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813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将积存加湿用的水的水槽自由地取出、放入加湿器主体内形成的水槽收容部的加湿器,特别涉及包括对水槽的水进行除菌的除菌用和检测水槽水位的水位检测用等多个电极的加湿器。
背景技术
以往,加湿器主体内形成有吸入口和排出口,在该加湿器主体的下部设有水槽,在连通吸入口和排出口的通风路径上配置有送风机和加湿过滤器,在这样的加湿器中,有的设置了用于对水槽内的水进行除菌和水位检测的电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5443号公报上述专利文献1的加湿器具有在水槽的局部形成的辅助水槽上利用支架安装除菌用电极和水位检测用电极并进行布线的结构。该结构中,水槽与加湿器主体一体化,未形成可取出的结构。因此,难以对水槽内侧部分进行清扫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开发,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器,贮存加湿用水的水槽能够自由地从加湿器主体拆下,容易对水槽进行清洗等,而且即使多个电极浸在水槽的水中也能够安全地进行水槽的清洗等操作。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加湿器,其包括加湿器主体;水槽收容部,其形成于该加湿器主体内;水槽,其可自由取出、放入地收容在该水槽收容部中;加湿过滤器,其配置在该水槽中,且至少一部分浸在水中;送风部件,其介由该加湿过滤器将已加湿的空气排放到外部;多个电极,其设置在加湿器主体内,且至少一部分浸在所述水槽的水中;联动机构,其在向所述水槽收容部放入水槽时使所述多个电极浸在水槽的水中,在从所述水槽收容部取出水槽时使所述多个电极从水槽的水中离开。
本发明第二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加湿器中,所述多个电极是用于对水槽的水进行除菌的除菌用电极。
本发明第三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加湿器中,所述多个电极是用于对水槽的水进行除菌的除菌用电极以及检测水槽水位的水位检测电极。
本发明第四方面,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加湿器中,所述联动机构由一端侧保持所述多个电极另一端侧与所述水槽的局部接触的电极支架、自如转动地支承所述电极支架中间部的轴、对所述电极支架施力使所述电极总向上方转动的弹簧构成。
本发明第五方面,在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加湿器中,所述电极支架一体具有保持所述多个电极的电极保持边部和工作边部,并且这些电极保持边部和工作边部之间由所述轴枢轴支承。
本发明第六方面,在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加湿器中,在所述水槽的后部设置有按压部,其与所述电极支架的工作边部抵接,用于按压该工作边部。
本发明第七方面,在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加湿器中,所述按压部具有垂直方向的按压面部和与该按压面部连续形成的水平方向的保持面部。
根据本发明,将水槽放入到加湿器主体的水槽收容部时,联动机构与水槽联动,形成将多个电极浸在水槽内的水中的状态;将水槽从加湿器主体向外取出时,联动机构与水槽的取出工作联动,使多个电极从水槽内的水中离开,所以可以简单地进行将水槽放入加湿器主体内和从加湿器主体内取出的操作。并且在在进行水槽的清洗时,使用者的手指等也不会接触到多个电极,故能够确保安全性。


图1是本发明的加湿器的正视立体图(实施例1);图2是本发明的加湿器将前面板取下的状态的主体正视立体图(实施例1);图3是本发明的加湿器的前面板的正视立体图(实施例1);图4是本发明的加湿器在将前面板取下的状态下取出水槽的状态的主体正视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的加湿器的送风机对应部分的纵剖侧视图(实施例1);图6是本发明的加湿器取出水槽的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实施例1);
