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黑烟省柴节煤炉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5928阅读:9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黑烟省柴节煤炉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烧炉灶的炉膛结构。属于炉灶清洁燃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炭和柴草在人工司炉的固定炉排上层式燃烧,是最古老的燃烧装置,俗称手烧炉。国外认为,手烧炉必然出现“层燃恶性循环周期”的低温缺氧恶劣燃烧工况。而机烧炉又是以控制加煤量为核心,靠少量、均匀、连续的机械投煤,并辅之以强化燃烧设施来实现完全燃烧,达到消烟节煤的目的但消烟尚不可靠。而燃煤机又不适用小型燃煤设备,经过几十年的攻关不克以后,得出了“手烧炉因间隙性大量投煤,不可能实现完全燃烧”的世界结论。最后以油、气、电取代了小型热工设备上燃煤(柴)的手烧炉。
中国煤多、人多、钱少,不可能步国外后尘去消灭手烧炉。只能靠自己研究开发适合国情的清洁燃烧省柴节煤技术。
在炉灶燃煤技术进步过程中,曾经名噪一时的阶梯炉排灶,虽然实行了分层按需供氧,反射拱利于残炭燃烬,并组织了消烟气幕,确有明显的消烟节煤效果,但只是程度上有所改善而未逃脱层燃恶性循环周期的束缚;进行燃烧方式上的改革,最早出现煤气炉灶。就单一炉灶而言,一是造价不菲,二是麻烦,三是难以适应煤种的多变和短时用火或用火量不定的实际需要。长期以来未能推广;世界公认消烟效果很稳定的反烧法,也出现过几种灶型双炉排灶由于要求上炉排不漏煤炭,而烧红消烟后又必须漏到下炉排上,才能进入正常燃烧工况。不仅煤种难觅,而且炉膛空间有限,上下炉排难以匹配。未能站住脚;双炉膛灶则因多占地、隔墙易损,特别是操作麻烦而难以接受;抽板顶升灶造价较高、机械故障多而且麻烦,亦未形成气候;螺旋送煤器造价更高,类似大炮打苍蝇。何况煤渣层在上,遮挡了辐射传热。更因为太择煤种而且必须耗电,在经济发达地区也只是昙花一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炉灶等小型燃煤设备本身造价低、炉内燃烧条件差,消烟难度大,而炉灶、小锅炉等设备又遍布人民生活、生产的每一个角落,中国拥有数量就数以千万计,年烧煤约2.5亿吨,烧柴草约6亿吨。急需而又必须在简易、价廉、可靠条件下解决炉灶等小型燃煤(含木柴、禾草、秸杆等固体燃料)设备的清洁燃烧难题。在阶梯炉排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适用于炉灶、小锅炉、小窑炉、小采暖炉等小型燃煤设备的无黑烟省柴节煤炉灶。其特征是在燃料层的红炭层以下或旁边,增设一个能形成反烧工况的加煤口(设在煤渣层以上,可以防漏煤)。临时撬开燃煤层时可配置一把手动撬把。
本发明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避免了现有上饲式、侧饲式机烧和机械下饲式燃煤法的缺点,创新设计出立足于反烧原理的中饲式消烟燃煤法,巧妙而简易地实现了稳定的完全燃烧,仅在炉膛结构上稍加改进便彻底地解决了手烧炉间断大量加煤(柴)冒黑烟的难题;减少了固体和气体不完全燃烧损失,有明显的省柴节煤效果。


图1的灶型适用于烧草和灰渣量大的煤。图中1是观火孔、2是炉板、3是窄逢炉排、4是加煤道底板、5是宽缝炉排、6是燃烧的红煤层、7是燃尽层、8是灰渣层。图2的灶型适用于烧柴和灰渣少的煤。图中1是观火孔、2是炉板、3是窄逢炉排、4是加煤道底板、9是撬把、10是已消烟的木柴和红木炭、11是木柴、12是升降炉壁。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炉排等配件砌进炉膛即成,亦可将炉膛的配件连成一个整体,搁进炉体,还可由工厂生产整台炉灶。图1中的炉板2可以用耐火砖、耐热钢亦可用水箱。
现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生火前用灰渣填好灰渣层8、木柴填进燃尽层7、由4上面的加煤道将已点燃的柴草缓缓伸进炉膛直至塞满,再向炉排3上加满煤,也可在烧红的草下尽量挤进煤块再向炉排3加煤。下次加煤时,将红煤推进炉膛,再向炉排3加煤即可。炉膛塞满后可先从炉底出少量渣再推进红煤。再如图2,加柴时先伸进撬耙9,升降炉壁12随之上升,撬起红木炭后,向炉排3上加柴;平拉出撬耙9,耙头落在炉排3的边上。升降炉壁3也自动复位,便完成一个加柴周期。
权利要求
1.无黑烟省柴节煤炉灶由炉排、炉膛等组成,其特征是在燃料层的红炭层下面或旁边增设一个能形成反烧工况的手工加煤(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黑烟省柴节煤炉灶,其特征是加煤(柴)口可以固定设置,或者是临时在红炭层下撬出一个加煤(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黑烟省柴节煤炉灶,其特征是炉膛可以由配件现场砌筑,或者是将工厂化生产的整体炉膛搁进灶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黑烟省柴节煤炉灶,其特征是炉板可以用耐热钢板或耐火砖,也可以用水箱。
全文摘要
无黑烟省柴节煤炉灶属于炉灶清洁燃烧技术领域。是针对传统炉灶黑烟严重,机械反烧灶造价高、不适应火力和煤质变化又不能烧柴草等难题,创新设计出以反烧原理为基础的简易、价廉、可靠的手工加煤(柴)的清洁燃烧技术方案。巧妙而彻底的解决了炉灶、小锅炉、小窑炉、小采暖炉等烧用烟煤、柴草等固体燃料的消烟难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广泛适用的可靠技术。
文档编号F24B13/04GK101089478SQ20061009340
公开日2007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7日
发明者史君洁, 史力 申请人:史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