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至少两个不同地设计的区段的单列或多列式加热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332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括至少两个不同地设计的区段的单列或多列式加热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至少单列式、优选两列或者多列式加热体,特别是扁 平加热体或加热壁,其包括入流接头、回流接头、 一个被流过并且优选向 着待供暖的室的第一区段和至少另一被流过并且优选设置在该第一区段后 面的区段;还涉及一种单列式加热体,特别是扁平加热体或加热壁,其包 括入流接头、回流接头和一个板形构成并且被流过的加热体;还涉及一种 单列或多列式电加热体,优选扁平加热体或加热壁,其包括至少两个被不 同地设计的区段和一个调节装置,这些区段分别设有多个加热元件。此外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上述加热体的方法,其中,设置至少两个由可 塑性变形的材料制成的半壳或者板,特别是一个或者多个板对;这些可成 对地组装的板至少之一设有一个用于引导加热介质的引导结构;将这些板 组装起来,其中,在这些板之间的预定部位上安装有一些具有至少一个流 动通道的间隔装置。
背景技术
扁平加热体通常由轮廓成型的或者设有压印部的半壳优选由钢板制 成,这些半壳彼此焊接并且在此可以构造有水平的以及竖直的流动通道。 为了提高加热功率,通常将具有优选矩形轮廓的、被轮廓成型的板材(对 流轮廓或者对流板)设置在加热体表面上。扁平加热体(在加热功率方面) 属于最有利的加热体类型并且除了有利的装饰和卫生特性之外,特征特别 是相对较小的质量,这有利地作用到其调节特性上,特别是鉴于节能的供 暖系统。取代扁平加热体的所述结构方式地,扁平加热体的加热板可以不 由轮廓成型的半壳而是由扁平的管组成。这既对单位面积的功率没影响也 对运行特性没影响,而是仅对于外观和制造成本有影响。因此,不再对这 种结构方式的加热体进行详细描述。
供暖系统并且从而加热体通常针对供暖期间的出现的最小外部温度进 行设计(所谓的设计情况),其中应该产生舒适的室温。特别是流过加热
体的水量、流动阻力以及主要具有对流的散热与辐射的散热的加热体区段 的比例用作用于设计加热体的参数。如果这些参数最终与极端的加热条件 协调,那么恰恰是所谓的具有较低要求的加热功率的部分负荷范围要求加 热体的另外的设计和另外的特性,该部分负荷范围在供暖期间的大部分上 发生。
为了产生所要求的加热功率,所谓的单列式扁平加热体具有一个带有 基本上单件式结构的唯一的加热板。相反,两列式扁平加热体通常具有一
个对称的结构,该两列式扁平加热体也就是具有一个向着待供暖室的前板 和一个设置在该前板后面的板的加热体,其中前加热板和后加热板始终对 称地、即以相同的水量被流入。这相应地也适合于三列或者多列式扁平加 热体的最前面的两个加热板。
随着关于供暖能量消耗意识的提高,对建筑物的绝热特性的要求被这 样加强,使得加热体甚至在相对冷的日子中也能仅在部分负荷范围时、即 以较低的入流温度、运行。
恰恰在部分负荷范围时、即在相对温和的外部温度时,所述单件式的 或者对称的结构不利地起作用。在部分负荷范围时,加热体还必须产生几 百瓦的加热功率,使得所述加热体仅由较少的水流过。由于通常在总排热 上对流份额较高,因此具有对流板的单列式加热体的所述唯一的或者向着 室的钱区段具有较低的温度。这种不利的效应在多列式加热体中由于对称 的结构被进一步加强,因为不仅前区段用于供暖,设置在其后面的区段也 用于供暖。从而在前加热板上仅排出总热的一部分。因此在低加热功率时, 前加热板保持相对较冷。但是与体温相比较冷的加热体表面对于不利室气 候有不利影响,因为该室气候感觉起来不舒适。
DE 196 14 330C1示出一种具有两个加热板的加热体,这些加热板通过 具有阀的连接管道彼此连接。这两个加热板被设计成对流器,因此在此也 产生上述的和下面被证明的缺点。
DE40 41 191 C2涉及一种连接到多层的板式加热体上的接头,其由一 个设置在两个加热板之间的T形连接件构成。
在部分负荷范围上,在待供暖室中突然进入的外部热源例如不规则的 阳光入射、突然接通的电灯泡、泛光灯或者电脑以及附加的人员导致所需 加热功率的进一步减少,这在加热体的对流部分高时同样非常快速地导致 冷的加热体表面。在此需要考虑的是,随着建筑物的越来越好的绝热,以 前针对高加热功率设计的加热体即使在极端的外部温度时也能几乎仅需在 部分负荷范围时工作。

发明内容
鉴于该问题,本发明具有如下目的在保持可实现的加热功率的情况 下考虑到部分负荷范围时的特殊条件如下地拓展本文开头所述的单列或者 多列式加热体,使得可以提高室舒适度,向着室的表面或者该表面的至少 大部分分段在部分负荷范围时应尽可能是热的,另外加热体在其设计上可 以适配满负荷-和部分负荷运行,因此扁平加热体的有利的特性总体上可以 在每个方面得以保持或者甚至提高。
在此,所述有利的特性特别是指在较低的加热-和制造成本情况下的高 加热功率以及所述良好的调节特性,即直接作用到被供暖室的舒适度和室 气候上的特征。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至少单列式、优选两列或者多列式加热体,
特别是扁平加热体或加热壁,其包括入流接头(Vorlaufanschluss)、回流 接头(Rucklaufanschluss)、 一个被流过并且优选向着待供暖的室的第一区 段和至少另一被流过并且优选设置在该第一区段后面的区段,其中,该第 一区段在其余区段之前基本上均匀地被流过,其中,仅在第一区段的下端 部区域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往所述至少另一区段的接头。
根据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单列式加热体,特别是扁平加热体或加热 壁,其包括入流接头、回流接头和一个板形构成并且被流过的加热体,其 中,设有至少两个被不同地设计的区段,其中第一区段沿流动方向设置在 其余区段之前并且该第一区段至少在低加热功率时被输入比其余区段多的 执。
根据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单列或多列式电加热体,优选扁平加热体 或加热壁,其包括至少两个被不同地设计的区段和一个调节装置,这些区 段分别设有多个加热元件,其中,该调节装置被这样设计,使得这些区段 的电阻可分别彼此无关地被调节并且至少在低加热功率时该第一区段被输 入比其余区段多的热。
根据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制造所述加热体的方法,其中设置至
少两个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制成的半壳或者板,特别是一个或者多个板对; 这些可成对地组装的板至少之一设有一个用于引导加热介质的引导结构; 将这些板组装起来,其中,在这些板之间的预定部位上安装一些具有至少 一个流动通道的间隔装置,其中,使用具有预定的定向的间隔装置,用于 产生加热介质到加热体中的定向导入。
为此,本发明的两列或者多列式加热体优选具有一个唯一的入流接头, 该入流接头仅与前面的或者说室侧的加热板连接。通过该入流部分流入的 热水沿着最前加热板的上纵向边缘并且通过垂直于该纵向边缘延伸的且合 适地构成的流动通道尽可能均匀地在向着室的最前区段上分布。因此,不 管加热体是在满负荷范围还是在部分负荷范围运行,前区段都被输入比其 余区段热的水。因此前区段在相同的加热功率时比传统系统感觉更热并且 从而更舒适。优选该有利的效果还如下加强,即前区段具有比加热体的其 余区段更高的辐射部分。
为了使水可以由前区段流入到设置其后的区段内,设置了至少一个连 接管,该连接管优选设置在加热体的下角部区域中。流入到所述设置在后 面的加热板内的水优选首先向着上纵向边缘的方向朝上引导,又被一个在 那儿存在的横向通道分布并且经由垂直于该横向通道延伸的流动通道输送 给下角部区域中的回流接头。
