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机除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0482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饮水机除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机除垢装置。
背景技术
所有饮水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矿物质沉淀(即水垢),工作时间越长,沉淀积聚越多,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会影响加热管散热,甚至爆裂,影响饮水机使用寿命。当加热罐里有大量水垢的时候,在加热时,水垢随着剧烈的热运动,被动地撞入排水管里,有时会严重堵塞水管,无法通水。由于现在的饮水机加热罐排污口比较小,不易使水垢排出。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垢易破碎及排除的饮水机除垢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解决方案饮水机除垢装置由排水管及贮垢泡组成,贮垢泡连接在排水管后部,两者连为一体,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排水管连接在加热罐排污口上,排水管及排污口的直径均大于10毫米。
贮垢泡处设有透明观察窗。
一般块状水垢的长度都小于10毫米,即使大于10毫米,再经过热运动的剧烈碰撞,也会改变长度,最终排入排水管。饮水机的加热罐排污口直径增大到10毫米以上,这样水垢排出的阻力减小了,减小了在加热罐里停留的时间,容易排除。贮垢泡起到贮藏水垢的作用,在排完气泡里的水垢之后,气泡还可以起到一个振动的作用,使水垢破碎易排出。
本实用新型增大了加热罐排污口及排水管的直径,使水垢易排出;而且水垢储存在贮垢泡里,使加热管能够经久耐用,水质更加干净卫生。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排污口,2、排水管,3、贮垢泡,4、观察窗,5、加热罐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该饮水机除垢装置是在排水管2的尾部连接一个贮垢泡3,贮垢泡3离饮水机后盖板的堵头处2厘米,排水管2与贮垢泡3均采用同样的材料制成,并连成一个整体。排水管2连接在饮水机加热罐5的排污口1上,排水管2及排污口1的直径均大于10毫米。一般块状水垢的长度都小于10毫米,即使大于10毫米多,再经过热运动的剧烈碰撞,也会改变长度,最终排入排水管2。排水管2及排水口1的直径增大使水垢排除的阻力减小了,在加热罐里停留的时间减小了,容易排除。
贮垢泡3起到一个贮藏水垢的作用,并在用户排完气泡里的水垢之后,泡还可以起到一个振动的作用,用水振动加热罐里面的水垢,再松开按住的出口,水垢会随着冲出,反复多次,直到水垢排尽。
另外,为了方便用户及时发现贮垢泡3里有没有水垢,并且不用打开饮水机后盖板就可以排垢,在位于贮垢泡3处后盖板的堵头附近设有透明观察窗4,先留一个圆形孔,方便手伸入即可,再做一个相同面积的透明窗4,窗的上端设有活动轴,使窗能够旋转360度,窗的下端装一个小型吸铁石固定。
如果是台式饮水机,必须改装其出口,因为加热罐排污口在底下,不能向后背板处排出。其排污口改在加热罐的平底部的侧面,朝后背板开口,其他与上述方案一样。
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用户能够及时发现饮水机有没有产生水垢,而且水垢尽可能地向贮垢泡里转移,使加热管能够经久耐用,而且使饮用水更加干净卫生。
此方案不能完全代替化学除垢,但可以减少使用化学除垢的次数,节省费用。
权利要求1.一种饮水机除垢装置,由排水管及贮垢泡组成,其特征在于贮垢泡连接在排水管后部,两者连为一体,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排水管连接在加热罐排污口上,排水管及排污口的直径均大于10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除垢装置,其特征在于贮垢泡处设有透明观察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饮水机除垢装置,由排水管及贮垢泡组成,贮垢泡连接在排水管后部,两者连为一体,均采用透明材料制成;排水管连接在加热罐排污口上,排水管及排污口的直径均大于10毫米。本实用新型增大了加热罐排污口及排水管的直径,使水垢易排出;而且水垢储存在贮垢泡里,使加热罐能够经久耐用,水质更加干净卫生。
文档编号F24H1/18GK2781982SQ200520081759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4日
发明者张强云 申请人:张强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