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板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933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板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特别是涉及了一种管板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大,能源缺乏日益严重。因此,必须加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无污染能源。太阳能利用主要是在发电、太阳能灶和太阳能热水器等方面。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有真空管式热水器、热管式热水器、金属平板式热水器和闷晒式热水器等。其中真空管式热水器、热管式热水器的集热器虽然能够获得较高热量,但价格相对昂贵,平均每平方米都在干元以上,限制了太阳能热水器在广大农村的使用。
金属平板式热水器的集热器多采用价格昂贵的铜管、铜板,成本也居高不下,平均每平方米也在数百元左右。并且在同等条件下获得的水温不及真空管式热水器、热管式热水器高,同样限制了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和对太阳能的利用。
闷晒式热水器虽然价格低廉,但其集热器保温性能差,温度下降快,有效使用时间相对较短,适用性差。
同时,以上所述几种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都存在一个共同缺点在相同的吸热面积上,集热器长宽比过小,一般都小于1.5,这样在同一角度安装时,热水器集热器的垂直高度相对过高,重心过高,自然防风性能较差,且支架材料相对消耗多,增加了成本,提高了热水器的价格。
三、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人们提供一种成本低,价廉,易推广且防风性能好的管板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管板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包括集热水管、吸热板、保温壳、透光保温层、角钢框架、外壳、集热器进水管、集热器出水管,其特征是集热水管在吸热板上呈近似“之”字形固定,至少有一根呈近似“之”字形集热水管在吸热板上固定,近似“之”字形集热水管的每根管均与水平方向向上倾斜α角并互相平行安装固定。
所述集热水管横截面为矩形管,或为方管,或为球台形管,或为半圆形管。
所述近似“之”字形集热水管的每根管均与水平面成α角向上倾斜,α角范围为1°≤α≤6°。
所述各“之”字形集热水管通过分流三通和汇流三通接头连接,“之”字形集热水管数量为1~3根。
所述吸热板为镀锌板或为薄铝板制成,长宽比设置在1.5~6之间。
所述集热水管为金属管,金属管为不锈钢管,或为铝管,管外表面涂有吸热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较低,集热器采用不锈钢水管或铝管与镀锌板或薄铝板相固定,在保证较高的热效率和水质清洁卫生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成本,仅相当于铜管与铜板结合的吸热体价格的五分之一,其价格低廉,适用于农村广大居民。
2.本实用新型重心较低,防风性能好。涂有吸热涂层的镀锌板或薄铝板长宽比设置在1.5~6之间,热水器外形的长宽比也随之在1.5~6之间变化,这样,在受热面积不变和安装角度不变的前提下,使热水器的垂直高度降低,重心也随之降低,提高了热水器的防风性能。


图1为管板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管板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管板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结构示意图之三图4为图1所示管板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集热水管横截面示意图之一图6为集热水管横截面示意图之二图7为集热水管横截面示意图之三图8为集热水管横截面示意图之四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4和图5,图中,集热水管(1)采用矩形管,集热水管(1)在吸热板(2)上以近似“之”字形固定,制造中集热水管(1)和吸热板(2)先固定,后喷涂吸热涂层。近似“之”字形的集热水管数量为1个,近似“之”字形集热水管的每根管均与水平面成α角向上倾斜,且互相平行安装固定,α角为2°。集热器进水管(8)和集热器出水管(10)是一端带螺纹的圆管,圆管材料与集热水管(1)相同,带螺纹一端分别与水箱出水管(9)、水箱进水管(11)相连接,不带螺纹一端分别与集热水管(1)相连接。保温壳(3)与透光保温层(4)的接触面进行粘接,使其接触面不得有缝隙,避免漏气。角钢框架(5)盖住保温壳(3)与透光保温层(4)的粘接处,避免雨水打湿粘胶,造成漏气,同时角钢框架(5)还与外壳(6)相连接,起到加固和美观作用。反光膜(15)贴在保温壳(3)的内壁上,将光线反射到吸热体上,降低保温壳(3)内壁的温度,起到保护作用;反光膜(15)上距透光保温层(4)下距吸热板(2)均有2毫米间隙,避免热量通过反光膜(15)传递给透光保温层(4),造成热量损失。
涂有吸热涂层的吸热板(2)长宽比设置在2.5~4之间,热水器外形的长宽比也随之在2.5~4之间变化,本实用新型安装时,吸热板(2)采用横放方式,以降低高度和重心,绝对不能够竖放。支架(14)的数量根据具体长宽比确定,一般为3-4个。