如果设置三个或者更多的加热板,那么水的引导可以在第三或者所有 随后的区段上相应地进行,这在流动技术上相应于三个或多个加热体的串 联。但是在三列式加热体中,后两个加热板的并联及其与最前加热板的串 联也是可能的,由此在最前加热板与第二加热板之间的连接管符合目的地 一直穿至最后加热板。
有利的是,在任何情况下首先给前加热体供给热水,使得该前加热体 恰恰在部分负荷范围时与传统的加热体相比具有更高的表面温度,因此该 前加热体可以提供明显更舒适的室气候。
因为第一或者说前加热体区段在其整个表面上恰恰在部分负荷范围时 相对均匀地被加热,从而甚至在低加热功率时也可能的是,对设置在加热 体上方的窗的冷表面进行辐射补偿。这在传统的加热体中由于高的对流部 分是不可能的。
另一优点是,本发明的加热体允许加热体表面上的更均匀的温度曲线。
因此,为了使流入的水首先仅在向着室的前加热板上被引导,水温度在流 过前加热体之后例如在满负荷运行时还没有像在传统的系统中那样到达回 流温度,而是呈现大致处于入流温度与回流温度之间的中间值。因此,加 热体表面上的温度分布更均匀,这使得加热体的设计及其结构变得简单。 恰恰在部分负荷范围时更均匀的温度曲线是特别有利的,这单是在示例中 已经清楚可见,如果加热体恒温器这样调节水的流速,使得水温度在流过 前加热体之后几乎下降到室温,相反这在对于一个传统的对称地被流入的 加热体的相同的加热功率中在加热体的中间已经是这种情况,从而其表面 大部分地被感觉到冷和不舒适。
符合目的的是,例如一个两列式加热体仅在其后加热板上设有对流轮 廓,使得这样一个按本发明的加热体在室侧具有一个占总加热功率的相对 较大的辐射部分,但是后对流区段在部分负荷范围时不再被加热。如果一 个这样的加热体满足所谓的设计情况,该设计情况在非常低的外部温度时 规定最大的加热功率,那么该加热体恰恰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的、相对温和 的外部温度时具有相对高的辐射部分。相反在低外部温度时,后加热板也 被加热,使得对流部分变大。
有利的是,这种加热体的加热体指数在所有温度范围上不是恒定的, 而是在部分负荷范围时由于大得多的辐射部分比高加热功率时小,在该高 功率时对流部分较大。因此在部分负荷范围时为了实现确定的加热功率需 要一个有利地低的入流温度。因此本发明的加热体恰恰在占加热运行的大 部分的部分负荷范围时有助于节约加热成本。
另一优点是,根据本发明,向着室的加热板更热,这虽然在每个加热 体中是真正地值得期待的——因为不是后面的室壁而主要是室被供暖,但 是这在传统加热体的对称设计中是不可实现的。因此少量热量穿过后加热 体和通常较薄的室壁隔绝部分而朝外损失。优选本发明的加热体附加地在 其后侧上设有一个辐射屏,确切地说其通常由多层的或者三明治结构方式 的铝制成,以便有利地提高朝壁的绝热。符合目的的是,在前加热板与后 加热板之间也设置一个这样的辐射屏,以便使前加热板与后加热板热隔绝。 另一优点是,数字的模拟并且从而本发明加热体的设计变得容易,因为恰 恰是奇点或者在这种情况下很大的局部热损失非常难以模拟。
其他优点在一些特殊应用、例如在幼儿园中或者当使用在远程供热系
统中时得到。因此,恰恰在幼儿园内的加热体中值得期待的是或者法律上
已经规定的是,前加热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允许达到比例如大约5(TC高的
温度。这在通常的加热体中仅能通过降低入流温度并且从而降低加热功率 来实现,而人们仅需要翻转本发明的加热体,使得较热的加热板不是设置 在室侧而是设置在室壁侧,因此在相同的加热功率中不再出现烫伤的危险。 这种布置优选也应用在远程供热系统中、特别是在以前的东盟国家中,在
那儿部分地实现直至13(TC的入流温度。在对称地被流入的通常的加热体系 统中,居民特别是在入流接头的附近经常被烫伤。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也只 需要简单地翻转本发明的加热体,使得然后在室侧的加热板呈现相对可接 受的温度。如果在以后的时刻绝热或者远程供热系统应被改善,那么人们 仅需要在较低的入流温度的情况下简单地翻转本发明的加热体,使得上述 有利的特性完全起作用,而不必购置新的加热体。
通常入流接头和回流接头都处于加热体的一个侧边缘上。但是恰恰在 较长的加热体中,根据另一实施形式,对于中间的接头优点。在此,符合 目的地将热水供入到前加热板的中间,在那儿该热水分支向左和向右流动, 直到该热水——在两列或者多列式加热体的情况下——在最后加热板的中 间区域中又回输到回水部分中。在此,符合目的的是,热水在前加热体的 上边缘上被供入。但是在一个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入流部分和回流部分都 位于加热体的下边缘上,因此必要的是,使流入的热水如下所述地朝上引 导。在该水由前加热体流入到后加热体中之后,所述的朝上引导在后加热 体中也是必要的。
恰恰在长加热体中有利地在中间的接头上又是非常均匀的温度分布, 在热水离开前加热体之前,还仅需要经过一半的加热体长度,该热水在部 分负荷运行时以相对较低的流速流过加热体,因此加热体的侧边缘区段还 可以感觉到热。接头变形方案的另一优点是,这种加热体恰恰在低的外部 温度中当加热体上方的冷玻璃表面导致所谓的冷空气滚动时,它们沿着整 个加热体长度由于向上流的热空气发生紊流并且可以被过补偿。因此人们 需要既在加热体的前端部上又在后端部上担心脚上的冷的下降空气,如这 在入流部分和回流部分的同侧的接头中就可能是这种情况。
但是所述的方案原理不仅可以使用在多层加热体重,而且也可以使用 在单层的加热体中。因此在可比较的总设计中可以实现一个具有有利地大
的辐射部分的加热体,该加热体恰恰在低加热功率时具有一个感觉舒适温 暖的加热体表面,而这种加热体在高加热功率时仍具有足够大的对流部分, 因此该加热体对于冬天一些极冷的日子也是足够的。
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形式,本发明的这种单列式加热体具有至少两个 不同地设计的区段,其中一个优选向着待供暖的室的第一区段沿流动方向 看设置在其余区段的前面。
在这种加热体中,水首先经由一个入流接头流入到优选位于加热体的 上部区域中的第一区段内。但是如果入流接头由于结构的原因应设置在加 热体的下边缘上,那么根据本发明,水例如借助于专门构成的流动通道或 者下面描述的支撑衬垫或者间隔元件首先转向到上区段中。接着,水在加 热体的整个上纵向边缘上分布并且向着回流部分的方向转向。优选第一区
段不具有对流轮廓,因此对于该区段可以实现占排热大约50%的非常大的
辐射部分。接着,水经由优选设有对流轮廓并且通常位于加热体的下部区 域上的第二区段到达回流部分。优选并且也出于卫生的原因,该区段中的 对流轮廓位于加热体的背离室的一侧上。
有利的是,这种加热体由于流动介质在其整个长度或者宽度上的横向 分布,确切地说,由于高的辐射部分甚至在部分负荷运行时也感觉到热。 即使当下区段在低加热功率时保持"冷"时,那么与传统的单列式加热体 相比特别暖和的上区段更加舒适地被感觉到。所以,特别是在用于办公楼 的加热体中,优选该区段设置到膝盖高度上。
如果辐射区段直接设有一个隔绝部,该隔绝部至少应在其后侧的较大 区域上延伸,那么将得到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形式。在该实施形式中,辐 射区段的对流部分可进一步减少并且通过对流的热损失的减少显著地增大 表面温度以及辐射部分。
为了加强该效果,第一和第二区段中的流量关系的分开是适宜的,这 例如通过第一区段中的较大的流动阻力或者较长的流动路径或较大的热交 换表面来实现。
为此,第一区段中的流动通道优选沿水平方向延伸,而其余区段中的 流动通道如在其他情况下通常的那样沿竖直方向延伸。优选第一区段通过 分隔片与其余区段分开,该分隔片由至少一个连接通道穿过。通过第一区 段中的曲折形的流动导向和连接通道的优选在直径的相反端地相对于入流
接头的布置,在第一区段实现了有利地大的热交换表面,以便提高辐射部 分。