图7是本发明的加湿器放入水槽的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实施例1);图8是本发明的加湿器取出水槽的状态的电极部分的正视立体图(实施例1);图9是本发明的加湿器的电极结构图(实施例1)。
符号说明1加湿器;2加湿器主体;2S水槽收容部;3前面板;4吸入口;5排出口;6水槽;7加湿过滤器;8送风机(送风部件);10通风路径;15风扇外壳;19供水罐;21操作部;22A~22E开关;23控制电路部;40、40A、40B、40C电极;42电极支架;42A电极保持边部;42B动作边部;44轴支承部;45盘簧;46按压部;47A按压面;47B保持面。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加湿器包括加湿器主体;水槽收容部,其形成于该加湿器主体内;水槽,其可自由取出、放入地收容在该水槽收容部中;加湿过滤器,其配置在该水槽中,且至少一部分浸在水中;送风部件,其介由该加湿过滤器将已加湿的空气排放到外部;多个电极,其设置在加湿器主体内,且至少一部分浸在所述水槽的水中;联动机构,其在向所述水槽收容部放入水槽时使所述多个电极浸在水槽的水中,在从所述水槽收容部取出水槽时使所述多个电极从水槽的水中离开。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1。图1是本发明的加湿器的正视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的加湿器将前面板取下的状态的主体正视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加湿器的前面板的正视立体图,图4是本发明的加湿器在将前面板取下的状态下取出水槽的状态的主体正视立体图,图5是本发明的加湿器的送风机对应部分的纵剖侧视图,图6是本发明的加湿器取出水槽的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加湿器放入水槽的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加湿器取出水槽的状态的电极部分的正视立体图,图9是本发明的加湿器的电极结构图。
在图中,加湿器1由前面开口的加湿器主体2和可自由取下地安装在主体2的前面并堵塞该前面开口的前面板3构成框体。在主体2的上面自由折叠地设置有手柄1A。在前面板3的左右两侧沿上下方向具有向下弯曲的钩部3A,在主体2的前面的左右两侧沿上下方向形成有该钧部3A从上方挂住的竖长的卡紧孔2A。通过该结构,前面板被可自由取下地安装在主体2的前面。
所述主体2内,在下部形成水槽收容部2S,在其上方形成由间隔板16包围的送风室2F,在送风室2F的右边相邻形成有罐收纳室18。主体2的下部的水槽收容部2S中设有上面开口的水槽6,在取下前面板3的状态下,水槽6利用前面下部的手柄6B相对主体2前后滑动式地自由取出或放入。
在所述主体2内的下部,水槽收容部2S和罐收纳室18被分区壁41分为左右。所述水槽6与分区壁41对应地形成有向后方开口的凹处48,在放入到所述主体2中时,分区壁41进入凹处48,起到抑制该水槽6左右移动的作用。
所述水槽6内,由分区壁6C区分而在左侧形成过滤室6F,在右侧形成罐室6T,在过滤室6F内设置有作为加湿部件的加湿过滤器7,并使其处于下部浸在该室中的水中,该加湿过滤器7被支承在过滤室6F内的左右侧壁下部上形成的前后的棱6D间,可自由地取出。
所述水槽6在从主体2的前方通过滑动而放入水槽收容部2S中的状态下,打开所述主体2的上面右侧部设置的开闭盖17,然后,从上方将供水罐19插入罐收纳室18中,从而供水罐19被收纳在水槽6的罐室6T中。
通过将该供水罐19放入到罐收纳室18中,利用其重量所述供水罐19的底部设置在罐室6T的凹部6A上。在该状态下,打开设置在所述供水罐19的底部的阀(未图示),供水罐19内的水被供给到水槽6内,水槽6内的凹部6A和与该凹部6A连通的过滤室6F内维持在规定水位。
所述供水罐19为可透视内部的水的合成树脂制造,在收纳于罐收纳室18内的状态下,靠近前面板3的里侧,经由前面板3上形成的竖长窗3B可以视觉识别所述供水罐19内的水位。
在所述送风室2F内收纳有由电动机11转动的作为送风部件的送风机8。为了在所述加湿过滤器7的空气入口侧得到充分的空气静压,所述送风机8采用由电动机11转动的离心型送风机,作为其代表,有西洛克风扇和涡轮风扇,在本实施例的加湿器1中,使用一个卧式的西洛克风扇8A。而且,西洛克风扇8A在送风室2F内,设置于由向所述水槽6开放开口15A的风扇外壳15形成的送风机室15F内。
