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值守机房专用室外引风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0481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人值守机房专用室外引风管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室内通风设备,尤其是一种无人值守机房专用室外引风管道。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无人值守机房用于保持机房温度的都是采用空调设备,公知的就是常规的空调机。这种常规空调主要是保持机房室内的温度,而机房内工作的各个机柜的温度,则是靠机房内的室温来保持的。空调要保持室内的温度就需要不停地连续运转,这就要消耗较大的电力,因此,比较费电,这是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人值守机房专用室外引风管道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带室外进风口和出风口的风管,在风管内有进风闸门和引风机。这样机房内的温度就不单纯靠空调来保持,也可以将室外适宜的温度引进到机房内,因此,可大大降低空调的运转时间,这就将用电量大幅度降低,达到节电的目的。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有带室外进风口和带出风口的风管,在所述的风管上靠近室外进风口端有进风闸门,在所述的风管上出风口与进风闸门之间有引风机。本方案具体的特点还有,在所述的室外进风口处还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的室外进风口还连接有空气过滤器。在所述的进风闸门上有闸门电动执行机构。所述的出风口至少有一个。还有一个电控器与温湿度传感器、闸门电动执行机构和引风机有电气连接。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有带室外进风口和带出风口的风管,在所述的风管上靠近室外进风口端有进风闸门,在所述的风管上出风口与进风闸门之间有引风机。这一结构,由于风管的室外进风口在机房外,就可将室外适宜温度的空气引进到机房内,这就不单纯靠机房室内的空调来保持温度,再加室外进风口处还有温湿度传感器和空气过滤器,还有电控器来控制。当温湿度传感器感受到室外的温湿度适宜,就可通过电控器控制闸门电动执行机构打开进风闸门,启动引风机,将室外适宜的空气引入室内,因此,可大大降低空调的运转时间,这就将用电量大幅度降低,达到节电的目的。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出风口,2为风管,3为引风机,4为进风闸门,5为闸门电动执行机构,6为电控器,7为温湿度传感器,8为空气过滤器,9为室外进风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无人值守机房专用室外引风管道,是有带室外进风口(9)和带至少一个出风口(1)的风管(2),在所述的风管(2)上靠近室外进风口(9)端有进风闸门(4),在所述的风管(2)上出风口(1)与进风闸门(4)之间有引风机(3)。还有,在所述的室外进风口(9)处还有温湿度传感器(7),用于测量室外的湿度和温度;室外进风口(9)还可以连接有空气过滤器(8)来过滤空气,防止雨水、灰尘、昆虫等进入管道。在所述的进风闸门(4)上有闸门电动执行机构(5),用以自动控制闸门的开、闭。另外,还有一个电控器(6)与温湿度传感器(7)、闸门电动执行机构(5)和引风机(3)有电气连接,以便实现自动控制。
权利要求1.一种无人值守机房专用室外引风管道,其特征是有带室外进风口和带出风口的风管,在所述的风管上靠近室外进风口端有进风闸门,在所述的风管上出风口与进风闸门之间有引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值守机房专用室外引风管道,其特征是在所述的室外进风口处还有温湿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人值守机房专用室外引风管道,其特征是所述的室外进风口还连接有空气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值守机房专用室外引风管道,其特征是在所述的进风闸门上有闸门电动执行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值守机房专用室外引风管道,其特征是所述的出风口至少有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无人值守机房专用室外引风管道,其特征是还有一个电控器与温湿度传感器、闸门电动执行机构和引风机有电气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值守机房专用室外引风管道技术方案。该方案有带室外进风口和带至少有一个出风口的风管,在所述的风管上靠近室外进风口端有进风闸门,在所述的风管上出风口与进风闸门之间有引风机。在所述的室外进风口处还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的室外进风口还连接有空气过滤器。在所述的进风闸门上有闸门电动执行机构。还有一个电控器与温湿度传感器、闸门电动执行机构和引风机有电气连接。这一结构,由于风管的室外进风口在机房外,就可将室外适宜温度的空气引进到机房内,可大大降低空调的运转时间,这就将用电量大幅度降低,达到节电的目的。
文档编号F24F13/02GK2777415SQ20052008175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4日
发明者吴勇 申请人:吴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