有利的是,单列式加热体由于对流部分与辐射部分之间在部分负荷运 行和满负荷运行时的不同关系具有一个非线性的加热体指数,该加热体指 数恰恰在低加热功率时有利地变小,这导致加热成本节省,如上述的那样。
所述有利的效果在单列和多列式加热体中附加地还如下地得到加强, 即借助于可调节的机构特别是在低加热功率时将遮盖板移动到对流轮廓上 方,由此防止空气对流并且从而使通过热辐射排出的热部分相对于通过对 流排出的部分进一步提高。
因此,优选在那个区段(该区段在部分负荷运行时被输入较少的热量) 中对本发明的加热体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通常该区段位于加热体的下端 部上。优选该温度传感器与一个膨胀容积连接,该膨胀容积通过与温度有
关的调节运动如上面提及的那样使一个遮盖百叶窗(Abdeckjalousie)移动。 在此,该调节运动恰恰被这样调节,使得对流的排热在较大的加热功率时 并且从而在传感器区域中的温度较高时变大。
有利的是,加热体指数在这种情况下还可变化地进行设计,使得甚至 对于对流轮廓在加热体的整个表面上的延伸的情况也可以实现一个在满负 荷运行时具有最佳的加热功率的加热体,同时在部分负荷运行时的具有最 佳的高的辐射部分。
在一个单列式加热体中得到其他的优点,该加热体的侧面区段朝后或 者在室壁侧向回弯曲,以便在两次并且基本上直角地弯曲时在背面平行于 前板并且与前板间隔距离地延伸。该实施形式非常接近一个两列式加热体。 在这种加热体中,符合目的地中间的区段不设有对流轮廓,由此在这个向 着室的区段中辐射部分尽可能地大。相反在向回弯曲的侧面区段上优选分 别设置对流轮廓,所述对流轮廓在那儿优选在加热体的整个表面上延伸。
如果所述后加热体表面几乎在前表面的整个宽度上延伸,那么向着室 的中间区段符合目的地设有入流接头,而在后侧上然后存在的两个回流接 头相会。除了特别是在部分负荷运行时被更均匀加热的前表面之外,在本 实施形式上特别有利的是,它实际上接近于一个两列式加热体,而为此无 须将两个加热体通过连接管彼此连接起来,这通常导致较高的制造成本。 相反,单层加热体的合适的弯曲可以相对简单地实现。
恰恰对于具有温和冬天的国家来说,本发明的单列式加热体的另一变 形方案被证实是特别有利的,其中回流部分管形构成并且在加热体的后面 在其长度的显著部分上延伸。符合目的的是,该回流部分设有多个优选圆 形的或者矩形的对流薄片,所述对流薄片在冷的外部温度时显著提高所述 通过对流排出的热量部分,但是所述对流薄片在温和的日子里并且特别是 在部分负荷运行时几乎不被加热,因为热水已经在前加热体表面上冷却到 室温。符合目的的是,在该实施形式中,前加热体表面完全不设置对流板。
有利的是,在该实施形式中可以在相对较低的制造成本中实现具有足 够的加热功率和卓越的调节特性的加热体。为此优选使用一个已经设有对 流体的管,该管可以作为廉价的米计物获得。该管的直径以及对流体的总 面积可以适配于加热体的设计。优选这种加热体附加地也在其前加热体表 面上设有对流轮廓,所述对流轮廓可以附加地通过已经提及的、可调节的 遮盖百叶窗遮盖。
为了使流动如上述的那样可以由一个下角部区域朝上转向,本发明使 用具有一个成型出的排流管和一个横向孔的所谓的支撑衬垫或者间隔装 置。在按规定的安装中,横向孔位于接头区段、即入流接头或回流接头的 延长部中或者位于用于连接前加热板与后加热板的连接管的延长部中。此 外,该排流管位于加热板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流动通道之一中,使得排流 有利地可以集中到一个确定的流动通道中。
有利的是,在使用本发明的支撑衬垫或者间隔装置时,入流接头可以 位于加热体的下部区域中,而不必使用一套具有用于朝上导水的上升管的、 位于加热体之外的阀。这有助于附加地节省制造成本。
有利的是,在支撑件或者间隔装置的横向孔中设置成型件,通过所述 成型件可以有目的地影响气态和液态介质在这些加热体板之间的流动。
在此,根据实施形式的不同情况可以满足不同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特别的构型,该成型件完全地封闭所述设置在支撑 件中的开口,由此防止气态和液态介质在这些加热体板之间流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别的构型,该成型件具有一个开口,该开口很大 程度上相应于设置在支撑件中的开口,由此允许气态和液态介质被转向地 引导到这些加热体板之一中。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特别的构型,在该成型件中设置一个开口,该开口
允许气态介质在这些加热体板之间进行交换,但是阻止液态介质在这些加 热体板之间通流。
特别是有利地设定,所述成型件可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地安置到支撑件
的开口中,这带来简单的装配。
优选所述成型件由廉价的材料例如由金属、塑料或者陶瓷构成。 特别有利地设定,所述成型件在其外部尺寸上相应于支撑件的开口轮
廓并且允许在接合部位上的密封的连接。


借助于优选的实施例的示意的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的主题。在此公开 了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根据本发明,各个特征也可以按其他任意的 方式进行组合。其中
图1以透视的前视图示出本发明的两列式扁平加热体,
图2示出本发明的两列式加热体,其包括在中间的入流接头和回流接
头,
图3以横截面图示出一个两列式加热体,其中对流板可以借助于一个 膨胀容积和一个遮盖百叶窗遮盖,
图4示出本发明的单列式加热体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单列式加热体,其包括向后回弯的侧面区段和
中间的接头区段,
图6示出本发明的另一单列式加热体,其包括后部的、设有对流体的 管段,
图7示出一个本发明的间隔装置(支撑衬垫),用于使流过加热体的 加热介质转向,确切地说在其符合规定的位置上。
图8示意地示出本发明的电的扁平加热体的电路图,
图9以横截面图示出本发明的加热体到一个前壁装置内的安装,
图IO示出一种实施形式,其中对流区段设置在辐射区段旁边,
图11-13以剖视图示出在间隔装置或支撑件中的成型件的不同实施形
式,
图14示出具有设置在连接区段和支撑件中的成型件的三列式加热体的 透视图,
图15以分解图示出双层的竖直加热壁,
图16示出竖直加热壁的部分视图和在上部区域中的加热介质导向部分
的水平的剖视图,
图17以水平的剖视图示出按图16的加热壁的下部区域, 图18以分解图示出双层的竖直加热壁的另一变形方案, 图19示出按图18的竖直加热壁的部分视图和在上部区域中的加热介 质导向部分的水平的剖视图,
图20以水平的剖视图示出按图19的加热壁的下部区域, 图21以分解图示出双层的水平加热壁,
图22以竖直的剖视图示出在左边的分隔壁的区域中的一个水平的加热 壁的部分视图,
图23以竖直的剖视图示出在右边在导板区域中的一个水平的加热壁的 部分视图,
图24以分解图的形式示出双层的水平加热壁的另一变形方案,
图25示出按图24的一个水平的加热壁的部分视图和在上部区域中的
加热介质导向部分的水平剖视图,
图26以水平的剖视图示出按图25的一个加热壁的下部区域,
图27示出在右侧面区域中的按图25的一个加热体的竖直的剖视图,
图28以分解图示出双层的水扁平加热体的另一变形方案,
图29示出按图28的一个水平的加热壁的部分视图和在上部区域中的
加热介质导向部分的水平剖视图,
图30以水平的剖视图示出按图29的一个加热壁的下部区域,
图31示出在右侧面区域中的按图29的一个加热壁的垂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一个按本发明的、在上部具有所谓的同侧接头的两列式加热 体,其中入流接头VL位于前加热板1的上角部区域a中并且回流接头RL 位于后加热板l'的下角部区域d'上。在通过入流接头流入的热水经由一个