另外,所述西洛克风扇8A在其周边部具有与左右方向轴13平行地延伸的多个叶片14,同时在左右的中央部设置有具有毂部的支承用圆盘12,而且,使安装在该支承用圆盘12的毂部上的左右方向轴13转动的电动机11配置在所述风扇外壳15的外部。从正面看,西洛克风扇8A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为空气的吸入侧,吸入的空气从叶片14间向离心方向送出,从该西洛克风扇8A送出的风如箭头所示,从开口15A向下方的水槽6内流动。
所述加湿器1上形成空气的吸入口4和加湿空气的排出口5,在该加湿器1内形成有连通吸入口4和排出口5的通风路径10。通风路径10由从吸入口4向风扇外壳15内的送风机室15F连通的通路、从送风机室15F通过开口15A直到水槽6内的加湿过滤器7的空气入口侧的通路、从加湿过滤器7的前面的空气出口侧直到排出口5的通路(前面板3的背侧和风扇外壳15的前方的间隔板16之间的通路)形成一系列的通风路径10。
通过这样的结构,通风路径10上配置通气性的加湿过滤器7,在其上方配置送风机8。吸入口4包括过滤器9,跨渡主体2的背面和左侧面而形成,排出口5形成在前面板3的上部。排出口5上设置有由多个纵棂33和多个横棂34构成的排出口盖35。附图标记20是在水槽6的后方的封闭空间内形成的电装箱,其中容纳电装件20A。
所述加湿过滤器7包括容纳在合成树脂制的框7A内的纤维状过滤器7B,以过滤器7B的下部浸在水槽6内的水中的状态下收容。所述过滤器7B通过规定间隔配置的纵向间隔7B1和配置在该间隔7B1、7B1的相互间的波形间隔7B2,在加湿过滤器7的前后面上形成开口的多个通气路径7C。
所述纵向间隔7B1和波形间隔7B2由化学纤维制的无纺布构成,通过过滤器7B的毛细管作用吸上水槽6内的水,由所述送风机8供给的送风通过通气路径7C。该送风通过通气路径7C期间,吸上的水汽化(蒸发)成为带有湿气的空气、即加湿空气,被向加湿过滤器7的前面侧送出,由通风路径10上升并从排出口5被送到加湿器1的外部,然后,将设有该加湿器1的室内的空气加湿。
在本发明中,在加湿器1的主体2内设置多个电极40,并使它们至少前端一部分浸在水槽6内的水中,而且,如上所述,所述水槽6可自由取出地被收纳在加湿器1的主体2内下部形成的水槽收容部2S内。因此,所述电极40伴随所述水槽6的容纳和取出动作可转动地被支承在加湿器1的主体2内,以便在放入水槽6的状态下,向浸在水槽6内的水中的规定位置进入;在取出水槽6的状态下,从水槽6的水离开并退到水槽6外。
对此具体地说明,所述水槽收容部2S的后壁2S1上形成的凹处43中自由转动地设置有施加给弹簧45弹力的电极支架42,使所述电极40总向上方转动。电极支架42在后壁2S1、即凹处43的侧壁上转动地由轴44支承中间部,由面向前方的电极保持边部42A和面向下方的工作边部42B一体形成,而且,由弹簧45施力,以使电极40总向上方转动。而且,由上述电极支架42、弹簧45以及轴44构成联动机构R,与所述水槽6的放入和取出的动作联动,使所述多个电极40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电极保持边部42A和工作边部42B的中间部由轴44支承,电极40以从电极保持边部42A的前面朝向前面的状态安装,工作边部42B面向前斜下方。轴44的圆周上设置盘簧,通过该弹簧45的弹力,电极支架42被施力,使所述电极40总向上方转动。而且,在不施加外力的状态、即水槽6被取出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电极保持边部42A向大致为水平状态的上位位置转动,电极40静止在面向前方的位置。
在所述水槽6放入在水槽收容部2S内时,抵接到电极支架42的工作边部42B的前端,将用于按压该工作边部42B的按压部46设置在所述水槽6的后部、即从后壁向后方大致水平地突出设置。
所述按压部46包括大致垂直的纵向的按压面47A,其在将水槽6从水槽收容部2S的入口向里侧滑动放入时,抵抗弹簧45的弹力而按压电极支架42使其转动,使从该收容的初期直到中期,电极40向浸在水槽6内的水中的规定位置(图7所示的状态)下降;大致水平的横向的保持面47B,其从电极40向水槽6内的规定位置下降的收容中期直到水槽6的最终收容位置期间,将电极40保持在下降的规定位置。
通过上述的结构,在所述水槽6取出的状态下,通过盘簧45的弹力,如图6所示,所述电极保持边部42A向大致水平状态的上位位置转动,所述电极40静止在面向前方的位置,但随着将水槽6向水槽收容部2S按压并放入,所述电极支架42的工作边部42B的前端部抵接到所述按压部46的按压面47A。
