突出,使居住空间变窄。但是,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在设置于室内角部的场合下,由于把与室内的墙面接触的背面40的角部42做成倒角,所以能把柜式空调机1布置在更接近室内的角部的位置上,从而能减小上述空隙。因此,柜式空调机1可以很好地收容布置在室内的角部。另外,由于上述效果,能使居住者感到产品的厚度更薄了。
(关于分配导向件9的特点)(1)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分配导向件9将空气均匀地分配给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因此,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中,能使从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排出的空气量均匀。这样,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中,就能减小所排出的空气量的偏向。于是,就能实现室内左右方向更加均匀的温度分布,形成对于居住者来说更加舒适的室内环境。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由于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沿横向D1隔开布置,所以分配导向件9的风量均匀处理的效果,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特别显著。
(2)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分配导向件9用隔热材料制成,布置在换热器2与前面板43之间。因此,分配导向件9能减少柜式空调机1的外部与内部之间的热量交换,可同时用作隔热材料。这样,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中,就能省略专用的隔热材料,减少零件的数量。
(关于水平挡板部7的特点)(1)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在供暖时,副挡板71限制从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的排气。因此,在柜式空调机1中,从较低位置排出的空气量增加,使接近房间的地板F的部位更加暖和。根据这一点从上述图10(b)的墙面的温度分布可以看的很清楚。另外,由于所排出的供暖的空气从柜式空调机1的下方向房间的上方上升,所以,从房间的低部位一直到高部位的宽广的范围都变暖。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1可改善室内供暖时的温度分布。
另外,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由于空气从下方的风扇3送向上方的排气口,所以外壳4内的空气是向上方流动的。因此,从排气口排出的空气容易朝向上方排出。因而,在本实施例中,限制向上方排气的水平挡板的效果就更大。
(2)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副挡板71在主挡板70朝向下方弯曲的情况下,将主挡板70和与该主挡板70相邻的主挡板70之间的空隙封闭。因此,通过在打算限制空气排出的排气口的主挡板70上设置副挡板71,对排气进行限制。这样,就能利用主挡板70的运动将排气口的一部分封闭,而不必专门设置限制排气用的控制机构等。而且,由于副挡板71设置成与主挡板70的前端成钝角,所以在主挡板70向上方弯曲,副挡板71打开排气口的一部分时,副挡板71便处于沿主挡板70的弯曲形状平滑地延伸的状态(参见图8)。这样,就能防止副挡板71对送向主挡板70的空气的阻碍。
(3)在本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在供暖时,暖风向下排出的情况下,副挡板71将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封闭。于是,由于暖风从较低位置排出,所以防止了暖风直接吹到居住者身上。因此,减小了气流对居住者造成的不适感。
(第2实施例)在第1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副挡板71设置于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的主挡板70上,在主挡板70向下方弯曲的情况下,将相邻的主挡板70之间的空隙封闭。但是,也可将副挡板71设置于各排气口51,52下部S3的主挡板70上,在主挡板70向上方弯曲的情况下,将相邻的主挡板70之间的空隙封闭。在制冷时,为了使冷空气向上方排出,要使主挡板70朝向上方。副挡板71与主挡板70联动,将相邻的主挡板70之间的空隙封闭。这样,在制冷时,就能限制从各排气口51,52下部的排气,使空气从较高的位置排出。这样,就能进一步改善制冷时室内的温度分布。另外,在这种场合下,副挡板71也可设置在主挡板70的底侧。这样,在主挡板70向下方弯曲的场合下,副挡板71便处于沿主挡板70的弯曲状态下延伸的状态,防止它阻碍从下方排气。
另外,也可在各排气口51,52的上部S1与下部S3这两者的主挡板70上都设置副挡板71。这样,在制冷与供暖这两种情况下,都能进一步改善室内的温度分布。
(第3实施例)在第1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设置了1台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的风扇3,但是,也可如图12所示的柜式空调机101那样,把两台以与横向D1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即,在与外壳4的侧面47平行的面内旋转的多叶片式风扇33,分别设置在下方的第1吸气口61和第2吸气口62附近。
当要增大风扇的送风功率时,在多数情况下,是增大其旋转直径,但是,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01中,由于设置在与侧面47平行的面内旋转的多叶片式风扇33,所以即使增大旋转的直径,柜式空调机101在横向D1上的尺寸只增加很少的一点点。因此,在柜式空调机101中,很容易沿横向D1设置多台多叶片式风扇33,由于设置多台多叶片式风扇33,所以每一台多叶片式风扇33所必需的功率就减小了。
另外,由于在与侧面47平行的面内旋转,故通过多叶片式风扇33输送的空气流很少沿左右方向D1偏向。这样,就能很容易地使从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排出的空气量均匀。因此,也可不设第1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的分配导向件9。