连接区段c-c'、优选一个金属或者塑料制的管、引导到后加热板r之前,
该热水合适地在前加热板上分布。合乎目的的是,由两个半壳或者轮廓成 型的板构成加热板,所述半壳或者轮廓成型的板优选由钢板或者塑料制成,它们水密地彼此焊接或者连接。为了均匀地分布流动介质、优选水,相应
的型材被这样设计,使得在加热板中设置多个沿竖直方向a-d延伸的流动通 道以及在上面的和下面的纵向边缘a-b或d-c上分别设置一个横向流动通 道。为了均匀地进行分布,各横向流动通道可以沿纵向方向漏斗形地扩张。 流入到后加热板的下角部区域c'中的水必须首先转向到上角部区域b' 中。为了提高热水的自然倾向,符合目的地通过后加热板l'在该角部区域 中的特殊构造来支持。为了这个目的,可以在这些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流动 通道之一中设置一个小管,该小管与连接区段c-c'连接,使得流入的水朝 上转向。当该流动通道与下面的横向流动通道隔开时,该小管变得不必要。 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也可以使用按本发明的支撑衬垫(stnetzeinlage),如下 面描述的那样。
在水又通过竖直的流动通道向着下角部区域d'中的回流接头的方向流 动之前,在上角部区域b'中该水又向着水平的纵向方向转向,如通过虚线 箭头表示的那样。为了简单地制造,前加热板和后加热板相同地构成,使 得入流接头VL也可以位于前加热板的下角部区域d中。为此,通过入流接 头VL流入的热水必须首先转向到上角部区域a中,优选借助于上述的装置。
为了提高通过对流排出的热量部分,可以在加热板上设置对流轮廓或 者对流板2,它们在俯视图中可以具有矩形或波形轮廓。在一个优选的实施 形式中,前加热板和后加热板分别设有对流轮廓。但是也可考虑的是,仅 后加热板设有一个或两个对流轮廓。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功率,加热体也 可以具有一个第三加热板,该第三加热板设置在第二加热板后面并且与该 第二加热板并联或者串联。
通过使用可连接的、例如可拧紧的连接管c-c',这些加热板不需要固 定地彼此连接,而是可以模块化地适配相应的情况。
恰恰在部分负荷范围时、即在低加热功率时或者在流动介质的流速低 时,仅仅是前加热板而不是后加热板1被加热,这有助于室气候的舒适性。 如果在前加热板上没有设置对流轮廓,那么通常大约50%的热量通过辐射 从该加热板中排出。此外,加热体具有一个较小的加热体指数,因此该加 热体与具有大对流部分的加热体相比还可以调节到较低流速并且从而可以 有利地更好地进行调节。
恰恰在较长的加热体中、所述较长加热体例如对于较大的室特别是办 公室室是必须的,现在可能出现加热体在入流接头a的区域中是热的, 但是在连接区段C之前的远处感觉到冷。这可能导致,通过加热体产生的 对流在连接区段之前的远处不再足够,以便使下降的冷空气通过上升的热 空气产生漩流并且朝上一起引导,该冷空气由一个位于加热体上方的窗导 致。结果可能是,例如在加热体的入流接头的区域中停留的人具有暖的脚, 而在连接区段的区域内的另一个人由于下降的冷空气具有冷的脚。
为了避免该不利的效果, 一种按图2的按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规定了入 流接头或回流接头的中间布置并且流入的热水优选被对称地分支成向左和
向右的流动。为此,优选在入流接头VL下方设置一个横向突起,如在图2 中通过横梁描述的那样。为了将流动转移到后加热板中,在前加热板的下 角部区域d或c中设置相应两个连接管d-d'或c-c',在其端部上分别又具 有一个小管、 一个按本发明的支撑衬垫或者另一合适的装置,以便使后加 热板中的流动朝上转向。在流动介质碰到后加热板的上角部区域a'或b'之 后,该流动朝中间m转向。在上横向流动通道的中间可以构造一个分隔片 用于使左边与右边的流动隔开,如通过竖直的横梁表示的那样。最后,流 动介质经由这些竖直的流动通道以及后加热板的下纵向边缘上的横向流动 通道到达回流部分RL。
在具有同侧的入流接头和回流接头的加热体中,表面温度在加热体的 整个宽度上下降,而在中间的入流接头中相应的温度曲线是对称的并且提 高了室使用者感觉到的舒适度。
因为前加热板在后加热板之前被流入,所以由这两个加热板排出的热 量特别是在部分负荷范围时是不同的。这与加热板的独特的设计有关。虽 然人们为了降低制造成本而想相同地设计这两个加热板,但是为了加热体 甚至在低加热功率时仍能具有热的前加热板,该前加热板优选具有一个较 大的辐射部分,而后加热板为了在冷天中实现所要求的加热功率优选具有 高的对流部分。所以优选前加热板不具有对流轮廓。
作为在两个极端方案之间的折中方案,本发明的另一实施形式包括一 个可调节的遮盖百叶窗,该遮盖百叶窗特别是与待产生的加热功率有关地 调节室空气到对流轮廓上的流入。图3示出一个按本发明的两列式加热体 的横截面视图,该加热体具有用于两个对流轮廓2的可调节的百叶窗。
为此,向着室的前加热板1优选设有一个温度传感器6以及一个膨胀
容积3,就像例如也被使用来调节温室中的窗那样。 一个可横向于加热板1、
r运动的阀杆一方面与补偿容积3连接并且另一方面与这些遮盖板7之一
连接,以便在温度改变时引起遮盖板的调节。为了将该调节运动传递到第 二遮盖板上,设置一个具有位置固定的中间点或者旋转点的剪刀形导向杆5 和两个导向棒,所述导向棒的一个端部总是固定地并且其另一端部总是可 滑动运动地与一个遮盖板连接。为了产生复位力,可以设置多个弹簧元件4, 从而使得遮盖板7 —方面压靠到剪刀形的导向杆5上并且另一方面压靠到 弹簧元件4上,所述弹簧元件本身压靠到一个保持框架上。如果仅设置一 个对流轮廓,那么足够的是,阀杆直接与一个遮盖板连接,因此它不需要 导向杆。
膨胀容积是一种恒温器罩,它具有一个在变热时膨胀及在冷却时收縮 的液体容积。通常使用的介质是蜡或者石蜡。现在,该膨胀容积被这样实 现,使得该容积的热膨胀转化为阀杆的调节运动。对应的调节运动可以与 温度线性地或者非线性地相关,或者在预定的跃变温度时接近阶跃函数。 通过剪刀形的机构,阀杆的调节运动转换为遮盖板的横向运动。它优选被 这样设计,即,当前加热体的下区段中温度相对高时、即当加热体应给出 高的加热功率时遮盖板7释放对流轮廓KB,使得空气可以无障碍地流入对 流轮廓。在这种情况下加热体主要通过对流放热。用于所述对流加热体的 对应加热体指数相对大,例如是1.5。如果现在在前加热板的下端部区段中 温度降低,那么遮盖板7将被调节并且遮盖对流轮廓,使得增大通过热辐 射排出的热部分并且总体上减少总热功率。由于提高的辐射部分,对应的 加热体指数较小,例如是1.25,这有利地作用到在部分负荷运行时的调节 特性上。为了获得转换效果,在本发明的特别的构型中也可以使用记忆金 属或者双金属弹簧。
此外,这种调节特性也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即使用恒温器阀进行 调节,该恒温器阀可以使辐射区段和对流区段中的流动彼此无关地进行调 节或者,辐射区段和对流区段的调节彼此无关地这样进行,使得在室的加 热负载较小时首先是辐射区段被加载并且在室的加热负载较高时对流区段 被附加地加载。
本发明的方案不仅可以使用在多列式加热体上而且可以使用在单列式 加热体上。为此,图4示出一个本发明的单列式加热体,它具有一个优选
位于加热体的上部区域中的第一区段8和一个第二区段9。入流部分设置在 第一区段8上,因此该第一区段在第二区段之前被热水流过。为了均匀地 分布热水,在上纵向边缘a-b上优选具有一个横向流动通道,在该横向流动 通道上或者曲折形地连接另外一些横向流动通道或者连接未示出的多个沿 竖直方向延伸的流动通道,后者可以延续到下流动通道中(通过粗体示出 的垂直的梁表示)。但是,符合目的的是,在第一区段与第二区段之间设 置分隔片10,使得在流入的热水经由一个或多个连接通道U到达下区段之 前,该热水首先在上区段中集中,以便在那儿给出其热量。
优选所述上区段不具有对流轮廓,因此该上区段是一个扁平加热体, 它具有高的辐射部分和小的加热体指数。通常,所述下区段具有一个对流 轮廓2,使得在下区段中热量的大部分通过对流排出。假如在第一与第二区 段之间构造一个分隔片,那么在此涉及的是辐射-和对流加热体的串联连接。
