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367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机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一般地,空调机是通过在室内循环冷空气来冷却空气以获取舒适的空气状况的装置。这种空调机可划分为一体机和分体机,一体机的全部部件在一个单元内,分体机具有两个部件,即室内机和室外机。分体型空调机再分为室内机挂在墙壁上的壁挂型、和室内机设置于地面上的落地型及室内机吊于天花板上或安置于天花板内部的吊顶型。
图1为一般的分体型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鸟瞰图。
如图1所示,一般的分体型空调机的室内机由主底架1、前板3、进气栅架5a和排气栅架7构成。主底架1形成外部结构以将空调机安装于室内壁面上,前板3设置于主底架1的正面上,进气栅架5a形成于前板3上的,排气栅架7设置于前板3的下端。此外,在进气栅架5a与排气栅架7之间设置有显示目前动作状态的引导用户操作的显示单元9。此外,还可在主底架1的上部面上进一步设置吸入室内空气的附加的进气栅架5b。
根据现有技术的上述空调机具有以下的问题第一、由于主底架1与前板3圆形地朝向前方地突出,使现有的室内机前后的宽度相当大。此外,进气栅架5a有保护室内机的内部部件、引导外部空气的功能,但是是室内机前后宽度增加的一个原因,对室内机的外观没有益处。
因此,现有技术的室内机不仅占有较多的室内空间,也无法提供紧凑美观的外观。
第二,由于进气栅架5a、5b总是部分地打开,引起灰尘等异物通过进气栅架进入室内机内部的问题。
第三,由于进气栅架5a与排气栅架7的相对位置关系,产生了进入的空气与排出的空气相互干涉的问题。即,由于进气栅架5a与排气栅架7全部位于主底架1的正面,经常发生用于热交换吸入的空气与热交换后的空气相互混合的问题。在此情况下,热交换后的空气没有在室内充分地循环就立即通过进气栅架5a吸入到热交换机11内,因此降低了热交换的效率。
第四,由于排气栅架7的结构,在主底架1的正下方的空间中产生不能充分供给热交换后的空气的死区。当然,通过叶片17及百叶窗15能够调节热交换后的空气的排气方向,但不可能向主底架1的正下方的空间直接供给热交换后的空气。

发明内容
相应地,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空调机,该空调机基本上排除了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所带来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更加紧凑细长的外观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前的空气与热交换后的空气不相互干涉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异物侵入为最少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将热交换后的空气均匀供给室内的空调机。
在随后的描述中将提出本发明额外的优点、目标和特性;通过对随后描述的检验或对本发明实践的学习,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将会领会这些优点、目标和特性。
如此处所体现和详细描述的,为了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实现这些目的和优点,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主底架,用来容纳各种部件;热交换器,安装在主底架内用以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排风扇,安装在主底架内以吸入及排出室内空气;前板,附着于所述主底架的前方并且在前面上有进气口以使空气流入热交换器;进气板,其在所述前板的前面自由转动地安装,有选择地打开/关闭所述进气口,并在所述前板的前面自由拆卸地安装;以及驱动装置,其在空调机工作期间,在限定的范围内旋转所述进气板,并在所述进气板卸下时,连接所述前板和进气板。
优选地,进气板的下端安置在前板的下部,以便旋转移动。
更为优选地,进气板由主板和附着于主板的前面上的辅助板构成。
更为优选地,辅助板由透过光线的第一层及位于第一层背面上、反射光线的第二层构成。
更为优选地,辅助板的第一层由强化玻璃或塑料制成。
更为优选地,辅助板的第二层从金属层或电介体多层中选出。
更为优选地,第二层以特定的色彩着色。
更为优选地,辅助板包括各种样式及色彩。
优选地,进气板在运行中相对于前板维持一定的倾斜角。
更为优选地,进气板还包括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当拆卸进气板时将前板与进气板连接,并在运行中使进气板在限定的范围内旋转。