(第4实施例)在第1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各吸气口61,62分别设置于各排气口51,52的下方,但是,也可以把吸气口设置于外壳4的上半部,使吸气口与各排气口51,52布置在相同的高度上。下面,在本实施例到第7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2,103,104,105中,吸气口都布置在与各排气口51,52相同的高度上。
如图13(a)所示,在第4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2中,在前面41上,设置了第1吸气口61a与第2吸气口62a,并具有第1横流风扇34a,第2横流风扇34b和换热器20。至于其它部分,则与第1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相同。
第1吸气口61a是具有沿高度方向D2较长的形状的开口,它沿着第1排气口51设置,在第1排气口51的右侧。第2吸气口62a的形状与第1吸气口61a相同,它沿第2排气口52设置,在第2排气口52的左侧。前面板43位于第1吸气口61a与第2吸气口62a之间。
第1横流风扇34a设置于第1排气口51和第1吸气口61a的附近,以与高度方向D2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第2横流风扇34b设置在第2排气口52和第2吸气口62a的附近,以与高度方向D2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
换热器20是具有V字型截面形状的,沿高度方向D2较长的部件,设置于外壳4的上半部。换热器20布置在第1横流风扇34a和第2横流风扇34b之间,并且其V字的顶点21朝向背面一侧40。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02中,各吸气口61a、62a,换热器20,各排气口51、52,都集中地容纳在上部,以使从吸气到排气所移动的距离较短。因此,能减小各横流风扇34a,34b所必需的功率。另外,由于采用横流风扇,所以与采用多叶片式风扇,透平风扇等相比,驱动风扇的电动机的功率也减小了,这样,电动机的成本就降低了。另外,风扇的成本也较低。
此外,由于在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上分别设置了1台风扇34a、34b,所以左右排气口风量的偏向就小。另外,也容易分别对从第1排气口5 1和第2排气口52排出的空气量进行控制。这样,就能很容易为实现更加舒适的温度分布而排出空气。
(第5实施例)如图13(b)所示,在第5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3中,在前面41上设有第1吸气口61b与第2吸气口62b,并具有1台透平风扇35和换热器22。其它部分与第1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相同。
第1吸气口61b与第2吸气口62b与第4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2中的吸气口61a,62a相同。
透平风扇35设置于外壳4的上部,位于各排气口51,52与各吸气口61b,62b的附近。透平风扇35布置成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
换热器22是长方形的板状部件,设置在外壳4的上半部,在透平风扇35与前面板43之间。
这种柜式空调机103,由于具有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的透平风扇35,所以在减小厚度方向D3的尺寸的同时,还能获得足够的静压。
(第6实施例)如图13(c)所示,在第6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4中,在前面41设有第1吸气口61c与第2吸气口62c,并具有3台多叶片式风扇36和换热器23。其它部分与第1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相同。
第1吸气口61c与第2吸气口62c与第4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2中的吸气口61a,62a相同。
3台多叶片式风扇36沿高度方向D2,并排地设置于外壳4内的上方。多叶片式风扇36以与高度方向D2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
换热器23围绕着多叶片式风扇36的侧面,左右各设置1台,共计2台。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04中,由于具有3台多叶片式风扇36,所以能减小每台多叶片式风扇36所必需的功率。因此,就能减小多叶片式风扇36的尺寸。另外,由于多叶片式风扇36沿高度方向D2并排设置,所以这种这种柜式空调机104可以减小横向D1和厚度方向D3的尺寸。
(第7实施例)象图13(d)所示的那样,在第7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5中,在前面41上设置了第1吸气口61d和第2吸气口62d,并具有1台横流风扇37与换热器24。其它部分与第1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相同。
第1吸气口61d与第2吸气口62d与第4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2中的吸气口61a,62a相同。
横流风扇37设置在外壳4内的上部,在第1排气口51到第2排气口52的附近。横流风扇37呈沿高度方向D2较长的圆筒形,以与高度方向D2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
换热器24是具有V字型的截面形状的,沿高度方向D2较长的部件,设置于外壳4内的上方。换热器24中设置成围绕着横流风扇37,并使其V字的顶点25朝向外壳4的前面41一侧。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05中,由于具有1台横流风扇37,所以,例如,与设置透平风扇,多叶片式风扇的情况相比,可减小驱动风扇的电动机的功率,电动机的成本降低了。