如果现在热水在低加热功率并且因此在低流速的情况下流入到上区段 中,那么该水在到达下区段之前已经在上区段中冷却,因此加热体表面的 一个主要部分是热的并且从而感觉舒适。为了均匀地分布表面温度,特别 是当加热体很长时可以设置一个中间的入流接头,如上面描述的那样。
在加热体很长或者加热功率要求高时,适宜的是,使加热体的侧面区 段a、 b朝后弯曲,因此在极端的情况下、如在图5中示出的那样、可以得 到一个几乎两列式加热体,其中所述侧面区段优选平行于前区段并且在前 区段的主要部分上延伸。在此,符合目的的是,选择上面提及的中间入流-和回流接头。与开头提及的两列式加热体相反地,在该实施形式中不再需
要将前加热板和后加热板通过连接管彼此连接,这导致明显较低的制造成 本。加热体所需的弯曲既可以在连接或焊接加热体的两个半壳20a、 20b之
前进行,也可以紧接着所述连接或焊接进行。
符合目的的是,对流板2仅被设置在后加热板l'上或者也可以在前区 段1中仅在加热体的相对小的部分上延伸,因此该加热体又构造有一个辐 射区段和一个对流区段。
图6示出一个单列式或者两列式加热体的另一实施形式,该加热体具 有前辐射区段8和后对流区段9。为此, 一个按本发明的单列式加热体或者 另一扁平加热体通过一个由塑料、金属等制成的优选柔性的连接管13与一 个设置在该加热板后面的管段14连接。为了提高对流部分,至少后面的管
段设有多个圆形或者矩形的对流体或者薄片15,其表面根据所需的总加热 功率来选择。因为这种管将来作为很便宜的米计物得到,所以通过这种方 式实现了一种加热体,该加热体一方面是非常廉价的并且另一方面提供本 发明的两列式加热体的优点。
这种加热体特别是应用在具有相对温和的冬天的南部国家,在这些国 家主要要求很高的辐射部分,但是仅在少数天中也要求高的对流部分。通 过辐射区段和对流区段的串联可以同样地满足这两种情况。为了进一步提 高对流部分,前加热板也可以部分地设有对流板,如通过虚线的波纹线表 示的那样。
图9作为适宜的应用例子以横截面图的形式示出本发明的加热体到前 壁装置中的安装。前壁装置通常在整理底座形的支架26形式的池槽时在室 壁前安装。该支架用于固定安装装置例如洗涤盆28等。在整理工作结束之 后,支架消失并且由此提供实际的放置面25。
该前壁装置可以用于加热体的室节省的装入。为此,本发明的单列或 多列式加热体优选这样安装,使得辐射区段l设置在室侧,而对流区段r 位于空气箱27中。为了可以形成空气对流,前壁装置在其下侧或上侧上设 有进入-或排出格栅29、 30。优选辐射区段l以前表面齐平地封闭。对流区 段能够以对流板的形式或者以具有按图6的对流体的管的形式构成。因此 通过有利地节省室的方式实现壁加热面,该壁加热面由于单列或多列式加 热体结构即使在低入流温度时也能有利地感觉到暖和且舒适。
图IO示出本发明的多列式加热体的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其中辐射区 段1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对流区段并排地设置。优选辐射区段1设置在窗31 的下面并且被这样确定,使得该辐射区段的表面即使在冷天中也能一方面 补偿位于其上方的窗31的冷的辐射表面并且另一方面由于其对流部分仍然
可以补偿下降的冷空气。对流区段r在辐射区段的附近位于其上或其下、
沿流动方向连接在后面并且优选沿地板踢脚线延伸。为此,对流区段优选 构成为设有对流体的管,如图6描述的那样,并且由于美学和室卫生的原 因本身进行装扮。
在所有上述多列式加热体中,最前面的、优选向着室的加热体板是最 热的,而在室壁侧的加热板已经变得相对较冷。这有助于使很少的热通过 室壁无利用地损失掉。为了进一步抑制这种热损失,在所有按本发明的加
热体中在室壁侧设置一个辐射屏12,该辐射屏优选由多层的铝制成并且既
用于辐射隔绝也用于向着壁的绝热。这种辐射屏也可以用于最前加热板与 设置在其后的加热板之间的绝热。
如上面说明的那样,通过连接管段c-c'或d-cT流入到加热板r的下连 接区域c'或d'内的加热介质被朝上b'或a'转向。这可以符合目的地通过一 个合适地构成的竖直流动通道引起,而为此优选使用一个间隔装置或支撑 衬垫,如下面参照图7和11至14描述的那样。
图7的上部以从前面观察的部分视图示出一个半壳或者板,确切地说 是在该半壳与相应地构成的第二半壳连接之前。如前所述,该半壳被成型 出轮廓或者设有压印部21、 22a、 22b,因此在本发明的加热板的内部中沿 优选竖直方向延伸着多个流动通道21以及在下面的或者上面的纵向边缘上 (未示出)延伸着一个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流动通道延伸的横向流动通道23 。 图7的下部和左部分别以俯视图和横截面视图示出本发明加热体的一部分, 其中入流接头18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在中间并且设置在加热体的下纵向边缘 上,就像根据本发明对于较长的加热体设置的那样。
为了使通过入流接头VL、 18流入的水转向,靠近入流接头的竖直流动 通道可以例如通过一个分隔壁与下横向流动通道23的其余部分隔开。但是
优选在接合这两个半壳之前将一个专门构成的支撑衬垫或者间隔装置置于 这些半壳之一中。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衬垫在其下区段中具有一 个优选设计为通孔的横向孔19a以及一个垂直于该横向孔延伸的孔19b。在 它们的符合规定的位置中,竖直地延伸的孔1%位于一个竖直延伸的流动 通道21中,而横向孔19a在一定的高度上并且位于入流接头18的延长部 中。通过该布置保证了所述流动的期望的朝上转向。该流动优选仅仅通过 一个流动通道转向,而支撑衬垫也可以这样构成,使得该流动在多个流动 通道中被引导。
为了使支撑衬垫占据其符合规定的位置,它优选具有不对称的形状。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衬垫的外轮廓适配于所述半壳的压印部或者 轮廓成型部,使得所述竖直延伸的孔19b处于流动通道21中。对于支撑衬 垫基本上环形构成的情况,该支撑衬垫在一个圆周位置上也可以设有一个 整平部19c,该整平部在符合规定的位置中靠触在下纵向边缘上。通过不对 称的构型,支撑衬垫的自动化的插入例如借助于机器人或者在轻微摇晃所
述半壳的情况下变得容易。
为了制造加热板,首先对两个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优选钢板或者塑料
制成的板设置压印部22a、 22b。因此,被这样轮廓成型的板构成一个半壳 20a、 20b。每个半壳设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接收阀区段和接头区段VL、 RL 或者连接区段c-c'的孔。在这些部位上,优选将支撑衬垫插入到这两个半 壳之间,以便接收在连接或者焊接这两个半壳时或者在固定接头区段时产 生的很大的力,因此所述力不导致这些半壳不希望的变形。在那里——在 这里应该附加地使流动转向,优选使用本发明的、具有被引导的排流的支 撑衬垫。
在图14中示出一个具有入流接头VL和回流接头RL的三列式扁平加 热体。该扁平加热体包括一个由加热介质流过的并且优选向着待供暖的室
的第一加热体板1和另外两个被流过的并且设置在其后的加热体板r、 r '。这些加热体板i、 r、 r'通过连接-和接头件ia-id彼此在流体上进行连 接。这些加热体板i、 r、 r'由待连接的板壳构成,在所述板壳之间为了
安置连接-和接头件la-d设置了一些设有开口 19a的支撑件19。根据本发明, 在支撑件19的开口 19a中设置有成型件(Formteil) 19.1-19.3,通过所述成
型件可以有目的地影响气态和液态的加热介质在加热体板之间的流动。
在图12中示出一个成型件19.1,它完全地封闭所述设置在支撑件19
中的开口 19a并且由此阻止气态和液态的介质在这些加热体板之间的流动。 在图13中示出一个成型件19.2,它具有一个开口 19.2a,该开口很大
