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药车间中央空调系统的新型模块冷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34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制药车间中央空调系统的新型模块冷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制药车间中央空调系统的新型模块冷水机组,包括模块冷水机组;其特征是所述模块冷水机组左端设有第一、第二挠性接头,所述模块冷水机组右端设有第三、第四挠性接头,所有模块冷水机组第一、第三挠性接头并联后与冷却塔、冷却水循环泵组构成冷却回路;所有的模块冷水机组第二、第四挠性接头并联后与膨胀水箱、冷冻水循环泵组构成冷冻回路。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方便、噪音低、经久耐用、可靠性强、节约能源、维修方便等特点。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台模块冷水机组,它们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即使损坏一台,其它台可以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市场容量大,前景广泛,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
【专利说明】用于制药车间中央空调系统的新型模块冷水机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与制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药车间中央空调系统的新型模块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冷量较大的中央空调系统中,一般使用水冷螺杆式制冷机组。螺杆机组结构简单,易损件少,噪音低,从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水冷螺杆式制冷机在环境温度低、负荷小时会出现跑油现象,它是指冷冻机油和制冷剂在油分离器中不能正常分离,油随制冷剂进入蒸发器的一种故障,故障轻时,机组会保护停机,跑油严重时,会造成压缩机回液,不出现油位低报警,但压缩机没有油润滑而运转部分磨损,造成螺杆支撑轴承损坏,进而会引起阴阳转子抱死的现象,给用户带来巨大损失。而且螺杆式制冷机组维护保养复杂,费用高,一般只能由设备制造厂家完成。如果用户只配备一台螺杆冷水机组,当机组损坏后,除设备维修的损失,还有停产带来的损失。如用户配备一用一备两台冷水机组,初期投资额度加大,而且有时会出现两台机组同时损坏的情况,造成用户停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制药车间中央空调系统的新型模块冷水机组。以解决现有维护保养复杂、费用高、易出故障等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制药车间中央空调系统的新型模块冷水机组,包括模块冷水机组及变频器,其特征是所述模块冷水机组左端设有第一、第二挠性接头,所述模块冷水机组右端设有第三、第四挠性接头,所有模块冷水机组第一、第三挠性接头并联后与冷却塔、冷却水循环泵组构成冷却回路;所有的模块冷水机组第二、第四挠性接头并联后与膨胀水箱、冷冻水循环泵组构成冷冻回路。
[000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第二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连接,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之间连接有温度表,所述第二、第四挠性接头与气动碟阀连接,挠性接头与气动碟阀之间依次连接有压力表、温度表。
[0006]作为优选,所述冷冻回路的回水管道与供水管道之间设有压差旁通阀,所述冷冻回路及冷却回路的管道上均安装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变频器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水循环泵组由两组冷却水循环泵并联连接组成,所述一组冷却水循环泵两端均连接挠性接头,一端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连接,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之间依次连接单向阀、压力表,另一端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连接,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变频器与冷却水循环泵组连接。
[0008]作为优选,所述冷冻水循环泵组由两组冷冻水循环泵并联连接组成,所述一组冷冻水循环泵两端均连接挠性接头,一端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连接,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之间依次连接单向阀、压力表,另一端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连接,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变频器与冷冻水循环泵组连接。
[0009]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塔及膨胀水箱均与自来水管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方便、噪音低、经久耐用、可靠性强、节约能源、维修方便等特点。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台模块冷水机组,它们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即使损坏一台,其它台可以正常运行;模块冷水机组节能效果显著,相比现有的水冷螺杆式制冷机组节能10%?20%,节约成本。变频器一方面可以保证模块冷水机组冷却水和冷冻水的正常供给,另一方面以可起到很好的节能作用的。本实用新型市场容量大,前景广泛,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中的模块冷水机组放大图;
[0013]图3是图1中的冷却水循环泵组放大图;
[0014]图4是图1中的冷冻水循环泵组放大图;