更为优选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该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部连接在前板上以移动旋转,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部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部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部对着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部,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部与进气板相连以旋转移动。
更为优选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连接单元包括铰接孔和铰接销。铰接孔形成在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部或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部内。铰接销形成在与有铰接孔的端部连接的另一个端部以便插入铰接孔中。
更为优选地,第二连杆与进气板的连接单元包括托架,托架形成于进气板背面,并有铰接孔和铰接销,该铰接销同时插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部上的孔,托架的孔和第二端部的铰接孔。
更为优选地,驱动装置还包括电机,该电机连接在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部以自动旋转第一连杆。
更为优选地,该电机是步进电机,能够一步一步地控制第一连杆的旋转角度。
更为优选地,电机附着在前板的背面,第一连杆通过形成于前板上的开口与电机轴相连。
更为优选地,为了保护内部元件,前板还包括形成于开口附近的隔间,更为优选地,隔间从开口的周围向前板的后方垂直地延伸到前板的前面。
更为优选地,驱动装置还包括形成于第一及第二连杆的连接单元上,防止第一及第二连杆分离的辅助连接单元件。
更为优选地,该辅助连接单元件形成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部或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部中任一方上以部分包围另一个连接端部。
更为优选地,该辅助连接单元件包括一个凸物和与该凸物耦合的耦合部件,该凸物形成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部或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部中任一方的附近,该耦合部件与连接在凸物的端部的另一端部相啮合。
更为优选地,驱动装置还包括形成于第一及第二连杆的连接单元、用以限制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相对旋转范围的止动件。
更为优选地,进气板和前板的安装单元包括形成于前板的下部的铰接杆和从进气板的下端突出以与铰接杆可装卸地耦合的铰接环。
优选地,当进气板被分离时,该空调机还包括电源控制单元,该电源控制单元用以切断内部元件的电源。
更为优选地,该电源控制单元包括一个突起和一个开关,该突起形成于进气板下端以插入形成于前板上的孔中,该开关用特定固定部件固定到前板上,并通过接触该突起供电。
更为优选地,突起和开关之间的接触面是曲面。
更为优选地,该开关包括具一个本体和一个端子。其中,本体有电触点,端子的一端与本体连接,另一端在受压时接触本体的接触点。
更为优选地,固定部件包括一个钩和多个支持开关的肋。该钩形成于前板内以毗邻容纳突起的凹部,在此处,开关插入钩内。
更为优选地,该空调机还包括排气装置,该排气装置安装在主底架上,通过从主底架中进入和伸出将热交换后的空气吹入室内。
优选地,主底架还包括形成在底面上的排气口。
优选地,主底架还包括前部和后部,该后部安装在墙面上以引导前部。
另一方面,该空调机还包括主底架、热交换机、排气扇、前板和进气板。主底架用来容纳各种内部元件,热交换机安装在主底架内以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排风扇安装在主底架内以吸入或排除室内空气,前板附着在主底架的前面以便在热交换机中产生空气流,进气板安装在前板的前面以转动移动并由此有选择地关闭/打开进气口,进气板安装在前板的前面上以便拆卸,进气板在拆卸时悬挂在前板上。
相应地,根据本发明的该空调机的室内机尺寸紧凑,同时外观得以改进。
应该明白前述的本发明的总体描述和随后的具体描述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其目的是为提出权利要求的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相应地,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结构紧凑、具有美丽的外观。


随后的附图和本发明的描述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加入附图是为了提供了对发明更为深入的理解并是作为申请的组成部分。其中图1为一般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鸟瞰图。
