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段式施力点火的燃气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430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以两段式施力点火的燃气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两段式施力点火的燃气开关。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燃气开关包含有一本体1、一沿一第一轴线L1轴设在该本体1内部的闭子2、一可沿第一轴线L1产生位移地轴设在该闭子2一轴孔201中的闭子杆3、一可驱动该闭子杆3的操作杆4、一沿一第二轴线L2且与闭子杆3垂直设置的推杆5及一受该推杆5所驱动的电磁阀6。该本体1具有一可容设闭子2的闭子孔101、一与闭子孔101垂直相交且可供装设推杆5的滑孔102、一可容设电磁阀6的侧座103、一设于侧座103与滑孔102之间的阀孔104。该电磁阀6具有一弹簧601、一受弹簧601弹力作用可封闭在阀孔104上的阀片602及一能因受热产生热起电力进而吸磁的热电偶603。当闭子杆3受操作杆4掣动而沿第一轴线L1产生位移时,就可掣动该推杆5沿第二轴线L2产生位移,且可推动该电磁阀6的阀片602,而使燃气可经由阀孔104顺利流入本体1内部,且该操作杆4上设有一压板401可供下压触控一点火装置7。
虽然,这种燃气开关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但是在操作、使用时常会产生点火失败,也就是说,阀片602并未被推杆5推至一吸磁位置且未吸着时,虽然燃气已经由阀孔104流至本体1内部且燃气炉具也已顺利引燃火焰,但是因为操作者随即松释对操作杆4的施力,阀片602也受到弹簧601的弹力作用而再将阀孔104封闭,则会导致燃气被阻断且无法继续顺利输入本体1内部而造成点火失败,操作者必须一再地操作,不但使用上较为麻烦且点火的不确定性也较大。
造成点火失败的原因,除了操作不当(施力太小)外,也会因为闭子2、闭子杆3、推杆5、滑孔102等部件在制造时产生公差或组立后的累积公差,而导致闭子杆3推动推杆5后,推杆5无法准确到位,且无法驱动电磁阀6的阀片602到达吸磁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两段式施力点火的燃气开关,不需要设置闭子杆,且以两段式施力操作一操作杆而间接驱动一电磁阀的阀片确实到位后,燃气才可顺利引入一本体内部且顺利点火,使点火的操作较为方便、确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以两段式施力点火的燃气开关,包含一本体、一轴设在该本体中的闭子、一可转动及沿轴线位移并连动闭子的操作杆、一受操作杆驱动可朝一第一方向位移的压板、一套设在本体与压板之间的第一弹簧、一装设在本体一侧的控气装置及一受该压板触控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顶面及一由该顶面凹设且围绕一轴线的闭子孔、一与该闭子孔相贯通的入气孔、数个对应该入气孔且贯通至该闭子孔的导气孔;该压板,具有一套设在该操作杆上的套孔部、一设于该套孔部一侧的抵靠部及一与该抵靠部呈相反设置的压制部;其复归弹力会使压板朝相反于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产生位移的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具有一第一弹性系数值K1;该控气装置,是对应该压板的压制部而装设在该本体一侧,并具有一固设在该本体一侧的侧座体、一装设在该侧座体上的掣动单元、一提供掣动单元弹抵于压板上的回复单元、一对应该掣动单元而装设在该侧座体内部的电磁阀及一提供该电磁阀的一阀片弹抵在阀孔上的第四弹簧,该掣动单元具有一伸设至该侧座体外部的掣动端部、一设置在侧座体内部且受该掣动端部连动推动电磁阀的阀片脱离阀孔的推动端部,且该回复单元具有的弹性系数值K小于该第一弹簧的第一弹性系数值K1,而第四弹簧具有第四弹性系数值K4,且第四弹性系数值K4与该弹性系数值K的总和又大于第一弹性系数值K1;该点火装置,是对应该压板的压制部而装设在该控气装置的一侧,并具有一受压制部触控的触压部。