(第8实施例)在第1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中,设置了一台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的风扇3,但是,如图14所示,也可以把2台横流风扇38a、38b设置在外壳4的上方,在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的附近。2台横流风扇38a,38b具体的布置方式,和换热器20的形状与第4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2相同。
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06中,2台横流风扇38a,38b设置于各排气口51,52的附近。因此,从横流风扇38a,38b送向各排气口51,52的空气的移动距离缩短了。在由于风扇的旋转方向而使风扇输送的空气流发生偏向的情况下,离风扇越远,空气流的偏向就越严重。但是,在这种柜式空调机106中,由于从横流风扇38a,38b送向各排气口51,52的空气的移动距离缩短了,所以从各排气口51,52排出的空气流的偏向也减小了。
另外,由于分别在各排气口51,52设有1台横流风扇38a,38b,所以左右方向D1的空气流偏向较小。此外,也容易分别对从各排气口51,52排出的空气量进行控制。这样,就能够使排出的空气实现更加舒适的温度分布。
此外,当由于各吸气口61,62与各横流风扇38a,38b之间的距离太远,而使各横流风扇38a,38b对空气的吸力不够时,也可在各吸气口61,62的附近,设置从室内吸入空气,并将其送向上方的辅助风扇。按照这个方案,就能消除对空气的吸力不足的缺点。另外,也能防止为了消除对空气的吸力不足,而提高横流风扇38a,38b的功率,使得各横流风扇38a,38b的尺寸增大的缺点。
还有,设置于外壳4的上方,在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附近的风扇和换热器,不限于横流风扇38a,38b和换热器20,也可以是如图13(b)中所示的第5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3中的透平风扇35和换热器22,图13(c)中所示的第6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4中的多叶片式风扇36和换热器23,或者图13(d)中所示的第7实施例的柜式空调机105中的横流风扇37和换热器24。
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排气部分具有沿横向布置的多个排气部分。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能方便地从多个排气口分别沿不同的方向排出空气,而且能沿横向以较大的宽度排出空气。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能使排出的空气充分地遍布整个室内。
在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沿横向隔开设置。这样,在这种空调机中,通过从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沿不同的方向排出空气,能使空气沿横向排到宽度较大的范围内。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能更加充分地使空气遍布整个室内。
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上述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分别布置在前面的两侧端部附近。即,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沿横向布置成相互隔开很远。这样,这种柜式空调机就能将空气排向横向更宽的范围内。因此,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能使空气更加充分地遍布整个室内。另外,当使空气只从两侧端部排出,而不使空气向正面排出,就能防止空气与位于空调机正面方向的居住者直接接触,可减小居住者的不适感。
在权利要求4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上述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沿上述前面的两侧端部设置,具有沿高度方向较长的形状的开口。因此,这种空调机在将空气向横向较宽的范围内排出的同时,还在较广的范围沿高度方向排出空气。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可将空气更加充分地遍布整个室内。
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吸入空气的吸气口布置在上述排气部分的上方,或下方。这样,就减小了由于吸入空气而产生的气流与排出的空气相冲突的情况,减少对排出空气的妨碍。因此,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可更加充分地使空气遍布整个室内。
在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吸气部分布置在与上述排气部分基本相同的高度上,而风扇设置在吸气部分的附近。因此,吸入的空气从吸气部分到从排气部分排出时所移动的距离,要比吸气部分与排气部分离得远的情况短。因此,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能减小风扇用于将空气从吸气部分送向吸气排气部分时所必需的功率。
在权利要求7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风扇布置在吸气部分的附近。因此,与风扇远离吸气部分的情况相比,可减小风扇用于从吸气部分吸入空气所必需的的功率。
在权利要求8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由于上述风扇是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的多叶片式风扇,所以即使增大旋转的直径,仍可抑制柜式空调机厚度方向的尺寸的增加。因此,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与朝向其它方向设置风扇的情况相比,可减小厚度。
在权利要求9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由于风扇是在以与横向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多叶片式风扇,所以即使增大旋转的直径,仍能减少柜式空调机横向尺寸的增加。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能方便地沿横向设置多台多叶片式风扇。由于设置了多台多叶片式风扇,所以能减小每台风扇所必需的功率。