图2为拆卸后的本发明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鸟瞰图。
图3A与图3B为本发明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图4A与图4B为本发明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鸟瞰图。
图5A与5B为本发明空调机的室内机中主底架的改进例的局部剖视图及鸟瞰图。
图6为拆卸后的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进气板驱动装置的鸟瞰图。
图7为从图6中A方向所见的组装后的驱动装置的正视图。
图8A与8B为安装于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上的进气板的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及鸟瞰图。
图9A与9B为卸去进气板后的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局部剖视图及鸟瞰图。
图10A至图10C为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电源控制单元的局部剖视图。
图11A与11B为本发明空调机的排气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及鸟瞰图。
图12A与12B为本发明空调机的排气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及鸟瞰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和说明。
图2为拆卸后的本发明空调机的室内机的鸟瞰图。图3A、图3B为本发明空调机的室内机的剖视图。
一般地,空调机分为一体型空调机和分体型空调机,一体型空调机将所有元件制造在一个单元内,分体型空调机将所有元件制造在室内机和室外机内。在以下的描述中,将对本发明适用于分体型空调机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外机的结构与一般的室外机的相同,在以下描述中省略其说明。
参照图2到图3,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室内机由主底架10、设置于主底架10内部的热交换机20及排风扇30、设置于主底架10的前方的前板40及设置于前板40前面的进气板50构成。
首先,形成用于接纳室内机运行的各种部件的主底架10。此外,在本发明中,在主底架10的底面形成有将在室内机中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的排气口14,排气组件60放置了在排气口14上。排气组件60由叶片及百叶窗等构成,能够左/右和上/下调节热交换后的空气的排气方向。由于图3A及图3B所示的这种排气口14及排气组件60能够在室内机的正下方的区域排出空气,所以可以排除经过室内机前面的进入空气流与排出空气流之间的干涉,同时有利于室内机的下部区域的降温。此外,由于排气口14不形成于室内机前面的底面,从而改善了室内机前面的外观。
此外,主底架10为包括如图5A及图5B所示的前方部11和设置于室内壁面上的后方部12的二重结构。前方部11与后方部12相互连通,热交换机20与排风扇30等设置在两者间的空间内。
更为具体地,前方部11为矩形,在其底面上形成排气口14。此外,前方部11和前板40可以一体地形成。
后方部12从前方部11的后面突出,其上/下宽度和左/右宽度比前方部11的小。所以,如果后方部12设置于室内壁面上,从使用者的角度主要看到前方部11。结果,室内机的外观在视觉上紧凑细长。特别是在室内壁面上形成有与后方部12相对应的凹槽时,由于仅有前方部11从室内壁面突出,室内机所占的空间减少。此外,后方部12可以是与前方部11相互分离的部件,或与前方部11形成为一体。
此外,在前方部11的上部面和后方部12的上部面上形成用于提高进气效率的附加吸气口13a、13b。此外,为了顺利地引导吸入空气流,吸气口13a、13b可包括吸气栅架。
热交换机20通过在其内部流动的冷媒等操作流体与进入室内机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排风扇30一般位于热交换器20的后方,由电机31驱动并将室内空气通过室内机强制循环。即,排风扇30将室内空气吸入室内机的内部并与热交换机20进行热交换,将热交换后的空气向室内机的外部排出。在这种情况下,热交换机20,如图3A、3B及图5A所示,具有适当的弯曲形状,使形成于上部的进气口吸入的所有室内空气和室内机前方部的空气都可以进行热交换。
前板40基本上密闭主底架10的前面,并由此提供一个空间,在该空间将各种元件如热交换机20、排风扇30等与主底架10安装在一起。在前板40的前面上形成使室内空气吸入热交换机20内的主进气口41a。此外,在前板40的上部形成辅助进气口141b以代替主底板10的上部进气口13a和13b。此外,在前板40的前面上形成进气板50用的内部凹陷的凹部40a,在座部40a的上部及下部分别安装有装饰板42a、42b。装饰板42a、42b包括各种颜色及样式以装饰室内机的前面,并与进气板50一同形成平坦的室内机的前面,从而改善了空调机外观。这种装饰板42a、42b可以与前板40一体地形成。此外,为了将吸入的空气净化,在主进气口41a上分别设置有静电沉淀器45及空气过滤器47。此外,根据设计需要,可将前板40与主底架形成为一体。