所述的以两段式施力点火的燃气开关,其特征在于该控气装置的侧座体具有一供电磁阀容设且引入燃气的第一容室、一与该本体的入气孔相通的第二容室及一介于该第一、二容室之间且供电磁阀的阀片封闭的阀孔,该掣动单元具有一轴销及一受该轴销连动的旋臂,且该轴销具有伸设在侧座体外部的掣动端部及一伸设在第二容室中的内侧端部,该旋臂具有一枢设在该侧座体上的轴枢部、一设于该轴枢部一侧且抵止在内侧端部上的压掣部及与该压掣部呈相反设置且伸入阀孔而推掣阀片的推动端部,该回复单元具有一提供轴销的掣动端部抵止于压板上的第二弹簧及一提供旋臂的压掣部弹抵于轴销上的第三弹簧。
所述的以两段式施力点火的燃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设置在本体顶面上方的顶盖,该顶盖具有一与顶面相对的底面、一供操作杆轴设的圆孔及一凸设在该底面上的挡块,该挡块对应于闭子的归零位置;该操作杆具有一旋板,该旋板介于该顶盖与压板之间,并具有一沿径向凸设在周缘上且对应于该挡块的凸出部,该挡块的高度等于轴销朝第一方向位移且驱动旋板推开阀片到位吸磁的位移量。
使用时,施力操作该操作杆沿轴线且朝第一方向产生位移,其施力足以抵抗该回复单元加上第四弹簧的总回释弹力时,可驱动电磁阀的阀片确实到位吸磁,促使燃气顺利流入本体内部,以达到确实点火目的。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以两段式施力点火的燃气开关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现有一种燃气开关的组合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3是沿图2中的直线3-3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4是沿图2中的直线4-4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沿图2中的直线5-5所取的剖视示意图6是沿图2中的直线6-6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操作图,说明一压板下移1mm的状态;图8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简单示意图,说明施力不足且只能克服第一弹簧的弹力而无法顺利推动电磁阀的状态;图9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说明一轴销受压板压制而下移且驱动一旋臂转动的状态;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操作图,说明该压板下移2.5mm的状态;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操作简单示意图,说明施力足够且可克服回复弹簧加上第四弹簧的总回释弹力时就可顺利推动电磁阀的状态;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又一动作示意图,说明轴销受压板压制而下移且使旋臂驱动一电磁阀的阀片到位吸磁的状态;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说明一闭子转动九十度的状态;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另一操作示意图,说明该闭子转动至介于一百五十二度至一百八十度之间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以两段式施力点火的燃气开关的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一本体10、一轴设在该本体10内部的闭子20、一装设在该本体10上方的顶盖30、一可连动该闭子20的操作杆40、一可受该操作杆40驱动的压板50、一套设在闭子20与压板50之间的第一弹簧60、一装设在本体10一侧的控气装置70及一点火装置80。