[0015]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17]结合图1、2所示,该用于制药车间中央空调系统的新型模块冷水机组,包括模块冷水机组I多台并联连接;模块冷水机组I左端设有第一、第二挠性接头2,所述模块冷水机组右端设有第三、第四挠性接头2,模块冷水机组I的第一、第二挠性接头2与手动碟阀3连接,挠性接头2与手动碟阀3之间设有温度表4,模块冷水机组I的第二、第四挠性接头2与气动碟阀8连接,挠性接头2与气动碟阀8之间依次连接压力表9、温度表4 ;由于模块冷水机组I为多台并联连接,它们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即使损坏一台模块冷水机组1,其它还可以运行,由于系统冷量按每年月平均最高温、湿度来计算选型,气温不高时冷量有较大余量,因此一台模块冷水机组I损坏不会对系统运行产生很大影响。在加载时要在一个模块冷水机组I全部启动后,再启动另一个模块冷水机组I。
[0018]结合图3所示,模块冷水机组I的第一、第三挠性接头2多台并联后与冷却塔5、冷却水循环泵组6构成冷却回路;冷却水循环泵组6由两组冷却水循环泵10并联连接组成,一组冷却水循环泵10两端均连接挠性接头2,一端挠性接头2与手动碟阀8连接,挠性接头2与手动碟阀8之间依次连接单向阀16、压力表9,另一端挠性接头2与手动碟阀8连接,挠性接头2与手动碟阀8之间设有过滤网17。冷却塔5与自来水管7连接,自来水从冷却塔5中进入,流经冷却水循环泵组6,水循环泵组6中的单向阀16防止水的倒流,过滤网17过滤水;水进入模块冷水机组1,在其中根据压力表9、温度表4等数据,系统调整模块冷水机组I的功效,使水冷却去。
[0019]结合图4所示,模块冷水机组I的第二、第四挠性接头2多台并联后与膨胀水箱11、冷冻水循环泵组12构成冷冻回路;冷冻水循环泵组12由两组冷冻水循环泵20并联连接组成,一组冷冻水循环泵20两端均连接挠性接头2,一端挠性接头2与手动碟阀8连接,挠性接头2与手动碟阀8之间依次连接单向阀16、压力表9,另一端挠性接头2与手动碟阀8连接,挠性接头2与手动碟阀8之间设有过滤网17。膨胀水箱11与自来水管7连接。自来水从膨胀水箱11中进入,流经冷却水循环泵组6,水循环泵组6中的单向阀16防止水的倒流,过滤网17过滤水;水进入模块冷水机组I,在其中根据压力表9、温度表4等数据,系统调整模块冷水机组I的功效,使水冷动去。冷冻回路的回水管道18与供水管道19之间设有压差旁通阀13,压差旁通阀13保持回水管道18与供水管道19之间的压强平衡。
[0020]冷冻回路及冷却回路的管道上均安装压力传感器14,压力传感器14与变频器15连接。变频器15与冷却水循环泵组10及冷冻水循环泵组20连接,利用变频器15控制冷冻回路及冷却回路的压力,让它保持在恒压状态。压力一定时冷却水和冷冻水的流量也是恒定的,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模块冷水机组I冷却水和冷冻水的正常供给,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节能作用的。
[0021]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制药车间中央空调系统的新型模块冷水机组,包括模块冷水机组及变频器;其特征是所述模块冷水机组左端设有第一、第二挠性接头,所述模块冷水机组右端设有第三、第四挠性接头,所有模块冷水机组第一、第三挠性接头并联后与冷却塔、冷却水循环泵组构成冷却回路;所有的模块冷水机组第二、第四挠性接头并联后与膨胀水箱、冷冻水循环泵组构成冷冻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药车间中央空调系统的新型模块冷水机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第二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连接,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之间连接有温度表,所述第二、第四挠性接头与气动碟阀连接,挠性接头与气动碟阀之间依次连接有压力表、温度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药车间中央空调系统的新型模块冷水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冷冻回路的回水管道与供水管道之间设有压差旁通阀,所述冷冻回路及冷却回路的管道上均安装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变频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制药车间中央空调系统的新型模块冷水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冷却水循环泵组由两组冷却水循环泵并联连接组成,所述一组冷却水循环泵两端均连接挠性接头,一端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连接,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之间依次连接单向阀、压力表,另一端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连接,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变频器与冷却水循环泵组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用于制药车间中央空调系统的新型模块冷水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冷冻水循环泵组由两组冷冻水循环泵并联连接组成,所述一组冷冻水循环泵两端均连接挠性接头,一端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连接,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之间依次连接单向阀、压力表,另一端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连接,挠性接头与手动碟阀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变频器与冷冻水循环泵组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药车间中央空调系统的新型模块冷水机组,其特征是所述冷却塔及膨胀水箱均与自来水管连接。
【文档编号】F25B41-00GK204301218SQ201420691291
【发明者】黄建军 [申请人]武汉福星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