进气板50由平面部件构成以便完全覆盖主进气口41a,从而有选择地开闭主进气口42a。为此,进气板50基本上安装在前板40上以旋转地移动,具体地,进气板50的下端部铰接连接于前板40的前面下部。进气板50以下端部为中心旋转,同时在空调机运行时打开主进气口41a,运行停止时关闭主进气口41a。与一般的排气栅架比较,进气板50由薄平面部件构成,室内机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此处,由于进气板的前面变平,改进了室内机的外观。由于进气板50在空调机运行停止时完全关闭主进气口41a,防止了通过主进气口41a的异物侵入。此外,由于进气板50与前板40铰接连接,所以本发明可以利用相对简单的结构开闭主进气口141a。
更详细地说明如下,进气板50,如图2所示,可以包括安装于前板40上的主板51和附着在主板51的前面上的辅助板52。在这种情况下,主板51上最好形成有用于辅助板52的空洞部。此外,辅助板52可由双结构部件形成,也可由单结构部件形成。
双结构部件的辅助板52包括第一层52a及位于第一层52a的背面的第二层52b。第一层52a由强化玻璃或透明塑料制成,能使光线透过。此外,第二层52b反射透过第一层52a的光,由金属薄层或电介体多层构成。金属薄层是喷涂在研磨了的第一层52a的背面上的银层或铝层,电介体多层膜沉淀在第一层52a的背面。由于这种辅助板52将从室内机的前面入射的光透过第一层52a并由第二层52b反射,进气板50整体地起到反射板的作用。此外,第二层52b以预定的颜色着色,这种颜色通过透明的第一层52a露出。再者,单结构辅助板52可以包括多种式样及颜色。特别是木纹的式样及颜色使室内机更加美观。所以,通过这种辅助板52使得空调机的外观更加美观。
如图4A及图4B所示,进气板50上可以形成插入照片等印刷物55a的插入槽55。也可在进气板50上安装显示空调机运行状态的显示部56。这种插入槽55及显示部56在改进空调机外观的同时使进气板50具有多种用途。
同时,当进气板50完全打开时,主进气口41a全部露出影响了室内机的外观。因此,如图3B及图4B所示,进气板50最好相对从前板40旋转一定的角度。即,进气板50在空调机的运行中相对前板40维持一定的均匀倾斜角。这种倾斜的进气板50如图3B所示,位于主进气口141a与排气口14之间。所以,通过进气口141及排气口14的吸气流动及排气流动基本上相互分离而不相互干涉。此外,由于室内机通常位于墙面的高处而使用者面向上,这样倾斜的进气板能够遮蔽打开的主进气口141a。此外,使用者更生动地看到设置于进气板50上的显示部56等。
为了维持这种一定的倾斜角,进气板50最好包括驱动装置70,该驱动装置70支持进气板50的同时能够限制进气板50的旋转。驱动装置70可以使用各种机械机构,在本发明中使用连杆机构。即使连杆机构完全打开,其总长度也受到限制,这种连杆驱动装置70允许进气板在限定的连杆长度内旋转。此外,当进气板50达到最大旋转极限时,连杆驱动装置70支持(限制)进气板50,使其不能再旋转。
驱动装置70,如图2、图6和图7所示,包括第一连杆71和第二连杆72,第一连杆71与前板40相连接,第二连杆72将第一连杆71与进气板50相连接。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杆71包括第一端部71a和第二端部71b。第一端部71a可旋转地与前板40连接的,第二端部71b可旋转地与第二连杆72连接以对着第一端部71a。第二连杆72包括第一端部72a和第二端部72b。第一端部72a与第一连杆71的第二端部71b可旋转地连接,第二端部72b与进气板50可旋转地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杆71与第二连杆72的连接单元,如图6、图7和图8A所示,包括铰接孔71d和铰接销72c。铰接孔71d形成于第一连杆71的第二端部71b上,铰接销72c形成于第二连杆72的第一端部72a上并插入铰接孔71d。在这种连接单元中,通过将铰接销72c从铰接孔71d中拔出或插入可以容易地拆卸第一连杆71及第二连杆72。即,简单结构的连接单元使进气板50的修理及更换更容易。与前述说明相反,也可以将铰接孔和铰接销分别形成于第二连杆72和第一连杆71上。此外,第二连杆及进气板50的另一个连接单元,如图8B所示,包括形成于进气板50的背面上以容纳销孔57a的托架57,形成于第二连杆71的第二端部72b上的铰接孔72d以及同时插入托架和第二连杆的销孔55a和72d中的铰接销58。与第一及第二连杆连接单元类似,进气板50与第二连杆72通过除去铰接销58可容易地分离,从而使它们的修理及更换变容易。