配合参阅图2、图3、图4、图5,该本体10具有一顶面11、一由该顶面11凹设且贯穿二侧面的长槽12、一凹设在该长槽12一槽底面121且围绕一主轴线L而呈锥状的闭子孔13、一与该主轴线L垂直相交且与该闭子孔13相贯通的入气孔14、对应该入气孔14且贯通至该闭子孔13的一外、内环导气孔15、15’及一设于该本体10底部且可输入燃气的送气孔16。该槽底面121凸设有一朝顶面11延伸的限位块17,该限位块17顶部与顶面11之间产生一间距h(本实施例为1.5mm)。
参阅图2、图5,该闭子20是制成截圆锥杆状,且可转动地轴设在该本体10的闭子孔13中,具有一对应于槽底面121的操作端部21、一与该操作端部21呈相反设置的控制端部22及数设置在该控制端部22上且与该入气孔14及外、内环导气孔15、15’适时相导通的引气孔23。
参阅图2、图3、图4,该顶盖30是固设在该本体10的顶面11上,并具有一与顶面11相对的底面31、一对应该闭子20且围绕该主轴线L所产生的圆孔32及一凸设在该底面31上的挡块33。该挡块33恰对应于闭子20的归零位置(也就是引气孔23都未与该入气孔14相对的状态),且与限位块17间隔90度,并呈三角块状且具有一与底面31呈垂直相交的垂直面331及一朝逆时针方向设置在该垂直面331一侧的导引斜面332。
参阅图2、图3,该操作杆40是可转动地及沿主轴线L产生位移地轴设在该顶盖30的圆孔32中,并具有一可随该操作杆40转动的旋板41,该旋板41位于顶盖30下方且对应于该挡块33及该间距h,并具有一沿径向凸设在周缘上的凸出部411。
参阅图2、图3,该压板50是制成长板状,且嵌套在该长槽12中,受该操作杆40驱动可沿主轴线L朝一第一方向I位移,并具有一套设在该操作杆40上的套孔部51、一设于该套孔部51一侧且对应于该挡块33的抵靠部52及一与该抵靠部52呈相反设置的压制部53。
参阅图2,该第一弹簧60是以压缩弹簧为例,且套设在闭子20一肩部与压板50之间,其弹力可使压板50朝相反于第一方向I的一第二方向II产生位移,并具有一第一弹性系数值K1。
参阅图2、图6,该控气装置70是对应该压板50的压制部53而装设在该本体10一侧,并具有一固设在该本体10一侧的侧座体71、一可受压板50压制且沿第一方向I在侧座体71中产生位移的轴销72、一可使轴销72朝第二方向II回移的第二弹簧73、一枢设在该侧座体71内部且可受该轴销72推掣的旋臂74、一可使旋臂74推掣轴销72朝第二方向II位移的第三弹簧75、一装设在该侧座体71内部且可受该旋臂74驱动的电磁阀76及一可提供电磁阀76的一阀片761回复原位的第四弹簧77,该轴销72与旋臂74可构成一掣动单元。而具有一第二弹性系数值K2的该第二弹簧73与具有一第三弹性系数值K3的第三弹簧75构成一提供轴销72及旋臂74受压板50作用后产生回复的回复单元,该回复单元则具有一弹性系数值K(K=K2+K3),且该回复单元的弹性系数值K小于第一弹簧60的第一弹性系数值K1,而第四弹簧77也具有一第四弹性系数值K4,且第四弹性系数值K4与该弹性系数值K的总和又大于第一弹性系数值K1。
该侧座体71具有一可供容设电磁阀76且可引入燃气的第一容室711、一可容设旋臂74的第二容室712、一介于该第一、二容室711、712之间的阀孔713、一凹设在顶部且可容设第二弹簧73及轴销72的阶级状沉孔714及一螺设在沉孔714开口以使轴销72获得限位的螺帽715,且该第一容室711与送气孔16相通,而第二容室712可与该本体10的入气孔14相通。
该轴销72具有一伸设在侧座体71外部的掣动端部721及一伸设在第二容室712中的内侧端部722,且可沿一次轴线L’产生位移。
该旋臂74概呈锚状,并具有一轴枢部741、一设于该轴枢部741一侧且抵止在内侧端部722上的压掣部742及一与该压掣部742呈相反设置且可伸入阀孔713的推动端部743。
该电磁阀76的阀片761受第四弹簧77的弹力作用,在正常状态时是将阀孔713封闭。
该点火装置80是对应该压板50的压制部53而装设在该控气装置70一侧,并具有一可受压制部53触控的触压部81。
如图2、图5及图6所示,当燃气开关未操作时,利用第三弹簧75与第二弹簧73的弹力作用,以及旋臂74对轴销72的顶推作用,该轴销72会位在一最高位置,且使压板50被顶升,而旋板41则贴触在顶盖30的底面31。此时,该电磁阀76的阀片761也受第四弹簧77的弹力作用而封闭阀孔713上,所以燃气不会经由阀孔713进入第二容室712。同时,该闭子20是位在零度的状态,也就是说,外、内环导气孔15、15’均未与入气孔14相对。