该状态为水槽6的收容初始状态,通过从该状态进一步将水槽6向水槽收容部2S按压,工作边部42B的前端部42B1抵抗盘簧45的弹力被按压面47A按压,同时工作边部42B的前端部42B1沿着按压面47A向上方移动,从而所述电极支架42转动,电极40向下方移动。在图6以及图7中,该电极支架42的转动为逆时针方向。
另外,水槽6被压入水槽收容部2S时,所述工作边部42B的前端部42B1经过按压面47A的上端,成为抵接到所述按压部46的上面的保持面47B的状态。此时,电极40成为向水槽6内的规定位置下降的状态(如图7所示,电极40处于面向大致垂直下方的状态)。该状态为水槽6的收容中期。从该状态进一步将水槽6压入水槽收容部2S时,所述工作边部42B的前端部42B1沿保持面47B以水平状态滑动,同时到达水槽6的最终收容位置。这样,从电极40向水槽6内的规定位置下降的收容中期到水槽6的最终收容位置期间,所述电极40被保持在下降的规定位置。
而且,为了将所述水槽6保持在最终收容位置,只要适当的结构就可以。作为其中之一的方法,有水槽6抵接到前面板3的背侧,水槽6不向前方移动的方法;还有水槽6在最终收容位置将互相配合的凹凸的一个形成在水槽6上,而另一个形成在水槽收容部2S的底面上的方法;还有在水槽6的最终收容位置将水槽6侧的卡合部与水槽收容部2S侧的卡合部卡合的方法。
在从该水槽6的最终收容状态将水槽6取出的情况下,进行与上述收容的过程相反的动作,工作边部42B的前端部42B1一边通过盘簧45的弹力沿保持面47B滑动,一边从保持面47B的后端脱离,工作边部42B的前端部转移到与按压面47A抵接的状态,从而电极支架42离开水槽6的按压部46。
实施例的电极40构成用于进行水槽6内水的除菌的除菌用电极和检测水槽6内水的水位的水位检测用电极。即,如图8以及图9所示,由相同长度的电极40A和40B构成除菌用电极,由电极40B和长度比它短的电极40C构成水位检测用电极,所述电极40B用作为除菌用电极和水位检测用电极的共用电极。
将所述除菌用电极40A、40B的其中一个设为正电极,同时将另一个设为负电极来进行通电,从而通过利用城市水管等水管水中包含的氯离子的电气分解,在水槽6的水中生成亚氯酸,利用该生成的亚氯酸可以进行水槽6内的水的除菌。
水槽6内的水的水位检测在一个电极40B处在水中的状态下,当水位比长度短的另一个电极40C还低时,后述的控制电路部23判定为水槽6内为水不足状态,用发光二极管(LED)的显示部表示。该发光二极管(LED)的显示由后述的发光二极管(称为LED)31A~31E进行。
加湿器1的运转可通过向电装部件20A供给电源来进行,主体2的上面前部设置有包括横向一列配置的多个开关22A~22E的操作部21。这些开关22A~22E用于选择加湿器1的电源的开-闭、运转模式的选择、负离子发生器25的开-闭、定时器的设定等,基于这些开关的操作,由电子电路部件构成的控制电路部23工作从而达成预期的控制。而且,基于湿度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将室内的湿度显示在用于液晶显示的湿度显示部24中。
加湿器1设置有显示部30,以便可以从外部视觉识别由开关22B选择了的运转模式。该显示部30由多个发光二极管和具有引导该发光二极管的光从而可以从外部视觉识别的发光照明面的导光部件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由面向光照射面横向一列配置在控制电路部23的基座上的五个发光二极管(称为LED)31A~31E构成,这五个发光二极管(称为LED)31A~31E与形成于主体2的上部前面上的五个透孔32A~3E分别对应配置,发光二极管(称为LED)31A~31E的光从各自对应的透孔32A~32E向前方照射。
前面板3的排出口盖35的纵棂33构成具有发光照明面的导光部件。使该纵棂33中的多个由发光二极管(称为LED)31A~31E照亮,根据送风机8的运转状态改变其发光范围,从而可以从加湿器1的外部视觉识别送风机8的运转状态,同时提高装饰效果。
因此,由透明的丙烯树脂等透光性树脂构成纵棂33A~33E,纵棂33中对应于透孔32A~32E的纵棂33A~33E接受发光二极管(称为LED)31A~31E的光,使发光照明面(纵棂33A~33E的上面)发光。
如上所述,通过水位检测用电极40B、40C和控制电路部23检测出水槽6内水不足状态时,通过控制电路部23发光二极管(称为LED)31A~31E闪烁,从而报知需要对供水罐19补给水,因此加湿器1的使用者容易视觉识别。
