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暖用组合式板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266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暖用组合式板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取暖装置,更具体的讲涉及一种地暖用组合式板块。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在建筑物内安装地暖取暖器时,为减少传热管散发的热量向建筑地面方向散发,先在建筑地面上采用一定厚度的泡沫水泥做隔热层,然后在安装的传热管上方再用水泥做平面作业,隔热材料的隔热效率低时消耗的热量也会增加,因而热量的损失随之增大。
安装完传热管后做水泥平铺作业,隔热材料直接影响向下散发的热量。一定厚度的泡沫水泥做隔热层只能减少部分热损失,但效果差,同时增加了对建筑地面的下压重量,而且地暖安装施工的高度也会随之增高,导致室内上下空间高度变矮,给人们的居住带来不适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新形地暖结构简单,居住所地面取暖时导热效率高,热损失少与建筑地面紧密连接,因使用较轻材质制成所以给建筑物带来的下压重量也可减轻同时施工原价也较低组合式板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在上面连有铝粉层的泡沫隔热板块上设有交叉连通的呈直线与曲线形的用于固定供热管的供热管固定凹槽,位于供热管固定凹槽间的泡沫隔热板块上有上,下贯通的柱形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所述的供热管固定凹槽在多个地暖用组合式板块组合时相互连通,所述的呈直线的供热管固定凹槽纵横向构成栅格形;所述的呈曲线形的供热管固定凹槽为圆弧形;所述的柱形通孔为多个圆柱形。
组合式板块是由耐热较强的涂有铝粉层在重量较轻的隔热效果较强的泡沫来构成隔热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泡沫制成的隔热板包括与泡沫材质接近,隔热效果较好的其他材料。
组合多个板块后为了方便安装热水管的排管,热水管固定口设计成每个板块上的直线与曲线固定口的位置与方向相同。其它没设有热水管固定口空间设有支撑柱形成口。
上述的水泥柱形成孔为圆型;水泥柱形成口设有多个。
安装地暖时本实用新型组合式板块按照取暖要求给地面进行施工。计算地面面积的发热量来操作热水管的间隔与方向。进行平铺工作时用平铺材料来填满板块上设有的支撑柱孔其养生期过后起到支撑作用,在板块上端铺上薄薄的一层平铺材料也不易碎,给建筑物代来的下压重量也会减轻。建筑地面与地暖中间的密度较弱的泡沫板块也会因有支撑柱而让它在压力与冲击下也不易变型或损坏同时也可让隔热效果最大限度的发挥。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板块是由重量超轻的泡沫与耐热的上面涂有铝粉层制成的超轻板块因而给建筑物带来的下压重量减轻随之基础建筑费用也可减轻。隔热效果与发热效果极大化减轻热损失让取暖用燃料费减少。使用组合式规格化的板块施工不仅方便也可减少施工费用。


图1是本实用实施例的组合板块斜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组合式板块与建筑地面与地暖收尾材料紧密连接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安装后的热水管排管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参照图来进行说明;参照图1四角型的组合式板块上端涂有耐热的铝粉层1下端设有直线与曲线形成的热水管固定口2。其它没设有热水管固定口的空间设有圆型的支撑柱3。
参照图2在建筑地面5上安装组合式板块用地暖表面材料6来进行平铺作业,这时使表面材料填满支撑柱使之达到地暖的表面材料6与建筑地面上下衔接,保护中间密度较弱的泡沫隔热板7受到从上至下的冲击与重量。
参照图3安装多个组合式板块后把热水管4插入热水管固定口2。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技术人员可在所属技术领域任意实施。
权利要求1.地暖用组合式板块,其特征在于在上面连有铝粉层(1)的泡沫隔热板块(7)上设有交叉连通的呈直线与曲线形的用于固定供热管(4)的供热管固定凹槽(2),位于供热管固定凹槽(2)间的泡沫隔热板块(7)上有上,下贯通的柱形通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暖用组合式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热管固定凹槽(2)在多个地暖用组合式板块组合时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暖用组合式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呈直线的供热管固定凹槽(2)纵横向构成栅格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暖用组合式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呈曲线形的供热管固定凹槽(2)为圆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暖用组合式板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形通孔(3)为多个圆柱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办公或家庭居室取暖的地暖用组合式板块,在上面连有铝粉层的泡沫隔热板块上设有交叉连通的呈直线与曲线形的用于固定供热管的供热管固定凹槽,位于供热管固定凹槽间的泡沫隔热板块上有上,下贯通的柱形通孔。所述的供热管固定凹槽在多个地暖用组合式板块组合时相互连通,所述的呈直线的供热管固定凹槽纵横向构成栅格形;所述的呈曲线形的供热管固定凹槽为圆弧形;所述的柱形通孔为多个圆柱形。施工时,将本实用新型组合后,把供热管插入到供热管固定凹槽中,再用表面材料填满柱形通孔,从而构成表面材料层支撑柱,最后做表面材料层处理。
文档编号F24D3/16GK2871707SQ20062008015
公开日2007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6日
发明者朴成杰 申请人:朴成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