如图7、图8、图9所示,当操作者对该操作杆40作第一段施力P1,且使操作杆40沿第一方向I下移约1mm时,旋板41也会将压板50下压1mm,且使得轴销72沿第一方向I位移并掣动该旋臂74产生转动,且使推动端部743趋近阀片761,虽然第一段施力P1能抵抗第一弹簧60回释的弹力F1,以及可以克服回复单元回弹抵止在压板50上的弹力F2,(因为K1>K2+K3,所以F1>F2),但是第一段施力P1却无法抵抗回复单元加上第四弹簧77的总回释弹力F3,所以无法推动阀片761,且阀片761仍然封闭在阀孔713上,燃气也不会进入第二容室712。此时,操作者可以明显察觉自己的施力不足,也因该旋板41的凸出部411受到挡块33的阻挡,所以操作者并无法转动该操作杆40,且该闭子20仍然如图5所示,是位在零度的状态。
再如图10、图11、图12所示,当操作者基于要达到顺利开启燃气的意念,在上述已明显察觉自己的施力确实不足时,当然会很自然地再对操作杆40施加一更大的第二段施力P2,且使操作杆40再沿第一方向I下移约1.5mm时(总下移量已至2.5mm),旋板41也会将压板50再下压1.5mm,下压过程中该抵靠部52抵止在槽底面121上而产生一支点,且定义支点至主轴线L的距离为I1,而次轴线L’至支点的距离为I3,则如图11所示,(第二段施力P2×支点至主轴线L的距离I1)≥[(回复单元加上第四弹簧77的总回释弹力F3)×次轴线L’至支点的距离I3],也就是,第二段施力P2≥(回复单元加上第四弹簧77的总回释弹力F3)×(次轴线L’至支点的距离I3)÷(支点至主轴线L的距离为I1)。因此,第二段施力P2会比第一段施力P1大很多,且足以抵抗回复单元加上第四弹簧77的总回释弹力F3,且操作者有明确的施力感时,才能顺利地将阀片761朝第一容室711内部推移,并使阀片761到达吸磁位置且产生吸磁定位,燃气随即由第一容室711经由阀孔713而进入第二容室712、本体10的入气孔14,同时,点火装置80的触压部81也被压板50所压制而对炉具产生点火的动作,并会发出哒哒的声音。此时,若不转动闭子20且如图5所示,燃气仍然不会自该外、内环导气孔15、15’流出。
因此,操作者若操作不当、施力不足(也就是施力未达到第二段施力P2),则压板50就无法顺利下移并将轴销72确实压制,以使旋臂74受驱动而推掣阀片761确实到位,且闭子20也无法被转动而将燃气输送至外、内环导气孔15、15’中。也就是说,操作者在操作时,明确地施予两段下压力道,且听到点火的哒哒声,就表示压板50已下压至正确位置、阀片761已到达吸磁位置,则就已达到确实点火目的,不但使用上较为容易且点火的确定性也较高。
如上述的状态,因为旋板41的位置已超越挡块33的高度且位于挡块33的下方,所以操作者可顺利转动操作杆40及闭子20。
再如图13所示,当操作者将操作闭子20朝逆时针方向转动九十度时,就可使得入气孔14的燃气大量地经由大孔径的引气孔23而输送至外、内环导气孔15、15’,且可在炉具上产生内、外环大火。
此时,可释放对操作杆40的压制力量,利用第二弹簧73及第三弹簧75的回释弹力,旋臂74会将轴销72朝第二方向II推移,进而对压板50的压制部53产生顶升作用,同时,利用第一弹簧60的回释弹力也会使得抵靠部52向上移升,且使压板50及旋板41都回复成如图2的位置。此时,因为电磁阀76的阀片761仍在吸磁位置,所以燃气继续送入本体10内部。
如图14所示,操作者可随烹煮的需求而调整炉具的火力,且当继续转动操作闭子20朝逆时针转动时,(此时,旋板41的凸出部411恰可自间限位块17与顶盖30之间的间距h旋过,图未示),并在一百五十二度至一百八十度之间时,则只可使少量的燃气经由闭子20的小孔径引气孔23而导入内环导气孔15’,且可在炉具上产生内环小火。
因此,利用挡块33的设置,可限制压板50必须下压一定行程(2.5mm)且使电磁阀76的阀片761确实到位后,闭子20才可能被转动而使燃气顺利输送至本体10内部。再利用限位块17的设置,可使闭子20转动在九十度的位置时产生停顿,以获得最大的燃气供应量。