程度上相应于设置在支撑件19中的开口 19a,该开口允许气态和液态的介
质转向地流动到一个加热体板中。
在图11中示出一个成型件19.3,它具有一个开口 19.3a,该开口允许
气态介质在这些加热板之间的交换,但是阻止液态介质在这些加热体板之
间的通流。
特别有利的是,这些成型件可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地安置到支撑件19 的开口 19a中。这些成型件优选由金属、塑料或陶瓷构成并且在其外部尺 寸上相应于支撑件19的开口 19a的轮廓并且从而允许在接合部位上密封地 连接。
加热介质由后板r'与中间板r之间的接头经由中间板r导入到前板 1中。由此,前板1首先变热。这通过本发明的上述成型件来实现。回流
rl从前板i在下面进入到中间板r并且进入到后板r'。
但是上述的原理不仅可以应用于由流动介质流过的加热体而且也可以 应用于按图s的电加热体,在该原理中,对一个具有较高辐射部分的第一 区段特别是在低加热功率时输送比其余的加热体区段多的热。因此根据所
述的单列式或者多列式加热体,辐射区段8例如可以设置在对流区段9的
上方或者也可以设置在一个这样的对流区段之前。
为此,根据本发明,相应的区段分别设有多个电加热元件Rl...Rn、 rl...rm,这些加热元件或者在金属套中直接置入到加热体中或者在相应的 流动通道内,如上面描述的那样。这种电加热体可以设有一个具有水、石 蜡等的封闭的流动循环,其中,流动对流要么通过加热元件本身要么通过 附加的驱动机构进行驱动。各个区段的加热元件通常并联。
按照图8,在一个按本发明的电加热体中第一区段8的并联电阻小于第 二或者其他的区段9的并联电阻,使得第一区段被输入更多的热。符合目 的的是,这些区段的各个加热元件可以通过一个调节装置单个地或者可级 联地进行控制,使得总加热功率并且特别是通过辐射和对流排出的热分额 可以单独地适配并且可以适配当时的室情况。特别是在两列式加热体的情 况下有利的是,在期望的低加热功率时人们可以关断室壁侧的板的加热元 件,使得在室侧保留一个具有高辐射部分的加热体。为此,附加地在加热 体的这两个区段8、 9之间设置一个继电器16。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形式中,第一或者说前加热体区段8要么仅设置一 个要么附加地设置一个自调节式或者自限式电阻,就像它例如应用在所谓 的自限式伴热管中那样。自限式电阻优选由铁氧体构成,所述铁氧体被嵌 入到基材、例如弹性体内。因此得到一个与温度有关的电阻,该电阻随着 电阻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其中可以实现几乎阶跃函数状的电阻关系,因此 该电阻例如在低温时是自限的。
如果本发明电加热体的仅第一或者说前区段8设有一个自限式加热元 件,那么可以无费事的调节地实现第一或者说前区段8的电阻在低温时 小于其余区段的电阻。因此在部分负荷范围时、即当加热体表面相对冷时, 加热体的辅射区段被更强地加热,使得室舒适度被改善。在中等的加热体 温度时,这两个加热体区段的电阻是相同的,相反在高加热功率、即加热 板温度高时,第一区段的表面温度由于自限式电阻元件而保持在可预给定
的温度上,使得人们在第一或者说前面的加热区段上不会烫伤。
通过将本发明的加热体如上所述地划分成一个被首先入流的辐射区段 和一个设置在后面的对流区段,可以得到一个有利地非线性的调节特性 在低加热需求时,热优选通过热辐射输出,而在高加热需求时,热的大部 分通过对流排出。
恰恰在绝热良好的室中并且在部分负荷范围时,所需的加热功率可戏 剧性地改变,例如当在仅需要400W的加热功率时突然接通或者关断一个
300w的卤素泛光灯。所以为了进一步改善调节特性,本发明的加热体优选
用一个具有非线性的、例如递增或者递减的调节特性的恒温器阀运行。在 此,该调节阀优选这样构成,使得对流区段的被流过可以完全地或者部分 地并且与辐射区段的调节无关地进行抑制或者调节。
本发明到现在为止结合一种由热流动介质流过的加热体进行描述,而 加热体的在室上分开的区域的不同加载的原理也可以应用在冷却体、例如 壁板冷却器上,它们由冷流动介质流过。因此,在两列式冷却体中第一区 段向着室,而后面的区段设置在室壁侧或者与一个另外的热交换器连接。 特别是在单列式冷却体中适宜的可以是,首先被入流的区段位于中间,或 者也可以位于冷却体的边缘上,而其余的区段与之互补地设置。
在一些非常特殊的应用中,特别是在幼儿园或者在以前的东盟国家中
的远程供热联合系统中,本发明的多列式加热体也可以以相反的布线使用, 使得通常向着待供暖的室的加热体板比设置在其后的板冷。因此在前加热 板上不会使手指烫伤,这在一些国家的幼儿园里已经在法律上有所规定。 但是如果结构上的状况、例如绝热或者应用目的要事后进行改变,那么本 发明的多列式加热体可以简单地进行翻转,使得较热的加热板向着室,由 此得到本文开头提及的优点。因此,可以在无需更换或者新购买加热体的 情况下实现适配。
图15至31示出本发明的用于所谓的加热壁的优选的应用,所述加热 壁由竖直的或者水平的扁平加热管构成,这些加热管通过水平的或者竖直 的集管或者通道彼此导流地连接。
图15示出一个按本发明的两列式竖直加热壁,其包括所谓的同侧接头, 其中入流接头VL位于前加热板1的上角部区域中,而回流接头RL位于后 加热板r的下角部区域上。在通过入流接头流入的热水经由一个连接区段、
优选一个由金属或者塑料制成的管被引导到后加热体r中之前,该热水合
适地在前加热板上分布。上部区域中的水引导从图16清楚看出并且下部区 域中水引导由图17清楚看出。这些连接管被这样构成,使得加热介质仅可
以在右上区域中到达后加热板。为此使用本发明上述变形方案所述的机构,
这些机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以简单的方式应用在加热壁上。图18 示出一个竖直加热壁,其中这些加热板借助于T形件在上角部和下角部区 域中彼此连接。加热介质的流动调节如由图19和20清楚看出的那样通过T 形件进行,其中这些T形件这样封闭地或者导流地构成,使得前加热板总 是在后加热板之前可由加热介质连续地流过。
图21至图31示出水平加热壁的不同实施形式,即加热管水平地设置 并且以紧凑的结构方式在侧面通过集通道彼此连接。加热介质的流动调节 如由图22和23清楚看出的那样通过侧面区域中的导板进行,这些导板这 样构成,使得前加热板总是在后加热板之前连续地被流过。
图24至31示出水平加热壁的其他实施形式,其中加热介质的流动调 节类似于用于竖直加热壁的上述实施形式地进行,即通过相应构成的连接 管或者T形件进行。为了避免重复,放弃进一步的说明并且详尽地参阅上 面的实施形式。
权利要求
1.一种至少单列式、优选两列或者多列式加热体,特别是扁平加热体或加热壁,其包括入流接头(VL),回流接头(RL),一个被流过并且优选向着待供暖的室的第一区段(1),和至少另一被流过并且优选设置在该第一区段后面的区段(1′),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段在其余区段之前被基本上均匀地流过,其中,仅在第一区段(1)的下端部区域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往所述至少另一区段(1′)的接头。
2. 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段(1)被这 样设计,使得至少在低加热功率时对该第一区段可输入比对该加热体的其 余区段多的热。
3. 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这些区段板形构成 并且优选由轮廓成型的板或者扁平的管形成,这些板或者管通过集通道彼 此连接并且特别是由钢板制成。
4. 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这些板被这样轮廓成型, 使得这些区段(1、 r)包括多个流动通道。
