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通太阳集热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7859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侧通太阳集热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集热管,是一种侧通太阳集热管。
背景技术
太阳集热管的传统结构为外玻璃管、内玻璃管、吸热膜层、真 空夹层等部件组成,这种结构的太阳能热管的不足是冷水进入集热 管后,通过吸热膜层吸收太阳光将水加热,再通过自然循环把太阳能 热水器水箱内的水加热,这种自然循环使集热管的热效率较低,降低 了集热管的吸热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侧通太阳集热管,它在内管的侧 壁上开通孔,以增加热管内水的热循环,从而达到解决现有技术存在
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侧通太阳 集热管,包括外玻璃管、内玻璃管,外玻璃管与内玻璃管之间是真空 层,外玻璃管与内玻璃管之间安装支撑架,内玻璃管外壁设置吸热膜 层,在内玻璃管的侧壁上幵设通孔。所述的通孔一侧外壁距外玻璃管
圆头端的距离是90—110毫米。通孔一侧外壁距外玻璃管圆头端的距 离是100毫米。通孔的直径是10毫米。通孔的直径是9毫米。通孔
的直径是11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内管的侧壁上开通孔,特别是在距离 内管圆头端100毫米左右处开通孔,可使冷水从通孔进入,热水从管 口出,或者冷水由管U进入,热水由通孔出,使水在集热管内形成循 环,从而达到了热循环效率高的目的,提高了集热管的吸热利用率。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中,6是外玻璃管、5是内玻璃管,外玻璃管6与内玻璃管5 之间是真空层7,外玻璃管6与内玻璃管5之间安装支撑架3,内玻 璃管外壁设置吸热膜层4,在内玻璃管5的侧壁上开设通孔8。通孔 8 —侧外壁距外玻璃管圆头端的距离L是90—110毫米。优选的方案 是通孔8 —侧外壁距外玻璃管圆头端的距离L是100毫米。本实用 新型经过反复试验得出,通孔8开在内玻璃管侧壁上可以使冷水从通 孔进入,热水由管口出,或者冷水由管口进入,热水由通孔出,从而 可以使水在集热管内形成循环,从而达到提高热循环效率的目的。进 一步的试验表时,当通孔一侧外壁距外玻璃管圆头端的距离L是90 一110毫米时,热循环的效果较好,当L是100毫米时,热循环的效 率最好,通孔8的直径为9一11毫米较为适宜,即通孔8的直径可以 是9毫米、10毫米或11毫米。图中l是吸气剂,2是吸气膜。
权利要求1、侧通太阳集热管,包括外玻璃管(6)、内玻璃管(5),外玻璃管(6)与内玻璃管(5)之间是真空层(7),外玻璃管(6)与内玻璃管(5)之间安装支撑架(3),内玻璃管外壁设置吸热膜层(4),其特征在于在内玻璃管(5)的侧壁上开设通孔(8)。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通太阳集热管,其特征在于通孔 (8) —侧外壁距外玻璃管圆头端的距离(L)是90—110毫米。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通太阳集热管,其特征在于通孔 (8) —侧外壁距外玻璃管圆头端的距离(L)是100毫米。
4、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任一项所述的侧通太阳集热管,其特 征在于通孔(8)的直径是10毫米。
5、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任一项所述的侧通太阳集热管,其特 征在于通孔(8)的直径是9毫米。
6、 根据权利要求l、 2或3任一项所述的侧通太阳集热管,其特 征在于通孔(8)的直径是ll毫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侧通太阳集热管,包括外玻璃管、内玻璃管,外玻璃管与内玻璃管之间是真空层,外玻璃管与内玻璃管之间安装支撑架,内玻璃管外壁设置吸热膜层,在内玻璃管的侧壁上开设通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内管的侧壁上开通孔,特别是在距离内管圆头端100毫米左右处开通孔,可使冷水从通孔进入,热水从管口出,或者冷水由管口进入,热水由通孔出,使水在集热管内形成循环,从而达到了热循环效率高的目的,提高了集热管的吸热利用率。
文档编号F24J2/24GK201003870SQ20062016214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5日
发明者刘希杰, 孔令录, 李业博, 高著楼 申请人:山东力诺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