使用者可以用上述驱动装置70操作进气板50。但为了使用者使用方便,进气板50最好能自动旋转。为此,驱动装置70还包括向第一及第二连杆71、72提供驱动力的电机73。具体地,电机73的轴,如图8A及图8B所示,插入第一端部71a的孔71c中将电机73与第一连杆相连接并由第一连杆驱动。此外,电机73最好为步进电机,由此可一步一步地调节第一连杆71的旋转量。所以,随着调节进气板50的旋转量和倾斜角度而引起的进气板50与主进气口41a之间间隔的变化,调节了通过主进气口41a的空气吸入量。如果安装了电机73,进气板50与前板40之间的空间受到限制。电机73,如图8A及图8B所示,最好附着于前板40的背面,第一连杆71通过形成于前板上的开口部43与电机73连接。在主进气口41a打开的情况下,这种安置结构可防止电机73露出,从而改进了空调机的外观。开口部43最好能从上方延伸到下方,以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71、72顺利地运动。但这种开口部43的尺寸增大,使得使用者的手指或其他部件可以插入其中。优选地,前板40还包括形成于开口部43周边的隔间48。隔间48,如图8A及图8B所示,从开口部43的周围向前板40的后侧延伸。此外,隔间48也可从开口部43的周围垂直地延伸到前板50的前面。但为了缩小开口部43的尺寸,所形成的隔间向开口部43的内侧方向倾斜更为有利。因而可防止隔间48接近装在室内机内的部件,所以不会发生由于手指或外部部件与部件的接触所造成的使用者触电。此外,防止了部件的运行故障。
此外,具有以上所说明的简单连接单元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71、72,可以在运行中拆卸。所以,驱动装置最好还包括形成于第一及第二连杆71、72的连接单元上的辅助连接单元件。首先,辅助连接单元件,如图6及图7所示,中的一个是形成于第二连杆72上的导向件74。该导向件74包括水平部件74a和垂直部件74b。水平部件74a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部72a沿着第一连杆71的第二端部71b延伸,垂直部件74b从水平部件74a延伸以覆盖第二端部71b的侧面。即,导向件74部分包围第二端部71b,这样可以防止第二端部71b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部72a脱离。此外,导向件74可以以相同形状形成于第一连杆71的第二端部71b上。此外,辅助连接单元件,如附图所示,可以包括凸物75a和紧固部件75b。该凸物75a形成于第一连杆71的第二端部部71b的附近,该紧固部件75b与凸物75a耦合。如图7详细所示,紧固部件75b与凸物75a耦合以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部72a啮合或接触。所以,在运行过程中,第一端部72a不会沿轴旋转的方向脱离第二端部71b。此外,与导向件74的情况类似,凸物75a可形成于第二连杆72的第一端部72a而不是第二端部71b的附近。
最后,驱动装置70,如图6及图7所示,还包括形成于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71、72的连接单元上的止动件76。由于第一和第二连杆的连接单元允许第一及第二连杆71、72自由旋转,因此,仅第一及第二连杆71、72相对旋转,进气板50不旋转。如果在转动过程中,有一个小外力施加给进气板50,这种现象可能会发生。所以,止动件76从第一连杆71的第二端部71b上突出,如图8B所示,因此,在旋转过程中,第二连杆72被止动件76挡住,从而限制了第二连杆72相对于第一连杆71的旋转。具体地,止动件76基本上维持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71、72间的角度不满180o。所以,止动件76保证了进气板50稳定地旋转。
一般地,来自所吸入空气的颗粒物,如灰尘等,在空调机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后会积存在空调机内。为了使用者的健康,空气过滤器47等内部部件须要清洁。为了容易清洁,进气板50最好可以从前板40上卸下。为此,进气板50与前板40的安装单元,如图2及图3A、图3B和图5A所示,包括形成于前板50下部的铰接杆44b和从进气板下端突出的铰接环53。在这种情况下,铰接杆44b安装在铰接环53有预定尺寸的、用于圆滑旋转的槽44a内。铰接环53具有部分打开的形状53a以从铰接杆44b上卸下。利用安装单元的这种结构,进气板50,如图9A及图9B所示,易于从前板40分离,以使主进气口41a全部露出。因而,空气过滤器47被分离以方便进行清洁。此外,分离的进气板50通过驱动装置,即第一及第二铰接71、72悬挂于前板40上,因而,进气板50可以很容易再次安装。
由于高压驱动的内部部件,如与空气过滤器47毗邻的静电沉淀器45,在拆卸空气过滤器47时露出,使用者可能会受到静电冲击。为了使用者的安全,进气板50还包括在进气板50被分离时切断内部部件电源的电源控制单元。该电源控制单元,如图2和图10A到图10C所示,包括突起54和电源开关100。突起54形成于进气板50的下端,电源开关100由预置的固定部件固定在前板40内。在这种情况下,当进气板50安置于前板40上时,突起54插入形成于前板40上的贯通孔46以达到前板40的下内部。另外,突起54的下部面形成具有曲面形状以与开关100在进气板50旋转时持续接触。开关100是一种继电器开关,连接内部部件与电源,包括有本体110和与本体110连接的有弹性的端子120。具体地,端子120的一端与本体110连接,另一端受压与本体110接触。在本体110和端上120上分别安装有电触点111、121。当端子120的另一端与本体110接触时,触点111和121相互连接。此外,开关100通过钩49a和肋49b被稳定地固定,该钩形成于与贯通孔46毗邻的前板40的内部,该肋49b在开关的后部。钩49a提供用以插入开关的凹部,肋49b支持开关100,开关100被突起54压而不能推动。