而且,如上所述,电极支架42与水槽6的放入、取出的动作联动并且可转动地设置在加湿器1的主体2内,电极40被所述电极支架42支承,以使在放入水槽6的状态下向水槽6内的规定位置进入;在取出水槽6的状态下退回水槽6外。由此,形成水槽6中不安装电极的结构,而且,伴随水槽6的放入和取出,电极40向水槽6内进入或退出,因此可以简单地进行将水槽6放入加湿器1的主体2内的操作和将水槽6从主体2取出的操作。另外,在取出水槽6进行清洗的情况下,操作者能够不触碰到电极40进行水槽6的清洗或水槽6的取出放入,安全性良好。而且,由于水槽6中没有安装电极40,所以电极的布线不延伸到水槽6,加湿器1的组装时的组装操作也变得容易。
由于将抵抗弹力按压电极支架42的按压部46设置在水槽6的后壁上,所以从水槽6的收容初期到中期,电极支架42抵接到按压部46的后侧的纵向按压面47A而转动,由此,电极40进入水槽6内的规定的位置,从该中期直到水槽6的最终收容位置期间,电极支架42抵接到按压部46的上面形成的水平状态的保持面47B,将电极40保持在进入水槽6内的规定位置。因此,即使形成使水槽6放入加湿器主体2内的规定位置的前后有空余的结构,电极40也可以保持标准的下降位置,成为可以进行稳定的控制动作的加湿器。因此,加湿器的结构简化,制造误差也可以充分吸收。
本发明中,加湿器的形态不限于上述形态,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可以应用于各种加湿器的形态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湿器主体;水槽收容部,其形成于所述加湿器主体内;水槽,其可自由取出、放入地收容在所述水槽收容部中;加湿过滤器,其配置在所述水槽中,且至少一部分浸在水中;送风部件,其介由所述加湿过滤器将已加湿的空气排放到外部;多个电极,其设置在加湿器主体内,且至少一部分浸在所述水槽的水中;联动机构,其在向所述水槽收容部放入水槽时使所述多个电极浸在水槽的水中,在从所述水槽收容部取出水槽时使所述多个电极从水槽的水中离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极是用于对水槽的水进行除菌的除菌用电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极是用于对水槽的水进行除菌的除菌用电极和检测水槽水位的水位检测电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机构由一端保持所述多个电极另一端与所述水槽的一部分抵接的电极支架、自由转动地支承该电极支架的中间部的轴、对所述电极支架施力以使所述电极总向上方转动的弹簧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支架一体具有保持所述多个电极的电极保持边部和工作边部,并且这些电极保持边部和工作边部之间由所述轴枢轴支承。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槽的后部突出设置有按压部,其与所述电极支架的工作边部抵接,用于按压该工作边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具有垂直方向的按压面部和与该按压面部连续形成的水平方向的保持面部。
全文摘要
一种加湿器,存储加湿用水的水槽从加湿器主体自由取下,可以容易地进行该水槽的清洗等,并且即使是将多个电极浸在水槽的水中的结构,也可以安全地进行水槽的清洗等工作。该加湿器包括加湿器主体(2);形成于该加湿器主体内的水槽收容部(2S);水槽(6),其可自由取出、放入地收容在所述水槽收容部中;加湿过滤器(7),其配置在该水槽中,至少一部分浸在水中;送风部件(8),其由该加湿过滤器将已加湿的空气排放到外部;多个电极(40A、40B、40C),其设置在加湿器主体内,至少一部分浸在所述水槽的水中;联动机构(R),其在向所述水槽收容部放入水槽时使所述多个电极浸在水槽的水中,在从所述水槽收容部取出水槽时使所述多个电极从水槽的水中离开。
文档编号F24F6/00GK1724949SQ20051006691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1日
发明者久间木宏任, 今雅人, 冈田英夫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三洋空调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