在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由于设置了两台横流风扇,所以能减小每台横流风扇所必需的功率。
另外,如果用一台风扇,从两个排气口排出空气,则有从各排气口排出的空气量产生偏向的危险。但是,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由于针对各排气口分别设置一台横流风扇,所以能减小风量偏向的危险。
在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由于设置了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的透平风扇,所以能减少厚度方向尺寸的增大,并且能获得足够的静压。
在权利要求1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由于设置了多台多叶片式风扇,所以能减小每台多叶片式风扇所必需的功率。这样,就能减小多叶片式风扇的尺寸。另外,由于沿高度方向设置了多台多叶片式风扇,所以这种柜式空调机能抑制横向和厚度方向的尺寸的增大。
在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由于只设置一台横流风扇,因此,例如,与设置透平风扇,多叶片式风扇的情况相比,可减小驱动风扇的电动机的功率。
在权利要求14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风扇设置在排气口附近。因此,能缩短把空气从风扇送向排气口所移动的距离。在由于风扇的旋转方向而使风扇输送的空气流产生偏向的情况下,离风扇越远,空气流的偏向越大。但是,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由于缩短了空气从风扇送到排气口所移动的距离,所以能抑制从排气口排出的空气流偏向的加剧。
在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吸气口位于风扇附近,布置在不与风扇相对的位置上。虽然,为了有效地从吸气口吸入空气,一般都希望吸气口布置成与风扇接近,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风扇所产生的声音就容易通过吸气口泄漏到室内。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由于吸气口设置在风扇的附近,所以能有效地吸入空气,同时,由于吸气口设置在不与风扇相对的位置上,所以还能减小从吸气口泄漏声音。
在权利要求16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通过风扇从吸气部分吸入的空气,是通过换热器从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排向室内的。由于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分别设置在前面的两侧端部,在横向布置成隔开距离,所以能在横向以较大的宽度排出空气。另外,由于吸气口设置在排气部分的下方,所以这种柜式空调机中能减小因吸入空气所产生的气流妨碍排出空气的的危险。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可将空气充分地遍布室内。
在权利要求17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通过风扇从第1吸气口和第2吸气口吸入的室内空气,送到上方的换热器。通过换热器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再送向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然后,从相应的排气口将其排向室内。此时,由于排出空气的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用前面板分隔开来,分别沿前面板的两侧端部设置的,所以能沿柜式空调机的横向,以较大宽度排出空气。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能使排出的空气充分地遍布室内。
在权利要求18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用改变机构来改变挡板的布置角度,从而能改变空气排出的方向。因此,根据布置柜式空调机的场所,可使空气朝向适合于使空气遍布室内的方向排出。这样,这种柜式空调机就能在各种设置状态下都能将空气充分地遍布整个室内。
在权利要求19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由于与室内的墙面接触的背面做成倒角,所以能将柜式空调机布置在更加靠近室内角部的位置上,能减小空隙。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就能容纳在室内的角部,减小使室内的居住空间变窄小的程度在权利要求20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可从侧面吸气口充分地吸入排气所必需的空气。特别是,不仅在侧面,而且在正面等其它面上也设置吸气口,所以能从其它面上的吸气口和侧面吸气口吸入更多的空气。
在权利要求2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分配导向件沿从正面看的横向大致均等地分配从风扇送向排气口的空气。因此,能使从排气口排出的空气量沿横向基本均匀。这样,这种柜式空调机就能减小所排出的空气量的偏向。
在权利要求2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分配导向件基本均匀地将空气分配给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可使从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排出的空气量基本均等。这样,这种柜式空调机就能减小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所排出的空气量的偏向。
在权利要求23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由于分配导向件使得所形成的第1通风通路和第2通风通路中,第2通风通路的入口比第1通风通路的入口宽。因此,相对于第1通风通路,空气更加容易进入第2通风通路中。而且,空气是通过第2通风通路送向设置于所输送的空气较少一侧的第2排气口的。但是,如上所述,由于相对第1通风通路,空气更加容易进入第2通风通路,所以能使从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排出的空气量大致均等。
