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1659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至少两组集流短管,与集流短管连接的多根弯折的扁管;其中,一组集流短管上设有进气管,另一组上设有出液管,同组的集流短管之间通过小于集流短管直径的细管连接,所述扁管分别与两组集流短管固定连接,并连通两组集流短管。本实用新型采用集流短管替代原有的较长的集流管,并在集流短管之间通过细管连接,有效降低了集流管的内容积,减少了冷媒的填充量,提高了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是一种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微通道换热器的结构多采用双集流管,中间为微通道扁管,且每根微通道扁管的两端都与集流管焊接,焊点众多,这种结构使得大量的冷媒存在于集流管内,由于冷媒在集流管内流动时,并不起热交换的作用,因此,当大量冷媒存在于集流管内时,将增加冷媒的填充量,并且不利于冷媒的快速流动,降低了微通道的换热效率,由于焊点众多,在焊接过程中容易造成微通道堵塞,并且焊点处的连接强度较低,容易形成泄露点,造成冷媒的流失。
[0003]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减少换热器中的冷媒存量,同时减少焊点的微通道换热器。
[0005]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至少两组集流短管,与集流短管连接的多根弯折的扁管;其中,一组集流短管上设有进气管,另一组上设有出液管,同组的集流短管之间通过小于集流短管直径的细管连接,所述扁管分别与两组集流短管固定连接,并连通两组集流短管。
[0007]进一步,所述扁管为蛇形管,内部设有微通道,扁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不同组的两集流短管上。
[0008]进一步,所述两组集流短管分别为第一集流短管组和第二集流短管组,所述第一集流短管组包括,连接有进气管的第一集流短管,位于第一集流短管两侧的第二集流短管和第三集流短管,所述第一集流短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细管与第二集流短管和第三集流短管连接;所述第二集流短管组包括,连接有出液管的第四集流短管,与第四集流短管通过细管连接的第五集流短管。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集流短管通过两根扁管分别与第四集流短管和第五集流短管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短管通过扁管与第五集流短管连通,所述第三集流短管通过扁管与第四集流短管连通。
[0010]进一步,所述扁管远离集流短管的一侧安装有一钣金支架,所述钣金支架与扁管的弯折处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钣金支架上固定安装有与扁管外壁接触的U形托架,所述U形托架的一端与钣金支架焊接,另一端延伸至扁管的底部,并与扁管的外壁相平行并接触。
[0012]进一步,所述扁管弯折形成的间隙内还设有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与扁管固定连接。
[0013]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后,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整个集流管替换为集流管短块,中间通过较细的细管连接,这样极大减少换热器冷媒存量,而换热面积基本无变化。
[0015]2、本实用新型的扁管采用蛇形管,在不减少换热面积的情况下有效地减少了焊接点的数量,减小焊接带来的微通道堵塞及泄露点,并且可以通过调整扁管的串联数量来调整流程,流路易于调整。
【附图说明】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的制造方法附图
[0016]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细管2、扁管3、钣金支架4、U形托架5、进气管6、出液管7、第一集流短管8、第二集流短管9、第三集流短管10、第四集流短管11、第五集流短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0]如图1所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两组集流短管和与集流短管连接的多根弯折的扁管2;其中,一组集流短管上设有进气管5,另一组上设有出液管6,同组的集流短管之间通过小于集流短管直径的细管I连接,以使同一组的集流短管之间相互连通,并缩小集流短管的总体积,减少换热器的冷媒存量,所述扁管2分别与两组集流短管固定连接,并连通两组集流短管,使冷媒能够在换热器内循环流动,并由进气管5进入,出液管6排出。
[0021]所述扁管2为蛇形管,扁管2内部设有微通道,每根扁管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不同组的两集流短管上,扁管2与集流短管为焊接。在保证足够换热面积的情况下,采用蛇形扁管使得扁管2与集流短管的焊接点数量减少,因此有效避免了焊接带来的微通道堵塞及易造成泄露点的问题。优选地,所述扁管2弯折形成的间隙内还设有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与扁管2固定连接,换热翅片与扁管2焊接在一起,以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0022]所述两组集流短管分别为:设置有进气管5的第一集流短管组和设置有出液管6的第二集流短管组。所述第一集流短管组包括,与进气管5连接的第一集流短管7,分布于第一集流短管7两侧,并同轴设置的第二集流短管8和第三集流短管9,第二集流短管8和第三集流短管9的长度略小于第一集流短管7,第一集流短管7的两端分别通过细管I与第二集流短管8和第三集流短管9连接。所述第二集流短管组包括,与出液管6连接的第四集流短管10,与第四集流短管10通过细管I连接的第五集流短管11。其中,第一集流短管7通过两根扁管2分别与第四集流短管10和第五集流短管11连通,第二集流短管8通过扁管2与第五集流短管11连通,所述第三集流短管9通过扁管2与第四集流短管10连通,由于第一集流短管7连接两根扁管2,而第二集流短管8和第三集流短管9只连接一根扁管2,因此第二集流短管8和第三集流短管9的长度略小于第一集流短管7。从进气管5进入的冷媒先进入第一集流短管7,然后被均匀分配至第二集流短管8和第三集流短管9,并通过扁管2进入第四集流短管10和第五集流短管11,最终通过出液管6排出。
[0023]优选地,所述扁管2远离集流短管的一侧安装有一钣金支架3,所述钣金支架3与扁管2的弯折处固定连接。为加强连接强度,所述钣金支架3上固定安装有与扁管2外壁接触的U形托架4,所述U形托架4的一端与钣金支架3焊接,另一端延伸至扁管2的底部,并与扁管2的外壁相平行并接触,起到支撑和固定扁管2的作用。
[0024]实施例二
[0025]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集流短管为三组,即两组实施例一的结构并排设置在一起,并将两组独立的第二集流短管组通过细管I相互连通,形成一组;第一集流短管组保持不变,总共为三组集流短管;相应地,钣金支架3随扁管2数量的增加而增长,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0026]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采用多组集流短管,如将多组实施例一中的结构进行并联或串联设置,形成其他的具体实施例,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027]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组集流短管,与集流短管连接的多根弯折的扁管;其中,一组集流短管上设有进气管,另一组上设有出液管,同组的集流短管之间通过小于集流短管直径的细管连接,所述扁管分别与两组集流短管固定连接,并连通两组集流短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为蛇形管,内部设有微通道,扁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不同组的两集流短管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集流短管分别为第一集流短管组和第二集流短管组,所述第一集流短管组包括,连接有进气管的第一集流短管,位于第一集流短管两侧的第二集流短管和第三集流短管,所述第一集流短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细管与第二集流短管和第三集流短管连接;所述第二集流短管组包括,连接有出液管的第四集流短管,与第四集流短管通过细管连接的第五集流短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短管通过两根扁管分别与第四集流短管和第五集流短管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短管通过扁管与第五集流短管连通,所述第三集流短管通过扁管与第四集流短管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远离集流短管的一侧安装有一钣金支架,所述钣金支架与扁管的弯折处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支架上固定安装有与扁管外壁接触的U形托架,所述U形托架的一端与钣金支架焊接,另一端延伸至扁管的底部,并与扁管的外壁相平行并接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弯折形成的间隙内还设有换热翅片,所述换热翅片与扁管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F28F1/12GK205718555SQ201620319996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5日
【发明人】杜顺祥, 王建良, 白龙亮
【申请人】青岛海尔新能源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