5. 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区段(1)中的流 动通道的总长度比其余区段中的大。
6. 按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区段 (1)的流动通道的流动阻力比其余区段中的流动阻力小。
7. 按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这些区段 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柔性的、优选由金属或者塑料制成的连接管段连接。
8. 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入流接头(VL)和回流接头(RL)分别设置在该加热体的一个竖直的纵向边缘上。
9. 按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入流接头 (VL)和回流接头(RL)分别设置在该加热体的水平延伸段的中间。
10. 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区段(i)设置在第二区段(r)的上方或者下方,其中,优选这两个区段被构造在一个加热体或者一个加热板中。'
11. 按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这些区段(i、 r)的表面设有对流轮廓(2),所述对流轮廓优选具有矩形-或者 波形轮廓。
12. 按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段(1)不具有对流轮廓。
13. 按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一个可调 节的、用于改变对流轮廓(2)的入流横截面的遮盖百叶窗(7)。
14. 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该遮盖百叶窗(7) 可与温度有关地被这样调节,使得当第一区段(1)中的入流温度低时该遮 盖百叶窗(7)基本上遮盖对流轮廓(2)。
15. 按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一个温度传感器 (6),该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区段(1)上。
16. 按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一个与 温度有关的补偿容积(3),用于调节所述遮盖百叶窗(7)。
17. 按权利要求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一用于 调节所述遮盖百叶窗(7)的记忆金属或者双金属。
18. 按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区 段与至少所述设置在该第一区段后面的区段之间、优选在第一区段上的一 个优选由单层或者多层的铝制成的隔绝层。
19. 按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该加热 体在室壁侧设有一个优选由多层的铝制成的辐射屏。
20. —种单列式加热体,特别是扁平加热体或加热壁,其包括 入流接头(VL)回流接头(RL),和 一个板形构成并且被流过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被不同地设计的区段(8、 9),其中第一区段(8) 沿流动方向设置在其余区段之前并且对该第一区段至少在低加热功率时输 入比其余区段多的热。
21. 按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在该加热体的一 个表面上设置对流轮廓(2),所述对流轮廓在俯视图中优选具有矩形-或者 波形轮廓。
22. 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段(8)的 对流轮廓的总表面比其余区段的总表面小。
23. 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段(8)不 具有对流轮廓。
24. 按权利要求19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该加 热体由轮廓成型的板材料、优选钢板、在构成多个流动通道的情况下形成 或者由扁平的管形成,这些管通过集通道彼此连接。
25. 按权利要求20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第一 区段(8)的流动通道的流动阻力比其余区段的流动阻力小。
26. 按权利要求20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该加 热体被这样轮廓成型,使得至少第一区段(8)包括多个流动通道,这些流 动通道沿水平方向并且曲折形上升或者下降地延伸。
27. 按权利要求20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至少 第二区段(9)被这样轮廓成型,使得它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流动通 道。
28. 按权利要求20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第一 区段(8)通过至少一个分隔片(10)与其余区段分开。
29. 按权利要求28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该分隔片(10)被仅 一个连接通道(11)穿过。
30. 按权利要求29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该连接通道(11)设 置在该加热体的一个竖直的纵向边缘上。
31. 按权利要求28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该分隔片(10)被多 个连接通道(11)穿过。
32. 按权利要求20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入流 接头(VL)设置在该加热体的一个竖直的纵向边缘上。
33. 按权利要求20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入流 接头(VL)设置在该加热体的水平延伸段的中间。
34. 按权利要求20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该加 热体在至少一个纵向边缘上朝后弯曲,以便构成一个后部的、优选向着一 个室壁的加热体面,该加热体面基本上平行于前加热体面地延伸,其中, 入流部分设置在前面的、优选向着待供暖的室的加热体面上。
35. 按权利要求20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回流 部分(RL)管状构成并且在加热体后面在其长度的主要部分上延伸。
36. 按权利要求35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的回流部分 (14)设有多个圆形的或者矩形的对流体(15)。
37. 按权利要求20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包括两个区段, 其特征在于第一区段(8)在中间地设置在其余的区段(9)之间。
38. 按权利要求20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该加 热体在室壁侧设有一个优选由多层的铝构成的辐射屏(12)。