在权利要求24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随着风扇所输送的空气向上方流动,分配导向件的顶点沿横向向着在没有分配导向件时输送的空气较多的一侧倾斜。因此,在向上流动时,难于将空气送向在没有分配导向件时所输送的空气较多的一侧,相反,容易将空气送向在没有分配导向件时所输送的空气较少的一侧。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通过分配导向件能获得从风扇输送的空气量的均衡,能使从排气口排出的空气量沿横向的分配大致均等。
在权利要求25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分配导向件具有人字形断面形状,随着从风扇所输送的空气向下方流动,这种断面形状的顶点沿横向向着在没有上述分配导向件时所输送的空气较少的一侧倾斜。因此,很容易使风扇所输送的空气沿着分配导向件的顶点,向顶点的倾斜方向导向。即,很容易将风扇所输送的空气沿横向导向没有分配导向件时输送的空气较少的一侧。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能使风扇所输送的空气量均衡,使所排出的空气量大致均等。
在权利要求26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分配导向件的顶点随着风扇所输送的空气向上流动,从第2排气口一侧向第1排气口一侧倾斜。因此,在向上流动时,难于将空气送向第1排气口一侧,相反,容易将空气送向第2排气口一侧。这样,这种柜式空调机就能通过分配导向件使得从风扇输送出来的空气量均衡,能使从第1排气口与第2排气口排出的空气量大致均等。
在权利要求27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随着风扇所输送的空气沿着分配导向件的顶点向上流动,这种顶点从第2排气口一侧向第1排气口一侧倾斜。因此,在向上流动时,难于将空气送向第1排气口一侧,相反,容易将空气送向第2排气口一侧。因此,这种柜式空调机能通过分配导向件使得风扇所输送的空气量的均衡,能使从第1排气口和第2排气口排出的空气量大致均等。
在权利要求28所述的柜式空调机中,分配导向件由隔热材料制成,设置于换热器与前面板之间。因此,分配导向件可减小柜式空调机的外部与内部之间的热量交换。这样,在这种柜式空调机中,分配导向件可同时用作隔热材料,可减少零件的数量。
权利要求1.一种设置于室内的地板(F)上的柜式空调机,这种柜式空调机具有换热器(2);把通过上述换热器(2)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排出去的排气部分(5);将上述空气送向上述排气部分(5)的风扇(3),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气部分(5)具有多个沿横向(D1)布置的排气口(51,5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气部分(5)至少具有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上述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布置成沿横向(D1)隔开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分别设置于前面(41)的两侧端部附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是沿上述前面(41)的两侧端部设置的,具有沿高度方向(D2)较长形状的开口。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吸气部分(6),这种吸气部分(6)设置于上述排气部分(5)的上方,或下方,吸入室内的空气。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吸入室内的空气的吸气部分(61a~61d,62a~62d),这种吸气部分布置在与上述排气部分(51,52)大致相同的高度上;上述风扇(34a,34b,35~37)布置在上述吸气部分(61a~61d,62a~62d)的附近。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3,33)布置在上述吸气部分(6,61,62)的附近。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3)是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的多叶片式风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3)是以平行于横向(D1)的轴为中心而旋转的多叶片式风扇(33)。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3)具有第1横流风扇(34a),这种第1横流风扇(34a)设置成与上述第1排气口(51)相对,并以与高度方向(D2)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第2横流风扇(34b),这种第2横流风扇(34b)设置成与上述第2排气口(52)相对,并以与高度方向(D2)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3)是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的透平风扇(35)。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3)沿高度方向(D2)具有多台多叶片式风扇(36),这些多叶片式风扇(36)以与高度方向(D2)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3)是一台横流风扇(37),这种横流风扇(37)设置成从上述第1排气口(51)的附近一直延伸到第2排气口(52)附近,并以与高度方向(D2)平行的轴为中心旋转。
14.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38a,38b)设置于上述排气部分(51,52)的附近。