阳光通过透光保温层(4)照射到涂有吸热涂层的集热水管(1)和涂有吸热涂层的吸热板(2)上,吸热涂层将光能转化为热能,热量通过涂有吸热涂层的吸热板(2)传递给涂有吸热涂层的集热水管(1)上,涂有吸热涂层的集热水管(1)将自身直接吸收的太阳能热量和通过涂有吸热涂层的吸热板(2)传递的热量再传递给其管内的水,从而实现对水的加热过程。当太阳光将涂有吸热涂层的集热水管(1)中的水加热时,水将在水箱出水管(9)、集热器进水管(8)、集热水管(1)、集热器出水管(10)、水箱进水管(11)、保温水箱(12)串联形成的水循环体系中循环,从而实现对保温水箱(12)中的凉水进行加热的目的。
实施例二参见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一相同的,代表意义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2根近似“之”字形集热水管(1)在吸热板(2)上固定,分流三通接头(7)和汇流三通接头(13)在吸热板(2)上呈一定角度固定,分流三通接头(7)分别与平行安装的各“之”字形集热水管(1)、集热器进水管(8)相连,汇流三通接头(13)分别与平行安装的各“之”字形集热水管(1)、集热器出水管(10)相连通。
实施例三参见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图中编号与实施例二相同的,代表意义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3根近似“之”字形集热水管在吸热板上固定。
实施例四参见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集热水管(1)为方形管。
实施例五参见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集热水管(1)为半圆形管。
实施例六参见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集热水管(1)为球台形管。
实施例七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吸热板(2)长宽比设置在4~6之间,所述倾角α为1°。
实施例八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吸热板(2)长宽比设置在1.5~2.5之间,所述倾角α为6°。
过改变所述集热水管横截面形状、集热水管固定数量、倾斜角α及吸热板长宽比可以组成多个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结构变化,在此不一一详述。
权利要求1.一种管板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包括集热水管、吸热板、保温壳、透光保温层、角钢框架、外壳、集热器进水管、集热器出水管,其特征是集热水管在吸热板上呈近似“之”字形固定,至少有一根呈近似“之”字形集热水管在吸热板上固定,近似“之”字形集热水管的每根管均与水平方向向上倾斜α角并互相平行安装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集热水管横截面为矩形管,或为方管,或为球台形管,或为半圆形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倾角α为1°≤α≤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各“之”字形水管通过分流三通和汇流三通接头连接,“之”字形集热水管数量为1~3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板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吸热板为镀锌板或薄铝板制成,长宽比设置在1.5~6之间,外表面涂有吸热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何一项权利所述的管板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集热水管为金属管,金属管为不锈钢管,或为铝管,管外表面涂有吸热涂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特别是涉及了一种管板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所述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包括集热水管、吸热板、保温壳、透光保温层、角钢框架、外壳、集热器进水管、集热器出水管,其特征是集热水管在吸热板上呈近似“之”字形固定,至少有一根呈近似“之”字形集热水管在吸热板上固定,近似“之”字形集热水管的每根管均与水平方向向上倾斜α角并互相平行安装固定。吸热板长宽比设置在1.5~6之间,这样,在受热面积不变和安装角度不变的前提下,使热水器吸热板的垂直高度降低,重心降低,提高了热水器的防风性能。同时,本实用新型采用不锈钢水管或铝管与镀锌板或薄铝板相固定,既降低了制造成本,又保证了较高的热效率和水质清洁卫生。因此,本实用新型既经济又实用,适用于农村广大居民。
文档编号F24J2/24GK2851979SQ200520128230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2日
发明者安立杰 申请人:安立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