在以上电源控制单元中,当安置进气板50时,突起54,如图10A所示,给端子120施压。随着端子120的另一端通过与本体110接触,触点111和121彼此连接以向内部部件供电。如图10B所示,在进气板50旋转过程中,由于突起54保持与端子120接触,电力供应得以持续。同时,如果进气板50被分离,突起54,如图10C所示,与贯通孔46分离以放开端子120。因而,端子120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复原,将触点111和121分离,同时切断对内部部件的电源供给。
同时,排气口14形成于室内机的底面上,以改善外观和冷却室内机的正下方区域。但该排气口14不适于将冷气均匀地吹到整个室内。为了提供均匀的制冷,根据本发明的室内机还包括排出装置80和90。它们插入主底架10内部或从主底架10内伸出,将热交换后的空气向室内排出。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排气装置80,如图11A所示,沿排气口14上下伸入或伸出以选择性地打开/关闭排气口14。为此,在主底架10的内部安装有沿排出口14上下移动的排出口罩81。排出口罩81根据下降程度部分地经排气口14向外部伸出。此外,在排出口罩81中形成有辅助进气口81a和与室内相连的辅助排气口81b,被热交换的空气经该辅助进气口81a吸入。
排出口罩81的形状是矩形,其左右宽度比前后宽度大,在上部面上形成辅助进气口81a,在正面下部形成辅助排气口81b。一旦排出口罩81升高到可以完全插入主底架10时,排气口14被排出口罩81关闭。当排出口81向下运动一定距离将辅助排气口81b拉出时,排气口14打开。
在这种情况下,控制空气排出方向的部件最好安装在排出口罩81的内部。为此,在排出口罩81的内部安装有叶片83和百叶窗84。叶片83控制空气上下排出的方向,百叶窗84控制空气左右排出的方向。优选地,在辅助进气口81a内形成有辅助进气格栅82以顺利地引导空气流。
同时,排出口罩81由使用者直接操作来上升。相反地,排出口罩81最好根据空调机的运行而自动地进行上升。为此,还安装有可自动地提升排出口罩81的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包括电机85、小齿轮86和齿条87。电机85通电生成旋转力,小齿轮86连接于电机85的驱动轴上,齿条87沿上下方向设置于排出口罩81的后方壁上,并与齿轮啮合。如附图中所示,驱动装置安装在排出口罩81的后方。相反地,驱动装置最好安装在排出口罩81的侧面。
为了防止排出口罩81从主底架10完全分离,在排出口罩81的前方壁上安装有止动件88。一旦排出口罩81向下移动一定距离,止动件88挡在主底架10的底面上而不能再向下移动。
此外,排气装置的第二实施例90,如图12A所示,旋转并移动到排气口14内以有选择性地打开/关闭排气口14。为此,排出口罩91的旋转中心在排气口14的附近,并安装在主底架10的底面上以旋转和移动使其可经排气口14向外部伸出。在这种情况下,在该排出口罩91上形成有辅助进气口91a和辅助排气口91b。热交换后的空气经过辅助进气口91a吸入,辅助排气口91b与室内相连。
排出口罩91截面呈扇形,辅助进气口91a和辅助排气口91b分别形成于排出口罩91的上部面和下部圆周面。在这种情况下,排出口罩91的旋转轴96形成于扇形截面的顶点附近。如果排出口罩91以旋转轴96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并完全插入主底架10的内部,排气口14被排出口罩91关闭。相反地,如果排出口罩91逆时针方向旋转并将辅助排出口91b向外拉出时,排出口14打开。即,主底架10的内部空间通过辅助进气口和辅助排气口91b通向室内。
在排出口罩91的内部安装有上下调节热交换后的空气的排出方向的叶片93和左右调节热交换后的空气的排出方向的百叶窗94。此外,在辅助进气口91a处还安装有引导空气顺利流动的辅助吸入栅架92。
此外,在排出口罩91的上部圆周面上安装有限制排出口罩91的旋转角度的止动件97。一旦排出口罩91旋转一定角度时,止动件97被挡在主架板10的下部面上使得排出口罩91不能再旋转。
同时,排出口罩91最好根据空调机的运行自动旋转并移动。为此,在排气装置90中还设置有使排出口罩91自动旋转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是通电后产生旋转力的电机95,电机95的驱动轴直接与排出口罩91的旋转轴96相连。
下面参照相关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以上述方法构造的空调机的运行进行说明。
首先,一旦空调机被致动,如图8A及图8B所示,第一连杆71通过电机73开始向室内机前方旋转,第二连杆72随第一连杆71旋转。在第一及第二连杆71、72的旋转过程中,如果止动件76形成在第一连杆71上,止动件76,如图8B所示,挡在第二连杆72上使得第二连杆72被第一连杆71约束。接下来,第一连杆71及第二连杆72将第二连杆72向进气板50方向推而两者之间不相对旋转,从而保障了进气板50的平稳旋转。此外,辅助连接单元件74、75维持与第一及第二连杆71、72的连接状态以使进气板旋转。通过这样的驱动装置71到76的运行,进气板62,如图3B及图4B所示,以其下端部为中心继续旋转,并相对前板40以预定角度倾斜设置以打开前板40的主进气口41a。