当欲关闭燃气时,只需将操作杆40朝顺时针方向转动,则该旋板41的凸出部411会受到挡块33的导引斜面332的导引而顺利越过挡块33,且使闭子20可达到归零状态。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控气装置70整体设置在本体10外部,且内部的轴孔配合处少,构件制造完成后的公差,以及组配后的累积公差较小,所以旋臂74的推动端部743可对阀片761产生确实的推掣到位。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以两段式施力点火的燃气开关,是在阀片已到达吸磁位置时才会在炉具上点火,在操作上较为方便、确实,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以两段式施力点火的燃气开关,包含一本体、一轴设在该本体中的闭子、一可转动及沿轴线位移并连动闭子的操作杆、一受操作杆驱动可朝一第一方向位移的压板、一套设在本体与压板之间的第一弹簧、一装设在本体一侧的控气装置及一受该压板触控的点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一顶面及一由该顶面凹设且围绕一轴线的闭子孔、一与该闭子孔相贯通的入气孔、数个对应该入气孔且贯通至该闭子孔的导气孔;该压板,具有一套设在该操作杆上的套孔部、一设于该套孔部一侧的抵靠部及一与该抵靠部呈相反设置的压制部;其复归弹力会使压板朝相反于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产生位移的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具有一第一弹性系数值K1;该控气装置,是对应该压板的压制部而装设在该本体一侧,并具有一固设在该本体一侧的侧座体、一装设在该侧座体上的掣动单元、一提供掣动单元弹抵于压板上的回复单元、一对应该掣动单元而装设在该侧座体内部的电磁阀及一提供该电磁阀的一阀片弹抵在阀孔上的第四弹簧,该掣动单元具有一伸设至该侧座体外部的掣动端部、一设置在侧座体内部且受该掣动端部连动推动电磁阀的阀片脱离阀孔的推动端部,且该回复单元具有的弹性系数值K小于该第一弹簧的第一弹性系数值K1,而第四弹簧具有第四弹性系数值K4,且第四弹性系数值K4与该弹性系数值K的总和又大于第一弹性系数值K1;该点火装置,是对应该压板的压制部而装设在该控气装置的一侧,并具有一受压制部触控的触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两段式施力点火的燃气开关,其特征在于该控气装置的侧座体具有一供电磁阀容设且引入燃气的第一容室、一与该本体的入气孔相通的第二容室及一介于该第一、二容室之间且供电磁阀的阀片封闭的阀孔,该掣动单元具有一轴销及一受该轴销连动的旋臂,且该轴销具有伸设在侧座体外部的掣动端部及一伸设在第二容室中的内侧端部,该旋臂具有一枢设在该侧座体上的轴枢部、一设于该轴枢部一侧且抵止在内侧端部上的压掣部及与该压掣部呈相反设置且伸入阀孔而推掣阀片的推动端部,该回复单元具有一提供轴销的掣动端部抵止于压板上的第二弹簧及一提供旋臂的压掣部弹抵于轴销上的第三弹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两段式施力点火的燃气开关,其特征在于更包含有一设置在本体顶面上方的顶盖,该顶盖具有一与顶面相对的底面、一供操作杆轴设的圆孔及一凸设在该底面上的挡块,该挡块对应于闭子的归零位置;该操作杆具有一旋板,该旋板介于该顶盖与压板之间,并具有一沿径向凸设在周缘上且对应于该挡块的凸出部,该挡块的高度等于轴销朝第一方向位移且驱动旋板推开阀片到位吸磁的位移量。
专利摘要一种以两段式施力点火的燃气开关,包含一本体、一轴设在该本体中的闭子、一连动闭子的操作杆、一受操作杆驱动的压板、一套设在本体与压板之间的第一弹簧、一装设在本体一侧的控气装置及一受该压板所触控的点火装置。借此,当以两段式施力操作该操作杆时,就可连动压板下移、推动一旋臂转动及驱动一电磁阀到达吸磁位置,而使得燃气顺利流入本体内部,以顺利点火。
文档编号F24C3/10GK2703206SQ20042004892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7日
发明者林武弘 申请人:豪山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