39. —种单列或多列式电加热体,优选扁平加热体或加热壁,其包括 至少两个被不同地设计的区段(8、 9)和一个调节装置,这些区段分别设 有多个加热元件(Rl...Rn, rl…rm),其特征在于该调节装置被这样设 计,使得这些区段的电阻可分别彼此无关地被调节并且至少在低加热功率 时对该第一区段输入比其余区段多的热。
40. 按权利要求39所述加热体,其为单列式并且包括总共两个区段, 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区段(8)设置在第二区段(9)上方。
41. 按权利要求39所述的加热体,其为多列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 区段(8)优选向着待供暖室地设置并且设置在其余的区段(9)之前。
42. 按权利要求39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第一 区段的总电阻比这些其余区段的各自的总电阻小。
43. 按权利要求39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第一 区段(8)设有一个自调节式或者自限式电阻,优选具有嵌入弹性体中的铁 氧体。
44. 按权利要求39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这些 区段由轮廓成型的板材料、优选由钢板、在构成多个流动通道(21、 33) 的情况下形成或者由扁平的管形成,这些管通过集通道彼此连接。
45. 按权利要求44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该加热体构造有至少 一个由流动介质、优选水或者石蜡流过的空腔。
46. 按权利要求45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这些加热元件被直接 置入到这个或者这些流动空腔(21)中。
47. 按权利要求39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这些 加热元件被置入到一些金属衬套中并且这些金属衬套被置入到这些流动空 腔(21)中。
48. 按权利要求1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在一个 加热板(1、 l')的这些半壳或者板(20a、 20b)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间隔装 置(19)。
49. 按权利要求48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装置(19) 至少之一具有至少一个流动通道(19b),该流动通道以预定的方式引起加热介质的定向导入。
50. 按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该间隔装置(19) 包括机构(19b、 19c),以便在将该间隔装置放入到加热板的半壳或者板 之间时达到一个预定的定向,这些半壳或者板包括一个管道(VL)。
51. 按权利要求50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这些定向机构(1%)包括所述至少一个流动通道(19b)或者由该至少一个流动通道构成。
52. 按权利要求50或51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这些定向机构 (19b)具有一个外轮廓,该外轮廓至少近似地适配于在所述半壳或者板之间的轮廓(21, 22a、 22b),以便辅助或者引起定向。
53. 按权利要求48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在间 隔装置(19)中设置有成型件(19.1-19.3),通过所述成型件可以有目的地 影响气态和液态的介质在这些加热体板(1、 r、 r')之间的流动。
54. 按权利要求53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件(19.1) 完全地封闭所述设置在间隔装置(19)中的开口 (19a)并且阻止气态和液态介质在这些加热体板(i、 r、 r')之间的流动。
55. 按权利要求53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件(19.2) 具有一个开口 (19.2a),该开口很大程度上相应于所述设置在间隔装置(19) 中的开口 (19a)并且该开口允许所述气态和液态介质被转向地引导到这些加热体板(i、 r、 r')的一个中。
56. 按权利要求53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在成型件(19.3)中 设置一个开口 (19.3a),该开口允许气态介质在这些加热体板(1、 l'、 1之间进行交换,但是阻止液态介质在这些加热体板(i、 r、 r')之 间穿流。
57. 按权利要求53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这些 成型件(19.1-19.3)可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地安置到间隔装置(19)的开口(19a)中。
58. 按权利要求53至57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这些 成型件(19.1-19.3)由金属、塑料或者陶瓷构成。
59. 按权利要求53至58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这些 成型件(19.1-19.3)在其外部尺寸上相应于间隔装置(19)的开口 (19a) 的轮廓并且使得在接合部位上的密封连接成为可能。
60. —种用于制造特别是按权利要求1至5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的 方法,其中设置至少两个由可塑性变形的材料制成的半壳或者板,特别是一个或 者多个板对,这些可成对地组装的板的至少之一设有一个用于引导加热介质的引导 结构,将这些板组装起来,其中,在这些板之间的预定部位上安装一些具有 至少一个流动通道的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具有预定的定向的间隔装置,用于产生加热介质到 加热体中的定向导入。
61. 按权利要求6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这些间隔装置设有定向 机构,以便产生其定向。
62. —种用于制造特别是按权利要求1至5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体的 方法,其中,至少一个由扁平的管组合成的加热板设有一个用于引导加热 介质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引导结构用于产生加热介质到所述一个 或者多个加热板的各个区段中的定向导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两个不同地设计的区段的单列或多列式加热体,特别是扁平加热体,其包括入流接头(VL)、回流接头(RL)、一个被流过并且优选向着待供暖的室的第一区段(1)和至少另一被流过并且优选设置在该第一区段后面的区段(1′),其中,该第一区段在其余区段之前基本上均匀地被流过,其中,仅在第一区段(1)的下端部区域上设置至少一个通往所述至少另一区段(1′)的接头。
文档编号F24D3/00GK101358751SQ20081008662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1日
发明者R·舍恩博恩 申请人:克尔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