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机地面辐射供暖中央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1487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联机地面辐射供暖中央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央空调装置,尤其是一种建筑物内中央空调的结构改进,属于空调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中央空调设施主要由作为热交换能源的多联机组、包括介质转换管路在内的成套设备以及室内循环管路组成。其中,安置在室外多联机组的输出端与成套设备的机内循环管路连接,成套设备的介质转换管路与室内循环管路连接。据申请人了解,目前中央空调的室内循环管路均安置在室顶或墙壁高处。工作时,多联机组经能量转换后,输出制暖介质到成套设备,通过介质转换后,通常由介质(例如水流)在室内循环管路中循环,借助经管路的空气自然对流或风扇吹风,使室内由上至下实现制暖。
这种由上至下制暖方式的不合理之处是,必须整体室内进行热交换后,方能使处于室内低处的人员感到温暖,而此时,由于热空气比重轻,因此室内上部的温度实际高于下部,能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通过对空调室内循环管路的结构改进,提出一种可以节省能源的多联机地面辐射供暖中央空调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多联机地面辐射供暖中央空调装置包括作为热交换能源的多联机组,含有介质转换管路在内的成套设备,以及室内循环管路;安置在室外的所述多联机组的输出端与成套设备的机内循环管路连接,所述成套设备的介质转换管路与室内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室内循环管路连接到室内高处的风机盘管,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室内循环管路还包括安置在室内地表之下的盘管。
这样,本实用新型中央空调装置的室内循环管路将同时通过自上向下的吹风和自下至上的辐射对室内进行制暖,可以迅速升高室温,产生空调效果,因此有利于节能。此外,由于室内循环管路安置在室内地表之下,因此既可以在建筑施工时铺设,也可以在装修、改造时安置,安装维护均十分方便。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多联机地面辐射供暖中央空调装置如
图1所示,主要由作为热交换能源的多联机组1、含有介质转换管路在内的成套设备2、以及室内循环管路3组成。多联机组1安置在室外,其输出端通过阀门与成套设备的机内循环管路2-1连接,构成空调机组换热介质的机内循环。成套设备的介质转换管路2-2通过阀门与室内循环管路3、4连接,构成空调装置的室内循环。室内循环以水为热交换介质,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若干个通往室内高处的风机盘管4,可以借助风机吹风形成由上至下的热风,另一部分为呈“回”字形迷宫状盘管3,由外环绕向内,再由内环绕向外形成循环,可以安置在室内地面装饰之下。
本实施例的多联机地面辐射供暖中央空调装置启动后,成套设备通过机内循环管路与介质转换管路实现热交换介质转换,再由室内循环管路以由上向下的热吹风和由下向上的热辐射,同时供热,因此可以迅速产生空调效果,与传统中央空调相比,明显节省能源。同时,采用本实施例的多联机地面辐射供暖中央空调装置,既可以在建筑设计时规划,在建筑施工时安装;也可以在建筑物改造时考虑,在装修或改造时安置,十分灵活方便,尤为适合广大的北方寒冷地区采用。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室内循环管路也可以呈“S”字形迷宫状,由左至右,再右至左,反复曲折形成循环,这样很适合顺地板铺向安置在室内地板之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多联机地面辐射供暖中央空调装置,包括作为热交换能源的多联机组,含有介质转换管路在内的成套设备,以及室内循环管路;安置在室外的所述多联机组的输出端与成套设备的机内循环管路连接,所述成套设备的介质转换管路与室内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室内循环管路连接到室内高处的风机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循环管路还包括安置在室内地表之下的盘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联机地面辐射供暖中央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循环管路呈“回”字形迷宫状,由外环绕向内,再由内环绕向外形成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联机地面辐射供暖中央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循环管路也可以呈“S”字形迷宫状,由左至右,再右至左,反复曲折形成循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内中央空调的结构改进,属于空调设施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多联机地面辐射供暖中央空调装置包括作为热交换能源的多联机组,含有介质转换管路在内的成套设备,以及室内循环管路;安置在室外的多联机组的输出端与成套设备的机内循环管路连接,所述成套设备的介质转换管路与室内循环管路连接。室内循环管路连接到室内高处的风机盘管,还包括安置在室内地表之下的盘管。本实用新型的中央空调装置将同时通过自上向下的吹风和自下至上的辐射对室内进行制暖,可以迅速升高室温,产生空调效果,因此有利于节能。此外,由于室内循环管路安置在室内地表之下,因此既可以在建筑施工时铺设,也可以在装修、改造时安置,安装维护均十分方便。
文档编号F24F5/00GK2898694SQ20062007211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2日
发明者王永彬 申请人:王永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