与此同时,在排气装置的第一实施例80中,挡电机85通电时,排出口罩81由于小齿轮86与齿条87的相互作用而下降,如图11B所示。因而,通过排出口罩81的下降,排气口14打开。即,主架板10的内部空间通过辅助进气81a与辅助排气口81b通向室内。
此外,在排气装置的第二实施例90中,电机95通电使排出口罩91随着进气板50的旋转而旋转,如图12B所示。因而,通过这种排出口罩91的旋转使排气口14打开。
一旦主进气口41a与排气口14打开,排风扇30通过风扇电机31开始旋转,使室内空气通过主进气口41a与辅助进气口41b吸入室内机的内部。在进气过程中,进气板50将主进气口41a完全打开,使进气板50吸入的空气量与以往的排气格栅相比更大。此外,通过调节进气板50的倾斜角能够调节进气板50与前板之间的间隔。通过调节间隔不仅能够调节空气进气量,也能调节空气排出量。吸入的空气经过空气过滤器47而除去了体积大的颗粒,经过静电沉淀器45而沉淀了灰尘等小的颗粒。接着,空气经过热交换器20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并被冷却,然后向排气口14移动。
其后,被冷却的空气,如图11A或图12A所示,经辅助进气口81a或81b流动到排出口罩81或91的内部。冷却的空气随后受到叶片83或93和百叶窗84或94的引导经辅助排气口81b或91b排入室内。在排气的过程中,进气板50在主进气口41a及辅助排气口81b或91b之间倾斜并起到分割其内空间的隔间的作用。因而,排除了进气流和排气流之间的干涉,排出的空气不会被再吸入主进气口41a内。此外,由于排出口罩81、91从主底架10向下拉出,冷却后的空气不只向室内机的正下区域,而是向室内全部均匀地排出。
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后,一旦空调机停止运行,风扇电机31、排风扇31和热交换器20停止工作。此后,进气板50及排出口罩81、91,如图3A及图4A所示,以与前述说明相反的顺序工作以关闭主进气口41a及排出口14。
参照图9A及图9B,使用者稍微旋转进气板50后向上提升进气板50,进气板50的下端的铰接环53就可通过其打开的部分53a与铰接杆44b分离。这样,进气板50可以容易地从前板40分离。
一旦进气板50被放下并经第一及第二连杆71、72悬挂以定位在前板56下,主进气口41a完全打开。当主进气口41a这样打开时,第二连杆72被止动件76挡住,使其相对于第一连杆71不能旋转180o以上。进气板50,如附图所示,悬挂得相对于前板40的下部有预定的间隔。因而,在装卸时,进气板50不会在前板40的下部产生磨损。此外,一旦进气板50分离,如图10C所示,突起54从贯通孔46脱离,这样,触点111和121彼此分离。内部部件的电源供给被中断,保护使用者不会触电。
所以,使用者将进气板50分离,从而利用完全打开的主进气口41a方便地拆卸空气过滤器47及静电沉淀器45,对其进行清洁和更换。此外,由于分离的进气板50悬挂于室内机上,在安装内部部件45和47后,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安装进气板50。
相应地,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效果和优点本发明使用薄的平板型的进气板代替以往的排气格栅,从而提供了尺寸紧凑的室内机并改善了外观。此外,通过进气板在运行停止时关闭进气口,能够防止异物流入室内机。
此外,由于进气板在运行中相对于前板倾斜,进气口不露向使用者,并因而改善了室内机的外观。倾斜的前板避免了吸入气流及排出气流之间的干涉,从而提高了热交换率。此外,可以调节进气板的倾斜角来控制吸入及排出的空气量。
由于进气板可以装卸,容易对空气过滤器及静电沉淀器等内部部件进行管理。由于进气板从室内机吊置,使用者可便利地对进气板进行再安装。
此外,本发明具有可从室内机的底面拉出的排气装置,所以可以对室内机的正下方区域和整个室内均匀地排出冷气。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进和变形。所以,本发明包括属于后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本发明的改进和变形。