15.如权利要求6~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气部分(6)具有设置在不与上述风扇(3)相对的位置上的吸气口(61,62)。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设置在上述排气部分(5)的下方,吸入室内的空气的吸气部分(6);上述换热器(2)设置于与上述排气部分(5)相对的位置上;上述风扇(3)设置于上述换热器(2)的下方;上述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分别沿前面(41)的两侧端部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设置于前面(41)上的前面板(43);吸入室内的空气的吸气部分(6);上述排气部分(5)具有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这种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隔着前面板(43),分别沿上述前面板(43)的两侧端部设置;上述吸气部分(6)具有设置在上述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的下方,隔着上述前面板(43),分别沿上述前面板(43)的两侧端部设置的第1吸气口(61)和第2吸气口(62);上述风扇(3)是多叶片式风扇(3),这种多叶片式风扇(3)设置于上述第1吸气口(61)与第2吸气口(62)的附近,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上述换热器(2)位于上述风扇(3)的上方,倾斜地设置于与上述第1排气口(51)与第2排气口(52)大致相同的高度上。
18.如权利要求1~14、16、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挡板(80),这种挡板(80)布置在上述排气口(51,52)的附近,能沿横向自由旋转,为从上述排气口(51,52)排出的空气进行导向;改变上述挡板(80)的布置角度的改变机构(81)。
19.如权利要求1~14、16、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背面(40)的角(42)做成倒角。
20.如权利要求5~14、16、17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气部分(6)具有设置于侧面(47)上,吸入空气的侧面吸气口(66,67)。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具有分配导向件(9),这种分配导向件(9)将通过上述风扇(3)送向上述排气部分(5)的空气沿从正面看的横向(D1)大致均匀地分配。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排气部分(5)至少具有沿从正面看的横向(D1)隔开设置的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上述分配导向件(9)将空气大致均匀地分配给上述第1排气口(51)和第2排气口(52)。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排气口(51)布置在当没有上述分配导向件(9)的场合下输送的空气较多的一侧;上述第2排气口(52)布置在当没有上述分配导向件(9)的场合下输送的空气较少的一侧;上述分配导向件(9)具有形成向上述第1排气口(51)输送的空气所通过的第1通风通路(P1)的第1导向面(91);形成向上述第2排气口(52)输送的空气所通过的第2通风通路(P2)的第2导向面(92);上述第2通风通路(P2)的入口比第1通风通路(P1)的入口宽广。
24.如权利要求21~2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配导向件(9)具有人字形断面形状,这种形状的顶点(93),随着从上述风扇(3)输送过来的空气向上流动,沿横向(D1)向着在没有上述分配导向件(9)的场合下所输送的空气较多的一侧倾斜。
25.如权利要求21~2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分配导向件(9)具有下述的人字形截面形状,这种形状的顶点(93),随着从上述风扇(3)输送过来的空气向下流动,沿横向(D1)向着在没有上述分配导向件(9)的场合下所输送的空气较少的一侧倾斜。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3)布置成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上述第1排气口(51)布置在上述风扇(3)的旋转方向一侧;上述第2排气口(52)布置在与上述风扇(3)的旋转方向相反的一侧;上述分配导向件(9)具有人字形断面形状,这种形状的顶点(93),随着从上述风扇(3)输送过来的空气向上流动,从上述第2排气口(52)一侧,向上述第1排气口(51)一侧倾斜。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3)布置成在与正面平行的面内旋转;并且,还具有风扇外壳(30),这种风扇外壳(30)带有送向上述排气部分(5)的空气通过的风扇外壳出口(31),并包围上述风扇(3)的侧面;上述风扇外壳出口(31)设置成与上述风扇(3)的侧面的一部分相对,并且沿横向(D1)与上述风扇(3)的中心偏心;上述第1排气口(51)布置在与上述风扇外壳出口(31)相反的一侧;上述第2排气口(52)布置在上述风扇外壳出口(31)的一侧;上述分配导向件(9)具有人字形截面形状,这种形状的顶点(93),随着从上述风扇(3)输送过来的空气向上流动,从上述第2排气口(52)一侧,向上述第1排气口(51)一侧倾斜。
28.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柜式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与上述换热器(2)相对,覆盖其正面的前面板(43);上述分配导向件(9)用隔热材料制成,设置于上述换热器(2)与前面板(43)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柜式空调机,这种柜式空调机能使所排出的空气充分地遍布整个室内。柜式空调机(1)是设置在室内地板(F)上的柜式空调机,它包括换热器(2),排气部分(5)和风扇(3)。排气部分(5)排出通过上述换热器(2)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风扇(3)将上述空气送向上述排气部分(5)。另外,排气部分(5)具有多个排气口(51,52),这些排气口(51,52)沿横向(D1)设置。
文档编号F24F3/06GK2723880SQ0326332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9日
发明者今中俊行, 伊吹敏行, 中来田胜朝, 长谷川隆 申请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