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机,包括主底架,用来容纳各种部件;热交换器,安装在主底架内用以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排风扇,安装在主底架内以吸入及排出室内空气;前板,附着于所述主底架的前方并且在前面上有进气口以使空气流入热交换器;进气板,其在所述前板的前面自由转动地安装,有选择地打开/关闭所述进气口,并在所述前板的前面自由拆卸地安装;以及驱动装置,其在空调机工作期间,在限定的范围内旋转所述进气板,并在所述进气板卸下时,连接所述前板和进气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连杆,该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部与前板连接以移动旋转;第二连杆,该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部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部连接,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部对着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部,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部与进气板连接以旋转移动。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连接单元包括铰接孔,该孔形成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部或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部;和铰接销,形成于与有铰接孔的端部相连接的另一端部以插入铰接孔。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第二连杆及进气板的连接单元包括托架,形成于进气板背面并有铰接孔;和铰接销,该销同时插入第二连杆的第二端部上的铰接孔和托架的铰接孔。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为,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电机,该电机连接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部以自动地旋转第一连杆。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为,所述电机为能够分布调节第一连杆旋转角度的步进电机。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为,所述电机附着于所述前板的背面,所述第一连杆通过形成于前板的开口与电机轴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为,所述前板还包括形成于开口部附近用以保护内部元件的隔间。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为,所述隔间从开口部的圆周沿垂直方向向前板的后方延伸到前板的前面。
10.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为,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辅助连接单元件,该单元形成于第一及第二连杆的连接单元,用以防止第一及第二连杆分离。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为,所述辅助连接单元件形成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部或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部,以部分包围另一个被连接的端部。
12.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机,所述辅助连接单元件包括凸物,形成于第一连杆的第二端部或第二连杆的第一端部附近;和耦合元件,该元件与凸物耦合以与与有凸物的端部连接的另一端部啮合。
1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为,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止动件,该止动件形成于第一及第二连杆的连接单元以限制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的相对旋转范围。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空调机包括主底架、热交换器、排风扇和进气板。主底架用来容纳各种部件;热交换器安装于主底架内并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排风扇安装于主底架内并吸入和排出室内空气;前板附着于主底架的前方并包括进气口,该进气口在前面上、用以使空气流入热交换器;进气板安装在前板的前面上并可旋转移动,进而有选择地关闭/打开进气口,进气板安装在前板的前面上以便拆卸;驱动装置,其在空调机工作期间,在限定的范围内旋转所述进气板,并在所述进气板卸下时,连接所述前板和进气板。
文档编号F24F13/14GK1566810SQ20041005598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9日
发明者李海林, 金用雨, 裵宰范, 宋勇旼, 李淦圭, 玉周镐, 黄性振 申请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